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 七零之佛系炮灰

七零之佛系炮灰 第202节

    顾明东微微一笑,化肥和吴巍提供的中植步骤是很重要,但至关重要的却是粮中的优化。
    从一开始,被异能优化过的这一批粮中,就注定会创造奇迹。
    王书记气势汹汹的来,兴高采烈的走,甚至还拉着顾建国保证,等他们交完公粮,等他汇总了周围生产队的粮食产量后,肯定会给上河村生产队表彰。
    这可把顾建国高兴坏了,之前因为刘大柱的事儿,他还以为上河村出不了头了。
    王书记说话算话,没过几天,顾建国再去镇上开会的时候,被他拉上台,当着周围一众大队长的面大肆表扬。
    这一天顾建国回来的时候,是带着镇上奖励给生产队的搪瓷盘和红奖状的。
    顾建国为此召开了生产动员大会,当着所有社员的面高举起红色的奖状:“今天这个荣誉不属于我顾建国一个人,是属于上河村所有的同志。”
    “你们都是人民的好同志,党和国家的好儿女,劳动积极,做事勤快,遇上困难勇敢往前冲,今年上河村才能大丰收,生产队每个人都能吃饱肚子。”
    “从今往后,我们要紧跟党和国家的脚步,带领着全体社员们齐心协力,创造一个先进的生产队,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拖后腿。”
    一番话说的,让生产队平时泼辣的婆娘们都开始抹眼泪,纷纷说道:“我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临了还被上头夸是国家的好儿女,这辈子也值了。”
    为了激励社员们,顾建国还忍着心疼,将大大的奖状被贴在了生产队公用的仓库里,一时间果然激得上河村社员们的劳动积极性飞快上涨,连带着夏中也干得分外利落。
    顾建国原本还担心,上河村从一年一中变成一年两中,到时候社员们有意见。
    谁知王书记走了这么一遭,倒是彻底把社员们的意见打消了,夏中进行的比他预计的还要顺利。
    顾明东依旧干着优化粮中的活计,一回生两回熟,这一次他控制异能堪称精准,不多不少刚刚好。
    正当顾明东以为这场大乌龙已经结束的时候,上河村却迎来了一群面色严肃的人。
    第132章 专家
    等到上河村第二轮晚稻抢种下去, 变得郁郁葱葱的时候,隔壁下河村第一轮的稻子都还没进入收割季。
    早前上河村种植早稻,其他生产队还在看笑话, 说他们稻子种下去的时间太早, 到时候收成肯定不好, 再说一年种植两季,这土地的肥力也吃不消。
    以前光听说再往那边可以一年种两轮, 但那是因为那头的温度更高一些, 一年之中适合水稻生长的时间也更长。
    上河村的位置有点尴尬,属于两不沾, 种植两季便有些吃力不讨好。
    有这个时间,倒不如多种点红薯土豆, 毕竟这东西也能填肚子, 而且产量更高。
    谁知道顾建国居然真的把肥料申请下来了, 而且早稻的生长趋势十分不错,压根没有被气温和光照影响, 迎来了大丰收。
    其中固然有顾明东优化粮种的功劳,更有吴巍提供的种植技术和顾建国呕心沥血的照顾,这才产生最后的好结果。
    这可把周围的生产队羡慕的不行,自从上河村双抢开始一个个都上门向顾建国打听如何提高粮食产量的问题。
    顾建国也不敝帚自珍,该怎么做一样样告诉他们,今年是不可能了,但明年还有机会。
    这时候生产队已经交完了公粮,留足了来年的种子之后, 便把分口粮提上了行程。
    顾建国现在是大队长,以前也兼职着生产队会计的工作,这会儿实在是忙不过来了, 就把顾明东拉过来当会计和出纳。
    这年头生产队的干部都是没有工资补贴的,平时也都是要下地干活赚工分,名头带来的更多是荣誉感。
    顾明东没推辞,拿过账本啪啪啪打起算盘来,将原本乱糟糟的账本整理了一遍,再次回到顾建国面前的时候,账本变成一目了然的清晰。
    交出去的公粮,留下的种子已经种到了地里头,剩下的还得先留出来年的化肥、工具、养猪等可能需要的花费。
    撇开了这些预算支持,剩下的才能作为社员们一年的口粮。
    又因为上河村生产队刚从一年一季水稻,换成一年两季,其中计算越发的繁琐。
    但这一切在顾明东眼中不成问题,很快就梳理的清晰明了。
    顾建国瞧了都觉得纳罕:“都是一样做账,你这账本看了就清楚,三叔前几年都白做了。”
    顾明东笑道:“之前去镇上遇到马秘书,向他学习了一下。”
    顾建国忍不住感慨:“马秘书是个实在人,那次王书记不信,他在路上还说要帮忙周旋,你跟他打好关系是对的。”
    这话顾明东只信一半,马秘书为人油滑,是个八面玲珑的。
    他们俩能保持时不时的联系,主要还是上河村生产队越来越好,马秘书觉得将来可能用得上,所以这关系才能维持下来。
    “这次遇上马秘书,他还提过王书记把咱们生产队大丰收的事情往上报了,希望能得到上头的奖励,不过暂时没消息。”
    “咱干生产是为了党和人民,也是为了自己能吃饱,没消息就没消息吧。”
    叔侄俩一块儿核对了账本,确认无误,分粮的事情就放在了十月份第一天。
    “同志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我们生产队迎来了大丰收,按照规矩,生产队的这些粮食是不能够提前分的,得等到第二季水稻收割,到时候年底再统一分。”
    “但是我作为大队长,知道同志们这大半年来辛辛苦苦,勤勤恳恳,为了有力气干活,这段时间家里头的粮食也消耗不少。”
    “所以我向上打了报告,申请今年提前分粮食,分了粮食,同志们都能填饱肚子,这样下地干活儿才更有劲儿,争取晚稻一样做到大丰收。”
    顾建国在员大会上一番鼓励,在社员们的欢呼声中才宣布分粮正式开始。
    他也是多般考虑之下,才同意提前分粮,毕竟不能粮仓里头塞得满满当当,却让社员们吃杂粮和野菜填肚子,这样人哪里撑得住。
    晒谷场上,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的,一个个都说:“今年亩产那么高,说不定分完了粮食,家家户户都能吃上白米饭了。”
    “你想啥呢,收成是好,但交完公粮就不剩多少了,不过能多分一斤两斤也是好的。”
    也有人说:“地里头还种着晚稻呢,等这一批收上来,咱肯定能吃上。”
    这时候征粮的任务重,一年到头干下来,粮食得被征收走大半,农民的口粮不足是常态。
    上河村生产队这边,田里头种植的主要以水稻为主,但实际上老百姓平日的口粮,大部分得靠杂粮补充,土豆、红薯、南瓜三大样才是主力军。
    虽说现在自留地的大小有限制,但乡下有乡下的办法,收获的季节总是不缺蔬菜吃,相比起来大米饭就稀罕多了。
    好一些的人家,比如顾明东,舍得吃舍得用还有钱,这才能经常吃上白米饭。
    差一些的人家,比如刘寡妇一家,一年到头主要吃杂粮,什么蚕豆、玉米、芋头都是锅里头的主食。
    尤其是农闲的时候,打开锅盖,里头就零星的几颗白米饭,这才是普通人家的常态。
    杂粮虽好,但吃多了容易烧心,而且饿的快不说还容易放屁,这让社员们心底老惦记着一口白米饭。
    顾建国站在粮仓门口,大声喊着社员的名字。
    每叫道一户人家,这家人就喜笑颜开的上前来领走粮食。
    生产队的规矩是在保证人人都有饭吃的基础上,按照工分来进行按劳分配。
    所以首先得按照家庭户口,成年人和小孩的户口粮也不一样,像是今年大丰收,在扣除公粮和杂七杂八的支出之后,成年的社员还能分到200斤,而未成年的小孩只有一百斤。
    而且这发的还是稻谷,而不是大米,200斤稻谷碾成大米之后,最多也就剩个140-150斤,平均一下每天也就四两大米的口粮。
    别以为这少,要知道上河村今年是年中发粮食,等吃完这一波,晚稻成熟收割之后还能再分一波,到时候分的肯定更多。
    这么一想,只要不敞开了吃白米饭,光靠着公摊的口粮就不会饿着,说不定还能有粮食存下来。
    社员们看着那一袋袋粮食,眼底满是欢喜和满足。
    往年分完之后,还得计算积攒到现在的工分,按照工分来决定换钱还是换成粮食,不过这一次暂时还不需要统计工分折算,工分会统一留到年底再算一次。
    这样一来顾明东就省事儿了,他搬了个小桌子在旁边记账,但凡是领走了粮食的,就得签字画押作为凭证。
    晒谷场排起了长队,但社员们兴高采烈,没有一个不耐烦的。
    李铁柱瞧着顾明东迅速的写下一个个数字,忍不住感慨道:“阿东算账又好又快,哎,他到底有啥不会的。”
    他媳妇没好气的说了句:“生孩子他肯定不会。”
    李铁柱不知道自己哪儿惹到了媳妇,摸了摸鼻子不说话了。
    钱金花却狠狠的掐了一下他的腰:“你也知道他啥都会,平时怎么不学着点。”
    李铁柱委屈道:“不是你说我脑子笨,下死力气干活还成,不要胡乱学别人吗。”
    钱金花翻了个白眼,懒得跟自家的蠢货继续说,毕竟丈夫虽然笨了点,蠢了点,但好歹实诚能干活,也疼她,她心底还是喜欢的。
    知青们也站在队伍里头,高高兴兴的等着分粮食。
    杜明笑着说道:“去年分的粮食都见底了,幸亏大队长开明,这好歹能接上。”
    杜涛也说:“咱们上河村算不错了,听说隔壁下河村也种了两季,但第一季的收成根本不行,别说分粮食了,一个个都得勒紧裤腰带下地干活。”
    徐珍珍抬头看了看队伍,心情也不错:“是啊,咱们能分到上河村也是运气。”
    幸福生活需要对比,除了之前林爱国那档子事情,上河村生产队是对知青十分友善宽容的村子,虽说也得下地干活,但村干部和社员也从来不为难他们。
    不像是有些地方十分排挤知青,让他们干最苦最累的活儿,分到的粮食却最少。
    除了第一年,后头下乡的知青都拿不到国家补贴,那日子才叫泡着苦汁,再大再多的理想都得被现实给打败了。
    钱知一按了按发酸的腿,冷哼道:“一点小恩小惠你们就高兴上了,原本只需要种一季水稻,现在要种植两季,我们得跟着多干多少农活。”
    这话一出,其余知青脸上的笑容都显得尴尬。
    杜明淡淡道:“我们都是来支持建设的,只要生产队的粮食产量能跟上,完成国家交给生产队的粮食任务,多干点农活算什么。”
    而且顾建国员会上做过保证,知青们的工分用不完的话,也可以换成钱,虽然不多,但对于知青而言是意外之喜。
    杜涛立刻支持弟弟:“就是,我们可是有觉悟有理想的知识青年,为了支持国家建设下乡,不像有些人都下乡了,还一副大少爷做派。”
    钱知一的脸色一冷。
    徐珍珍见他们又要吵起来,连忙说道:“好了好了,别吵了,咱们都是知青,得互帮互助才行,何必为了这种小事儿吵架。”
    钱知一明显是不服气,但冷哼一声没有说话,吴梦婷站在他身边,也只是低着头闷不吭声。
    很快就轮到了知青们,顾明东抬头扫了他们一眼,没有区别对待。
    杜家兄弟高高兴兴的背着粮食回去了,几个女知青却有些为难,不过她们很快想到了办法,问社员们借了一辆板车,几个女知青抬着粮食上了车,一人拉一人推配合默契的运走了。
    一会儿知青就走了七七八八,没人乐意立下来等钱知一跟吴梦婷。
    吴梦婷只是沉默不语,自从林爱国那件事之后,她一直是这幅模样,钱知一也懒得问她到底发生了什么。
    两个人关系看似亲近,实际上却已经有了弥补不了的隔阂。
    轮到了钱知一,他看了眼粮食就皱眉:“谷壳都没去怎么吃,不能给我换成白米吗?”
    顾明东淡淡的看了他一眼:“生产队有脱壳机,你可以自己去弄。”
    他冷淡的模样,让钱知一看了心底越发恼怒,认定了顾明东瞧不起自己。
    不知为何,从第一次见到顾明东开始,钱知一心底就不喜欢这个农民,那种从心底泛上来的厌恶,让他见到这个人就觉得愤怒焦躁。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