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卡后郡王是基建狂魔(3)
另一边的大釜里,羊骨头也早已全部丢了进去熬汤,侍女正拿着一只木勺,按照宣瑾瑜的吩咐仔细地把浮上来的白沫子撇开。
厨娘按照宣瑾瑜的吩咐,仔细地观察着烤羊肉,每隔一两分钟就仔细地翻动,小心地用手指撮起调料往上洒匀。这调料也是郡王爷提前让做好的,按照一定配比把花椒和眼里打磨在一起,郡王爷说叫椒盐。
石板上,羊肉滋滋地烤出了热油,表面逐渐变得金黄,椒盐的味道也在空气中散开,揭开锅盖的那一刹那,满屋子都是羊肉的香气。厨房里的人都齐齐咽了口水。
羊肉烤好,宣瑾瑜尝了尝味道,倒也满意,旁边的养骨汤也已经盛出,撒好葱花和姜丝,她便吩咐仆人给自己、母亲、还有王公公那儿各送一份烤羊肉和羊骨汤。
这王公公乃是皇帝派来给宣瑾瑜颁旨和送赏赐的大太监,因旅途劳顿,在诚郡王府歇上一段时间才走。
也是如此,宣瑾瑜最近才大手笔每日买肉来做,就是为了招待这位王公公。这位王公公听说可是皇帝眼前的红人。
宣瑾瑜走的时候想了想,又说:圣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剩下的一大锅羊骨汤不可浪费,把剩下的羊杂碎都加进去,给府中下人分了吧。
什么!
厨房里的仆人不敢有动作,可耳朵都竖了起来。他们早被这羊肉勾去了全部心神,可也知道吃不上,只想着多闻点香味就是值当了,可万万没想到,小郡王要把羊骨汤留给大家!
那只大釜里的羊骨上沾着好多筋肉,骨头也都敲开了,浓浓的骨髓流出来,咕嘟咕嘟的羊汤散发出浓烈的肉香味儿,直往人鼻子里钻。
郡王府里的仆人每日的饭食分两餐,每餐就是一碗冒尖的豆饭,这已经是平民里的好吃食了,至少管饱,很多平民每日只有一餐,吃的是野菜和豆子煮成的清汤。
可今天的饭食却尤为特别,每个人都盛到了一碗浓浓的羊骨汤,说是骨头汤,可里面却有好多碎肉,还有油亮亮的骨髓!即使是王府里的仆人,也是好不容易闻见了肉味,用肉汤泡着豆饭,大家吃得精光。
即使吃完饭,仆人们今日做活的时候,也都在讨论羊骨汤的味道呢!这几乎就是他们一生中吃过最好的饭食了!
对于诚郡王府里的饭食,王公公也满意得很。他本以为来到这边关,是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了,只是因为裴平大人颇为看重这小王爷,他才满面和气。
没想到到了这儿,倒也过得不错,至少这每日的饭食,倒是颇为用心,吃起来,竟然比都城的还要好几分。这烤羊肉,啧啧,简直是一绝啊!一口咬下去,外皮酥脆焦香,里面鲜嫩多汁,调料也恰到好处,王公公没忍住,直接吃了一整盘子。
唉,以后回到宫中,就再吃不到这等美食了。没想到来到这边关,竟然还长胖了!
宣瑾瑜吃完饭,就叫来了管家。这段时间她不仅让宋冬安排南沧县的困难村种蘑菇,自己的农庄也种上了蘑菇。
她打算把自家农庄产出的蘑菇留一部分吃,其余的也卖出去,南沧县的居民种出来的蘑菇也可以去卖,因此她让管家先去找城里的商人谈谈,试探一下蘑菇的销路。
管家一脸喜色地汇报:已经打听过了,县城里的商人听说有蘑菇,都说愿意收,价钱也给得好,五文钱一斤。
这价钱倒是不错,毕竟现在一斗米,快有12斤了,也才十文钱,看来这蘑菇是个稀罕玩意儿,才有这么高的价格。
自家农庄的蘑菇已经开始冒头了,只是不知道宋冬那边如何?这蘑菇算算日子,也该产出了?
老叔,出来了,出来了!
外面的大嗓门把边杰从睡梦中惊醒,他起床批起衣服:那家的小子这么不懂事!一大早吵吵嚷嚷个什么!
叔,蘑菇出来了!边老三满脸兴奋,脸都激动得通红,挥舞着手大声说。
什么!边杰一下子就激动了,当下就和边老三一起去了蘑菇房。
蘑菇确实是出来了!
混着肥料的土层里,冒出了一朵朵洁白的蘑菇,那盖子圆圆的,一朵压一朵,就好像洁白的花,在土上绽开。
边老三喜气洋洋:今天一大早,我进来点水,那成想,这蘑菇就已经冒出来了!我赶紧去叫叔,叔你咋不说话边老三正纳闷,可一看边杰,嗓门就低了下去。
边杰枯瘦的脸上闪烁着泪光,正趁他不注意偷偷那手抹眼泪。
他边叔可是十里八乡有名的铁汉子,年轻的时候砍树被砸伤腿都没流过泪,今儿却可边老三理解,他又何尝不是鼻头一酸呢。
不想被小辈笑话,边杰故意粗着嗓子说:还不快去,找个腿脚快的,赶紧去县城里给宋大人送信哩!
哎,这就去哩!边老三大声说。
在蘑菇房里,边杰看了又看,他看见的是希望。边家村这次终于能有出路了。屋子里真的种出了蘑菇!
闻讯赶来的宋冬也没好到哪里去,激动地浑身发抖,郡王爷难道真的懂仙术!这蘑菇真的种出来了!
宋冬欣赏了一会儿这收获的美景,一转头,就看见了边杰吞吞吐吐的神色。宋冬立马就反应过来了:老边,你放心吧,郡王爷说话算话,这次你们村里的赋税只收一半。不过这蘑菇也要按照拾一税来收税。所谓拾一税,就是征收粮食的十分之一做赋税。
这是自然。这蘑菇全靠郡王爷和宋大人才种出来哩,收拾一税也是自然,就算交了税,也还能剩下好多。边杰立马喜笑颜开。
不过,出的头一批蘑菇要全部收走。宋冬接着又说。
全收走?边杰心里沉了下去,他本想着给宋大人报了信儿,宋大人把拾一税的蘑菇带走,他就把剩下的蘑菇留给村里人吃哩,每家分分,桌子上也能多个菜不是,没想到这一批蘑菇要全拿走?
可宋大人到底答应把今年农田里的粮食税免去一半,这才是大头,边杰自然忍着心痛答应,只在心里盘算着,这后面再出的菇,宋大人总不好全部要走吧?实在不行多建几间蘑菇房子,村子里大家伙也总能吃上。
郡王爷亲自让府里的大管家找了商人,要让县城里的商人收你们的蘑菇呢。你的这头一批蘑菇,是稀罕东西,能卖个好价钱。宋冬笑眯眯地说。
这好大一个转折。
郡王爷还亲自帮他们去想着卖蘑菇?边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他跟着宋冬进城的时候都还腿脚发软。
原来这蘑菇一种出来就讲究一个新鲜,宋冬说了要帮他们卖蘑菇过后,边杰就领着整个边家村的村民齐齐上阵,大家都是干农活的好手,一屋子的蘑菇很快就摘下来,堆在了竹筐里,足足堆了十几筐。
鲜蘑菇放到宋冬带来的空牛车下,赶在出菇的当天,运到了县廷府里,而宋冬也就唤来了商人何明。
见是宋冬亲自来,何明也不敢怠慢,在仔细检查过蘑菇后,何明也心中诧异,本地山林甚少,也不知道这是哪里来的蘑菇?不过这蘑菇新鲜个大,想来他也能好好挣上一笔!
何明当即笑眯眯地问:村长这蘑菇,打算如何卖?
所有的眼光都集中在边杰身上,他哪里见过这个阵仗,可心里也有几分庄稼人的计较,笑呵呵地说:都行,看着给吧。有宋大人看着哩,我们放心。
何明哑然失笑,报了一个价:五文一斤。
宋冬微微点头,边杰也就明白了,立马点头:行哩行哩。我看行。
当下何明就开始过秤,一共三百一十二斤蘑菇,共计一千五百多文。
边杰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连宋冬也吃了一惊。这蘑菇的价格倒在意料之中,稀罕东西,卖个高价是应当的,没想到的是那屋子里出的蘑菇竟然如此之多。
这是自然,系统给的菌菇种子都是优良选育,产量惊人。
宋冬心里也是火热一片,按照郡王爷的想法,这蘑菇种植肯定会在整个县城推广,那这样的话,今年县城里的赋税就能涨上一大截!县廷府也能有钱了!
边杰揣着一大包铜钱,坐着宋冬的牛车回去,他回去的时候还深一脚浅一脚,只觉得在梦里,好像在棉花里。
这个时候已经是黑灯瞎火了,可边杰点着油灯,也要把所有人叫来祠堂开会。换平时,他也根本舍不得点油灯,可今天,是喜事,要告诉老祖宗。
边家村的村民已经知道了村长去城里卖蘑菇了,可等边杰把铜钱哗啦啦倒在了桌子上,所有人的心都随着铜板掉落的声音直发颤。
边老三用一种做梦的语气说:村长,就这么二十来天,就干这么些活,就能挣这么多钱?
这是交完税的钱,都是咱们村的了。宋大人说了,日子要过好,靠的不仅仅是一把子力气,得懂道理。懂了种蘑菇的道理,咱们就能挣卖蘑菇的钱,不懂就挣不着。边杰卖弄着今日学来的门道。
往日里,城里的大人说什么,边杰也只听一半,毕竟按照大人们的吩咐,也没见把日子过好,可现在起不一样了。
边家村的村民都信服地点头,毕竟不信服不行啊,这么一大包做梦都不敢梦的铜钱,在这儿摆着哩。
边杰看着围着的一圈村民,一锤定音:好了,不说了,种这个蘑菇,各家都出了人,就按人头给大家算工钱,抓紧把这个钱分了,好去睡觉。
边家村一共十二户人家,边杰直接按户来分,交完税后,他带了足足一千四百个铜钱回来,每户分一百一十六文!
听到这个数,祠堂里是落针可闻,紧接着就是一阵巨大的欢呼。村民何曾见过这么多钱!所有人都咧着嘴笑起来!
第4章 推广种植
天刚蒙蒙亮,边家村就已经全村出动,热火朝天地盖起了蘑菇房子。
村长边杰心里自有一本账,眼下正值夏季,未到秋收,田间农活不多,正在腾出时间来种蘑菇的好时候。这一间蘑菇房里种一次蘑菇能收三百多斤,那如果多盖几间蘑菇房,岂不是能有更多的收成?
庄稼人对收成的渴望让边杰感觉浑身都是力气,村民们也一样。一大早他们就腾出了村子里的几间废弃房屋,有的开始修缮房屋,有的找来木材搭起木架子,有的去田头挖土。
边家村的动静也传到了南沧县其他几个村里。其他几个村长听说了这卖蘑菇的收入都心痒痒,这几天都找了借口来边家村晃悠,话里话外都在吹捧边杰,跟边杰套关系。
边杰心里明白,这些老哥们就是也想跟着种蘑菇,可这是县里的宋大人吩咐的活计,边杰也不敢答应。
好在县廷府里就传来了消息,宋大人要见诸位村长。
宋冬一进厅堂,就看见了各个村子的村长。宋冬心里难免异样,往常他叫人来,无非就是说赋税和徭役的事情,这些老滑头不是生病告假就是借故迟到,十次里有八次聚不齐人,今儿却反过来,这些人是一早就到了。
溪头村村长年纪最大,率先说了话:宋大人,好久没见您老哩,听说您老跟着神仙学了仙术,十天就可以在屋子里种出蘑菇来,别人不信,我老田头第一个相信!谁不知道我们宋大人一手好农术,以前跟着大师学过的!
宋冬脸上露出矜持的笑意,这才说话:哪有神仙?就算有,也都是郡王爷,这农术是郡王爷命我传给各位,今天叫你们来,就是要让我们南沧县都种起蘑菇来。
村长们眼睛都亮起来了,当下纷纷赌咒发誓,一定努力把这蘑菇种好,绝不辜负宋大人的吩咐。
宋冬先是给他们讲解了如何搭建蘑菇屋子,如何将粪肥和泥土混在一起做料堆,村长们各个立着耳朵听,他们也都是种田的好手。宋冬又跟他们讲明时间,到时候宋冬去各个村子分发菌丝,现场示范如何种蘑菇。
至于赋税,也和边家村一般待遇,蘑菇收成都收拾一税,若蘑菇收成超过千斤,今年的农税减免一半。
不出意外,这话一出,诸位村长都喜笑颜开,欢呼起来。末了,几位村长一起离开的时候,溪头村村长忍不住跟其他人说:这小郡王是个大好人哩,一上任就操心我们的口粮,老天爷一定要保佑小郡王长命百岁。
其他人本想嘲笑他,你算哪根葱,郡王爷这贵人还需要你来祈福?可转念一想,郡王爷一上任,就求了仙术让他们种粮食去换钱,还打算给他们免赋税,穷苦了这么久的村长们也纷纷点头起来。
对庄稼人来说,地里的收成就是希望。
另一边,宋冬眼看着推行蘑菇的计划已经跟村长们交代完,就立刻去了郡王府汇报。
别看宋冬在几位村长面前矜持,可实际他心里也不平静,小郡王传授的仙术真的十来天就种出来了蘑菇!
他满面红光,语气激动地说:郡王爷,按照现在蘑菇种植的安排,咱们收上的拾一税,足以抵过减免的一半农税,而百姓还多出一笔卖蘑菇的收入,一举两利。
宣瑾瑜对这个结果倒是处之泰然,她平静地说:收成不好就减免赋税只是就一时之急,只有田地增产才能让老百姓有饭吃。你之后再多去联系几个商人,替这几个村子牵上线,这样村子里种出来的蘑菇才有地方买卖。
现在宋冬是再也不怀疑宣瑾瑜的命令,当下应是,又小心翼翼地问:王爷,这几个村子如果都种起了蘑菇,难免需要人指导,我一个人恐怕忙不过来,可否把这农术传授给府里的田啬夫?
田啬夫就是这个时代的农事官,主管农务,一县里往往有两到三人不等。这倒提醒了宣瑾瑜,她先是答应了宋冬的这个请求,又吩咐说:你且找个时间,把县廷府里的公文和人手情况整理出来,跟我仔细说道说道。
她这段时间一直忙于处理王府的事务,也是时候来看看县廷府的情况了。
宋冬领命而去。
叮咚,检测到封地内领民对宿主向心力大为提高,宿主已激活声望值,奖励【田间增产土法】。
脑海里突然跳出提示音,宣瑾瑜连忙打开系统,查看起说明来。
原来,这段时间宋冬和边家村村民们对宣瑾瑜已经有了一定认可,也就是说,宣瑾瑜在南沧县已经开始有了一定声望,系统会自动换算成声望值,每百点声望值可以兑换一次抽奖机会。
宣瑾瑜现在的声望值不多不少,正好100点。她毫不犹豫地兑换了一抽,拍进了【稀有良种池】。
一阵金光闪过,桌上出现了一瓶可乐?
叮咚,补充说明:稀有良种池每十抽必出保底良种,如不能抽出,则抽出其他现代物品。
狗系统!你一个基建系统,怎么也有保底!
宣瑾瑜顿时无语,可是看见这瓶可乐,瓶身上还冒着丝丝凉气,宣瑾瑜又觉得,也不是不可以。
冰可乐什么的,可以说是穿越到古代最想念的单品之一了!
喝着可乐,宣瑾瑜幸福地眯起眼,这才翻看起系统奖励的【田间增产土法】。
这本小册子上半部分是讲的是如何利用豆科植物固氮,土壤贫瘠其实是缺少氮磷钾元素,这个时候也没有化肥,最好的方式就是将豆科植物种植在土壤上,利用豆科植物吸收氮元素的能力来改良土壤。
小册子的下半部分则讲的是制作农器。从犁地、播种、除草到粮食脱壳,都一应俱全。
南沧县土壤贫瘠,且这个年代农民几乎都是用双手种田,农具技艺落后不说,也只有极少数富农才有个一两件。
要想打造农具,还需要招募工匠,宣瑾瑜索性手书一封,写明招募要求和酬金,派人送给宋冬,让宋冬在县廷府张贴告示。
最近李氏身体不爽利,许是因为夏季天热,总是吃不下去饭。宣瑾瑜和李氏相处日久,原主的记忆浮现,对李氏的感情也逐渐深厚,因此吩咐了厨房做豆酱,想给李氏做点好菜。
恋耽美
厨娘按照宣瑾瑜的吩咐,仔细地观察着烤羊肉,每隔一两分钟就仔细地翻动,小心地用手指撮起调料往上洒匀。这调料也是郡王爷提前让做好的,按照一定配比把花椒和眼里打磨在一起,郡王爷说叫椒盐。
石板上,羊肉滋滋地烤出了热油,表面逐渐变得金黄,椒盐的味道也在空气中散开,揭开锅盖的那一刹那,满屋子都是羊肉的香气。厨房里的人都齐齐咽了口水。
羊肉烤好,宣瑾瑜尝了尝味道,倒也满意,旁边的养骨汤也已经盛出,撒好葱花和姜丝,她便吩咐仆人给自己、母亲、还有王公公那儿各送一份烤羊肉和羊骨汤。
这王公公乃是皇帝派来给宣瑾瑜颁旨和送赏赐的大太监,因旅途劳顿,在诚郡王府歇上一段时间才走。
也是如此,宣瑾瑜最近才大手笔每日买肉来做,就是为了招待这位王公公。这位王公公听说可是皇帝眼前的红人。
宣瑾瑜走的时候想了想,又说:圣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剩下的一大锅羊骨汤不可浪费,把剩下的羊杂碎都加进去,给府中下人分了吧。
什么!
厨房里的仆人不敢有动作,可耳朵都竖了起来。他们早被这羊肉勾去了全部心神,可也知道吃不上,只想着多闻点香味就是值当了,可万万没想到,小郡王要把羊骨汤留给大家!
那只大釜里的羊骨上沾着好多筋肉,骨头也都敲开了,浓浓的骨髓流出来,咕嘟咕嘟的羊汤散发出浓烈的肉香味儿,直往人鼻子里钻。
郡王府里的仆人每日的饭食分两餐,每餐就是一碗冒尖的豆饭,这已经是平民里的好吃食了,至少管饱,很多平民每日只有一餐,吃的是野菜和豆子煮成的清汤。
可今天的饭食却尤为特别,每个人都盛到了一碗浓浓的羊骨汤,说是骨头汤,可里面却有好多碎肉,还有油亮亮的骨髓!即使是王府里的仆人,也是好不容易闻见了肉味,用肉汤泡着豆饭,大家吃得精光。
即使吃完饭,仆人们今日做活的时候,也都在讨论羊骨汤的味道呢!这几乎就是他们一生中吃过最好的饭食了!
对于诚郡王府里的饭食,王公公也满意得很。他本以为来到这边关,是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了,只是因为裴平大人颇为看重这小王爷,他才满面和气。
没想到到了这儿,倒也过得不错,至少这每日的饭食,倒是颇为用心,吃起来,竟然比都城的还要好几分。这烤羊肉,啧啧,简直是一绝啊!一口咬下去,外皮酥脆焦香,里面鲜嫩多汁,调料也恰到好处,王公公没忍住,直接吃了一整盘子。
唉,以后回到宫中,就再吃不到这等美食了。没想到来到这边关,竟然还长胖了!
宣瑾瑜吃完饭,就叫来了管家。这段时间她不仅让宋冬安排南沧县的困难村种蘑菇,自己的农庄也种上了蘑菇。
她打算把自家农庄产出的蘑菇留一部分吃,其余的也卖出去,南沧县的居民种出来的蘑菇也可以去卖,因此她让管家先去找城里的商人谈谈,试探一下蘑菇的销路。
管家一脸喜色地汇报:已经打听过了,县城里的商人听说有蘑菇,都说愿意收,价钱也给得好,五文钱一斤。
这价钱倒是不错,毕竟现在一斗米,快有12斤了,也才十文钱,看来这蘑菇是个稀罕玩意儿,才有这么高的价格。
自家农庄的蘑菇已经开始冒头了,只是不知道宋冬那边如何?这蘑菇算算日子,也该产出了?
老叔,出来了,出来了!
外面的大嗓门把边杰从睡梦中惊醒,他起床批起衣服:那家的小子这么不懂事!一大早吵吵嚷嚷个什么!
叔,蘑菇出来了!边老三满脸兴奋,脸都激动得通红,挥舞着手大声说。
什么!边杰一下子就激动了,当下就和边老三一起去了蘑菇房。
蘑菇确实是出来了!
混着肥料的土层里,冒出了一朵朵洁白的蘑菇,那盖子圆圆的,一朵压一朵,就好像洁白的花,在土上绽开。
边老三喜气洋洋:今天一大早,我进来点水,那成想,这蘑菇就已经冒出来了!我赶紧去叫叔,叔你咋不说话边老三正纳闷,可一看边杰,嗓门就低了下去。
边杰枯瘦的脸上闪烁着泪光,正趁他不注意偷偷那手抹眼泪。
他边叔可是十里八乡有名的铁汉子,年轻的时候砍树被砸伤腿都没流过泪,今儿却可边老三理解,他又何尝不是鼻头一酸呢。
不想被小辈笑话,边杰故意粗着嗓子说:还不快去,找个腿脚快的,赶紧去县城里给宋大人送信哩!
哎,这就去哩!边老三大声说。
在蘑菇房里,边杰看了又看,他看见的是希望。边家村这次终于能有出路了。屋子里真的种出了蘑菇!
闻讯赶来的宋冬也没好到哪里去,激动地浑身发抖,郡王爷难道真的懂仙术!这蘑菇真的种出来了!
宋冬欣赏了一会儿这收获的美景,一转头,就看见了边杰吞吞吐吐的神色。宋冬立马就反应过来了:老边,你放心吧,郡王爷说话算话,这次你们村里的赋税只收一半。不过这蘑菇也要按照拾一税来收税。所谓拾一税,就是征收粮食的十分之一做赋税。
这是自然。这蘑菇全靠郡王爷和宋大人才种出来哩,收拾一税也是自然,就算交了税,也还能剩下好多。边杰立马喜笑颜开。
不过,出的头一批蘑菇要全部收走。宋冬接着又说。
全收走?边杰心里沉了下去,他本想着给宋大人报了信儿,宋大人把拾一税的蘑菇带走,他就把剩下的蘑菇留给村里人吃哩,每家分分,桌子上也能多个菜不是,没想到这一批蘑菇要全拿走?
可宋大人到底答应把今年农田里的粮食税免去一半,这才是大头,边杰自然忍着心痛答应,只在心里盘算着,这后面再出的菇,宋大人总不好全部要走吧?实在不行多建几间蘑菇房子,村子里大家伙也总能吃上。
郡王爷亲自让府里的大管家找了商人,要让县城里的商人收你们的蘑菇呢。你的这头一批蘑菇,是稀罕东西,能卖个好价钱。宋冬笑眯眯地说。
这好大一个转折。
郡王爷还亲自帮他们去想着卖蘑菇?边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他跟着宋冬进城的时候都还腿脚发软。
原来这蘑菇一种出来就讲究一个新鲜,宋冬说了要帮他们卖蘑菇过后,边杰就领着整个边家村的村民齐齐上阵,大家都是干农活的好手,一屋子的蘑菇很快就摘下来,堆在了竹筐里,足足堆了十几筐。
鲜蘑菇放到宋冬带来的空牛车下,赶在出菇的当天,运到了县廷府里,而宋冬也就唤来了商人何明。
见是宋冬亲自来,何明也不敢怠慢,在仔细检查过蘑菇后,何明也心中诧异,本地山林甚少,也不知道这是哪里来的蘑菇?不过这蘑菇新鲜个大,想来他也能好好挣上一笔!
何明当即笑眯眯地问:村长这蘑菇,打算如何卖?
所有的眼光都集中在边杰身上,他哪里见过这个阵仗,可心里也有几分庄稼人的计较,笑呵呵地说:都行,看着给吧。有宋大人看着哩,我们放心。
何明哑然失笑,报了一个价:五文一斤。
宋冬微微点头,边杰也就明白了,立马点头:行哩行哩。我看行。
当下何明就开始过秤,一共三百一十二斤蘑菇,共计一千五百多文。
边杰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连宋冬也吃了一惊。这蘑菇的价格倒在意料之中,稀罕东西,卖个高价是应当的,没想到的是那屋子里出的蘑菇竟然如此之多。
这是自然,系统给的菌菇种子都是优良选育,产量惊人。
宋冬心里也是火热一片,按照郡王爷的想法,这蘑菇种植肯定会在整个县城推广,那这样的话,今年县城里的赋税就能涨上一大截!县廷府也能有钱了!
边杰揣着一大包铜钱,坐着宋冬的牛车回去,他回去的时候还深一脚浅一脚,只觉得在梦里,好像在棉花里。
这个时候已经是黑灯瞎火了,可边杰点着油灯,也要把所有人叫来祠堂开会。换平时,他也根本舍不得点油灯,可今天,是喜事,要告诉老祖宗。
边家村的村民已经知道了村长去城里卖蘑菇了,可等边杰把铜钱哗啦啦倒在了桌子上,所有人的心都随着铜板掉落的声音直发颤。
边老三用一种做梦的语气说:村长,就这么二十来天,就干这么些活,就能挣这么多钱?
这是交完税的钱,都是咱们村的了。宋大人说了,日子要过好,靠的不仅仅是一把子力气,得懂道理。懂了种蘑菇的道理,咱们就能挣卖蘑菇的钱,不懂就挣不着。边杰卖弄着今日学来的门道。
往日里,城里的大人说什么,边杰也只听一半,毕竟按照大人们的吩咐,也没见把日子过好,可现在起不一样了。
边家村的村民都信服地点头,毕竟不信服不行啊,这么一大包做梦都不敢梦的铜钱,在这儿摆着哩。
边杰看着围着的一圈村民,一锤定音:好了,不说了,种这个蘑菇,各家都出了人,就按人头给大家算工钱,抓紧把这个钱分了,好去睡觉。
边家村一共十二户人家,边杰直接按户来分,交完税后,他带了足足一千四百个铜钱回来,每户分一百一十六文!
听到这个数,祠堂里是落针可闻,紧接着就是一阵巨大的欢呼。村民何曾见过这么多钱!所有人都咧着嘴笑起来!
第4章 推广种植
天刚蒙蒙亮,边家村就已经全村出动,热火朝天地盖起了蘑菇房子。
村长边杰心里自有一本账,眼下正值夏季,未到秋收,田间农活不多,正在腾出时间来种蘑菇的好时候。这一间蘑菇房里种一次蘑菇能收三百多斤,那如果多盖几间蘑菇房,岂不是能有更多的收成?
庄稼人对收成的渴望让边杰感觉浑身都是力气,村民们也一样。一大早他们就腾出了村子里的几间废弃房屋,有的开始修缮房屋,有的找来木材搭起木架子,有的去田头挖土。
边家村的动静也传到了南沧县其他几个村里。其他几个村长听说了这卖蘑菇的收入都心痒痒,这几天都找了借口来边家村晃悠,话里话外都在吹捧边杰,跟边杰套关系。
边杰心里明白,这些老哥们就是也想跟着种蘑菇,可这是县里的宋大人吩咐的活计,边杰也不敢答应。
好在县廷府里就传来了消息,宋大人要见诸位村长。
宋冬一进厅堂,就看见了各个村子的村长。宋冬心里难免异样,往常他叫人来,无非就是说赋税和徭役的事情,这些老滑头不是生病告假就是借故迟到,十次里有八次聚不齐人,今儿却反过来,这些人是一早就到了。
溪头村村长年纪最大,率先说了话:宋大人,好久没见您老哩,听说您老跟着神仙学了仙术,十天就可以在屋子里种出蘑菇来,别人不信,我老田头第一个相信!谁不知道我们宋大人一手好农术,以前跟着大师学过的!
宋冬脸上露出矜持的笑意,这才说话:哪有神仙?就算有,也都是郡王爷,这农术是郡王爷命我传给各位,今天叫你们来,就是要让我们南沧县都种起蘑菇来。
村长们眼睛都亮起来了,当下纷纷赌咒发誓,一定努力把这蘑菇种好,绝不辜负宋大人的吩咐。
宋冬先是给他们讲解了如何搭建蘑菇屋子,如何将粪肥和泥土混在一起做料堆,村长们各个立着耳朵听,他们也都是种田的好手。宋冬又跟他们讲明时间,到时候宋冬去各个村子分发菌丝,现场示范如何种蘑菇。
至于赋税,也和边家村一般待遇,蘑菇收成都收拾一税,若蘑菇收成超过千斤,今年的农税减免一半。
不出意外,这话一出,诸位村长都喜笑颜开,欢呼起来。末了,几位村长一起离开的时候,溪头村村长忍不住跟其他人说:这小郡王是个大好人哩,一上任就操心我们的口粮,老天爷一定要保佑小郡王长命百岁。
其他人本想嘲笑他,你算哪根葱,郡王爷这贵人还需要你来祈福?可转念一想,郡王爷一上任,就求了仙术让他们种粮食去换钱,还打算给他们免赋税,穷苦了这么久的村长们也纷纷点头起来。
对庄稼人来说,地里的收成就是希望。
另一边,宋冬眼看着推行蘑菇的计划已经跟村长们交代完,就立刻去了郡王府汇报。
别看宋冬在几位村长面前矜持,可实际他心里也不平静,小郡王传授的仙术真的十来天就种出来了蘑菇!
他满面红光,语气激动地说:郡王爷,按照现在蘑菇种植的安排,咱们收上的拾一税,足以抵过减免的一半农税,而百姓还多出一笔卖蘑菇的收入,一举两利。
宣瑾瑜对这个结果倒是处之泰然,她平静地说:收成不好就减免赋税只是就一时之急,只有田地增产才能让老百姓有饭吃。你之后再多去联系几个商人,替这几个村子牵上线,这样村子里种出来的蘑菇才有地方买卖。
现在宋冬是再也不怀疑宣瑾瑜的命令,当下应是,又小心翼翼地问:王爷,这几个村子如果都种起了蘑菇,难免需要人指导,我一个人恐怕忙不过来,可否把这农术传授给府里的田啬夫?
田啬夫就是这个时代的农事官,主管农务,一县里往往有两到三人不等。这倒提醒了宣瑾瑜,她先是答应了宋冬的这个请求,又吩咐说:你且找个时间,把县廷府里的公文和人手情况整理出来,跟我仔细说道说道。
她这段时间一直忙于处理王府的事务,也是时候来看看县廷府的情况了。
宋冬领命而去。
叮咚,检测到封地内领民对宿主向心力大为提高,宿主已激活声望值,奖励【田间增产土法】。
脑海里突然跳出提示音,宣瑾瑜连忙打开系统,查看起说明来。
原来,这段时间宋冬和边家村村民们对宣瑾瑜已经有了一定认可,也就是说,宣瑾瑜在南沧县已经开始有了一定声望,系统会自动换算成声望值,每百点声望值可以兑换一次抽奖机会。
宣瑾瑜现在的声望值不多不少,正好100点。她毫不犹豫地兑换了一抽,拍进了【稀有良种池】。
一阵金光闪过,桌上出现了一瓶可乐?
叮咚,补充说明:稀有良种池每十抽必出保底良种,如不能抽出,则抽出其他现代物品。
狗系统!你一个基建系统,怎么也有保底!
宣瑾瑜顿时无语,可是看见这瓶可乐,瓶身上还冒着丝丝凉气,宣瑾瑜又觉得,也不是不可以。
冰可乐什么的,可以说是穿越到古代最想念的单品之一了!
喝着可乐,宣瑾瑜幸福地眯起眼,这才翻看起系统奖励的【田间增产土法】。
这本小册子上半部分是讲的是如何利用豆科植物固氮,土壤贫瘠其实是缺少氮磷钾元素,这个时候也没有化肥,最好的方式就是将豆科植物种植在土壤上,利用豆科植物吸收氮元素的能力来改良土壤。
小册子的下半部分则讲的是制作农器。从犁地、播种、除草到粮食脱壳,都一应俱全。
南沧县土壤贫瘠,且这个年代农民几乎都是用双手种田,农具技艺落后不说,也只有极少数富农才有个一两件。
要想打造农具,还需要招募工匠,宣瑾瑜索性手书一封,写明招募要求和酬金,派人送给宋冬,让宋冬在县廷府张贴告示。
最近李氏身体不爽利,许是因为夏季天热,总是吃不下去饭。宣瑾瑜和李氏相处日久,原主的记忆浮现,对李氏的感情也逐渐深厚,因此吩咐了厨房做豆酱,想给李氏做点好菜。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