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复活帝国

复活帝国 第546节

    分别是巨大的球状运输舰以及纺锤状战斗舰。
    被命名为年轮级的球状运输舰的规格高度统一,直径大约为三十公里。
    有一条中轴线将这巨大的圆球舰船一分为二。其中一半的表面较为光滑,只能勉强分辨出一些大小不一圆形孔径。任重判断这些圆孔的主要功能应该是武器射击孔与护盾探头。
    但另一半就不同了,规整地分布着大量陨石坑状结构。
    每个“陨石坑”的直径均为55米。
    任重推测这些“陨石坑”应该是可变向介质引擎的喷射口。
    在太空深处没有足够的引力效应,以源星人类的科技水平,超远程航行只能依赖介质推进。
    根据资料显示,介质推进又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使用舰船自带的重物质作为反推力载体,通常使用在加速与变向等等激烈工况中。还有一种是依托于力场,再利用舰船自身的引力和撞击吸收,不断吸附并收集太空中的宇宙微尘,再将其转移到引擎内,加速到超高速度,又喷射出去以提供推力,就像海洋中依靠吸水再吐水前进的海洋动物。这种模式通常使用在巡航过程中。
    至于纺锤状的战斗舰,长度为十公里。头部有巨大的环状洞口,任重分析那应该是猎杀者主炮阵列堆叠而成的大威力星战武器。
    在战斗舰上还有大量环状、长方形、正方形且大小不一的金属缝隙。
    这些缝隙的结合精度非常高,肉眼完全无法识别,任重是启动了赤锋甲上的纳米级扫描仪才找到了缝隙。
    他推测这些缝隙正是盖板,盖板下潜藏着的是各种各样的武器,以及负责太空格斗的中小型作战单位的进出口。
    此时,有各种各样的小型运输艇正不断地往返于源星和舰船阵型之间,还有少量稍大号的运输艇正从遥远的太空深处飞来。
    整个源星系里的各种各样的资源正在以非常高的效率不断汇聚往舰队,为离去做最后的准备。
    深空里静悄悄,只有这样那样的金属造物,但任重却莫名地觉得气氛萧瑟肃杀。
    很幸运,他无惊无险地穿透了整个阵型,并直扑源金星的方位,没有受到战舰的拦截。
    任重开始加速。
    这时候,他发现钱望慎给了自己不小的惊喜。
    原本任重是打算用个两三天的时间抵达目的地,但当他开启全功率加速模式后,发现自己的坐舱里被迅速灌满了透明的胶质液体,正是他的装甲缓冲层里常用的“深海凝胶”。
    在深海凝胶的帮助下,再配合他自身的八级机甲战士体质,他足以承受高达350g的恐怖加速度。
    真正限制装备提速性能的不是材料,而是里面的乘员。
    虽然任重略微觉得有些不适,但并不致命,咬咬牙也能适应。
    任重对此很满意。
    接下来就是一段不算漫长的寂静旅程了。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三个小时,他经历了先加速再减速的过程,并最终抵达了源金星轨道稍远的坐标,悬停住。
    任重以肉眼看,这里空无一物。
    用电磁波雷达扫描,也没有任何动静。
    金属探测仪也没有反应。
    甚至用引力探测仪也几乎察觉不了任何异常。
    如果不是确凿地知道老冰棍们就在这里,任重真几乎以为自己来错了地方。
    他不断加大引力探测仪的功率,提高灵敏度。
    但他并不着急,他在等星火镇里的花月岚利用电磁通讯网络对外发射一段源星文明编程源代码,尝试对冷冻长老们的基地进行渗透。
    终于,前方的引力数据出现了极其微小的波动,这表示花月岚成功了。
    赤锋甲智脑针对这波动迅速做出运算,并用视网膜投影的方式在任重的眼睛里放出了模拟画面。
    任重终于能“看见”,一个直径超过一百公里的橄榄型金属造物正挡在他与源太阳之间。
    如果他继续直线前进,将会迎头撞上这隐形的家伙。
    第410章 一步一个脚印
    完成最终定位后,任重开始缓慢往前推进,在脑海中模拟着可能遭到的攻击方式与方位,精神高度戒备。
    他的视网膜里呈现着刚才模拟出来的球形基地的形态。
    伴随着不断位移,这球体在任重眼睛里的位置也在同步修正并变幻,保持观感和实际位置的一致。
    四分钟后,无事发生,任重抵达了球形基地前方大约一公里处。
    他在梦网里接收到了一条信息,来自花月岚。
    “我突然失去了对微信的介入权,我们被协会从网络中剔除了。”
    此时任重与源星的距离超过四千万公里。
    电磁波的速度与光速一样。那么,花月岚对外发出这消息的时间大约为一百三十余秒前。
    很明显,任重在花月岚的开发进度尚未抵达百分百时,尝试强行渗透冷冻长老们的网络的行动暴露了动机,并遭到了即时反制。
    已经打草惊蛇,惊动了冷冻长老。
    从现在开始,任重的这次行动已经失败。
    他的旗下势力注定会被连根拔起,包括他自己在内,所有人都会被处死。
    这都在任重的预料之中,并不意外。
    但他也达到了目的,至少通过肉眼完成了对老冰棍藏身地的视觉验证,下次就不用提前动用花月岚了。
    任重的眼角余光往赤锋甲战术头盔右上角瞟了一眼,记下了这个更精确的坐标,然后继续前行。
    三十秒后,他的视网膜中的模拟图闪烁两下后自行消失。
    紧接着,他的视野中央十分突兀地出现个通体洁白,表层无法分辨出是什么合金材质的球体。
    如此庞然大物以不符合物理常识,违反人体本能的方式悍然出现在眼前,给任重造成了极大的不适,甚至让他几欲恶心反胃。
    随后,任重耳中隐约听到嗡嗡嗡的声响,脑子刹那后变得昏昏沉沉。
    他晃了晃头,渐渐恢复清明,但却骤然发现自己的赤锋甲与穿梭机上的所有电子设备已经同时宕机,装备里加装的大量智脑晶片与晶核也完全失效,失去了算力。
    再下一瞬,他看见那白色圆球表面出现了个圆洞。
    黑乎乎的洞口随着圆球的自转慢慢瞄准了自己。
    圆洞里强光迸射,一束能级极高的能量流从洞口里激射而出,正正命中任重的穿梭机。
    意识熄灭前,任重心里有些感慨,这做了不少的准备,还刻意加强了赤锋甲的战斗力,结果只完成了精准定位就歇了菜。
    嗨,也还行吧,不是一无所获。
    当他再次醒来时,嬴浩依然在慷慨激昂地陈述着战争宣言。
    任重心里却已经在反思着上次失败的细节,并尝试总结这次的改良方案。
    潜意识里的生物钟在给他掐着秒,到时间之后,他甚至都没听嬴浩说了什么,便自己站了起来,继续着过去的套话。
    接下来,他又在本能的驱使下混完了作战会议,并在会议上就悄悄利用腕表加装的脑波控制模块,给钱望慎把需求发了过去,并将穿梭机的纵向提速性能标准直接提升至350g。
    任重还玩了个花活,他将上条时间线那台穿梭机的大量设计参数和简要图纸也一并发给了钱望慎。
    这能极大程度地降低钱望慎的工作难度,并给进一步改良预留下了时间与空间。
    会议结束后,任重再次如法炮制,靠着两场沙盘对弈,把嬴浩的指挥权给薅了,再以编制教材为由溜回了星火镇。
    在返程路上,任重继续玩花活。他将上次赤锋甲改装出来的完全体形态图纸发给了鞠清濛,并重点描述了自己在白球附近装备宕机的场景。
    任重如此说道:“我很可能会遇到这样的局面,具体现象如下……但我不确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只能推测是高强度的信息流干扰。你组织技术人员着重攻关一下,找找原因,想想解决办法。至于装甲的其他基础性能,就先完全参照我给你的图纸,不用再重新设计。”
    鞠清濛表示明白。
    就着装备的事聊差不多,任重又开始高强度地编制要交给花月岚的知识包。
    如今他做这事的熟练度已经提高了很多,大约只需要二十四小时就能完成。
    抵达星火镇,依照惯例,任重分别去了军工实验室、生化实验室、复苏计划研究项目组、屠龙营,把该交代的事交代清楚,然后又回了军工实验室。
    鞠清濛告诉他,针对他所说的那种超高强度干扰,最佳的解决方案是使用超厚的抗干扰保护层,但这样注定会牺牲赤锋甲的机动性、防御能力,并且会降低整机一体稳定性,需要做出权衡取舍。
    任重沉吟片刻,说道:“如果真的是信息流干扰,那么被中断的应该是晶片与晶核内部的运行程序。我想,能不能设计出另一套独立于晶片的备用控制系统,使其不受信息流干扰的影响。因为我当时的确没有检测到电磁脉冲。”
    鞠清濛:“当时?”
    任重轻咳一声,“我就假定没有电磁脉冲的话。”
    鞠清濛:“哦哦,那你听的描述,基本就是要重新发明一种计算机系统了,这不现实吧。”
    任重皱起眉头想了想,“可以试试。”
    “嗯?”
    “有一种结构,叫单晶硅。如果在单晶硅平板上雕刻出格栅一样的纹路,通过无数个电流开关的叠加,可以生成一套计算系统,能完成比较简单的二进制计算。我不需要太复杂的功能,只需要稳定。大约只要将格栅纹路的间隔设置到四十纳米得到的计算能力,就足以支撑我完成一些基本的变向、武器发射、防护装备和感应探头的启动与关闭操作就行。”
    鞠清濛:“哈?”
    任重笑了笑:“没事,你这边就先忙着,我去一趟花月岚那边。”
    半个小时后,任重让花月岚和文磊给他调拨了一支五千人的硬件研发团队。
    任重从未想到过,有一天,自己竟会在源星这般发达的科技背景之下尝试复刻21世纪早期的硅芯片技术。
    当然了,技术的本质不在于先进与否,更重要的是实用性。
    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需求之下,哪怕钻木取火这样的“技术”也能改写历史。
    时间转眼又走到了第三天,再次完成换装的任重又坐进了穿梭机中,再次奔赴天空。
    他起飞时,基地里的场景与上次别无二致,甚至每个送行人员的站位与神态都和过去一模一样。
    他的穿梭机与过去相比稍有些区别,个头变得更大,表面加装了很多装甲类模块,这是用来抵抗信息流干扰的附加装甲。
    至于他的赤锋甲,在外形上与上次别无二致,区别是里面多了一套和原有的晶片智脑中枢并列的备用控制体系。
    在21世纪,地球人类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将集成电路从二极管推进到40纳米制程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但在源星上,在星火镇里,任重用三天就做到了。
    源星人类又很丰富的技术储备,缺的只是被打开的思路。
    当然,类似的研究在以前肯定是不被“网”许可的,现在他能偷偷做了而已。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