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穿越夫郎有点甜

第593页

    柳家一家子都五大三粗的,就出了柳文柏这么一个装了一肚子黑墨水,在外面跟人勾心斗角真的吃过亏的书生。
    柳大志能想到从叶存山家事入手,少不得是柳文柏的提点。
    云程接过大致扫了一眼,“不枉我费力培养他。”
    其他是作坊的发展,这半年有新尝试,山里原材料多,取小样试过,再没其他适合做纸药的草木,等同于静河村的造纸作坊,目前就已经是最巅峰状态了,短时间里不会再有突破。
    附带问了一句存银大概要留多久。
    他到底比另外两家沉稳些,知道府城这边,云程的话语权大,想留存银就能留。
    这要单独写信回复。
    余下几封都是唠家常的,叶延家写了,叶虎家里让小虎写了。
    叶虎这次送信过来,还有件事想麻烦叶存山,是说买书的事。
    村里现在已经有很多书了,但在童生试这一环上,书籍却不多。
    听叶延说过,蔚县不大,基本功好,不需要太强的理解,死记硬背,到时考试能灵活取用,都能稳稳得个童生名。
    是柳三月说时间不等人,总不能每个阶段都要落榜一次,比别人晚三年吧。
    他们是看着叶延跟罗旭过来的,庆阳写回家的信,也说了今年科试,罗旭没什么把握,明年不能去考举人。
    柳三月听说太多了,都说是最开始没跟上,所以永远比别人落后一步,她不想小虎也这样。
    这件事可以答应,书架上有叶存山用过、写满笔记,现在已经用不上的书,可以直接打包寄回去。
    余下一封,就是叶大的。
    云程跟存银一样,对这封信抗拒又警惕,生怕叶大在家里祥和时,突然要搞个事情。
    叶存山没什么好怕的,看得他不开心了,直接烧掉。
    信件拆开,一如既往的阴阳怪气味儿扑面而来。
    大段大段的酸话,叶存山直接略过。
    用长期刷题练出来的速度,对叶大这篇家书做了简单总结。
    “说我不可以只管存银,不管另外两个弟弟,要我一视同仁。”
    存银就眼巴巴望着他。
    叶存山不想说酸话的,看存银这样,就给他酸了一句,“他俩当然不能跟你比。”
    存银还是个奶娃娃的时候就跟着他,而两个小弟,他都没见过几回,一次都没抱过。
    能出银子,要人送到族学去已经是极好了。
    这是存银小时候都没有的机会。
    作者有话要说:
    qwq 来晚了
    各位读者老爷晚安呀!
    明天见!
    么么哒!
    第175章
    存银听了酸话,怪不好意思的,显得他跟三岁小孩儿争宠一样。
    他说也可以对弟弟好,“反正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次面,就这点书信往来,给点东西。”
    这事就不用存银管,叶大没指望存银什么,信里就提一句,还是拿来做对比的,看着没意思。
    家里有信件寄来,他们必然要回。
    趁着没进入四月,该办的都办了。
    当天晚上,叶存山跟云程就把书架收拾了下。
    在蔚县时,云程定下的小目标之一是想给叶存山买很多很多书。
    那时手里银子能有大几十两,实际买书是不够用的,没几本家底就要掏空,叶存山那时都是手抄本多。
    来府城后,他们没弄单独的书房,是在卧室里弄了一片地方放书桌,书架就在这后头放着,当时都空空荡荡的。
    把杜先生推荐的,可以到杜家书斋提前拿回来的两箱书摆上去,才有了点拥挤感。
    这两年过去,京都那头一年要给他寄两次书,云程要补阅读量,各类话本都看,书架已经摆不下去了。
    云程原本说,他那些都是闲书,平时就放箱子里就好,要看的时候再拿。
    免得摆一起,看起来杂乱,万一叶存山被勾起心思,看了闲书不学习,还得不偿失。
    但叶存山爱把他的书摆到书架上,云程出的书多,后来没写多少,由他提供故事线的书,叶存山也会摆出来。
    时间久了,云程表现随意,书架上也慢慢添了他喜欢看的话本。
    叶延在村里教书,肯定会继续写话本,村里往后指不定还会出几个写话本的人,云程稍加思索,把他看着故事结构不错,比较好学的书,给拿了几本,桌上摆着的教案,也装了两册。
    其他书籍是叶存山收拾,他改了做笔记的方式,背下来的书温习次数多了,现在很难忘记,特别是书多了以后,很多内容都有重复。
    他让勤学帮他重新整理抄录了他会常看的文章,这些书就可以不用。
    因最开始学习资源不好,他很珍惜书本,一直没有养成在书上做笔记的习惯。
    这些书的标注,都是他书籍多起来,见解加深后,看书时记下的,会比学习时记下的东西好一些。
    整理一半,留一半。
    往后两天,叶存山放学后都要再粗略翻看几本,以保证内里没被他夹别的纸条与不恰当言论,都筛选检查完,才给家里写家书。
    收到几封回几封,按照顺序来。
    先给旺祖写。
    说一下他们一家四口在府城的近况,聊聊事业,唠唠家常,说说云程马上要大展拳脚干的事。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