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后传奇 第11节
元宏抬眼望着元澄,示意其继续下去,元澄便接着道:“宫围之中多为门阀世家之女,与前朝丝丝相连。这美人既无家世,又才入内宫,陛下若贸然将太子养于其膝下,便是令后宫众人与其为敌,纵有陛下恩宠,亦是暗箭难防。莫说美人如何,便是太子,臣亦恐受其牵连。”
元宏听元澄如此言,竟无力反驳,且元澄将后宫之事看得如此透彻,不由得面色凝重起来。元澄见状,略略收敛,道:“陛下既与臣推心置腹,臣便斗胆直言,陛下恕罪。”
元宏神情渐缓,道:“皇叔但说无妨,朕是当局之人,所谓关心则乱,朕愿听皇叔一言。”
元澄沉吟片刻,道:“陛下欲取之,必先予之。后宫之中能养太子的,那必是皇后啊!”
元宏沉默良久,忽的话题一转,道:“开了春,子恂便及舞勺之年,朕思忖着该为其择个太子妃了。”
元澄心下明白,皇帝心里定是有了对策,便道:“太子妃是我大魏未来国母,关系我大魏江山国运,自当要细细甄选。”
元宏呷口茶,道:“若朕将太子妃之位予了冯氏亦或李氏之女,皇叔以为太师与陇西公当如何?”
元澄思忖片刻,恍然大悟道:“陛下是要寻一世族来护此美人!”
第二十章 桃代李(一)
转眼腊月二十二,铜雀台正殿之内火烛通明,朝中三品以上官员皆齐聚于此。
元宏举杯朗声道:“得上苍庇佑,我大魏风调雨顺,百谷丰登。朕感念众卿辅佐之辛劳,设此亲臣之宴。今日朕与众卿同乐,诸位毋需拘礼,可开怀畅饮。”
众臣皆举杯道:“天佑大魏,愿来年五风十雨、千仓万箱,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鼓乐齐鸣,莺歌曼舞。觥筹交错间,众臣或樽酒论文,或以诗行令,无不尽兴欢喜。
待一更响过,元宏挥手停了乐舞,对众人道:“新岁降至,万象更新。朕愿以元日为始,行汉革之举。”顿了顿,环视众人,接着道:“凡皇族子弟,自元日始,皆由拓跋氏改姓‘元’;世家之内,独孤氏改‘刘’姓,丘穆棱氏改‘穆’姓,步六孤氏改‘陆’姓,贺赖氏改‘贺’姓,贺楼氏改‘楼’姓,其余鲜卑姓氏由中书省拟定下发。凡皇族子弟,世族人等,上元节后不可再着鲜卑服饰。”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元宏起身离座,行至众臣席间。凡所经之处,便以目光扫视众人,众臣屏息凝神,再无人敢出声。
元宏复又回至御座,对众人道:“若要保我大魏江山永固,必要行汉化之革。我鲜卑一族还需讲汉话,识汉文,与汉人通婚。若有违抗者,乡里连坐。”
众人面面相觑,大殿之上针落有声。
元澄见状,起身行礼,道:“我大魏本为黄帝后裔,自太祖建国,便任用汉人贤能,协助太祖励精图治,方奠我大魏之基业。而今陛下汉革,亦是为我大魏之兴盛而行,此系顺应天意,亦是天下人心所向。”言罢便行跪拜大礼于殿中,并朗声道:“臣,元澄,谢陛下赐姓之恩!”
元澄本为宗室领袖,众人又皆知其为皇帝腹心之臣,见其如此,便知皇帝定是志在必得,便也不敢再违拗,于是急忙行跪拜礼,一并叩谢天恩。
元宏犹如打了一场胜仗,微笑着示意众人起身,复又举杯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若可君臣同心,我大魏江山必可万世永固。”
众臣高呼万岁,亦饮尽杯中之酒。众人方才坐定,只听元宏对太子元恂道:“恂儿,你将及舞勺之年,阿耶要为你选嫡妻作太子妃,你可有何心仪之人?”
众臣诧异,不知皇帝为何突然提及太子婚事,皆屏息谛听,等待着元恂之答复。
元恂起身,行了个常礼,答道:“阿耶既是君,亦是父,儿子但凭阿耶做主。”
拓跋宏微微一笑,道:“太子妃是我大魏未来国母,身系大魏国运,需德才兼备方可。”
元恂连声称是,并道:“儿臣谨遵圣意。”
歌舞再起,君臣直至二更,方曲终人散。
第二十一章 桃代李(二)
大殿之内众人几数退去,元宏却独留了太师冯熙。
元宏望着冯熙道:“太师此番与皇叔护同子恂至邺城,一路辛劳,朕自是感激。”
冯熙听元宏如此言,急忙下跪,道:“臣惶恐,臣身为太子之师,理应照料太子殿下,此为臣之本分。”
三宝倒了两盏茶奉于二人,便引着众内侍退去。
冯熙心内忐忑,不知圣意为何,便不敢再开口。大殿之内只余君臣二人,四目相对,寂静十分。
几个弹指后,冯熙还是先开了口:“陛下留老臣可有何吩咐?”
元宏淡淡道:“太师为子恂授学一年有余,日日相对,太师对子恂的了解许更甚于朕。如今朕欲为子恂择妻,太师不妨做一举荐。”
冯熙急忙道:“陛下与太子骨肉相连,自是最亲近的。臣受陛下之托,对太子自是尽心授业。太子仁孝,自当遵从陛下之意。”
元宏呷口茶,微笑道:“太师于朝中多年,自是对各族各家了然于胸,不知太师心中可有何良选?”
冯熙此时心内稍松一口气,只当皇帝因为太子择妃而问询于己。
冯熙虽心内存私,清楚自家嫡孙女已过垂髫之年,亦于列选之内,然举贤需避亲,其亦不敢直接言明。
冯熙道:“太子妃关乎大魏国运,臣断不敢贸然举荐。只是先太皇太后薨世之前嘱咐臣,我大魏皇后只可是世家之女。”
冯熙见皇帝并未出声,稍作停顿,接着道:“如今陛下大行汉革,以臣愚见,陛下可于汉人世家之中择其一配于太子。”
元宏心知冯熙用意,却并不接话,忽的话题一转,道:“妙莲身体可大好啊?”
冯熙心内大惊,急忙起身连连叩首,战战兢兢道:“臣死罪,臣死罪啊!”
元宏放下手中茶碗,直视冯熙道:“其因咳血之症回你府上养病,这七年过去了,莫不是仍未见大好?”
冯熙冷汗涔涔,伏地不敢起身,答道:“陛下,贵夫人,已薨了。”
元宏起身,于殿中缓缓踱步,却并不出声。
冯熙依旧跪着,掩面而泣道:“臣犯下欺君之罪,臣死罪啊。”
元宏步回御座缓缓坐下,厉声道:“今日朕若不问,太师意欲瞒朕到何时!”
冯熙声泪俱下:“这些日子臣惴惴不安,几欲陈书陛下,可陛下巡幸四畿方才归来,定是辛劳疲累,加之年节将近,臣恐为陛下徒添悲伤,故臣斗胆,以死相瞒。陛下明鉴!”
元宏厉色瞧冯熙,那眼神如鹰般,瞧得冯熙浑身发抖,不敢正眼相对,只不住叩首已掩内心之恐惧。
大殿里针落有声,足足半盏茶功夫,元宏方开了口:“朕感念皇祖母养育之恩,自不会伤及冯氏族人。可若朕姑息于你,日后如何立朝纲、树国纪?”
冯熙涕泗俱下,道:“臣有负圣恩,身为冯氏宗伯族长,却犯下如此罪过,险连累族中众人。臣谢陛下圣恩,宽恕族人,臣定以死谢罪,以报陛下恩德。”
元宏摆了摆手,道:“过了今夜,朕便封了玺,这年节里,朕亦不愿开杀戮,你且回去,静思己过。”言罢,便起身离去。
大殿里,只留下面无人色的冯熙呆坐于地。
第二十二章 桃代李(三)
元宏料定冯熙必寻任城王元澄,便早早面授机宜。果然,冯熙连夜赶至元澄行辕。
书房之内,元澄与冯熙相对而坐。
元澄道:“太师深夜来访,所为何事?”
冯熙面色凝重,道:“求任城王救救臣!”言罢忽的起身,欲行大礼。
元澄急忙起身扶起冯熙,并拉其一同坐下,疑道:“太师贵为当朝国丈,太子之师,何出此言?”
冯熙长叹一声,道:“臣犯下滔天罪行,恐性命不保啊。”
元澄听其如此言,狐疑地望着冯熙,却并未出声。
冯熙面色凝重,欲言又止,足足十个弹指,才接着道:“贵嫔夫人、贵嫔夫人薨世了。臣恐扰陛下年节之喜,故隐瞒未报…臣犯下欺君之罪,如今只求任城王指条明路。”
元澄沉默片刻,肃色道:“夫人因何而亡?”
“这、这…”冯熙支吾道。
元澄冷笑一声,道:“太师若不愿道明,孤亦不强求,恕孤无力相助。”
冯熙忽的老泪纵横,道:“并非臣不愿讲,是臣难以启齿啊。”
元澄见状心内一惊,却面不露色的待冯熙开口。
冯熙似有难言之隐,数作停顿,方声泪俱下道:“贵嫔夫人于臣府中养病近七年,谁料想其、其、其竟与诊病的郎中暗通款曲…臣不久前方才察觉,为保陛下名节,便将其二人杖毙。今夜陛下忽的问起夫人,臣不敢道明真相,一来此等龌龊之事有辱圣听,二来亦为保我长乐冯氏全族。臣死不足惜,只求您看在先太皇太后的颜面上,救救冯氏一族。”
即是元澄这身经两朝,斡旋于皇室,且有备而来之人,闻之亦觉大惊。
元澄沉默不语,似在思量如何开口。良久,元澄道:“陛下乃天之骄子,岂容此等污秽之事辱了圣听。如今唯有当此事未曾发生,方可平息。”
冯熙急急道:“人死不能复生,怎可当未发生?臣不解,求任城王赐教。”
元澄摇摇头,道:“倘若夫人尚在人间呢?”
冯熙愈发糊涂起来,狐疑的望着元澄,只听元澄问道:“贵嫔夫人之事有几人知晓?”
冯熙忙答:“只其随身婢女与跟了臣30年的近仆知情,那婢女亦殉了夫人。”
元澄点点头,道:“既如此,吾便指条明路于太师。”
彭城王元勰行辕,太师冯熙与诸子皆寄居于此。元勰与冯熙长子冯诞自幼伴圣驾长大,几人同桌而食,同席而坐,感情自不同于他人。
此刻,元勰、冯熙及冯诞聚首于正厅,人人皆面色凝重,只听元勰道:“依太师所言,贵嫔夫人已于半月前病故,太师今日方上禀,着实是弥天大错。孤与思政(冯诞字)虽伴陛下长大,然兹事体大,非容轻议啊!”
冯熙有苦难言,叹气道:“陛下顾念先太皇太后之情,虽赦全族性命,然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啊。”
冯诞急急道:“父亲方才讲见了任城王,可有何良策?”
冯熙点点头,道:“如今陛下独宠一美人,不知何故,陛下却迟迟未赐封号于其。任城王欲让老夫以桃代李,将此美人认作你阿妹。”
元勰与冯诞面面相觑,一时竟无以为答。
冯熙见二人这般神情,便接着道:“今夜恰是宝兴(冯聿字)当值,方才吾已着人递信于其,令宝兴去寻皇后探探那美人底细。如今我冯氏一族兴衰系于其身,断不可贸然行之。”
冯诞忙道:“父亲所虑甚是,儿子这就去行宫外候着消息。”
元勰肃然道:“皇后正位中宫,若能得一良人,如添左膀右臂,倘若是心机深重之人,无疑养虎为患,太师需细细斟酌。”
冯熙点了点头,却沉默下来。
皇后冯氏阅罢书信,便以烛火焚之。
婵梅见冯氏表情凝重,近前怯怯问道:“皇后,主君连夜着三公子送来家书,可有何急事?”
冯氏略显担忧道:“我那大阿姊回府养病七年,谁料想前几日薨了,父亲恐扰了陛下年节之兴,未曾上禀,今日大宴,陛下忽的问起阿姊…如此,父亲便是欺君之罪啊。”
婵梅收了笑容,安慰道:“主君辅佐陛下,又贵为太子之师,陛下定会宽恕的。”
冯氏怒道:“欺君之罪可诛九族,陛下现下未将父亲治罪,已是天恩浩荡了。”
婵梅见状,便不敢再出声。只听冯氏道:“父亲不知为何信中竟问起陛下身边那个再醮之女底细,难不成是其挑唆陛下?”
看了一眼婵梅,冯氏接着道:“你去告诉三哥,将其所知与吾所猜,但凡关系那再醮女之情皆禀于父亲。明日一早,便让父亲来吾寝宫,当面一叙。”
这一夜,众人皆无眠。
第二十三章 桃代李(四)
是日晨起,刚及辰时初刻,冯熙便已至皇后寝宫。
--
元宏听元澄如此言,竟无力反驳,且元澄将后宫之事看得如此透彻,不由得面色凝重起来。元澄见状,略略收敛,道:“陛下既与臣推心置腹,臣便斗胆直言,陛下恕罪。”
元宏神情渐缓,道:“皇叔但说无妨,朕是当局之人,所谓关心则乱,朕愿听皇叔一言。”
元澄沉吟片刻,道:“陛下欲取之,必先予之。后宫之中能养太子的,那必是皇后啊!”
元宏沉默良久,忽的话题一转,道:“开了春,子恂便及舞勺之年,朕思忖着该为其择个太子妃了。”
元澄心下明白,皇帝心里定是有了对策,便道:“太子妃是我大魏未来国母,关系我大魏江山国运,自当要细细甄选。”
元宏呷口茶,道:“若朕将太子妃之位予了冯氏亦或李氏之女,皇叔以为太师与陇西公当如何?”
元澄思忖片刻,恍然大悟道:“陛下是要寻一世族来护此美人!”
第二十章 桃代李(一)
转眼腊月二十二,铜雀台正殿之内火烛通明,朝中三品以上官员皆齐聚于此。
元宏举杯朗声道:“得上苍庇佑,我大魏风调雨顺,百谷丰登。朕感念众卿辅佐之辛劳,设此亲臣之宴。今日朕与众卿同乐,诸位毋需拘礼,可开怀畅饮。”
众臣皆举杯道:“天佑大魏,愿来年五风十雨、千仓万箱,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鼓乐齐鸣,莺歌曼舞。觥筹交错间,众臣或樽酒论文,或以诗行令,无不尽兴欢喜。
待一更响过,元宏挥手停了乐舞,对众人道:“新岁降至,万象更新。朕愿以元日为始,行汉革之举。”顿了顿,环视众人,接着道:“凡皇族子弟,自元日始,皆由拓跋氏改姓‘元’;世家之内,独孤氏改‘刘’姓,丘穆棱氏改‘穆’姓,步六孤氏改‘陆’姓,贺赖氏改‘贺’姓,贺楼氏改‘楼’姓,其余鲜卑姓氏由中书省拟定下发。凡皇族子弟,世族人等,上元节后不可再着鲜卑服饰。”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元宏起身离座,行至众臣席间。凡所经之处,便以目光扫视众人,众臣屏息凝神,再无人敢出声。
元宏复又回至御座,对众人道:“若要保我大魏江山永固,必要行汉化之革。我鲜卑一族还需讲汉话,识汉文,与汉人通婚。若有违抗者,乡里连坐。”
众人面面相觑,大殿之上针落有声。
元澄见状,起身行礼,道:“我大魏本为黄帝后裔,自太祖建国,便任用汉人贤能,协助太祖励精图治,方奠我大魏之基业。而今陛下汉革,亦是为我大魏之兴盛而行,此系顺应天意,亦是天下人心所向。”言罢便行跪拜大礼于殿中,并朗声道:“臣,元澄,谢陛下赐姓之恩!”
元澄本为宗室领袖,众人又皆知其为皇帝腹心之臣,见其如此,便知皇帝定是志在必得,便也不敢再违拗,于是急忙行跪拜礼,一并叩谢天恩。
元宏犹如打了一场胜仗,微笑着示意众人起身,复又举杯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若可君臣同心,我大魏江山必可万世永固。”
众臣高呼万岁,亦饮尽杯中之酒。众人方才坐定,只听元宏对太子元恂道:“恂儿,你将及舞勺之年,阿耶要为你选嫡妻作太子妃,你可有何心仪之人?”
众臣诧异,不知皇帝为何突然提及太子婚事,皆屏息谛听,等待着元恂之答复。
元恂起身,行了个常礼,答道:“阿耶既是君,亦是父,儿子但凭阿耶做主。”
拓跋宏微微一笑,道:“太子妃是我大魏未来国母,身系大魏国运,需德才兼备方可。”
元恂连声称是,并道:“儿臣谨遵圣意。”
歌舞再起,君臣直至二更,方曲终人散。
第二十一章 桃代李(二)
大殿之内众人几数退去,元宏却独留了太师冯熙。
元宏望着冯熙道:“太师此番与皇叔护同子恂至邺城,一路辛劳,朕自是感激。”
冯熙听元宏如此言,急忙下跪,道:“臣惶恐,臣身为太子之师,理应照料太子殿下,此为臣之本分。”
三宝倒了两盏茶奉于二人,便引着众内侍退去。
冯熙心内忐忑,不知圣意为何,便不敢再开口。大殿之内只余君臣二人,四目相对,寂静十分。
几个弹指后,冯熙还是先开了口:“陛下留老臣可有何吩咐?”
元宏淡淡道:“太师为子恂授学一年有余,日日相对,太师对子恂的了解许更甚于朕。如今朕欲为子恂择妻,太师不妨做一举荐。”
冯熙急忙道:“陛下与太子骨肉相连,自是最亲近的。臣受陛下之托,对太子自是尽心授业。太子仁孝,自当遵从陛下之意。”
元宏呷口茶,微笑道:“太师于朝中多年,自是对各族各家了然于胸,不知太师心中可有何良选?”
冯熙此时心内稍松一口气,只当皇帝因为太子择妃而问询于己。
冯熙虽心内存私,清楚自家嫡孙女已过垂髫之年,亦于列选之内,然举贤需避亲,其亦不敢直接言明。
冯熙道:“太子妃关乎大魏国运,臣断不敢贸然举荐。只是先太皇太后薨世之前嘱咐臣,我大魏皇后只可是世家之女。”
冯熙见皇帝并未出声,稍作停顿,接着道:“如今陛下大行汉革,以臣愚见,陛下可于汉人世家之中择其一配于太子。”
元宏心知冯熙用意,却并不接话,忽的话题一转,道:“妙莲身体可大好啊?”
冯熙心内大惊,急忙起身连连叩首,战战兢兢道:“臣死罪,臣死罪啊!”
元宏放下手中茶碗,直视冯熙道:“其因咳血之症回你府上养病,这七年过去了,莫不是仍未见大好?”
冯熙冷汗涔涔,伏地不敢起身,答道:“陛下,贵夫人,已薨了。”
元宏起身,于殿中缓缓踱步,却并不出声。
冯熙依旧跪着,掩面而泣道:“臣犯下欺君之罪,臣死罪啊。”
元宏步回御座缓缓坐下,厉声道:“今日朕若不问,太师意欲瞒朕到何时!”
冯熙声泪俱下:“这些日子臣惴惴不安,几欲陈书陛下,可陛下巡幸四畿方才归来,定是辛劳疲累,加之年节将近,臣恐为陛下徒添悲伤,故臣斗胆,以死相瞒。陛下明鉴!”
元宏厉色瞧冯熙,那眼神如鹰般,瞧得冯熙浑身发抖,不敢正眼相对,只不住叩首已掩内心之恐惧。
大殿里针落有声,足足半盏茶功夫,元宏方开了口:“朕感念皇祖母养育之恩,自不会伤及冯氏族人。可若朕姑息于你,日后如何立朝纲、树国纪?”
冯熙涕泗俱下,道:“臣有负圣恩,身为冯氏宗伯族长,却犯下如此罪过,险连累族中众人。臣谢陛下圣恩,宽恕族人,臣定以死谢罪,以报陛下恩德。”
元宏摆了摆手,道:“过了今夜,朕便封了玺,这年节里,朕亦不愿开杀戮,你且回去,静思己过。”言罢,便起身离去。
大殿里,只留下面无人色的冯熙呆坐于地。
第二十二章 桃代李(三)
元宏料定冯熙必寻任城王元澄,便早早面授机宜。果然,冯熙连夜赶至元澄行辕。
书房之内,元澄与冯熙相对而坐。
元澄道:“太师深夜来访,所为何事?”
冯熙面色凝重,道:“求任城王救救臣!”言罢忽的起身,欲行大礼。
元澄急忙起身扶起冯熙,并拉其一同坐下,疑道:“太师贵为当朝国丈,太子之师,何出此言?”
冯熙长叹一声,道:“臣犯下滔天罪行,恐性命不保啊。”
元澄听其如此言,狐疑地望着冯熙,却并未出声。
冯熙面色凝重,欲言又止,足足十个弹指,才接着道:“贵嫔夫人、贵嫔夫人薨世了。臣恐扰陛下年节之喜,故隐瞒未报…臣犯下欺君之罪,如今只求任城王指条明路。”
元澄沉默片刻,肃色道:“夫人因何而亡?”
“这、这…”冯熙支吾道。
元澄冷笑一声,道:“太师若不愿道明,孤亦不强求,恕孤无力相助。”
冯熙忽的老泪纵横,道:“并非臣不愿讲,是臣难以启齿啊。”
元澄见状心内一惊,却面不露色的待冯熙开口。
冯熙似有难言之隐,数作停顿,方声泪俱下道:“贵嫔夫人于臣府中养病近七年,谁料想其、其、其竟与诊病的郎中暗通款曲…臣不久前方才察觉,为保陛下名节,便将其二人杖毙。今夜陛下忽的问起夫人,臣不敢道明真相,一来此等龌龊之事有辱圣听,二来亦为保我长乐冯氏全族。臣死不足惜,只求您看在先太皇太后的颜面上,救救冯氏一族。”
即是元澄这身经两朝,斡旋于皇室,且有备而来之人,闻之亦觉大惊。
元澄沉默不语,似在思量如何开口。良久,元澄道:“陛下乃天之骄子,岂容此等污秽之事辱了圣听。如今唯有当此事未曾发生,方可平息。”
冯熙急急道:“人死不能复生,怎可当未发生?臣不解,求任城王赐教。”
元澄摇摇头,道:“倘若夫人尚在人间呢?”
冯熙愈发糊涂起来,狐疑的望着元澄,只听元澄问道:“贵嫔夫人之事有几人知晓?”
冯熙忙答:“只其随身婢女与跟了臣30年的近仆知情,那婢女亦殉了夫人。”
元澄点点头,道:“既如此,吾便指条明路于太师。”
彭城王元勰行辕,太师冯熙与诸子皆寄居于此。元勰与冯熙长子冯诞自幼伴圣驾长大,几人同桌而食,同席而坐,感情自不同于他人。
此刻,元勰、冯熙及冯诞聚首于正厅,人人皆面色凝重,只听元勰道:“依太师所言,贵嫔夫人已于半月前病故,太师今日方上禀,着实是弥天大错。孤与思政(冯诞字)虽伴陛下长大,然兹事体大,非容轻议啊!”
冯熙有苦难言,叹气道:“陛下顾念先太皇太后之情,虽赦全族性命,然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啊。”
冯诞急急道:“父亲方才讲见了任城王,可有何良策?”
冯熙点点头,道:“如今陛下独宠一美人,不知何故,陛下却迟迟未赐封号于其。任城王欲让老夫以桃代李,将此美人认作你阿妹。”
元勰与冯诞面面相觑,一时竟无以为答。
冯熙见二人这般神情,便接着道:“今夜恰是宝兴(冯聿字)当值,方才吾已着人递信于其,令宝兴去寻皇后探探那美人底细。如今我冯氏一族兴衰系于其身,断不可贸然行之。”
冯诞忙道:“父亲所虑甚是,儿子这就去行宫外候着消息。”
元勰肃然道:“皇后正位中宫,若能得一良人,如添左膀右臂,倘若是心机深重之人,无疑养虎为患,太师需细细斟酌。”
冯熙点了点头,却沉默下来。
皇后冯氏阅罢书信,便以烛火焚之。
婵梅见冯氏表情凝重,近前怯怯问道:“皇后,主君连夜着三公子送来家书,可有何急事?”
冯氏略显担忧道:“我那大阿姊回府养病七年,谁料想前几日薨了,父亲恐扰了陛下年节之兴,未曾上禀,今日大宴,陛下忽的问起阿姊…如此,父亲便是欺君之罪啊。”
婵梅收了笑容,安慰道:“主君辅佐陛下,又贵为太子之师,陛下定会宽恕的。”
冯氏怒道:“欺君之罪可诛九族,陛下现下未将父亲治罪,已是天恩浩荡了。”
婵梅见状,便不敢再出声。只听冯氏道:“父亲不知为何信中竟问起陛下身边那个再醮之女底细,难不成是其挑唆陛下?”
看了一眼婵梅,冯氏接着道:“你去告诉三哥,将其所知与吾所猜,但凡关系那再醮女之情皆禀于父亲。明日一早,便让父亲来吾寝宫,当面一叙。”
这一夜,众人皆无眠。
第二十三章 桃代李(四)
是日晨起,刚及辰时初刻,冯熙便已至皇后寝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