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后传奇 第73节
吉祥道:“小公主平安无事,左昭仪现下里却昏迷不醒。”
吉祥话音将落,元宏便已大步入了内殿。外殿众人皆知再无力阻挡皇帝,亦不得不随了他去。
见皇帝入得内来,殿内众人齐跪于地,元宏只摆手示意众人起身,便已行至禾身旁。
望着眼前禾苍白憔悴的面容,毫无血色的双唇,元宏心如刀剜之痛。
见皇帝如此神情,梁世清近前小心道:“陛下莫忧,左昭仪只因生产耗尽体力从而导致昏迷,臣已为左昭仪施针,一炷香后左昭仪便可醒来。”
元宏微微颔首,方将悬着的心落下。汪氏瞧着元宏神情有缓,便抱了公主近前行礼。元宏此时方想起初生产儿,连忙接过,心内百感交集。
细细端详,只见这女婴已睁了双眼,水灵灵的眼睛闪烁有光,虽是初生产儿,却已能瞧出其乃眉目清秀之容。元宏瞧着欢喜,连声道:“好,极好!”
元宏爱禾,自是渴望与禾有二人共同的孩子,那是彼此情意的结晶,此时怀抱这初产女婴,元宏如获至宝,爱不释手。
第一百四十六章 风云起(三)
待禾缓缓睁了双眼,便瞧见元宏怀抱产儿坐于席榻一侧。
禾本欲抬了手抚摸产儿,却因生产所耗,四肢只觉无力,动弹不得。元宏见状,急忙忙凑了近前,柔声道:“宝儿,你可还好?快瞧瞧,这是我们的孩儿。”
禾闻元宏之言,不及开口,已是热泪盈眶。
元宏伸一手轻拭禾眼角泪水,轻声道:“宝儿,是个阿女,你与朕的阿女。”
禾亦百端交集,声音孱弱道:“元郎,我们的阿女…”
元宏望着禾,道:“是,我们的阿女,她眉目清秀,像你。”
见禾渐渐面有血色,元宏接着道:“这孩儿是你拼了命为朕产下,朕不能负了你对朕此番情意,朕要赐咱们的小阿女尊号…”
本朝公主封号依汉制,先帝姊妹称大长公主,皇帝姊妹称长公主,皇帝阿女称公主。然大魏另有祖制,皇后嫡出长女,可上尊号称圣尊公主。元宏欲加尊号于禾所出之女,那必是圣尊无疑,禾虽产后无力,心中却是明白其中利害。
禾努力摇了摇头,弱弱打断道:“元郎,切莫如此…阿女有元郎对她的爱便可…阿女尚为襁褓之婴,妾只愿她一生平安,温暖纯良便好…元郎不如先为阿女赐个名,可好?”
元宏闻禾之言便知其心中所虑,本欲进言劝慰,又恐禾将才生产,倘若坚持己见再令禾徒生烦恼。念及此,元宏微微颔首,道:“如此朕便依宝儿所言,先为我们的阿女起下闺名,日后再议尊号之事。”
略作思忖,元宏对禾道:“诗云‘终温且惠,淑慎其身’,朕便为阿女起名淑,号温惠,如何?”
禾心内欢喜,挣扎着欲起身谢恩,便被元宏阻止道:“淑儿是你我的阿女,朕理当为其赐名,宝儿又何须多礼?宝儿安心调养,朕以后每日下朝便来陪伴于你。”
禾轻声道:“元郎日理万机,切莫因妾误了军国大事。”
元宏知禾明理懂事,将襁褓女婴交于身侧的汪氏,轻抚禾额发,元宏只言道:“让乳母带了淑儿去,你且小睡养神,莫要再言语。”
是日晨起,左昭仪产下小公主之讯已传遍后宫。
椒坤殿内,众妃嫔皆齐聚正殿向皇后冯氏例行问安之事。
行罢跪拜之礼,众人于两侧坐定,冯氏开口道:“左昭仪昨夜产下小公主,陛下赐了封号为温惠。左昭仪乃逆生难产,须当静养,待左昭仪七日产褥期满,尔等再前去探望。”
闻皇后之言,众人自是齐声应下。
这些年后宫妃嫔产子,冯氏除去生产之时依祖制须当亲临,倒是鲜少有关切之言。此时闻皇后如此言语,夫人袁氏迎合道:“左昭仪昨夜生产着实辛苦,理当好生休养才是。”
夫人罗氏亦接口道:“逆生乃命悬一线之事,昨夜妾闻之只觉惊心,左昭仪产下温惠公主实属不易。”
右昭仪李氏心中最忌皇后与左昭仪结盟,此时闻皇后之言,李氏心内一怔。略一思忖,李氏开口道:“温惠公主脚踏莲花而生,着实苦了左昭仪。莫说陛下情急之下入了产室,便是妾亦是担惊十分... --gt;gt;
担惊十分。”
瞧了一眼于座之人,见众人皆面露妒意,李氏心内窃喜,接着又道:“亏得有陛下与皇后福泽庇佑,小公主方得以平安降生。”言语间,李氏又丢了眼色于卢嫔。
卢氏会意,便接口道:“宫里这许多姊妹曾为陛下产子,亦未见陛下欲入产室陪伴之事,陛下待左昭仪当真与她人不同。”
与袁氏一宫而居的赵嫔如今亦是有孕五月有余,卢氏转头望着赵氏道:“不知赵阿姊日后生产,陛下可会如昨日待左昭仪这般待赵阿姊?”
赵氏瞧了一眼袁氏,见其一脸云淡风轻之情,赵氏垂目道:“妾可得承陛下雨露孕育龙胎已是万幸,又岂敢奢想陛下待左昭仪之情意?”
卢氏讨了无趣,只得道:“赵阿姊恢廓大度,如此倒是妾小气了。”
李氏见卢氏之言并未讨得便宜,便道:“皇后与左昭仪乃一门同胞,陛下与皇后伉俪情深,自是爱屋及乌待左昭仪上心。”
在座之人哪个不知皇帝与皇后如今貌合神离,李氏之言似褒实贬。
冯氏闻言心中恼怒,当下沉了脸来,道:“放肆!尔等妄议陛下之事,该当何罪!”
李氏见冯氏恼怒,心中窃喜,只不动声色道:“皇后息怒,妾等如何敢妄议陛下之事?姊妹们不过羡慕左昭仪得陛下隆恩,随口说说罢了。”
冯氏冷哼一声,道:“是羡是妒,尔等心内自知。”
李氏嘴角微扬,道:“人非草木,姊妹们皆侍奉陛下多年,哪个不是待陛下用情至深?然姊妹们皆懂事明理,又岂能不知陛下乃天子,自是不同寻常百姓夫妻,故而妾坚信姊妹们只羡不妒。”
方才卢氏之言令在场之人心内生妒,却因顾忌皇帝不敢多言,此时闻李氏之言,自是感念其为众人发声。与罗夫人一宫而居的大崔嫔接口道:“右昭仪所言极是,妾等岂敢有妒忌之心,不过羡慕左昭仪可得陛下如此隆恩罢了。”
卢氏借机忙接口道:“左昭仪乃皇后亲姊,妾等又岂敢有半分妒意?”
禾本就非冯氏至亲姊妹,不过以桃代李晋位昭仪,闻众人之言,冯氏心中愈发恼怒,碍于之前父亲所嘱,冯氏强压心火,道:“罢了,尔等既如此言,吾便望各人安守本分,好自为之,都各自归安吧。”
太极殿内,皇帝今日开玺。
待议罢政事,众臣退去,元宏只留下太子元恂与任城王元澄、咸阳王元禧以及太傅穆亮。
元澄先众人开了口:“陛下,不知陛下留臣等所为何事?”
元宏道:“前几日朕得平城快马来报,太师于平城染疾,不能按期回朝,朕思忖着太师年事已高,便准其于平城休养。只太师为朝中重臣,朕之肱骨,所担皆为机要之责,故朕与尔等相商,太师返京之前由何人暂领其事?”
元澄道:“平城天寒,太师许是车马劳顿所致,待养些时日必可大安。”
元澄话音将落,不及众人开口,便见三宝急匆匆入了内来。
伏跪于地,三宝道:“陛下,平城急报,太师昨日薨了…”
一百四十七回 风云起(四)
太师冯熙死讯来得突然,元宏与殿内众人一时竟回不过神来。
几个弹指后,元宏方定了心神,询三宝道:“传讯之人可有道明太师因何而亡?”
三宝闻皇帝相询,方敢抬了头,答道:“来报之人只言得了冯司徒之讯,太师因寒疾不治而亡,令其快马加鞭来报于陛下知晓。”
见元宏紧锁了双眉一言不发,任城王元澄道:“陛下方才言太师只偶感寒疾,平城亦不乏世家名医,怎会如此?”
咸阳王元禧接口道:“可有报于椒坤殿皇后知晓?”
三宝道:“奴得了消息便赶了来禀于陛下,未得陛下旨意,奴不敢往椒坤殿告知皇后。”
元宏长叹一口气,道:“太师乃皇祖母一母胞兄,自朕登基以来便辅佐朕于左右。朕岂能料到腊月亲臣之宴与太师一别竟成了永诀。”
太傅穆亮与冯熙本为儿女亲家,二人又同朝事君多年,闻此噩耗已是老泪纵横。伏跪于地,穆亮道:“陛下,臣请陛下恩准,许臣往平城为太师奔丧。”
元澄劝慰道:“太傅莫要太过悲伤,太师既已仙去,太傅当节哀顺变才是。”
穆亮以袖拭面,悲戚道:“太师临行之前还对臣言,因了其年事已高,此番回平城祭拜先太皇太后与先祖许是今生最后之机,未曾料竟一语成谶,与我等天人永隔。”
元宏幼年因了为先帝守灵之时睡去而被先太皇太后责罚,是冯熙令长子冯诞以伴读之身代其受罚,方使元宏免受皮肉之苦。且当年先太皇太后因见元宏日益长大愈显伶俐,唯恐日后难将其控于手中,而起了废黜元宏之心。若非冯熙与李冲等先太皇太后心腹之人进言相劝,又何来元宏今日君临天下之威仪。
冯熙这些年来虽未有丰功伟绩,却算得是忠心君上。元宏曾许冯熙“上朝不拜,上书不臣”,然冯熙深有自知之明,从未有过半分逾越之举。冯氏一族因了先太皇太后之故荣宠至极,冯熙亦未凭其外戚之身而胡作非为。
元宏乃重情重义之人,念及此,便开口道:“太师乃景穆皇帝之婿,皇祖母之兄,先帝之元舅,又为国之外丈,且有功于社稷江山,身后当配享太庙之殊荣。”
顿了顿,元宏又接着道:“太师丧葬祭礼以亲王礼制,追赠假黄钺、侍中、大司马、太尉、都督十州诸军事、冀州刺史,备九锡,谥号武,着礼部拟悼文,朕亲为太师撰写墓志。”
元澄拱手道:“太师知陛下如此厚待,当含笑于九泉。”
穆亮道:“陛下,旧年秋日太师嫡妻博陵长公主薨世于洛阳,太师为稳陛下汉革之举,便将长公主葬于洛阳,如今太师薨世于平城,这长公主与太师岂非不得同穴而眠?”
元宏闻言复又锁了双眉,待片刻之后,元宏方开口道:“夫妻同心,生当同枕,死亦同穴。如今太师一族尽迁洛阳,为日后其族中子孙祭祀之便,传朕旨意,待丧礼过后将太师灵柩迎回洛阳再行葬礼。”
元禧接口道:“陛下此意甚好,只太师灵柩由何人迎回,又由何人主持丧礼,还望陛下定夺。”
元宏知元澄熟谙朝臣心性,待元禧言罢,便转头望着元澄,询道:“皇叔觉何人可担此任?”
n... --gt;gt;
nbsp; 元澄闻皇帝相询,略略思忖,垂首道:“陛下,澄城公王遇长于人事,当年又受恩于先太皇太后,且平日里与太师多有往来,依臣浅见,可由澄城公主太师丧礼之事。”
言罢,元澄抬了头,继而又道:“陛下既以亲王礼为太师治丧,这迎灵柩之人须由皇族宗亲才可,臣不敢妄言。”
元宏微微颔首,道:“皇叔举荐王遇甚合朕意…至于这迎灵柩之人…”
元宏欲言又止,却转头望着太子元恂,几个弹指后,元宏方才接着道:“子恂受教于太师多年,且自幼养于皇祖母膝下,便由子恂亲往平城迎太师灵柩回洛阳。”
穆亮闻言受宠若惊,起身伏跪于地,道:“臣代太师一门谢过陛下隆恩!”
椒坤殿内,皇后冯氏涕泗滂沱。
乳母萧氏眼含热泪,戚戚道:“皇后,人死不能复生,太师既已仙去,皇后当节哀顺变,保重凤体才是。”
冯氏声泪俱下:“母亲过世不及半年,尸骨未寒,父亲如今亦离世而去,叫吾如何能不心痛…”
萧氏边为冯氏拭泪,边劝慰道:“太师与长公主鹣鲽情深,如今双双仙去,许是来生可再做夫妻。”
冯氏哭泣道:“父亲临行之前还对吾言,待清明之时便请旨陛下,让吾一道去为母亲行春祭之礼…可如今…”
擤去泗水,冯氏接着抽泣道:“吾曾以为陛下与吾幼时生情,直至先太皇太后薨世方知乃吾一厢情愿而已…吾明白,这些年吾仍得以安居鸾位不过因了家族荫蔽,如今父母双亲俱亡,吾膝下又无子嗣,日后吾又该何去何从…”
萧氏心内长叹一口气,宽解道:“皇后您乃陛下发妻,亦未曾有半分失德之事,又何必伯虑愁眠?再者言,陛下重情义,只看今日待太师丧礼之隆便可知陛下仍顾念旧情。”
冯氏由萧氏自小奶大,与其格外亲近,此时伤心至极,萧氏言语之间冯氏已颤抖着身子倒入其怀内。
右昭仪李氏呷下一口茶,一脸春风对近婢环丹道:“冯熙这一薨世,椒坤殿那位倒是少了个靠山,着实是天大的喜事。”
环丹为李氏燃了合蕊香,迎合道:“如今陇西公被陛下封了辅国大将军,右昭仪您又料理后宫之事,太师这一去,鸾位指日可待。”
李氏将手中杯盏置于几案之上,冷冷道:“椒坤殿那位尚有其三兄长在,其长兄冯诞幼侍陛下书学,陛下与其情意非同常人,二兄冯修娶了太傅之女,亦被陛下拜了镇北将军,三兄冯聿领黄门侍郎,亦是陛下近侍之臣。且如今椒坤殿与永合殿似有结盟之意,陛下待那再醮之妇上心上意,倘若此二人果真联手,岂非坏了吾大事?”
起身离席,李氏接着又道:“吾欲登鸾位,必要令椒坤殿与永合殿失了和气,再令其失了兄长依靠,方可成事。”
环丹狐疑道:“皇后与左昭仪有冯小娘子牵线怎会失和?右昭仪您既言皇后三位兄长皆与陛下亲近,又如何能轻易将彼等除去?”
李氏冷哼一声,道:“你莫不是忘了那再醮之妇昨日产下温惠公主?”
见环丹仍一脸茫然,李氏不耐烦道:“罢了,你只消按吾吩咐传信于彭城公主便可…”
第一百四十八章 星象现(一)
御书房内,元宏端坐于席榻之上,任城王元澄与大祭司二人则垂首立于两侧。
元宏对大祭司道:“大祭司特来见朕,所谓何事?”
--
吉祥话音将落,元宏便已大步入了内殿。外殿众人皆知再无力阻挡皇帝,亦不得不随了他去。
见皇帝入得内来,殿内众人齐跪于地,元宏只摆手示意众人起身,便已行至禾身旁。
望着眼前禾苍白憔悴的面容,毫无血色的双唇,元宏心如刀剜之痛。
见皇帝如此神情,梁世清近前小心道:“陛下莫忧,左昭仪只因生产耗尽体力从而导致昏迷,臣已为左昭仪施针,一炷香后左昭仪便可醒来。”
元宏微微颔首,方将悬着的心落下。汪氏瞧着元宏神情有缓,便抱了公主近前行礼。元宏此时方想起初生产儿,连忙接过,心内百感交集。
细细端详,只见这女婴已睁了双眼,水灵灵的眼睛闪烁有光,虽是初生产儿,却已能瞧出其乃眉目清秀之容。元宏瞧着欢喜,连声道:“好,极好!”
元宏爱禾,自是渴望与禾有二人共同的孩子,那是彼此情意的结晶,此时怀抱这初产女婴,元宏如获至宝,爱不释手。
第一百四十六章 风云起(三)
待禾缓缓睁了双眼,便瞧见元宏怀抱产儿坐于席榻一侧。
禾本欲抬了手抚摸产儿,却因生产所耗,四肢只觉无力,动弹不得。元宏见状,急忙忙凑了近前,柔声道:“宝儿,你可还好?快瞧瞧,这是我们的孩儿。”
禾闻元宏之言,不及开口,已是热泪盈眶。
元宏伸一手轻拭禾眼角泪水,轻声道:“宝儿,是个阿女,你与朕的阿女。”
禾亦百端交集,声音孱弱道:“元郎,我们的阿女…”
元宏望着禾,道:“是,我们的阿女,她眉目清秀,像你。”
见禾渐渐面有血色,元宏接着道:“这孩儿是你拼了命为朕产下,朕不能负了你对朕此番情意,朕要赐咱们的小阿女尊号…”
本朝公主封号依汉制,先帝姊妹称大长公主,皇帝姊妹称长公主,皇帝阿女称公主。然大魏另有祖制,皇后嫡出长女,可上尊号称圣尊公主。元宏欲加尊号于禾所出之女,那必是圣尊无疑,禾虽产后无力,心中却是明白其中利害。
禾努力摇了摇头,弱弱打断道:“元郎,切莫如此…阿女有元郎对她的爱便可…阿女尚为襁褓之婴,妾只愿她一生平安,温暖纯良便好…元郎不如先为阿女赐个名,可好?”
元宏闻禾之言便知其心中所虑,本欲进言劝慰,又恐禾将才生产,倘若坚持己见再令禾徒生烦恼。念及此,元宏微微颔首,道:“如此朕便依宝儿所言,先为我们的阿女起下闺名,日后再议尊号之事。”
略作思忖,元宏对禾道:“诗云‘终温且惠,淑慎其身’,朕便为阿女起名淑,号温惠,如何?”
禾心内欢喜,挣扎着欲起身谢恩,便被元宏阻止道:“淑儿是你我的阿女,朕理当为其赐名,宝儿又何须多礼?宝儿安心调养,朕以后每日下朝便来陪伴于你。”
禾轻声道:“元郎日理万机,切莫因妾误了军国大事。”
元宏知禾明理懂事,将襁褓女婴交于身侧的汪氏,轻抚禾额发,元宏只言道:“让乳母带了淑儿去,你且小睡养神,莫要再言语。”
是日晨起,左昭仪产下小公主之讯已传遍后宫。
椒坤殿内,众妃嫔皆齐聚正殿向皇后冯氏例行问安之事。
行罢跪拜之礼,众人于两侧坐定,冯氏开口道:“左昭仪昨夜产下小公主,陛下赐了封号为温惠。左昭仪乃逆生难产,须当静养,待左昭仪七日产褥期满,尔等再前去探望。”
闻皇后之言,众人自是齐声应下。
这些年后宫妃嫔产子,冯氏除去生产之时依祖制须当亲临,倒是鲜少有关切之言。此时闻皇后如此言语,夫人袁氏迎合道:“左昭仪昨夜生产着实辛苦,理当好生休养才是。”
夫人罗氏亦接口道:“逆生乃命悬一线之事,昨夜妾闻之只觉惊心,左昭仪产下温惠公主实属不易。”
右昭仪李氏心中最忌皇后与左昭仪结盟,此时闻皇后之言,李氏心内一怔。略一思忖,李氏开口道:“温惠公主脚踏莲花而生,着实苦了左昭仪。莫说陛下情急之下入了产室,便是妾亦是担惊十分... --gt;gt;
担惊十分。”
瞧了一眼于座之人,见众人皆面露妒意,李氏心内窃喜,接着又道:“亏得有陛下与皇后福泽庇佑,小公主方得以平安降生。”言语间,李氏又丢了眼色于卢嫔。
卢氏会意,便接口道:“宫里这许多姊妹曾为陛下产子,亦未见陛下欲入产室陪伴之事,陛下待左昭仪当真与她人不同。”
与袁氏一宫而居的赵嫔如今亦是有孕五月有余,卢氏转头望着赵氏道:“不知赵阿姊日后生产,陛下可会如昨日待左昭仪这般待赵阿姊?”
赵氏瞧了一眼袁氏,见其一脸云淡风轻之情,赵氏垂目道:“妾可得承陛下雨露孕育龙胎已是万幸,又岂敢奢想陛下待左昭仪之情意?”
卢氏讨了无趣,只得道:“赵阿姊恢廓大度,如此倒是妾小气了。”
李氏见卢氏之言并未讨得便宜,便道:“皇后与左昭仪乃一门同胞,陛下与皇后伉俪情深,自是爱屋及乌待左昭仪上心。”
在座之人哪个不知皇帝与皇后如今貌合神离,李氏之言似褒实贬。
冯氏闻言心中恼怒,当下沉了脸来,道:“放肆!尔等妄议陛下之事,该当何罪!”
李氏见冯氏恼怒,心中窃喜,只不动声色道:“皇后息怒,妾等如何敢妄议陛下之事?姊妹们不过羡慕左昭仪得陛下隆恩,随口说说罢了。”
冯氏冷哼一声,道:“是羡是妒,尔等心内自知。”
李氏嘴角微扬,道:“人非草木,姊妹们皆侍奉陛下多年,哪个不是待陛下用情至深?然姊妹们皆懂事明理,又岂能不知陛下乃天子,自是不同寻常百姓夫妻,故而妾坚信姊妹们只羡不妒。”
方才卢氏之言令在场之人心内生妒,却因顾忌皇帝不敢多言,此时闻李氏之言,自是感念其为众人发声。与罗夫人一宫而居的大崔嫔接口道:“右昭仪所言极是,妾等岂敢有妒忌之心,不过羡慕左昭仪可得陛下如此隆恩罢了。”
卢氏借机忙接口道:“左昭仪乃皇后亲姊,妾等又岂敢有半分妒意?”
禾本就非冯氏至亲姊妹,不过以桃代李晋位昭仪,闻众人之言,冯氏心中愈发恼怒,碍于之前父亲所嘱,冯氏强压心火,道:“罢了,尔等既如此言,吾便望各人安守本分,好自为之,都各自归安吧。”
太极殿内,皇帝今日开玺。
待议罢政事,众臣退去,元宏只留下太子元恂与任城王元澄、咸阳王元禧以及太傅穆亮。
元澄先众人开了口:“陛下,不知陛下留臣等所为何事?”
元宏道:“前几日朕得平城快马来报,太师于平城染疾,不能按期回朝,朕思忖着太师年事已高,便准其于平城休养。只太师为朝中重臣,朕之肱骨,所担皆为机要之责,故朕与尔等相商,太师返京之前由何人暂领其事?”
元澄道:“平城天寒,太师许是车马劳顿所致,待养些时日必可大安。”
元澄话音将落,不及众人开口,便见三宝急匆匆入了内来。
伏跪于地,三宝道:“陛下,平城急报,太师昨日薨了…”
一百四十七回 风云起(四)
太师冯熙死讯来得突然,元宏与殿内众人一时竟回不过神来。
几个弹指后,元宏方定了心神,询三宝道:“传讯之人可有道明太师因何而亡?”
三宝闻皇帝相询,方敢抬了头,答道:“来报之人只言得了冯司徒之讯,太师因寒疾不治而亡,令其快马加鞭来报于陛下知晓。”
见元宏紧锁了双眉一言不发,任城王元澄道:“陛下方才言太师只偶感寒疾,平城亦不乏世家名医,怎会如此?”
咸阳王元禧接口道:“可有报于椒坤殿皇后知晓?”
三宝道:“奴得了消息便赶了来禀于陛下,未得陛下旨意,奴不敢往椒坤殿告知皇后。”
元宏长叹一口气,道:“太师乃皇祖母一母胞兄,自朕登基以来便辅佐朕于左右。朕岂能料到腊月亲臣之宴与太师一别竟成了永诀。”
太傅穆亮与冯熙本为儿女亲家,二人又同朝事君多年,闻此噩耗已是老泪纵横。伏跪于地,穆亮道:“陛下,臣请陛下恩准,许臣往平城为太师奔丧。”
元澄劝慰道:“太傅莫要太过悲伤,太师既已仙去,太傅当节哀顺变才是。”
穆亮以袖拭面,悲戚道:“太师临行之前还对臣言,因了其年事已高,此番回平城祭拜先太皇太后与先祖许是今生最后之机,未曾料竟一语成谶,与我等天人永隔。”
元宏幼年因了为先帝守灵之时睡去而被先太皇太后责罚,是冯熙令长子冯诞以伴读之身代其受罚,方使元宏免受皮肉之苦。且当年先太皇太后因见元宏日益长大愈显伶俐,唯恐日后难将其控于手中,而起了废黜元宏之心。若非冯熙与李冲等先太皇太后心腹之人进言相劝,又何来元宏今日君临天下之威仪。
冯熙这些年来虽未有丰功伟绩,却算得是忠心君上。元宏曾许冯熙“上朝不拜,上书不臣”,然冯熙深有自知之明,从未有过半分逾越之举。冯氏一族因了先太皇太后之故荣宠至极,冯熙亦未凭其外戚之身而胡作非为。
元宏乃重情重义之人,念及此,便开口道:“太师乃景穆皇帝之婿,皇祖母之兄,先帝之元舅,又为国之外丈,且有功于社稷江山,身后当配享太庙之殊荣。”
顿了顿,元宏又接着道:“太师丧葬祭礼以亲王礼制,追赠假黄钺、侍中、大司马、太尉、都督十州诸军事、冀州刺史,备九锡,谥号武,着礼部拟悼文,朕亲为太师撰写墓志。”
元澄拱手道:“太师知陛下如此厚待,当含笑于九泉。”
穆亮道:“陛下,旧年秋日太师嫡妻博陵长公主薨世于洛阳,太师为稳陛下汉革之举,便将长公主葬于洛阳,如今太师薨世于平城,这长公主与太师岂非不得同穴而眠?”
元宏闻言复又锁了双眉,待片刻之后,元宏方开口道:“夫妻同心,生当同枕,死亦同穴。如今太师一族尽迁洛阳,为日后其族中子孙祭祀之便,传朕旨意,待丧礼过后将太师灵柩迎回洛阳再行葬礼。”
元禧接口道:“陛下此意甚好,只太师灵柩由何人迎回,又由何人主持丧礼,还望陛下定夺。”
元宏知元澄熟谙朝臣心性,待元禧言罢,便转头望着元澄,询道:“皇叔觉何人可担此任?”
n... --gt;gt;
nbsp; 元澄闻皇帝相询,略略思忖,垂首道:“陛下,澄城公王遇长于人事,当年又受恩于先太皇太后,且平日里与太师多有往来,依臣浅见,可由澄城公主太师丧礼之事。”
言罢,元澄抬了头,继而又道:“陛下既以亲王礼为太师治丧,这迎灵柩之人须由皇族宗亲才可,臣不敢妄言。”
元宏微微颔首,道:“皇叔举荐王遇甚合朕意…至于这迎灵柩之人…”
元宏欲言又止,却转头望着太子元恂,几个弹指后,元宏方才接着道:“子恂受教于太师多年,且自幼养于皇祖母膝下,便由子恂亲往平城迎太师灵柩回洛阳。”
穆亮闻言受宠若惊,起身伏跪于地,道:“臣代太师一门谢过陛下隆恩!”
椒坤殿内,皇后冯氏涕泗滂沱。
乳母萧氏眼含热泪,戚戚道:“皇后,人死不能复生,太师既已仙去,皇后当节哀顺变,保重凤体才是。”
冯氏声泪俱下:“母亲过世不及半年,尸骨未寒,父亲如今亦离世而去,叫吾如何能不心痛…”
萧氏边为冯氏拭泪,边劝慰道:“太师与长公主鹣鲽情深,如今双双仙去,许是来生可再做夫妻。”
冯氏哭泣道:“父亲临行之前还对吾言,待清明之时便请旨陛下,让吾一道去为母亲行春祭之礼…可如今…”
擤去泗水,冯氏接着抽泣道:“吾曾以为陛下与吾幼时生情,直至先太皇太后薨世方知乃吾一厢情愿而已…吾明白,这些年吾仍得以安居鸾位不过因了家族荫蔽,如今父母双亲俱亡,吾膝下又无子嗣,日后吾又该何去何从…”
萧氏心内长叹一口气,宽解道:“皇后您乃陛下发妻,亦未曾有半分失德之事,又何必伯虑愁眠?再者言,陛下重情义,只看今日待太师丧礼之隆便可知陛下仍顾念旧情。”
冯氏由萧氏自小奶大,与其格外亲近,此时伤心至极,萧氏言语之间冯氏已颤抖着身子倒入其怀内。
右昭仪李氏呷下一口茶,一脸春风对近婢环丹道:“冯熙这一薨世,椒坤殿那位倒是少了个靠山,着实是天大的喜事。”
环丹为李氏燃了合蕊香,迎合道:“如今陇西公被陛下封了辅国大将军,右昭仪您又料理后宫之事,太师这一去,鸾位指日可待。”
李氏将手中杯盏置于几案之上,冷冷道:“椒坤殿那位尚有其三兄长在,其长兄冯诞幼侍陛下书学,陛下与其情意非同常人,二兄冯修娶了太傅之女,亦被陛下拜了镇北将军,三兄冯聿领黄门侍郎,亦是陛下近侍之臣。且如今椒坤殿与永合殿似有结盟之意,陛下待那再醮之妇上心上意,倘若此二人果真联手,岂非坏了吾大事?”
起身离席,李氏接着又道:“吾欲登鸾位,必要令椒坤殿与永合殿失了和气,再令其失了兄长依靠,方可成事。”
环丹狐疑道:“皇后与左昭仪有冯小娘子牵线怎会失和?右昭仪您既言皇后三位兄长皆与陛下亲近,又如何能轻易将彼等除去?”
李氏冷哼一声,道:“你莫不是忘了那再醮之妇昨日产下温惠公主?”
见环丹仍一脸茫然,李氏不耐烦道:“罢了,你只消按吾吩咐传信于彭城公主便可…”
第一百四十八章 星象现(一)
御书房内,元宏端坐于席榻之上,任城王元澄与大祭司二人则垂首立于两侧。
元宏对大祭司道:“大祭司特来见朕,所谓何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