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穿越夫郎有点甜

第503页

    叶存山要去彭先生那边学习,稍微晚一点到家。
    云程跟他说起今天的事,因为连续吓到了金掌柜跟柳小田,他颇为得意,讲起来有声有色,眼角眉梢都带笑。
    末了,跟叶存山说:“存银过两天要跟小田一起去杨老板家做饭,杨老板儿子成亲,要摆酒,我算着日子,等他忙完,也快到月中了,你刚好休沐,咱们一家四口去逛戏园子吧,都是头一次去,结个伴儿。”
    叶存山答应下来。
    隔天,云程继续去话本铺子上班。
    定下主要情节后,先后给人讲过两回,再来写就很顺畅。
    沉浸式体验感,从第一人称视角去叙述就好。
    开头是主角一觉睡醒,发现他在完全陌生的地方。
    在这里,所有人都叫他“王二”,他有了一个跟从前完全不同的身份。双亲是极品,妻子很泼辣,儿子流氓,女儿刻薄,还是村里数一数二的破落户。
    可是他原本不叫“王二”,他是黎丞,是宁安府首富的长子。
    父亲建在,继母当家,还未成亲,更无子女。
    起初,他以为这是一场梦。
    直到第二天睡醒,他发现村里所有人的行为都被“刷新”羽曦犊+。。
    前一天跟他说过的话,会重新再说一次,吃的饭菜都如出一辙。
    儿子偷看邻居家的姑娘洗澡被骂上门;女儿说人家闺女又丑又胖没哪里值得看,火上浇油。
    妻子叉腰撒泼骂人,嗓门极大。她眼白多,让这层凶悍之上,多了三分阴戾。
    甚至连经过村庄的外来客,都是一样的装束,说着一样的话。
    他开始意识到,他所处的环境不对。
    他想要逃离,离开很顺利。外面的世界跟他从前接触到的村庄小镇并无不同。
    但他一觉睡醒,又回到了王家村。
    还依赖了村里的“菩萨水”,一天不喝,浑身上下哪里都在发痒。
    往后几天依然重复,家里的吵闹让他无法精心,他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整个村子都没有“昨天”的记忆,只有他独自清醒。
    他开始怀疑这里的真实性,思考是不是某个妖魅做出来的幻境,亦或者他鬼打墙,误入了什么鬼怪村庄。
    困境使他发疯,在这个所有人都在刷新重复昨天的环境里,他精神也开始恍惚。
    直到他发现,固定时间去上茅厕的人,根本没有拉出东西。
    像是走流程,到时辰了,就进去蹲坑。
    这是他的一线生机。
    从这一天开始,他不再逃,试着去融入。
    他假装、潜伏,做出已经被逼疯的模样。
    然后得知了他被困在这里的真相……
    这部分情节严格按照三幕式来写。
    开头已经进入危机环境,第二天进入逃跑环节,但以失败告终。
    从这次的失败开始,他会进行多次的尝试,环境跟身边的人物都没发生变化,变化在于人物本身。
    直到他精神压到极限,开始转折,这里是“真正”的逃脱。
    云程写的时候,适当用了一点日记体。
    比如:
    醒来第六天,我还在这里。
    妻子睁眼看着我时,眼白似乎更多了。
    ……
    醒来第十天,我主动去喝了菩萨水。
    我发现附近有人在窥伺我。
    ……
    这种类型的文章,云程是在论坛玩的时候写过,会随机跟误入的路人互动。
    头一次整理成文稿,写完以后他在会让代入感、沉浸感断掉的地方重写加修饰。
    完稿都到月中了,上面乱七八糟划了很多东西,添添补补的贴纸条,暂时没让勤学誊抄,一家四口出去看戏。
    叶存山抱着圆圆,云程牵着存银。
    存银对云程新写的故事很感兴趣,他特别想看,这次跟以前不一样,因题材问题,云程觉得存银还小,现在又是独自睡一间房,怕他夜里吓得睡不着,所以不给他看。
    虽然在写的时候,云程已经因为时代背景原因,将一个偏无限流逃生的副本,写成了人为制造的困境。也因是人,所以露出了破绽,给出了逃生线索。
    但第一人称视角观察下来的东西,带一点疯疯的偏执,再逐渐恢复平静的语调,也令人细思极恐,不知他真的发现了被困原因,还是他已经彻底被同化。
    本质还是想写恐怖类型的,发现村庄的秘密后,主角默认可以成功逃离。
    前面的身世铺垫,只在开头出现过一回,不用上,就等于无效设定,是在水文。
    在推测村民都是演戏的情况下,身世线可以做结局补全,猜测是他家里为了争夺家产,才陷害于他。
    也有一个很明显的陷阱。
    他是精神状态极其差劲的时候,发现的“生机”。
    而他在王家村那么久,都没办法判断,同一时间里上茅房的那个人,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没拉出来过。
    精神失常下观察的人与事,很难不带有主管臆测,自动美化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上。
    在这里留个开放式结局,要被骂上一阵。
    云程说等到全部誊抄完以后,再给存银看,“现在乱糟糟的。”
    他给存银的版本里,要往里加进去一页阴谋版的剧透,表示主角就是因为家里争夺家产,被人弄到村子里的。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