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穿越夫郎有点甜

第662页

    还有小青菜,主要是韭菜、大白菜,也有香菇。
    存银拿小碟子装着,叫圆圆看着,“这是你的。”
    圆圆现在还很好哄,一起端过来的,味道闻着差不多,她就当这是同样的东西,是同样的味道。
    存银用剪刀把菜跟香菇都剪成小块,用勺子将小土豆压成泥,没搅拌,就这么给圆圆,爱吃菜吃菜,爱吃土豆泥就吃土豆泥。
    小圆圆拿着勺子吃得可香,本身就不挑食,在馋虫被勾出来的时候,当场就表演了吃播。
    柳小田看她吃得香,跟着笑,“我都看饿了。”
    这次过来,每家都是单独的驴车。
    柳小田跟柔娘家都带了摇篮来,可以把孩子放进去,空出手来吃。
    怕这东西对孕夫不好,给亮哥儿是酸甜的酱汁。
    他自己根据口味来,加多加少都随意。
    看圆圆往这边瞅,存银给她碟子边也倒了点,可以自己蘸酱尝个味儿。
    圆圆开始学用筷子了,偏好勺子,遇着了不方便舀起的东西才愿意去用筷子,现在就自己拿着小号筷子在碟子里捉香菇块去蘸酱。
    云程突然想起来一个事,问柔娘,“孩子大名定下了吗?”
    说到这个柔娘就往忙活着烧烤的杜知春身上横了一眼,“他就跟月份过不去了,三月不让他用,他用别称,他自己名字带‘春’,闺女不好跟他一样,我又不让用‘月’字,最后在几个名字里挑选,选了莺时。”
    三月莺时。
    单论名字也是好听的,往后可以叫她莺娘,挺好的。
    但取名的事夫妻之间不愉快,柔娘对这名字就不怎么喜欢。
    再问柳小田,柳小田一脸尴尬,“我家这个大名,好像就叫元宝了……”
    他没读什么书,识字都是跟着元墨学的。
    元墨挑来挑去,还是定了元宝。
    夫夫俩期盼多年得来的孩子,可不是宝。
    亮哥儿听他们聊,觉着这取名的事还得去多磨磨柳文柏,别把好名字都给话本里的人用了,要给崽儿留两个,看是男孩女孩。
    他们这里话家常,另一边几个书生就谈学习。
    柳文柏在里面格格不入,找了个谈天的空隙,试探道:“要么我去他们那边?我还能给人上菜。”
    元墨要他有点进取心,“当取材了。”
    现如今,书生才是主角身份的顶流——顶流是跟云程学的,说最多人喜欢的。
    退一步说,即使安排主角是商户子,那不也得会识字写字,逃不过去的一环。
    他就留下来听了。
    开始主要是叶存山说,讲的是这一次季考彭先生对他的考验和指点,以及自己的个人感悟理解。
    这部分前期是跟元墨说,两人就此又做了一次讨论。
    杜知春听了会儿,把他们俩的主要立场跟想法捋明白了,就参与进来,“你们写个文章,心里小九九这么多呢?这不是拿了笔就会写的吗?”
    别说叶存山跟元墨两个当事人了,柳文柏都翻了个大白眼,“大才子,睁眼看看凡人好吗,谁拿了笔就会写?”
    杜知春还是认真说的,“太技巧性的东西,就是一股子匠气没有灵气,你们现在都陷进去了,要我说,你们现在看书多,也会写,就放开了来,想的越多,越难做取舍,本来就只有‘写’这一条路,挺简单一件事,被你们搞成了‘怎么写’‘写什么’‘要独特’‘要沉稳’‘要精致’‘要亮眼’,整这么复杂,岔路多了,动笔前就要犹豫选择。别的不说,拿作诗来讲,初学者才去死扣韵部强行凑字,真到了融会贯通的时候,那不是看见了就能信手拈来?”
    说着,他还真就看看四周景致跟两处人堆,即兴作了小诗一首。
    “就是叶兄说的,刚开始学,不知道要怎么写,就照着别人的样子来,你都知道了,那不就是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就够了?”
    管它结构还是框架,管它引用还是自己的话,也不用去想“我的风格是什么,我应该怎么做”,就事论事,就文论文。
    个人诗集文集里,都会表达出个人风格,但不代表他只能写那一个类型的东西。
    话到最后,他还俏皮了一句,“你们三个都是会写话本的人,写话本也要想,那提前想完的东西,你们真的会老实原样的去写?”
    还真别说,在座三人都有点“天赋”在身上,各有擅长的领域,就是杜知春说的“提笔就能写”,其他技巧性的东西,是锦上添花,从来不会占据主要地位。
    而在学技巧的过程中,云程一直有强调,是可以实时调整,不要太刻板。
    这番聊完,三人共举杯,给杜知春敬酒,“受教了。”
    他摆手,“还希望咱们能在京都作伴,都别客气。”
    柳文柏摸摸鼻子,“我怕是不行了。”
    在场除了他,都能科举考到京都去,他这水平,又学不进去,这辈子都没戏。
    只能指望他家崽了,还不知道是是不是男娃,能不能科举。
    叶存山就要好好说说他,“真就没点上进心?你不能去京都?我家夫郎要在京都再开话本铺子的。”
    柳文柏知道,“那府城铺子不是要信得过的人管事吗?”
    他都把自己当做铺子顶梁柱了,毕竟元墨还在上学,主要事务不经过他的手。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