第一千三百零九十四章 丹灞
就在胡云的船只前往大兴府的同时,陈庆已乘坐马车进入了商州,他不是来商州巡视,而是途径商州,前往襄阳坐船,他的目的地是福建路。
这原本是去年秋天的计划,带着全家一起前往,但妻子和两个小妾的怀孕使他不得不改变计划,推迟到今年春天。
陪同他去福建路巡视的,还有门下侍郎周宽和十几名各部官员,还有三千士兵护卫,当然,还有他的家人。
他的两个小妾余莲和姚梅陪同他前往,世子陈冀也跟随父亲一起去福建路巡视。
傍晚时分,队伍在商洛县驻下大营,特地休息了一日,陈庆在出发前便听到汇报,工部和都水监的官员目前在商州研究丹水北扩事宜,陈庆倒颇有兴趣。
吕纬经过陈庆一番教诲后,有没有彻底领悟教诲中的精髓不知道,但陈庆提到的一些工程,他都牢牢记住了,回去后,便开始重新制定年度计划,提到了三年十大工程,排名第一的就是商洛漕运水道北延,虽然三门峡扩宽也极为重要,但毕竟刚刚治理过,不是很急切再治理,所以三门峡水道深化拓宽只能排名第二。
吕纬做事雷厉风行,计划刚刚制定好几天,内政堂还没有批准,他便派工部官员和都水监官员组成联合探测队,对商洛水道北延进行前期探测,也就是可行性的研究。
次日一早,陈庆带着儿子陈冀和周宽一起来到了商洛县中转仓库群,很巧的是,都水监令张元朗也刚刚探查回来,还有工部郎中梁廷安也在。
听说雍王殿下到来,一群官员连忙迎接出来,陈庆点点头笑道:“我是路过这里去襄阳,听说你们在这里探测水道,所以过来看看。”
“感谢殿下支持,请殿下去大帐!世子请!周参事请!”张元朗对另外两位重要人物也一样恭恭敬敬。
陈庆牵着儿子的手走进了大帐,这是一座占地近三亩的巨帐,又叫工程大帐,大帐正中摆放着一座沙盘,陈庆走上前才发现,是关中和商洛的沙盘,一直存放在兵部,吕纬专门把它借过来。
“你们吕侍郎怎么没有来?”陈庆笑问工部郎中梁廷安。
“回禀殿下,内政堂要过审工部年度计划,他暂时不能离开京兆。”
旁边周宽笑道:“吕侍郎也稍稍性急了一点,应该是你们探查有了结论后,他才能提交报告,否则肯定内政堂通不过。”
陈庆点点头,“周参政事说得不错,首先工程要有能成功的可能性,才能提交工程计划,否则内政堂审批通过,却发现方案行不通,那就闹大笑话了。”
张元朗连忙道:“据我们目前的探查来看,成功的可能比较大!”
“好!我洗耳恭听。”
众人来到沙盘前,张元朗拾起木杆给陈庆介绍道:“我们考虑把商州水道北延工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延伸到上洛县,大概有一百里,这是最容易的一步,这一段本就能航行百石小船,把河道挖深拓宽,千石货船就能走了,第二段是从上洛县再继续北延至终南山南麓的蓝田关镇,这一段依旧可以借用丹水,但比较麻烦一旦,需要绕道走弯路,减缓湍急的水势,还需要用铁火雷将很多沿途巨石炸毁,这一点也有一百里,估计用一年时间可以完成,最难的第三段。”
“还有第三段?”陈庆有点惊讶,他给吕纬说的就是到终南山南麓截止,也就是第二阶段就完成,剩下的就是关中水道扩展。
“第三段是灞水扩宽吗?”陈庆追问道。
张元朗微微笑道:“回禀殿下,灞水拓宽只是第三阶段的一部分,卑职考虑的第三阶段就是修建丹灞水道,把丹水和灞水连接起来。”
周宽惊讶道:“这可不是一般的工程,能成功吗?”
陈庆笑而不语,他也觉得难度太大了,丹水和灞水其实相隔只有十几里,但中间相隔一座山梁,把水提上山梁,再流下去,难以想象。
“先说说灞水拓宽,可行吗?”
“当然可行,只是需要走弯路,尽量取平使水势平缓,卑职去年就考察过,大概需要挖掘水道五十里左右,耗时一年完成。”
“五十里,这可不是小工程啊!”
“殿下,历朝历代修建水运都极为耗费钱粮,但还是会义无反顾去做,实在是因为利益重大,隋朝虽然因挖掘大运河而亡国,但利在千秋,卑职挖掘水道不仅是水运,而且良田灌溉也有极大好处。”
陈庆点点头,“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再说说丹灞水道!”
张元朗行一礼,不慌不忙道:“唐朝建都关中时,就考虑连接丹水和灞水了,唐太宗考虑走褒斜道,连接褒水和渭河,但褒水河谷太急,没有成功,唐高宗开始考虑丹灞水道,直到唐中宗时,才由襄州刺史崔湜组织数万民夫挖山开凿,民夫死了一半才开凿成功,可刚成功不久便遇到山洪爆发,把辛辛苦苦开凿的丹灞水道冲毁了,彻底失败,后来则天皇帝迁都去洛阳,开元天宝年间,裴耀卿和韦坚先后治理三门峡和关中漕渠,终唐一朝,丹灞水道就再也没有人提起。”
陈庆点点头笑道:“虽然唐朝治理失败,可张监令却信心满满,这是为何?”
“殿下,卑职的信心来自于我们开山炸石的利器!”
“你是说铁火雷?”陈庆笑道。
“正是,有了它,卑职就能在丹水和灞水之间的山梁上炸开一条通道,而且唐朝打下的根基还在,那条通道只是被泥土和乱石堵塞了,不是整体的大山岩,卑职借助铁火雷的威力,只需要一万民夫和半年时间,就能重新疏通狭道,卑职还会继续完善加固,使它不再被洪水冲毁,争取两年后,从襄阳到长安之间能通行一千石的货船。”
陈庆欣然道:“如果你能在三年后实现襄阳到长安之间通航,我会赐你为商洛郡公之爵!”
(本章完)
这原本是去年秋天的计划,带着全家一起前往,但妻子和两个小妾的怀孕使他不得不改变计划,推迟到今年春天。
陪同他去福建路巡视的,还有门下侍郎周宽和十几名各部官员,还有三千士兵护卫,当然,还有他的家人。
他的两个小妾余莲和姚梅陪同他前往,世子陈冀也跟随父亲一起去福建路巡视。
傍晚时分,队伍在商洛县驻下大营,特地休息了一日,陈庆在出发前便听到汇报,工部和都水监的官员目前在商州研究丹水北扩事宜,陈庆倒颇有兴趣。
吕纬经过陈庆一番教诲后,有没有彻底领悟教诲中的精髓不知道,但陈庆提到的一些工程,他都牢牢记住了,回去后,便开始重新制定年度计划,提到了三年十大工程,排名第一的就是商洛漕运水道北延,虽然三门峡扩宽也极为重要,但毕竟刚刚治理过,不是很急切再治理,所以三门峡水道深化拓宽只能排名第二。
吕纬做事雷厉风行,计划刚刚制定好几天,内政堂还没有批准,他便派工部官员和都水监官员组成联合探测队,对商洛水道北延进行前期探测,也就是可行性的研究。
次日一早,陈庆带着儿子陈冀和周宽一起来到了商洛县中转仓库群,很巧的是,都水监令张元朗也刚刚探查回来,还有工部郎中梁廷安也在。
听说雍王殿下到来,一群官员连忙迎接出来,陈庆点点头笑道:“我是路过这里去襄阳,听说你们在这里探测水道,所以过来看看。”
“感谢殿下支持,请殿下去大帐!世子请!周参事请!”张元朗对另外两位重要人物也一样恭恭敬敬。
陈庆牵着儿子的手走进了大帐,这是一座占地近三亩的巨帐,又叫工程大帐,大帐正中摆放着一座沙盘,陈庆走上前才发现,是关中和商洛的沙盘,一直存放在兵部,吕纬专门把它借过来。
“你们吕侍郎怎么没有来?”陈庆笑问工部郎中梁廷安。
“回禀殿下,内政堂要过审工部年度计划,他暂时不能离开京兆。”
旁边周宽笑道:“吕侍郎也稍稍性急了一点,应该是你们探查有了结论后,他才能提交报告,否则肯定内政堂通不过。”
陈庆点点头,“周参政事说得不错,首先工程要有能成功的可能性,才能提交工程计划,否则内政堂审批通过,却发现方案行不通,那就闹大笑话了。”
张元朗连忙道:“据我们目前的探查来看,成功的可能比较大!”
“好!我洗耳恭听。”
众人来到沙盘前,张元朗拾起木杆给陈庆介绍道:“我们考虑把商州水道北延工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延伸到上洛县,大概有一百里,这是最容易的一步,这一段本就能航行百石小船,把河道挖深拓宽,千石货船就能走了,第二段是从上洛县再继续北延至终南山南麓的蓝田关镇,这一段依旧可以借用丹水,但比较麻烦一旦,需要绕道走弯路,减缓湍急的水势,还需要用铁火雷将很多沿途巨石炸毁,这一点也有一百里,估计用一年时间可以完成,最难的第三段。”
“还有第三段?”陈庆有点惊讶,他给吕纬说的就是到终南山南麓截止,也就是第二阶段就完成,剩下的就是关中水道扩展。
“第三段是灞水扩宽吗?”陈庆追问道。
张元朗微微笑道:“回禀殿下,灞水拓宽只是第三阶段的一部分,卑职考虑的第三阶段就是修建丹灞水道,把丹水和灞水连接起来。”
周宽惊讶道:“这可不是一般的工程,能成功吗?”
陈庆笑而不语,他也觉得难度太大了,丹水和灞水其实相隔只有十几里,但中间相隔一座山梁,把水提上山梁,再流下去,难以想象。
“先说说灞水拓宽,可行吗?”
“当然可行,只是需要走弯路,尽量取平使水势平缓,卑职去年就考察过,大概需要挖掘水道五十里左右,耗时一年完成。”
“五十里,这可不是小工程啊!”
“殿下,历朝历代修建水运都极为耗费钱粮,但还是会义无反顾去做,实在是因为利益重大,隋朝虽然因挖掘大运河而亡国,但利在千秋,卑职挖掘水道不仅是水运,而且良田灌溉也有极大好处。”
陈庆点点头,“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再说说丹灞水道!”
张元朗行一礼,不慌不忙道:“唐朝建都关中时,就考虑连接丹水和灞水了,唐太宗考虑走褒斜道,连接褒水和渭河,但褒水河谷太急,没有成功,唐高宗开始考虑丹灞水道,直到唐中宗时,才由襄州刺史崔湜组织数万民夫挖山开凿,民夫死了一半才开凿成功,可刚成功不久便遇到山洪爆发,把辛辛苦苦开凿的丹灞水道冲毁了,彻底失败,后来则天皇帝迁都去洛阳,开元天宝年间,裴耀卿和韦坚先后治理三门峡和关中漕渠,终唐一朝,丹灞水道就再也没有人提起。”
陈庆点点头笑道:“虽然唐朝治理失败,可张监令却信心满满,这是为何?”
“殿下,卑职的信心来自于我们开山炸石的利器!”
“你是说铁火雷?”陈庆笑道。
“正是,有了它,卑职就能在丹水和灞水之间的山梁上炸开一条通道,而且唐朝打下的根基还在,那条通道只是被泥土和乱石堵塞了,不是整体的大山岩,卑职借助铁火雷的威力,只需要一万民夫和半年时间,就能重新疏通狭道,卑职还会继续完善加固,使它不再被洪水冲毁,争取两年后,从襄阳到长安之间能通行一千石的货船。”
陈庆欣然道:“如果你能在三年后实现襄阳到长安之间通航,我会赐你为商洛郡公之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