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清穿]后宫升职专家

第369页

    在陪着六阿哥又走了一趟月坛云居和同乐院,各送了一份栗子后,姜恒这漫长的一天才算是过去。
    太后和皇后娘娘收到这样罕见的简薄之礼,却都很喜欢。
    尤其是皇后,还处在今日抓贵妃顶缸的不好意思中,对六阿哥就格外和悦,收下栗子后,还给了他一方刚得的上好砚台。
    又道:“等六阿哥去念书时,皇额娘再给你送一整套文房四宝。”
    几日后,姜恒完成了太后布置的命名作业,拿着十个备用小名儿来请太后选。
    太后戴上花镜边看边时不时问这些字儿里的意头。
    最后入围决赛圈的两个,正是姜恒最喜欢的两个:卷耳和苽米。
    太后拿着比较:“卷耳草哀家知道,《诗经》里都有写过的。漫山遍野都开小花很好养活,这意头很好。且听你说,还是味药材,最难得是贫苦人家也用得起。”姜恒也是问了太医院才知道,卷耳不但能治风寒还能治外伤,又随手可得,是乡野中最常用的大自然的馈赠药草之一。
    要是太后选这个卷耳,她就会管儿子叫阿卷或是卷宝,属于自己才知道的密语。
    至于苽,则是一种极顽强的水生植物,其结出的苽米在大灾之年可用来当灾米,代替米面果腹,活人无数。
    太后左右为难起来。
    卷耳是一种药草,这让太后想起来,良医如良将,似乎隐喻的是将。且卷耳极少用作主药,常作为辅佐药材,更让人想起臣子来。但苽米却是从前各朝用来赈灾救济万民的急用粮,救济万民却让人想起君王来。
    这只是一个小名,或许是她想太多,但太后此时却就是下不了决心拿主意。
    太后决定依照自己的直觉,把这两个名字送给皇上去,让皇上来选。
    于是,六阿哥仍旧是没有小名儿的度过了生日。
    雍正八年十月二日,六阿哥吃过一碗长寿面,正式迈过了三周岁。
    给小皇子送礼是宫内宫外最轻松的:年纪小的孩子以惜福为重,决不能送重,宫外只送一盘子寿桃,成捆的寿面即可。宗亲命妇们可再加一套衣裳鞋袜,但这衣裳也不能镶金嵌玉,不许华贵,很好预备。
    唯一格格不入的礼物,来自于怡亲王府,是一本怡亲王手抄的《千字文》。
    姜恒:……虽然我努力不想歪,但这看起来还是像在内涵我。
    次日十三福晋进宫给太后请安,还特意跟姜恒解释了这件事,无奈笑道:“给六阿哥的礼,是我早就一一配好的,偏生王爷忽然塞进来一本书,说是当日答应了六阿哥的,不好失约于孩子。”
    十三福晋是无语了,继续委婉跟姜恒道:原是当日十三爷教六阿哥写字的时候,六阿哥很喜欢十三叔的字,想要一本十三叔手写的《千字文》,十三爷向来喜欢孩子,更喜欢皇兄的孩子,对皇子们都是有求必应屋似的好叔叔,立刻就答应了。
    倒叫送礼的十三福晋无语:那是皇上的儿子啊!对着你的字练去算什么事儿!
    姜恒只好跟十三福晋彼此尴尬对笑。
    十三福晋为了缓解尴尬忙说道:“不过王爷坚称,六阿哥的字必不会随着他的去,等师傅到了就好了。”
    姜恒越发好奇了:“真不知皇上请了哪路学士来教六阿哥,十三爷竟也这样看好。”
    师傅到的很及时。
    十月三日,六阿哥生日后的一天,坦坦荡荡馆就收到了崔进送来的名帖。
    起初姜恒看到伊尔根觉罗氏还没有反应过来是哪一位,但当打开看到汉名的时候,却立刻惊了。
    顾八代!
    居然是他!
    姜恒知道徐元梦当过四爷的老师,但那位之所以半路教完了太子,又去当四爷的师傅,是有缘故的。
    因四爷最初的师傅,正是这位顾八代。
    师徒感情极好。
    众所周知,皇上年轻时候曾被康熙爷评为‘喜怒不定’之人,说白了就是比较直性子,这正跟顾八代的脾气合着。这位顾老师,也曾经被翰林院的老学究们半贬半褒说他颇有‘江湖侠气’。
    但康熙爷期许的皇子并不是这样的。他早些年是慈父,看儿子们都是不会有错的,全是别人教坏了自己儿子,于是‘咔嚓’把顾老师给解雇了,甚至不许他继续做官,直接遣返回吉林老家,算是面板全面清空。
    这位顾老师又是个两袖清风的人物,当过皇子的老师也没啥钱,据说很过了不少年艰难日子,甚至一度有些病的不好了。但在顾老师生病之际,天降大喜,不,大丧,先帝爷驾崩了。
    他当年的学生四皇子胤禛登基了!
    顾老师的病,多半是郁郁不得志导致的,当今一登基,他病立刻见好。而皇上登基后也没忘了这位老师,很快命人下旨复用老师,带着圣旨的官员还没走到吉林呢,老爷子都从床上起来了,接旨的时候都不用人扶,自己走出去接的。
    回京后,老爷子就一直在国子监教书。
    直到去岁才因年迈上书致仕,皇上亲赐了两处宅院(京城一座,圆明园附近一座)给老师养老。
    这位来头太大,固然令姜恒诧异。
    但让她根本没想到会是这位出山的原因还是年龄——这位顾老师去岁刚过了七十大寿啊!他可是亲眼看着先帝爷擒鳌拜平三藩的人,可以说是大清半本活历史书了。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