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黄天之世

黄天之世 第72节

    一时间庭院内的气氛因为这个消息变得沉重了起来。
    阎忠见众人突然变得沉默了起来,略一思索,开口说道:“太行陉城坚墙固,地势狭窄,易守难攻,只要重兵扼守关口,山中自然是无忧。”
    许安听到阎忠的言语,恍然醒悟了过来,皇甫嵩带给他的阴影实在是太过巨大了,从广宗到下曲阳,连战连败。
    陡然听到和皇甫嵩齐名的朱儁,他心中不由自主的将朱儁和皇甫嵩做了类比。
    却忘记了今时不同往日,不同于冀州的平原旷野,他现在位于太行山内,朱儁想要带兵从河内进入太行就必须要攻破关卡,但太行八陉几乎每一条地势都极为险要,易守难攻。
    历史上张燕和许安一样,甚至可能兵员战力还不如许安,但直到建安十年(205年)四月,曹操彻底击败了袁氏集团后,张燕才率众投降。
    袁绍多次和张燕交战,但也都是止步于各处的关卡。
    “山外汉军纵使十万之众,实则对我山中毫无威胁,在下以为当务之急是还是山中诸事。”
    阎忠左手握持着绢扇郑重其事的说道。
    “我来河谷只有数日之久,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现在虽小,但若是放任不管恐怕日后会酿成大祸。”
    第一百二十六章 整军
    “愿闻其详。”
    许安确实没有从政务农的经验,对民生政事确实不甚了解。
    阎忠轻摇绢扇,缓缓说道:“军略,练兵,主公皆有心得,胜我十倍,但论民生政事,主公不如我也。”
    “我要说的正是这民政之事。”
    “其一,太行山中匪乱初平,归附在主公麾下的农人兵丁日益增多,每日都需耗费大量的钱粮,现在还能出山劫掠周遭郡县充实仓廪,但终非长久之计,太行山内河谷颇多,开垦田土,应当勉强能够维持用度。”
    “其二,主公下令山中住民还有留守的部分军士在山中开垦田地,但有些地方却盲目开垦,对山中树木土石多有影响,届时山雨一下,必然田土尽毁,人畜伤亡,难免有损主公威信。”
    许安眉头微皱,他确定下过这个命令,但他基本所有的时间都在军营之中,根本就不知道实际上执行的如何。
    “其三,常言兵马不动,粮草先行,但我看山中财政颇为混乱,前日我见军士堆放存粮,甚至都没有文吏在旁侧记载,如此怎知仓中余粮可以食用多少时日?就是存粮遗失又如何能知。”
    阎忠说的这些,许安其实也注意到了一些,只是他麾下的众将,领兵打仗,冲阵杀敌还算可以。
    但说起处理民生政事,他身边除了一个赵乐以外几乎无人可用。
    赵乐之前也不过是一家之主,赵家之前不过也只有数百人,现在让赵乐一跃照顾数万人的后勤还有整个太行山脉的民生政事,这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这些日子赵乐每日埋头于处理公事之中,但事务不仅没有变少,反而越积越多。
    甚至现在许安都不清楚自己麾下的军士大概有多少人,集训还有伤亡的报告都积压在案牍之上。
    许安看了一眼身旁道:“恩之所言极是,奈何我身旁之前确实无人可用……”
    阎忠一展绢扇笑言道:“阎某不才,曾添为信都县令,区区数万人的钱粮用度,民生政事,若得主公首肯,必为主公分忧。”
    ……
    因为之前帮许安处理民生政事的人一直是赵乐,他又作为军中的长史,所以赵乐就直接在许安居所的偏厅之中办公。
    阎忠也没有另换位置,直接带着长随住进了偏厅,这些长随都是一直跟随在阎忠身旁,虽然不是什么能吏良才,但也能识文断字,略通术算。
    很快许安就知道拥有一个谋士的好处了,阎忠和赵乐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原本乱做一团的偏厅,在短短半日间便被阎忠安排的井井有条,山中的钱粮也开始重新点算。
    山中的流民也因为阎忠的安排,有了固定的住处,他们之前都山中的住民,大部分是和原来鹿台山的三家一样为了躲避贼匪逃亡山间。
    在许安平定太行匪乱后,有不少山民重新迁出了与世隔绝的深山,不过之前许安对此一无所知。
    虽然阎忠办事效率惊人,但是由于之前积压的实在过多,直到十月下旬,许安才收到关于军队的详细情况。
    许安摊开手中的竹简,竹简上清楚的记载着军中详情,从许安誓师南下,再到如今。
    誓师南下时,许安麾下共有军士31536人,当时被分为13部。
    攻伐雷公,白雀,浮云,五鹿,得降卒5000余人,自身折损2000余人。
    于毒、白绕、眭固三人率军归附,共计29000余人。
    赤石岭合战,和杨凤交锋,折损4000余人,得降卒6000余人。
    杨凤的部将掾哉在青岩绝做困兽之斗,最后自焚而死,最后的反噬也给黄巾军造成了1300多人损伤。
    镇守浊泉谷司隶没有抵抗,很干脆的投降了,黄巾军没有折损军士,得降卒3200人。
    统一太行山后,为了钱粮问题,许安选择了出山劫掠。
    此番出山,许安直辖的军士折损反而是最多的,有5000余人。
    张燕军虽然和汉军发生了交锋,但及时撤退回了山中,算上之前攻城的损耗,也只折损了2000多名军士。
    而于毒进攻涉县方向,只折损了1000余名军士,还带来了何曼,周仓,裴元绍麾下的2000余名黄巾军。
    再加上跟着阎忠一起归附的800余人。
    还有太行山一统后,各地的贼匪畏惧于许安的军势,纷纷选择归附。
    所以在阎忠的统计后,现在许安麾下直辖的军士共有67554人。
    当然这不包括太行山北部的七股势力。
    左校、郭大贤、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大计七股势力虽然已经归降,但许安暂未派兵接收他们的部曲。
    因此他们现在还是拥有一定的自主权,所以他们具体的兵力也无法统计。
    军中将领如今只有,刘辟、龚都、张燕、徐晃、黄龙、于毒、何曼、周仓、裴元绍九人。
    白绕和眭固两人在于毒麾下任军司马,归降的白雀还有司隶两人,则是归在刘辟的麾下被任职成了军候。
    许安当初誓师南下之时分封了四名校尉,典军校尉刘辟,安军校尉龚都,黑山校尉张燕,护军校尉黄龙四人。
    于毒,徐晃,何曼、周仓、裴元绍五人都没有正式封号。
    太平道在山中发展的势头非常的迅捷,不算山中的住民还有军士家眷在内,如今军中有近半数的人都已经通过了考核加入太平道了。
    许安收起案牍上的竹简,他麾下军士如今虽有6万之众,但装备杂乱,甚至还有些军士握持着木枪,训练程度也各不一样,编制也是极为混乱,甚至很多军队,连军官都没有编满。
    如今山中钱粮的问题已经暂时解决了,而且还收获了大量的武备,许安也认为正是时候整合一下麾下的军队。
    连番的大战也让许安对这个时代的战争更为了解了一些,也让许安更加清楚了他麾下的黄巾军。
    不同于其他的军队,黄巾军的组成很多都是太平道的教徒。
    晋阳之战更是让许安看到了属于信仰的恐怖力量。
    士气是战争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而信仰能坚定人的意志,更能提升军队的士气。
    石脆山之战,是机缘巧合,天赐的良机,所以许安才决定出战,乘着暴雨汉军斥候无法出营之时,奇袭汉军大营,使得汉军最终放弃进攻井陉的计划。
    正因为石脆山一战中,许安按照《太平经》上对天气的预测,假借天威,众人皆以为有呼风唤雨之能,在军中黄巾军方士的推波助澜下,许安在军中的威望几乎达到了顶峰。
    所以晋阳之战时,当许安亲赴战阵之时,整个晋阳城外的黄巾军都沸腾了起来,继而击溃了城墙上顽强防守的汉军。
    而由太平道狂信徒组成的黄天使者,他们身披着坚固的盔甲,手持着锐利的兵刃,在战阵中更是无往不利,更重要的是他们悍不畏死!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太平道最虔诚的信徒,他坚信他们是为黄天而战,就算战死也能魂归黄天。
    许安初次见到黄天使者时,脑海中浮现的第一支和他们相仿的军队,就是后世天下闻名的“陷阵营”。
    冲锋之势,有进无退,陷阵之志,有死无生。
    如果他麾下这数万人都同黄天使者一般有着这样狂热的信仰,那将会是一支多么恐怖的军队,悍不畏死,永远不会出现溃逃。
    但许安也知到这是不可能存在的事情。
    张角布局十数年,信徒数百万之众,但麾下黄天使者最多之时也不过数千人。
    太行山中许安麾下如今军士有6万多人,黄天使者也不过刚过五百之数。
    在晋阳之战中,许安还注意到了一点,黄巾军方士带头发起的冲锋,比起黄巾军中普通军官率众冲锋,所起到鼓舞士气的效果要显著的多。
    黄巾军不同于其他的军队最特殊的一点,就是他们在宗教信仰的加持下,士气和战力都能得到显著的提升,甚至有些时候都能达到悍不畏死的程度。
    广宗之战时,张梁就以黄巾方士在楼橹上作法,鼓舞众人的士气。
    突围之时张梁阵前,抛洒符纸,漫天的符纸迎风自燃,直接将士气跌落至谷底的黄巾军重新鼓动了起来,一举突破了汉军的防御,带领着麾下军士安全的撤回了下曲阳。
    许安取出怀中的《太平经》, 摩挲着《太平经》的封面,感受着手中的触感。
    恍惚间好像又回到了下曲阳城外,在帐中听到了张梁的询问。
    “前些日子你已粗通太平道经义,我太平道有,天,地,人三篇道统,皆为无上妙法,你想选哪一篇修习?”
    “天篇,为我兄长张角所学,顺天应人,因势利导,决胜千里,是为天时。”
    “地篇,为我兄长张宝所学,因地制宜,依凭地势,运筹帷幄,是为地利。”
    “人篇,为我所学,人心所向,上下团结,归于一心,是为人和。”
    许安定了定心神,翻开了放在案牍上的《太平经》。
    “人心所向,上下团结,归于一心,是为人和……”
    随着《太平经》的翻动,许安的眼神也逐渐的清明了起来。
    历经了如此之久,辗转千里之地,他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黄巾军前行的道路。
    ……
    三日之后,整军的消息从许安的住所传出,继而传遍了整个太行山脉。
    随着一份份的调令,分布在太行山的各处的黄巾军军士都开始向着半云山的方向靠拢。
    直到十一月中旬,除了留守在各处关隘的守军外,各地的军士都陆续赶来,5万余人被集结在了半云山附近的两处平缓的河谷处。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谷集训
    这次整军,许安共计征召了52232名黄巾军士卒,此时这五万余名黄巾军就驻扎在半云山河谷外的池尾谷,林虑谷两处河谷中。
    两处河谷中根据许安的军令,分别修建了10个营寨用来容纳集训的军士,每个营寨可以容纳2000到3000人。
    池尾谷的一处军营中响起了聚兵的战鼓声。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