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表哥万福

第962页

    他对父亲说:“自幽王谋逆论处之后,各地藩王哪个不是人心浮动?且观梁王近些年的战事,每每都损兵折将,想让朝廷增兵,还要向朝廷讨钱讨粮,你们觉得是幽王一案,给藩王敲了警钟,骇了他们的胆儿,不得不示弱朝廷,为求自保,这也没错。”
    “但是,明君圣主才是威上慑下,泽被四海,威严内外,陛下不仁,其位不正,德不配位,自登位至今,于社稷不功,此举也激发了藩王们的反心,梁王不惜重伤,送世子进京,以苦肉计,迷惑圣上,是在为自己争取,谋反的时机,他日梁王必反于世子之亡。”
    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倘若杀“幽王”的是明君圣主,这一举动是杀鸡儆猴,威上慑下,杀的是陛下的天威浩荡,藩王自然畏天子一怒,自然也就老实了。
    但当今圣上何德何能?
    杀“幽王”,显露的不是威严,而是暴虐不仁,诛的更是臣子们,心中仅剩的那点顾虑。
    世子死,梁王反。
    梁王送给朝廷的不是表忠心的质子,而是不臣之心。
    是他日梁王必反的借口。
    有幽王前车之鉴,他日世子亡故,必是朝廷先对不起他一腔忠君之心,他是被天子逼反,这个理由便是站不住脚又如何?
    至少师出有名啊!
    父亲不肯相信:“既是长子嫡出的世子,焉能轻易舍弃?你要知道,梁王的正妃,是出自当地在名门大户,与平南王府利益休戚相关,梁王想要放弃世子,首先王妃,及王妃的母家这一关就过不去。”
    放弃世子,利益受损的首先是王妃及王妃的母家。
    嫡长的意义,往往不在于长幼,而在于他们背后,所牵扯的利益,导致了嫡长子的利益不容侵犯。
    这才是重嫡的根本原因。
    宋明昭神色依然淡漠:“你怎知被送进京里的人,就一定是世子?”
    镇国侯心头大骇:“这还能造假不成?藩王为世子请封,层层审查下来足有几十上百个关卡,一两个关卡造假,还能上百个一起不成?这几乎没有造假的可能,用旁人来顶替世子,做为人质送进京里,更是无稽之谈。”
    宋明昭深以为然,却道:“如果,这个世子从头到尾都是假的呢?”
    镇国侯陡然愣住了。
    宋明昭继续道:“梁王既有反心,就不可能是一天两天,他肯定一早就在为此做准备,那么从“世子”降生开始,就以庶充嫡,以庶请封,以图后事,有什么不可能呢?”
    宋明昭能猜到梁王要反,就也能猜到,贾州府和梁王勾结控制了泉州,是为了泉州富庶,而身为泉州首府的谢府,首当其冲。
    那么所谓的汪洋大盗进城杀人放火,很可能就是针对谢府的阴谋。
    全面封锁,就说明水、陆、空皆被戒严,船开不进来,陆路各关卡严防死守,无法通行,便连一只鸟也飞不进来。
    贾州做不到这一点,但梁王肯定能做到。
    那么身处谢府的虞幼窈……
    宋明昭心间陡然一阵剧痛,独自一人在书房里枯坐了一整夜。
    到了后半夜,他盯着明灭不定的灯火,恍惚间,仿佛进入了一个半梦半醒的梦境之中。
    梦中虞幼死了。
    “宋明昭”恍惚觉得心里一下就空了。
    仿佛被剜了心的人,是他。
    没过多久,他患了心疾之症,每每心痛如刀绞,夜不能眠,日不能寐,群医束手无策。
    虞幼窈出殡那天,有一个名叫长安的男子,满身风霜地赶来,说替已经亡故的少爷过来送表小姐一程。
    第849章 一夜白头
    他知道这位故人,是从前借住在虞府的周氏令怀,和虞幼窈有青梅竹马之谊。
    临行前,长安一通诛心之言:“谢氏爱女之深切,临终之前,曾寻了能工巧匠,为爱女打造了十五个长命锁,其中有一个锦鱼双鱼长命锁,一黄一红两条锦鱼,天生异象,是虞大小姐五岁生辰那时,其祖母亲自为其佩上。”
    “第二年,四月初八沐佛节这日,虞大小姐随着祖母上宝宁寺,为其母添香油,祈福,悼念亡母,这条长命琐不慎损坏,虞老夫人觉得不吉利,长命琐所系的是,孙女儿的福祉,轻易不可损坏,虞老夫人唯恐,对孙女儿有损,将其放在佛堂之中日日诵经,压福。”
    长安离开后,“宋明昭”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之所以认为虞兼葭是他幼时的救命恩人,是源于有一次,听到虞兼葭提及小时候沐佛节,陪祖母去宝宁寺上香,遇到贼人一事。
    他心中起了怀疑,就去查了这事。
    得知虞幼窈和虞兼葭那日一起去了宝宁寺,虞大小姐名声不大好,打小就嚣张跋扈,娇纵横蛮。
    他自然不会认为救下他的人,会是这么一个声名狼藉的女子。
    自然就开始关注虞兼葭。
    因证据有限,“宋明昭”也没有就此认定,虞兼葭就是他的救命恩人,但接触多了,便也觉得虞三小姐聪慧知礼,难免高瞧了一眼,与她心生好感。
    后来,虞大小姐在荣郡王府幽会三皇子,损了清誉。
    虞老夫人为了保孙女儿的性命,就用祖母生前,和虞老夫人来往的信件,逼他承认与虞幼窈有婚约。
    祖母打小就喜欢虞幼窈,她和虞老夫人对婚约一事达成了共识,在信件之事,确实提及过。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