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娘子美又娇 第363节
县里同样需要准备一个固定落脚点,货运部才能开得起来。
好在该做的准备工作镇上已经做过一次,县里只要照搬一次就行,倒不至于手忙脚乱。
初一初二初三留在镇上,给即将开张的货运部做宣传,向镇上的商家和个人,普及托运的概念以及货运部的业务范围。
初一等人找来一些小乞丐,让他们走街串户,来来回回不停的大声宣传,没几天,镇上的人就知道有这么一家,专门给人托运货物的店铺存在。
不过也只是知道而已。
让大家把自己的货物交给不认识的人送到别处,大家心里都不太放心。
谁知道安不安全?
万一有人卷了他们的货物跑了呢?
更有人撇撇嘴,不以为然的说道:“什么托运,给人押运货物,不就是镖局的生意嘛?”
“只是换个说法,倒觉得是自己独创的生意了。”
“就是,我要是有货要运,我也找镖局,何必找这种听也没听过的什么货运部。”
“对啊,而且人家镖局有聘请武师,能保证货物安全,不比这种普通人开的货运部强多了?就算为了安全,也应该找镖局。”
镇上一时间掀起对货运部讨论的热潮,大部份都是不看好。
县里的情况,也差不多。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一项新兴事务的出现,从了解到接受,总是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不管镇上,县城,以及附近村庄的民众,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如何,几天之后,一个名为“四通货运”商铺,如期在大石镇和六合县开张了。
只是,开张之后,连着三天没接到一单生意。
初一初二初三几人在镇上的货运部从白天坐到晚上,连个上门询问的人都没有,急得嗓子冒烟。
他们这么没有生意,县城那边也是一样的。
因为这三天时间,没有一样货物,从县城那边拉过来。
初一几人觉得,再这么下去,东家指不定都养不活他们几个了。
谁经得住天天亏本啊。
好在到了第四天,总算开始有生意上门了。
一个镇上的大娘,要给县里的儿子稍两个包裹,里面包括衣裳,鞋袜,干粮……
受大娘的带动,陆续有人给县里亲友捎东西,但是商家让托运的物品,只有一样,一个布庄,调给县里的布庄两匹布,还是因为那边急着要,这边店铺的人又走不开,这才咬牙上门托运的。
零零总总加起来,也就是半车货。
初一他们几个这会儿也不嫌货少,干劲十足的装好车,初二初三两人就赶着牛车去往县里了。
四通货运的规矩,早上托运的货物下午到,下午托运的货物,第二天到。
易腐易烂物品不收,危险物品不收,金银宝石古董字画等贵重物品不收。
货物上门自取,送货上门另行收货,货物可以免费摆放在四通货运部三天,逾期不取者,加收滞纳金,半月不取者,货物归四通货运所有。
这些条款,在契书上写得明明白白。
初二初三两人把货拉到县城,卸在县城的铺子里,沈正凌对着单子点货,清点完毕,就告诉等在门口的小乞丐,让他去通知人来取货。
小乞丐飞快的跑了。
小乞丐帮货运部跑腿,他们货运部给小乞丐提供食物,并且,每天给二文零花钱。
初二初三两人则把县城这边的半车货一起装上,带回镇上。
镇上的货运点,同样找了个小乞丐给他们跑腿。
第一次顺利完成生意,给货运部增加了一些信誉值。
接下来,货运部的托运量每天都在增加,一直增长到最后,货运部平均每天能拉两车货物在大石镇和六合县之间往返,加起来就等于是四车货,这才基本稳定下来。
这么多货,光靠初一他们几个,完全忙不过来,货运部又从外面请了人手。
两个账房先生,分明在镇上和县里开单验单对货,又两个卸货的劳力,以及给货运部工人做饭的厨娘。
大石镇那边,给货运部卸货和做饭的,是沈长贵和赵寡妇。
倒也不是顾元元特意照顾他们,而是沈长贵干活实在,赵寡妇也是个聪明人。
他们货运部新开之初,干活的人手还是知根知底比较好。
反正,给沈长贵和赵寡妇他们的工钱的别完全一样的,卸货八百文,做饭五百文,并没有其他优待。
并且,也不允许他们住在货运部,至于他们是在镇上租房子住,还是回村住,顾元元都不管。
赵寡妇可比沈长贵有主意多了。
确定能在货运部长久的干活以后,立即在镇上租了两间屋子,把两个闺女一起接到镇上生活。
沈长贵觉得在镇上租房子浪费钱,埋怨她不应该,赵寡妇道:“当家的你每天卸货,干的都是体力活,如果每天回村住,还要在路上走两个时辰,太辛苦了。”
“我们在镇上租个屋子,也就是二百文钱,当家的你休息得好一点,人舒坦,比什么都强。”
她说着,顿了顿又道:“当然除了这个,我也有点自己的私心。”
“我想赚这份钱。两个闺女太小了,把她们单独留在家里我不放心,不赚这份钱留在家里照顾他们,我又觉得可惜。”
“还不如接到镇上来,既能干活赚钱,又就近照看着,心里踏实,一举两得。”
赵寡妇说:“当家的你想,我在镇上一个月能赚五百文,还能照看家里,可不比让当家的你一个人辛苦赚钱养我们强多了?”
五百文钱省着些花,确实够得上赵寡妇母女三人的开销了。
沈长贵本身没什么主见,赵寡妇这么一说,他也觉得是这么个道理,就不出声了。
第545章 男人有上进心是好事,得夸!
顺畅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
转眼,四通货运部就已经开了一个月。
沈正凌把货运部的账目一盘,发现这个月,货运部的净利润,高达六十两银子往上。
沈正凌都惊了一下,万万没想到,每一件的物品的托运价钱不高,居然这么赚钱。
不过想了想也不奇怪。
别看每一件货物所收取的费用不多,但是架不住货运量大。
一车货下来,往往就有七八百文钱的运费,如果遇到书信之类不占地方的小物件,还能更多。
一个月下来,运费收入超过百两银子。
而货运的成本,除了两个铺面的租金七两银子,和工人的工钱以及伙食十几两银子,其他几乎为零。
就算再加上牛车、马车的折旧率,成本都不会超过四十两银子。
剩下的可不就是净利!
这可比上山打猎稳妥多了。
倒也不是说他打猎没有这个收入,而是山上的猎物是有限的,他要是猎大家伙猎得狠了,说不定就会破坏整个山头的平衡。
不像货运收入,每天都有稳定进账,一年下来,大几百两银子的收入妥妥的。
沈正凌一下就焕发了对新事业的热情,索性就跟顾元元商量,说不想回村里了,他们以后直接住在县城,至于灵湖村,年节时偶尔回一趟就好。
主要是沈正凌父亲的衣冠冢和母亲的墓地在灵湖村,不回去祭拜说不过去。
顾元元当然一百二十个赞成。
她虽然随遇而安,本质上却是城里人,前世早就习惯了城市的便利。
穿过来的地方就是在村子里,她性子懒散,加上在村子里日子过得还算舒服,也就没想着换地方。
可到底还是住在县城里更方便。
不说其他,就说她想出去逛个街,想吃点什么小吃,出门就有得买,不用非得等生姜做。
想吃肉吃菜,菜市场里随时有,不像村子里,要是中午家里的肉吃没了,晚上还想吃,就非得驾车到镇上或者县里来买,不然就只能等第二天。
现在沈正凌说以后住在县城,顾元元就特别愉快了。
她笑眯眯对沈正凌说道:“我都听夫君的。”
这话说得沈正凌心里熨帖极了。
这个月因为货运部刚开张,早先那半个多月,会时不时遇到突状况,沈正凌一心扑在货运部的事情上,已经很久没有和顾元元亲近了。
这会儿一高兴,抱着顾元元一阵顿亲,还不忘强调:“这可是娘子自己说的,以后可不能反悔。”
顾元元:“……”
沈正凌也太会碰瓷了吧?说什么以后,她只是说住在县城这件事,听他的好吧!
可惜,在这种时候,沈正凌一向是只认自己的道理,顾元元反对无效。
算了,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顾元元被他亲得迷迷糊糊,也懒得争辩了。
沈正凌和顾元元说他的打算:“娘子,货运这门生意还是很有赚头的,我想把它做大。”
当然有赚头。
在顾元元的前世,后面的货运业和快递业已经特别发达,都还有人赚钱,何况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货运完全就是一个新兴行业。
任何一个新兴行业,最早吃螃蟹的那一批人,都能享受到行业红利。
顾元元问沈正凌:“夫君准备怎么办?”
沈正凌正色道:“我想过了,我们现在能赚到钱,那是因为大家都没反应过来,货物还可以这么运输,我们比别人抢先一步,所以才赚钱。”
“但是货动这个行业,目前看来,想入行其实并没有太大难度,等大家反应过来,就会有不少人都跟风入行,到时候,利润肯定会被压缩减少。”
“而且,如果我们只走大石镇到六合县这一条固定路线,整个镇上到县城需要托运的往来物品就只有这么多,一旦有其他货运部加入竞争,货源减少,对货运部的生意又是一个冲击。”
“到时候就会面临吃不饱,饿不死的处境。”
好在该做的准备工作镇上已经做过一次,县里只要照搬一次就行,倒不至于手忙脚乱。
初一初二初三留在镇上,给即将开张的货运部做宣传,向镇上的商家和个人,普及托运的概念以及货运部的业务范围。
初一等人找来一些小乞丐,让他们走街串户,来来回回不停的大声宣传,没几天,镇上的人就知道有这么一家,专门给人托运货物的店铺存在。
不过也只是知道而已。
让大家把自己的货物交给不认识的人送到别处,大家心里都不太放心。
谁知道安不安全?
万一有人卷了他们的货物跑了呢?
更有人撇撇嘴,不以为然的说道:“什么托运,给人押运货物,不就是镖局的生意嘛?”
“只是换个说法,倒觉得是自己独创的生意了。”
“就是,我要是有货要运,我也找镖局,何必找这种听也没听过的什么货运部。”
“对啊,而且人家镖局有聘请武师,能保证货物安全,不比这种普通人开的货运部强多了?就算为了安全,也应该找镖局。”
镇上一时间掀起对货运部讨论的热潮,大部份都是不看好。
县里的情况,也差不多。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一项新兴事务的出现,从了解到接受,总是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不管镇上,县城,以及附近村庄的民众,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如何,几天之后,一个名为“四通货运”商铺,如期在大石镇和六合县开张了。
只是,开张之后,连着三天没接到一单生意。
初一初二初三几人在镇上的货运部从白天坐到晚上,连个上门询问的人都没有,急得嗓子冒烟。
他们这么没有生意,县城那边也是一样的。
因为这三天时间,没有一样货物,从县城那边拉过来。
初一几人觉得,再这么下去,东家指不定都养不活他们几个了。
谁经得住天天亏本啊。
好在到了第四天,总算开始有生意上门了。
一个镇上的大娘,要给县里的儿子稍两个包裹,里面包括衣裳,鞋袜,干粮……
受大娘的带动,陆续有人给县里亲友捎东西,但是商家让托运的物品,只有一样,一个布庄,调给县里的布庄两匹布,还是因为那边急着要,这边店铺的人又走不开,这才咬牙上门托运的。
零零总总加起来,也就是半车货。
初一他们几个这会儿也不嫌货少,干劲十足的装好车,初二初三两人就赶着牛车去往县里了。
四通货运的规矩,早上托运的货物下午到,下午托运的货物,第二天到。
易腐易烂物品不收,危险物品不收,金银宝石古董字画等贵重物品不收。
货物上门自取,送货上门另行收货,货物可以免费摆放在四通货运部三天,逾期不取者,加收滞纳金,半月不取者,货物归四通货运所有。
这些条款,在契书上写得明明白白。
初二初三两人把货拉到县城,卸在县城的铺子里,沈正凌对着单子点货,清点完毕,就告诉等在门口的小乞丐,让他去通知人来取货。
小乞丐飞快的跑了。
小乞丐帮货运部跑腿,他们货运部给小乞丐提供食物,并且,每天给二文零花钱。
初二初三两人则把县城这边的半车货一起装上,带回镇上。
镇上的货运点,同样找了个小乞丐给他们跑腿。
第一次顺利完成生意,给货运部增加了一些信誉值。
接下来,货运部的托运量每天都在增加,一直增长到最后,货运部平均每天能拉两车货物在大石镇和六合县之间往返,加起来就等于是四车货,这才基本稳定下来。
这么多货,光靠初一他们几个,完全忙不过来,货运部又从外面请了人手。
两个账房先生,分明在镇上和县里开单验单对货,又两个卸货的劳力,以及给货运部工人做饭的厨娘。
大石镇那边,给货运部卸货和做饭的,是沈长贵和赵寡妇。
倒也不是顾元元特意照顾他们,而是沈长贵干活实在,赵寡妇也是个聪明人。
他们货运部新开之初,干活的人手还是知根知底比较好。
反正,给沈长贵和赵寡妇他们的工钱的别完全一样的,卸货八百文,做饭五百文,并没有其他优待。
并且,也不允许他们住在货运部,至于他们是在镇上租房子住,还是回村住,顾元元都不管。
赵寡妇可比沈长贵有主意多了。
确定能在货运部长久的干活以后,立即在镇上租了两间屋子,把两个闺女一起接到镇上生活。
沈长贵觉得在镇上租房子浪费钱,埋怨她不应该,赵寡妇道:“当家的你每天卸货,干的都是体力活,如果每天回村住,还要在路上走两个时辰,太辛苦了。”
“我们在镇上租个屋子,也就是二百文钱,当家的你休息得好一点,人舒坦,比什么都强。”
她说着,顿了顿又道:“当然除了这个,我也有点自己的私心。”
“我想赚这份钱。两个闺女太小了,把她们单独留在家里我不放心,不赚这份钱留在家里照顾他们,我又觉得可惜。”
“还不如接到镇上来,既能干活赚钱,又就近照看着,心里踏实,一举两得。”
赵寡妇说:“当家的你想,我在镇上一个月能赚五百文,还能照看家里,可不比让当家的你一个人辛苦赚钱养我们强多了?”
五百文钱省着些花,确实够得上赵寡妇母女三人的开销了。
沈长贵本身没什么主见,赵寡妇这么一说,他也觉得是这么个道理,就不出声了。
第545章 男人有上进心是好事,得夸!
顺畅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
转眼,四通货运部就已经开了一个月。
沈正凌把货运部的账目一盘,发现这个月,货运部的净利润,高达六十两银子往上。
沈正凌都惊了一下,万万没想到,每一件的物品的托运价钱不高,居然这么赚钱。
不过想了想也不奇怪。
别看每一件货物所收取的费用不多,但是架不住货运量大。
一车货下来,往往就有七八百文钱的运费,如果遇到书信之类不占地方的小物件,还能更多。
一个月下来,运费收入超过百两银子。
而货运的成本,除了两个铺面的租金七两银子,和工人的工钱以及伙食十几两银子,其他几乎为零。
就算再加上牛车、马车的折旧率,成本都不会超过四十两银子。
剩下的可不就是净利!
这可比上山打猎稳妥多了。
倒也不是说他打猎没有这个收入,而是山上的猎物是有限的,他要是猎大家伙猎得狠了,说不定就会破坏整个山头的平衡。
不像货运收入,每天都有稳定进账,一年下来,大几百两银子的收入妥妥的。
沈正凌一下就焕发了对新事业的热情,索性就跟顾元元商量,说不想回村里了,他们以后直接住在县城,至于灵湖村,年节时偶尔回一趟就好。
主要是沈正凌父亲的衣冠冢和母亲的墓地在灵湖村,不回去祭拜说不过去。
顾元元当然一百二十个赞成。
她虽然随遇而安,本质上却是城里人,前世早就习惯了城市的便利。
穿过来的地方就是在村子里,她性子懒散,加上在村子里日子过得还算舒服,也就没想着换地方。
可到底还是住在县城里更方便。
不说其他,就说她想出去逛个街,想吃点什么小吃,出门就有得买,不用非得等生姜做。
想吃肉吃菜,菜市场里随时有,不像村子里,要是中午家里的肉吃没了,晚上还想吃,就非得驾车到镇上或者县里来买,不然就只能等第二天。
现在沈正凌说以后住在县城,顾元元就特别愉快了。
她笑眯眯对沈正凌说道:“我都听夫君的。”
这话说得沈正凌心里熨帖极了。
这个月因为货运部刚开张,早先那半个多月,会时不时遇到突状况,沈正凌一心扑在货运部的事情上,已经很久没有和顾元元亲近了。
这会儿一高兴,抱着顾元元一阵顿亲,还不忘强调:“这可是娘子自己说的,以后可不能反悔。”
顾元元:“……”
沈正凌也太会碰瓷了吧?说什么以后,她只是说住在县城这件事,听他的好吧!
可惜,在这种时候,沈正凌一向是只认自己的道理,顾元元反对无效。
算了,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顾元元被他亲得迷迷糊糊,也懒得争辩了。
沈正凌和顾元元说他的打算:“娘子,货运这门生意还是很有赚头的,我想把它做大。”
当然有赚头。
在顾元元的前世,后面的货运业和快递业已经特别发达,都还有人赚钱,何况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货运完全就是一个新兴行业。
任何一个新兴行业,最早吃螃蟹的那一批人,都能享受到行业红利。
顾元元问沈正凌:“夫君准备怎么办?”
沈正凌正色道:“我想过了,我们现在能赚到钱,那是因为大家都没反应过来,货物还可以这么运输,我们比别人抢先一步,所以才赚钱。”
“但是货动这个行业,目前看来,想入行其实并没有太大难度,等大家反应过来,就会有不少人都跟风入行,到时候,利润肯定会被压缩减少。”
“而且,如果我们只走大石镇到六合县这一条固定路线,整个镇上到县城需要托运的往来物品就只有这么多,一旦有其他货运部加入竞争,货源减少,对货运部的生意又是一个冲击。”
“到时候就会面临吃不饱,饿不死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