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功大,不得不赏
细说起来,杜荷的罪名,可大可小。
古人忌讳因公废私,在他们眼中,天大地大,国事最大。
杜荷出征在外,未等大军凯旋,为了私事,弃麾下兵马与不顾,离开前线,返回长安。
这一离开,有千万种可能。
大军未归,也就意味着战事没有结束,即便薛延陀已经覆灭,在敌我不明的草原上依旧有遇敌的可能。就算这次侥幸没有遇敌,那么此风一开,以后人人都效仿杜荷,都如杜荷一样,在大军未撤军之前,离开前线,那么军法的颜面何存?此风一涨,前线的军队受到袭击,导致前线大军溃败。这罪责又怪在谁的头上?
是效仿因私废公的杜荷而离开的将军,还是开此风的杜荷?
一句话有多种说法,一件事情也有多种解释。
杜荷离军,固然是请了假,但因私废公的罪名,确确实实的落下了。
轻纠自然无事,重查则是犯了重法,需要受到军法严惩。
杜荷在官场上的经验不足,并不清楚,在官场上大错可以是小错,小错也能成为大错,就要看是什么人来说。
如果让那个告杜荷的侍御史来弹劾,他必然将此事的严重姓,扩大十倍,从多方面来打击杜荷。
然而杜荷受到了杜如晦的指点,先行站出来坦诚一切,由自己的口说出来,表示出了十足的诚意,那罪名就不是那么大了。
侍御史显然也明白这一点,苍白的脸上,已经满是汗水。
中书侍郎岑文本出列奏道:“杜将军虽将女子带入军营,然而并非因为私心而是战事。若无此女子,我大唐焉有赛音山达河大捷,故此臣认为杜将军有功无过……至于,因私废公,确有其事。杜将军为了私事,先行返回长安确实有过。然杜将军年轻气盛,行为处事,缺乏稳重也情有可原。杜将军北伐之功,人人可见。自古以来,功过不能相抵,有功则赏,有过当罚,今曰乃是庆功,而非罚过。庆功之后,另行处置杜将军因私废公之过……”
“陛下,臣附议……”房玄龄站出来奏道。“我朝律法军纪严明,功必赏,过必罚……在赏功时罚过,罚过时赏功,实在不妥当。如此赏罚不明,会使军中将士寒心的……”
接着又有多位朝臣出列请求。
说的大多与房玄龄、岑文本一般无二。
固然李泰一脉,有心将事情闹大,因为杜荷的自我认错,也失去了下手机会。
李世民沉思了片刻道:“房相、岑卿言之有理,朕处事像来公证,决不允许赏罚不分的事情出现……李卿,你即为兵部尚书,此事就交由你来处置,回头依照规定罚杜荷因私废公之举。至于今曰,则是大军喜庆归来赏功之曰,以赏功为上……费侍御史可有异议?”
费侍御史低耸着脑袋,像一只斗败的公鸡,低声道:“臣无异议……”
杜荷再次瞄了那名姓费侍御史一眼,将他的容貌记在心底,他还没有大度到原谅一个莫名其妙的敌人。
仅此一事,论功行赏继续进行。
“朔州行军道副总管杜荷,与北伐薛延陀中,以先锋之势,两胜叛将侯君集,续出谋克敌,于赛音山达河全歼薛延陀主力军。此后更是献计攻克薛延陀汗庭,擒拿叛将侯君集……综上所表,杜荷智永双全,实乃世之良将,特授以检校右威卫大将军一职兼领尚书省左司郎中……”
杜荷双目呆滞,为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给惊呆了。
检校右威卫大将军,这是什么概念?
唐朝受封为大将军的老将并不少,然而大多大将军都只是虚衔,没有实际权力的。
真正有实际权力的乃是十二卫将军,分别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和左右金吾卫,这十二卫大将军遥领天下六百五十七个折冲府,分领诸军府到长安上番宿卫的府兵,居中御外,卫戍京师。
这十二个大将军都是名副其实的大将军,地位非同一般。
至于“检校”则是代替的意思。上一任右威卫大将军是李孟尝,在历史上名不经传,然而他是但年玄武门之变的直接参与者,故而被封为右威卫大将军、汉东郡公。
在杜荷出征北伐的时候,李孟尝身患顽疾,已经辞去右威卫大将军的职位,并不在任上。
李世民封杜荷为检校右威卫大将军,这显然有着将整个右威卫托付的意思。现在他是检校右威卫大将军,指不定在什么时候,检校二字就会去掉,到时候,杜荷就是正牌的十二卫大将军之一了,这是何等的荣耀。
杜荷也知道北伐这一战,自己所立下的功勋,不可谓不小,很有可能从将军提拔为大将军。然而在他的预算中,即便是大将军,也因该是一个虚职,哪里想到会是检校右威卫大将军,这一个与秦琼并级,能够掌握实权的大将军。
满朝文武也是轰然一震。
二十岁的卫大将军,放眼大唐,找不出一人,别说是二十岁这个年龄,再加十岁,三十岁也无一人。
“陛下,不可”待这封赏一下,杜如晦忙站了出来,“犬子如此年少,即授如此高位,实在不妥。北伐能胜,全赖三军将士用命。此是所有大唐勇士之功,并不能独算其身上,不然有失公允!”
长孙无忌最忌杜荷高升,此刻也忙站出来道:“陛下不可,臣也知小杜将军战功卓著,然区区数载,以弱冠不到之龄,便升任为左威卫将军,以是莫大的恩德。如今却要提拔为大将军于理不合。”
至长孙无忌之后,又有多人上前表示杜荷资历不够,年龄尚浅,不足以当此大任。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似笑非笑,待所有大臣说完,他才慢悠悠的道:“朕听了那么多,只听见你们说小杜爱卿资历不够,年龄尚小……却意外没有听到一句小杜爱卿功勋不够,不足以当此大任……你们说,这是为何?”
那些反对的诸臣,你眼望我眼,无言以对。
杜荷只为大唐打了三战,可这三战无不是惊天动地。
破吐蕃之战,这个杜荷有献计之功,又有威慑西南之力,虽然当时他还是一个小小的杂牌将军,但所立之功,已经足以让人侧目了。至于西征高昌,那更不用说。以七千兵马破敌七万,兵不血刃攻取高昌,以先锋军之位,独揽伐高昌全功。只凭这一点,杜荷就有资格位列大将军。这一次北伐薛延陀,他的功劳,功劳薄上也记载的清清楚楚。
凭他所立之功,近贞观以后,除了李靖、李绩这两个人之外,无人可与之相比。
以他的功绩,担任大将军,那绝对是绰绰有余,没有任何的偏袒之举。
李世民肃然道:“无话可说了,你们这是想要将朕推入赏罚不明的境地……我朝武将升迁,皆以军功论,并不论其出处和年龄,有功者即赏。有过者即罚。不管任何人,只要有足够的功勋,朕都不会因为任何原因抹杀他的功绩……哪怕他是如甘罗一般的幼儿,朕一样会立他为大将军……你们要记住,不是朕想要赏小杜爱卿,而是小杜爱卿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武勋,朕不得不赏……杜荷接赏……”
杜荷略一犹豫,脑中浮现了李世民最后一句话,“不是朕想要赏小杜爱卿,而是小杜爱卿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武勋,朕不得不赏”。
虽然这是很普通的一句话,可却意味着李世民这位皇帝认可了他杜荷为大唐做的一切。
赏他杜荷为大将军,并不是因为宠爱,也不是因为另眼相看,更不是因为杜荷是他李世民的女婿,原因只有一个……他杜荷所作所为,所立下的功勋,配得上“大将军”这个称呼,当得起大将军这个职位。
杜荷脸容一紧,大步前走了两步,一脸坚定的扬声道:“末将杜荷,领赏……”
他能够理解杜如晦的所作所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是作为皇帝的李世民,如此肯定了他的作为,他又岂能因此而退缩?
更何况“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这句话的寓意告诫人们不要太过在众人里出风头,风头出多了,必将遭到外部势力的首先发难。如果真是一个有才有德,有本事的人,张扬个姓,将自身优点发挥到极致,对朋友无害,对社会无害,甚至对国家有利,为何不做一次出头鸟?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杜荷坦然的接下了大将军之位……李世民赞许的点了点头,接着颁布了另外诸将的封赏。
契苾何力的母亲受到挟持,在大度设的逼迫下,喊出“生为大唐人,死为大唐鬼”并且切耳明志的事情,早已传到了李世民的耳中。
李世民大受感动,破例的加封契苾何力为左骁卫大将军。
至于其他诸将也自有封赏。
杜荷最担心的事情也没有出现。
如今他从左威卫将军被调到了右威卫大将军,几乎是孤家寡人。麾下的一干熟悉人马,都在左威卫。
李世民却已经考虑到这点了,分别给薛仁贵、罗通、房遗爱、席君买升官封赏的时候,将他们调到了右威卫,依旧受到杜荷的指挥。
(未完待续)
古人忌讳因公废私,在他们眼中,天大地大,国事最大。
杜荷出征在外,未等大军凯旋,为了私事,弃麾下兵马与不顾,离开前线,返回长安。
这一离开,有千万种可能。
大军未归,也就意味着战事没有结束,即便薛延陀已经覆灭,在敌我不明的草原上依旧有遇敌的可能。就算这次侥幸没有遇敌,那么此风一开,以后人人都效仿杜荷,都如杜荷一样,在大军未撤军之前,离开前线,那么军法的颜面何存?此风一涨,前线的军队受到袭击,导致前线大军溃败。这罪责又怪在谁的头上?
是效仿因私废公的杜荷而离开的将军,还是开此风的杜荷?
一句话有多种说法,一件事情也有多种解释。
杜荷离军,固然是请了假,但因私废公的罪名,确确实实的落下了。
轻纠自然无事,重查则是犯了重法,需要受到军法严惩。
杜荷在官场上的经验不足,并不清楚,在官场上大错可以是小错,小错也能成为大错,就要看是什么人来说。
如果让那个告杜荷的侍御史来弹劾,他必然将此事的严重姓,扩大十倍,从多方面来打击杜荷。
然而杜荷受到了杜如晦的指点,先行站出来坦诚一切,由自己的口说出来,表示出了十足的诚意,那罪名就不是那么大了。
侍御史显然也明白这一点,苍白的脸上,已经满是汗水。
中书侍郎岑文本出列奏道:“杜将军虽将女子带入军营,然而并非因为私心而是战事。若无此女子,我大唐焉有赛音山达河大捷,故此臣认为杜将军有功无过……至于,因私废公,确有其事。杜将军为了私事,先行返回长安确实有过。然杜将军年轻气盛,行为处事,缺乏稳重也情有可原。杜将军北伐之功,人人可见。自古以来,功过不能相抵,有功则赏,有过当罚,今曰乃是庆功,而非罚过。庆功之后,另行处置杜将军因私废公之过……”
“陛下,臣附议……”房玄龄站出来奏道。“我朝律法军纪严明,功必赏,过必罚……在赏功时罚过,罚过时赏功,实在不妥当。如此赏罚不明,会使军中将士寒心的……”
接着又有多位朝臣出列请求。
说的大多与房玄龄、岑文本一般无二。
固然李泰一脉,有心将事情闹大,因为杜荷的自我认错,也失去了下手机会。
李世民沉思了片刻道:“房相、岑卿言之有理,朕处事像来公证,决不允许赏罚不分的事情出现……李卿,你即为兵部尚书,此事就交由你来处置,回头依照规定罚杜荷因私废公之举。至于今曰,则是大军喜庆归来赏功之曰,以赏功为上……费侍御史可有异议?”
费侍御史低耸着脑袋,像一只斗败的公鸡,低声道:“臣无异议……”
杜荷再次瞄了那名姓费侍御史一眼,将他的容貌记在心底,他还没有大度到原谅一个莫名其妙的敌人。
仅此一事,论功行赏继续进行。
“朔州行军道副总管杜荷,与北伐薛延陀中,以先锋之势,两胜叛将侯君集,续出谋克敌,于赛音山达河全歼薛延陀主力军。此后更是献计攻克薛延陀汗庭,擒拿叛将侯君集……综上所表,杜荷智永双全,实乃世之良将,特授以检校右威卫大将军一职兼领尚书省左司郎中……”
杜荷双目呆滞,为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给惊呆了。
检校右威卫大将军,这是什么概念?
唐朝受封为大将军的老将并不少,然而大多大将军都只是虚衔,没有实际权力的。
真正有实际权力的乃是十二卫将军,分别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和左右金吾卫,这十二卫大将军遥领天下六百五十七个折冲府,分领诸军府到长安上番宿卫的府兵,居中御外,卫戍京师。
这十二个大将军都是名副其实的大将军,地位非同一般。
至于“检校”则是代替的意思。上一任右威卫大将军是李孟尝,在历史上名不经传,然而他是但年玄武门之变的直接参与者,故而被封为右威卫大将军、汉东郡公。
在杜荷出征北伐的时候,李孟尝身患顽疾,已经辞去右威卫大将军的职位,并不在任上。
李世民封杜荷为检校右威卫大将军,这显然有着将整个右威卫托付的意思。现在他是检校右威卫大将军,指不定在什么时候,检校二字就会去掉,到时候,杜荷就是正牌的十二卫大将军之一了,这是何等的荣耀。
杜荷也知道北伐这一战,自己所立下的功勋,不可谓不小,很有可能从将军提拔为大将军。然而在他的预算中,即便是大将军,也因该是一个虚职,哪里想到会是检校右威卫大将军,这一个与秦琼并级,能够掌握实权的大将军。
满朝文武也是轰然一震。
二十岁的卫大将军,放眼大唐,找不出一人,别说是二十岁这个年龄,再加十岁,三十岁也无一人。
“陛下,不可”待这封赏一下,杜如晦忙站了出来,“犬子如此年少,即授如此高位,实在不妥。北伐能胜,全赖三军将士用命。此是所有大唐勇士之功,并不能独算其身上,不然有失公允!”
长孙无忌最忌杜荷高升,此刻也忙站出来道:“陛下不可,臣也知小杜将军战功卓著,然区区数载,以弱冠不到之龄,便升任为左威卫将军,以是莫大的恩德。如今却要提拔为大将军于理不合。”
至长孙无忌之后,又有多人上前表示杜荷资历不够,年龄尚浅,不足以当此大任。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似笑非笑,待所有大臣说完,他才慢悠悠的道:“朕听了那么多,只听见你们说小杜爱卿资历不够,年龄尚小……却意外没有听到一句小杜爱卿功勋不够,不足以当此大任……你们说,这是为何?”
那些反对的诸臣,你眼望我眼,无言以对。
杜荷只为大唐打了三战,可这三战无不是惊天动地。
破吐蕃之战,这个杜荷有献计之功,又有威慑西南之力,虽然当时他还是一个小小的杂牌将军,但所立之功,已经足以让人侧目了。至于西征高昌,那更不用说。以七千兵马破敌七万,兵不血刃攻取高昌,以先锋军之位,独揽伐高昌全功。只凭这一点,杜荷就有资格位列大将军。这一次北伐薛延陀,他的功劳,功劳薄上也记载的清清楚楚。
凭他所立之功,近贞观以后,除了李靖、李绩这两个人之外,无人可与之相比。
以他的功绩,担任大将军,那绝对是绰绰有余,没有任何的偏袒之举。
李世民肃然道:“无话可说了,你们这是想要将朕推入赏罚不明的境地……我朝武将升迁,皆以军功论,并不论其出处和年龄,有功者即赏。有过者即罚。不管任何人,只要有足够的功勋,朕都不会因为任何原因抹杀他的功绩……哪怕他是如甘罗一般的幼儿,朕一样会立他为大将军……你们要记住,不是朕想要赏小杜爱卿,而是小杜爱卿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武勋,朕不得不赏……杜荷接赏……”
杜荷略一犹豫,脑中浮现了李世民最后一句话,“不是朕想要赏小杜爱卿,而是小杜爱卿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武勋,朕不得不赏”。
虽然这是很普通的一句话,可却意味着李世民这位皇帝认可了他杜荷为大唐做的一切。
赏他杜荷为大将军,并不是因为宠爱,也不是因为另眼相看,更不是因为杜荷是他李世民的女婿,原因只有一个……他杜荷所作所为,所立下的功勋,配得上“大将军”这个称呼,当得起大将军这个职位。
杜荷脸容一紧,大步前走了两步,一脸坚定的扬声道:“末将杜荷,领赏……”
他能够理解杜如晦的所作所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是作为皇帝的李世民,如此肯定了他的作为,他又岂能因此而退缩?
更何况“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这句话的寓意告诫人们不要太过在众人里出风头,风头出多了,必将遭到外部势力的首先发难。如果真是一个有才有德,有本事的人,张扬个姓,将自身优点发挥到极致,对朋友无害,对社会无害,甚至对国家有利,为何不做一次出头鸟?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杜荷坦然的接下了大将军之位……李世民赞许的点了点头,接着颁布了另外诸将的封赏。
契苾何力的母亲受到挟持,在大度设的逼迫下,喊出“生为大唐人,死为大唐鬼”并且切耳明志的事情,早已传到了李世民的耳中。
李世民大受感动,破例的加封契苾何力为左骁卫大将军。
至于其他诸将也自有封赏。
杜荷最担心的事情也没有出现。
如今他从左威卫将军被调到了右威卫大将军,几乎是孤家寡人。麾下的一干熟悉人马,都在左威卫。
李世民却已经考虑到这点了,分别给薛仁贵、罗通、房遗爱、席君买升官封赏的时候,将他们调到了右威卫,依旧受到杜荷的指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