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三国同人]娶了那个丞相

第21页

    刘玥走了之后,诸葛均终于得到消息跑出来,连声问道:“婵娟呢?今日怎么走得如此早?我还做了个小泥人给她呢。”
    诸葛亮捏住娟帕,平静地收拾地上的竹简,在心中对弟弟说。
    那人不会来了。
    13.益州疲弊
    贾诩的伤养了几个月,在张仲景的细心照料下已经好了七分,再没有赖在刘玥院子里的理由。在刘玥待在军中的时候,他亲自求见了刘表一次,也不知道他到底和刘表说了什么,等刘玥回到府里的时候,她爹莫名其妙就把贾诩给她了。
    “他家人尽失,也回不去了,你且留在他身边看看。”刘表摸着胡子说道:“不称心再打发走,你也是个中郎将了,帐下岂能无人?”
    好像是这个道理,虽然在三国时期,中郎将这个官职已经和校尉一样泛滥成灾了,但刘玥是有实权的中郎将,又是荆州牧爱女,人马不多,但手下也得有偏将和谋士。
    贾诩名正言顺到了刘玥手下,两人总算可以明着见面了。因为诸葛亮的事情吃了亏,刘玥对谋士的态度也成熟多了,并不像之前那般兴奋又紧张,却仍旧以真心相待。
    贾诩何等人精,一眼就看出主公微妙的变化,却不说破。等刘玥为他倒了一盏酒后,才谦让着摆手道:“虽说某已经在明公帐下,但明公仍需克制。”
    刘表对刘玥而言,既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钳制,既是资源,也是弊端。
    刘玥点头表示明白,问道:“文和先生对天下大势如何看待?”
    贾诩谦逊:“当不得明公‘先生’二字,明公唤文和便可。”
    现在刘玥手下人少,叫他“先生”也就两个人知道,只要主公不介意就好,但一旦刘玥帐下慢慢兴旺起来,其他人将如何看待自己?不过虚名而已,何苦把自己钉在众人眼中?
    刘玥点点头,算是答应。
    贾诩这才慢慢说道:“如今汉室衰微,海内大乱,诸侯拥兵自重,天子大权旁落,此天下苍生之大不幸,而诸侯英雄之幸也。某斗胆问明公一句,明公意何为?”
    这是苦难的,也是英雄辈出的年代,是成就霸业的良机,也是埋葬生灵的悲哀。孔子曰:“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避世或是坚守,人人都得选择,因为人人都没有选择。
    那么,作为一州之牧的爱女,作为帐下两千兵马的中郎将,明公您想要什么?是匡扶汉室,是一统天下,是割据一方,还是随波逐流?
    刘玥沉默了片刻,最后抬起头,用那双黧黑的眼睛盯着贾诩,认真说道:“某惟愿天下太平。”
    嗯,这话就有意思了,什么叫天下太平,怎么做才能天下太平?贾诩默默在心中挑眉,脸上却没显露分毫,只是微微向前倾身体,垂头做出侧耳恭听的样子来。
    “宁为太平犬,莫为乱世人。”刘玥说道,“百姓何其无辜,要为这几任汉帝的荒淫无道,宠信宦官外戚付出这般代价?汉室无德,我为汉室宗亲,也难辞其咎,无论戎马一生,或是粉身碎骨,某也要还天下一个太平!”
    数千年前,有女妇好,拒外族于商,保住了刚刚萌芽的华夏文明,才有了之后灿烂耀眼的中华民族;数千年后,我大国泱泱,花了多少代的心血,多少人的牺牲,才立于世界?
    人活一世,不止活个生死,更是活个对错。
    汉代皇帝自寻死路,死不足惜,去他的匡扶汉室!作为现代人,刘玥才不吃这一套,她要的是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她要的是北方游牧打不进中原,她要的是华夏民族千秋万代!
    至于如何达成这个目标,这就是贾诩要为她谋划的事情。
    “文和,我愿为这天下,肝、脑、涂、地。”刘玥轻轻叹息道,无论这条路有多难,无论她要付出什么代价,或是用什么卑鄙手段。
    贾诩沉默了几秒,从自己的位置站起来,离席走到刘玥面前,跪下行礼,双手交叠地上,额头触手,平静而清楚地答道:“喏。”
    “前两日曹孟德东征徐州,大败陶谦,北方暂不可谋也。”贾诩走到刘玥翻出的坤舆图前,两个人在上面比比划划的。
    袁术之前被刘表断了粮道,撤退的时候当头迎上曹操,也被暴揍了一顿,现在曹操又败陶谦,说是为父亲报仇,还屠了城,陶谦回去后就病重,诸将暂时守着,只是曹操绝不肯放过徐州这么好的地方。
    北方有袁术、袁绍、吕布、曹操、公孙瓒等人马,汉献帝又在李傕、郭汜手中,暂时不可轻举妄动,只是观望为主。何况从荆州出兵到北方,战线拉得太远,就怕供给不足。
    这边以荆州为中心,从左边走能打下的地方是益州(包括汉中)、关中等地,一旦攻下南阳,以南阳为补给,还能再往北进攻长安,长安左面是西凉马腾,右面是洛阳。
    如果从右边走,那就顺着长江一路往下打,吃掉整个扬州……所以说,荆州的地理位置真的非常好啊。
    刘玥摸了摸下巴,对贾诩说道:“想来想去,我还是想要益州。”
    她的手从益州一路点上长安,意思很明白,只要拿了益州包括汉中的地方,北方就在他们伸手可以够到的地方了,更何况——
    “天府之国,物资丰饶,用来屯田再好不过。”刘玥温柔地抚摸着益州的轮廓,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未来:“只要粮甲和士兵足够,就可以养练水.军,顺江东下了。”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