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页
当时想着,窈窈是丧妇长女,叫贼人冲撞这事传了出去,对窈窈名声不好,就打点了寺里知情的僧人,还敲打了身边几个人。
因遮掩得好,就连杨氏母女也只当虞幼窈只是贪玩,摔伤了脑袋。
事后,孙女儿受了惊吓,发了一晚高烧。
第二天醒来,就不太记得这事了。
没想到,那个叫逃犯伤了的人,竟然是宋明昭,可听宋明昭的意思,惊走了逃犯的人,有可能是窈窈?!
虞老夫人连血液都凝固了。
万万没有想到,六年前,孙女儿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在鬼门关里走了一遭?
听说那个逃犯,杀人如麻,手里沾了几十条人命,若宋明昭所言非虚,也就难怪窈窈醒来后,因为惊吓过度,不记得这事了。
窈窈那时才几岁?
见到逃犯伤人的一幕,怎么可能会不害怕?
虞老夫人心里发颤,却不动声色地喝茶:“倒是没听你祖母提过这事。”
宋明昭不着痕迹地,将虞老夫人的反应看在眼里,有些失望:“也是因事关重大,家里就瞒着这事,并没有声张,但我始终记下了这份救命恩情,多年来一直都在探查此事。”
滴水之恩,当涌泉之报,宋明昭记着救命之恩,也是理所当然,虞老夫人了然地点头,仍然没作任何表示。
宋明昭只好道:“我知道,虞祖母每年沐佛节,都要带窈姑娘上宝宁寺为谢大夫人添香油,这两年来,也查了一些蛛丝马迹。”
虞老夫人做事滴水不漏,宝宁寺里的僧人,对此事更是三缄禁口,他当时神智不清,只能听到是女孩的声音,却听得并不太真切,无法推断具体年岁。
沐佛节这日,寺里香客众多,大家对贼人的事,也都讳莫如深,提也不愿提及,生怕扯上了关系。
许多事就无从查起。
会注意到虞幼窈,也是三年前沐佛节那日,偶然在许愿菩提处,碰见了虞幼窈,随口问了寺里的僧人,是哪家的姑娘。
洒扫的僧人竟然认得虞幼窈。
查了两年多,其实并没有查出什么。
是有一次,偶然从祖母嘴里听说了,谢大夫人临终前,为虞幼窈打造了十五个长命锁,其中有一个是一红一黄两条锦鱼样的。
他这才怀疑上了虞幼窈。
虞老夫人一阵恍然,如此一来,宋明昭突然就中意窈窈,这两年,经常出入虞府,也就有了解释。
没有无缘无故的殷勤,有了前因后果,也让人更放心一些。
第576章 牵扯不断
不过,到底是活了大半辈子的人,虞老夫人只道:“当年,窈窈确实离开了厢房,在外头摔得头破血流,昏迷了过去,之后发了一场高烧,醒来之后,就因惊吓过度,不记昏迷之前的事,寺里的僧人对逃犯一事,也是三缄禁口,我并不知道这事。”
只提了孙女儿在外头摔了头破血流。
没承认,也没否认了。
一句话说得是滴水不漏,果然辣还是老得辣,宋明昭垂下眼睛,道:“虞祖母切莫误会,今儿特意提了这事,也没有旁的意思,若当年果真是窈姑娘救了我性命,那么窈姑娘已经救了我两回,这样的恩情,无论如何也该领受的。”
虞老夫人语焉不详,话意不明,但他特意找上了虞老夫人,又故意提了这话,并不是为了让虞老夫人承认当年的事。
而是!
虞老夫人礼佛,相信缘份因果。
虞幼窈救了他两次性命,这不是巧合,而是缘份,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以报,那么救命之恩呢?
有了救命这天大的恩情在,想来虞老夫人心中的思量,也会更多一些。
“这条手绳我戴了许多年,上头的几块碎玉,正是当年恩人留下来的,我一直随身带着。”宋明昭解下了手腕上的长生结,将几块碎玉一一取下,拼凑在一起。
这条手绳,虞老夫人确实见宋明昭戴了许多年,似乎没有取下来过,没有仔细看过,这会儿眯起了眼睛一——
喝,拼凑一起的几块碎玉,竟成了一块黄色的锦鱼样。
虞老夫人这下确认了,当年窈窈摔碎的另一半锦鱼长命锁,到了宋明昭手里。
果真是窈窈误打误撞,救下了宋明昭。
饶是心中有了猜测,虞老夫人还是有些惊讶,只笑道:“窈窈有一个锦鱼长命锁,上面一红一黄两条锦鱼,是她娘打给她的,只可惜六年前,摔坏了半块,另外半块不见了踪影,倒是与宋世子手里这块拼凑的锦鱼有些相似。”
心里却难免犯了谪诂,窈窈和宋明昭之间,也不知道是哪辈子修的缘分,这救命之恩是牵扯不断了。
虞老夫人含糊其词的意,显然是不想提及当年的事。
宋明昭达成了目的,也不再提了,话锋一转:“宋祖母,还有一件事,也不知道当讲,还是不当讲。”
虞老夫人见他面色凝重,心里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但说无妨。”
宋明昭颔首道:“初六那日,我在上宝宁寺的途中,偶经了窈姑娘名下一间米铺,当时米铺正在施粥,外面吃粥之人众多,挡了街道,马车就到路边等候,却偶然见了三皇子带了伴从,微服进了窈姑娘的米铺里。”
说完了,他就垂下了眼睛,拼命咽下到了喉咙里的咳意,苦心营造了,身体并无大碍的局面,不能让虞老夫人瞧出端倪。
--
因遮掩得好,就连杨氏母女也只当虞幼窈只是贪玩,摔伤了脑袋。
事后,孙女儿受了惊吓,发了一晚高烧。
第二天醒来,就不太记得这事了。
没想到,那个叫逃犯伤了的人,竟然是宋明昭,可听宋明昭的意思,惊走了逃犯的人,有可能是窈窈?!
虞老夫人连血液都凝固了。
万万没有想到,六年前,孙女儿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在鬼门关里走了一遭?
听说那个逃犯,杀人如麻,手里沾了几十条人命,若宋明昭所言非虚,也就难怪窈窈醒来后,因为惊吓过度,不记得这事了。
窈窈那时才几岁?
见到逃犯伤人的一幕,怎么可能会不害怕?
虞老夫人心里发颤,却不动声色地喝茶:“倒是没听你祖母提过这事。”
宋明昭不着痕迹地,将虞老夫人的反应看在眼里,有些失望:“也是因事关重大,家里就瞒着这事,并没有声张,但我始终记下了这份救命恩情,多年来一直都在探查此事。”
滴水之恩,当涌泉之报,宋明昭记着救命之恩,也是理所当然,虞老夫人了然地点头,仍然没作任何表示。
宋明昭只好道:“我知道,虞祖母每年沐佛节,都要带窈姑娘上宝宁寺为谢大夫人添香油,这两年来,也查了一些蛛丝马迹。”
虞老夫人做事滴水不漏,宝宁寺里的僧人,对此事更是三缄禁口,他当时神智不清,只能听到是女孩的声音,却听得并不太真切,无法推断具体年岁。
沐佛节这日,寺里香客众多,大家对贼人的事,也都讳莫如深,提也不愿提及,生怕扯上了关系。
许多事就无从查起。
会注意到虞幼窈,也是三年前沐佛节那日,偶然在许愿菩提处,碰见了虞幼窈,随口问了寺里的僧人,是哪家的姑娘。
洒扫的僧人竟然认得虞幼窈。
查了两年多,其实并没有查出什么。
是有一次,偶然从祖母嘴里听说了,谢大夫人临终前,为虞幼窈打造了十五个长命锁,其中有一个是一红一黄两条锦鱼样的。
他这才怀疑上了虞幼窈。
虞老夫人一阵恍然,如此一来,宋明昭突然就中意窈窈,这两年,经常出入虞府,也就有了解释。
没有无缘无故的殷勤,有了前因后果,也让人更放心一些。
第576章 牵扯不断
不过,到底是活了大半辈子的人,虞老夫人只道:“当年,窈窈确实离开了厢房,在外头摔得头破血流,昏迷了过去,之后发了一场高烧,醒来之后,就因惊吓过度,不记昏迷之前的事,寺里的僧人对逃犯一事,也是三缄禁口,我并不知道这事。”
只提了孙女儿在外头摔了头破血流。
没承认,也没否认了。
一句话说得是滴水不漏,果然辣还是老得辣,宋明昭垂下眼睛,道:“虞祖母切莫误会,今儿特意提了这事,也没有旁的意思,若当年果真是窈姑娘救了我性命,那么窈姑娘已经救了我两回,这样的恩情,无论如何也该领受的。”
虞老夫人语焉不详,话意不明,但他特意找上了虞老夫人,又故意提了这话,并不是为了让虞老夫人承认当年的事。
而是!
虞老夫人礼佛,相信缘份因果。
虞幼窈救了他两次性命,这不是巧合,而是缘份,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以报,那么救命之恩呢?
有了救命这天大的恩情在,想来虞老夫人心中的思量,也会更多一些。
“这条手绳我戴了许多年,上头的几块碎玉,正是当年恩人留下来的,我一直随身带着。”宋明昭解下了手腕上的长生结,将几块碎玉一一取下,拼凑在一起。
这条手绳,虞老夫人确实见宋明昭戴了许多年,似乎没有取下来过,没有仔细看过,这会儿眯起了眼睛一——
喝,拼凑一起的几块碎玉,竟成了一块黄色的锦鱼样。
虞老夫人这下确认了,当年窈窈摔碎的另一半锦鱼长命锁,到了宋明昭手里。
果真是窈窈误打误撞,救下了宋明昭。
饶是心中有了猜测,虞老夫人还是有些惊讶,只笑道:“窈窈有一个锦鱼长命锁,上面一红一黄两条锦鱼,是她娘打给她的,只可惜六年前,摔坏了半块,另外半块不见了踪影,倒是与宋世子手里这块拼凑的锦鱼有些相似。”
心里却难免犯了谪诂,窈窈和宋明昭之间,也不知道是哪辈子修的缘分,这救命之恩是牵扯不断了。
虞老夫人含糊其词的意,显然是不想提及当年的事。
宋明昭达成了目的,也不再提了,话锋一转:“宋祖母,还有一件事,也不知道当讲,还是不当讲。”
虞老夫人见他面色凝重,心里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但说无妨。”
宋明昭颔首道:“初六那日,我在上宝宁寺的途中,偶经了窈姑娘名下一间米铺,当时米铺正在施粥,外面吃粥之人众多,挡了街道,马车就到路边等候,却偶然见了三皇子带了伴从,微服进了窈姑娘的米铺里。”
说完了,他就垂下了眼睛,拼命咽下到了喉咙里的咳意,苦心营造了,身体并无大碍的局面,不能让虞老夫人瞧出端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