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百九十八章 辛亥,沸腾的大时代
薛雪和张汉皖的漠北蒙古处置方略,其实就已经谈到了如何遏制北面罗刹人的对策。其中包括三个重点。
一是重新调整漠北格局,扎萨克图汗部、额济纳土尔扈特等部将成为牺牲品,他们本就是负隅顽抗者或是此战罪魁祸首,其他蒙古诸部一点也不同情他们。
小策凌的准噶尔部将得到额济纳土尔扈特部的旧地,策棱的三音诺颜部也将取代扎萨克图汗部,统领满清时代的科布多以及扎萨克图汗部所辖诸小部族。作为附带的惩罚,土谢图汗部和车臣汗部也必须交出一些部族。
这些部族的生存之地在哪呢?就在罗刹人手里。这是方略第二点,薛雪建议设立北庭行营,以军领政,直接统管漠北,图谋北海乃至极北之地。而扎萨克图汗部、额济纳土尔扈特以及其他部族,必须要从罗刹人手里抢地才能生存。当然,英华会给予武器,提供给养,协助训练,同时与其通商货往来,扶持他们去夺罗刹人的地盘。
北庭方略不是光靠蒙古人,薛雪和张汉皖都认为,必须继续向北修路建堡,同时在沿路合适的地点移民屯垦。目标是夺罗刹人的厄尔口城,在北海占住脚,以此为北庭行营的治所。英华是骨,蒙古人是肉,有骨有肉才能施足力气。
第三点涉及的是骨肉如何相融的问题,薛雪认为,满清时代的盟旗制已不适合英华,英华必须要更深地插手部族内部事务,这一点在英华国中的苗瑶各部事务上已有很深体现。
各族的确与汉人的风俗不同,生硬地改制,会引发诸多问题。薛雪这几年在相关事务上积累了丰富经验,他所完善的“族法制”,既让各族融入了英华国体,又最大限度地确保了各族各部自主,用在蒙古人身上顺理成章。
所谓“族法制”,其实就是将英华现有的地方政制削削改改,换上了各族自己的外衣披上去。原本英华从中央到地方就有分权,以此分权来吸纳各族,早就有了根底。
各族需建长老会或部族会议,族长自选,这都是形式。甚至各族都可自定律法,但先决条件是承认皇英总宪,承认族人和土地都是英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律法需要成文,需要有形式上的合法确认。当然,仅仅只是将本族习俗族规整理成汉文,这已是在引导各族融入英华。
而族法制另一项关联政策,则是细分各部,不设立以各族为主体的省级单位。譬如青海,即便都是藏人蒙人,各部族也不直接面对中央,而是面对青海省,相关的争议,都归拢到法律这一条线上。薛雪建议设立漠北省,置于北庭行营管辖下,也是依此道理。
以族法制套在各部族头上后,薛雪还携英华胜者之姿态,宣布将漠北若干战略要地,以及水草茂盛,适合屯垦之地收为国有,未来将容汉人移居,或容纳不再游牧的蒙人。推动汉人跟各族混居,这也是英华在广西、云南和蒲甘的管治原则。
范晋匆匆看完,皱眉道:“如此说来,在北庭也依旧是以守为主?除了北海,其他地方都靠推着蒙古人去争,这不是大举攻取的路子。”
苏文采解说道:“漠北一战,准噶尔态度首尾不定,薛次辅和张大都督都认为,西面数年内当有大变,因此西北之事,当以西为主,北面为辅,极北之地不急在一时,该是十年之策。”
说到准噶尔,范晋点头释然,陈万策等人吐了口气,薛雪和张汉皖,乃至枢密院都是这态度,北进方针已不可能确立。在场众人,也就萧胜捏着胡子,甚觉遗憾。
李肆道:“北庭行营……不如就直接叫北庭都护府吧,再把肃州的安西大都督府改为安西大都护府,统筹西面军政事务。枢密院和朝堂议定北庭都护的人选,以及薛雪张汉皖所请诸事。朕以为,他们的意见都很好。北面我们要伸手,但国家的手只伸到北海,剩下的就让蒙古人,让国中工商自己去争,争到什么程度,就看他们自己。”
自东北和西北对抗罗刹人的方针就这么确立,英华在西北要伸手,但不是全力投入。而设立安西和北庭都护府,不仅是将主领军事的都督府改为军政同领,复唐时旧地的用心更是昭昭,众人都对视一眼,心说陛下已对准噶尔,对那位骑墙观望的噶尔丹策零不耐烦了。
都护府这名字出来,萧胜赶紧道:“臣请也改南洋大都督府……”
这当然是题中之义,萧胜是在提醒李肆,南洋呢?四哥儿你别忘了咱老弟弟……
谢承泽和汤右曾也同时道:“交趾之事……”
交趾人老喊着内附,总得给点回应,不能老一直拖着吧。
从朝鲜曰本到满清关外,从漠北到准噶尔,从南洋又转回交趾,这一圈转得众人脑袋发晕。放眼于外,四面苍茫,全都是大展身手之处,这也是一种苦恼啊。
“慢慢来……杨适,准备晚膳,今天不议就不散会!”
李肆也抹了抹额头,江南安定,不止意味着今年几百万意外之财,还意味着一国任督二脉打通,能够再次内气外放。当年英华还只据有两广之地时,就占了南洋,如今的英华跟那时相比,几乎就是圣域高手,还不知会翻搅出多大动静。
大时代,英华所领的大时代,已不止推动华夏历史,开始推动寰宇历史了。
这一曰的御前政务会议,想必百年后都会是课本上大书特书的内容,就不知道后人会取个什么名字呢?
这一刻,李肆走神了。
李肆这个疑问,在年中时就有了解答,这场会议的诸多决策已在国中各阶层流传,这一年是辛亥年,大家都称呼为“辛亥定策”。而当欧人在多年后追寻华夏崛起的脉络时,首先就发现了这一项历史事件,他们的称呼更直接……辛亥革命。
看起来这只是一次因江南融入国体的临时会议,可英华不仅手头有了宽裕的钱财,还因战胜漠北蒙古,而将对抗罗刹之事提上了曰程,连带一圈外事都扯了出来,因此会议上确立了华夏扩张运动方向和原则。
在这场会议上,英华第一次系统而全面地梳理地自己的对外政策,通事馆王道社的“王道主义”成了对外扩张的理念基础,同时认定了自己的敌人。不管是正在厄尔口城埋头写报告的罗刹人切尔雷赫,或者是正在黄埔教堂里作祷告,祈祷自己撒出去的英镑能换到关于蒸汽机的切实消息的不列颠人夏尔菲,都不知道,他们的国家,已被英华从感觉到实践上都列为首敌,正要从海陆两个方向发起挑战。
整个欧罗巴也不知道,英华就是从这一天起,清晰无误地圈定自己的势力范围,将其明确地写入了国家级的正式文件里。北到西伯利亚,西到西亚和天竺,南到另一个半球,而东面……欧人所称的“太平洋”,英华所称的“大洋”,从两岸到大洋上的岛屿大陆,更是英华的后院。
欧罗巴人怎么感受,那已是多年后的事,就在这一年的三月,第一批受惠于此策,或者说是被此策驱策的受害者,感受却是无比复杂。
平壤府城,三月寒风,左未生依旧把扇子挥得呼呼响,而他脑袋也摇得如扇子一般,语气异常沉重:“这是陷阱,是毒饵……”
年羹尧拳头塞在嘴里,眼瞳光亮闪烁不定。
英华朝曰通事陈润通过中间人传来的消息,让两人大吃一惊,得了陈万策和胡期恒的确认,这才相信此事为真。
“亮工,这一步跨出去,再无退路,而根基却是在宁古塔这种苦地,失了山东的话,先不说山东是中原门户,孔庙……”
左未生即便没看清英华在此事上的用心,却能明白此事的后果,他还在表示反对。可就因为此事收益也太大,连自己都觉异常矛盾。
说到退路,年羹尧眼中光彩黯淡了一些,他的确是想留一条退路,而英华的建议就堵绝了这一条路。
“我们可不可以不明处自立,而先暗行其事?山东且先留着,待数年后垦殖之事大成再说?”
他终究不甘心,陈润说的是什么?容他自立!容他把控朝鲜,但条件是滚到宁古塔去拓荒,放开山东和盛京。
自立,当皇帝啊……
年羹尧就在想,那李肆是不是立皇帝有瘾?在大清接连扶起雍正乾隆两帝不说,又扶起一个韩国皇帝,现在居然要扶他年羹尧当皇帝,这是什么癖好?
可不管人家有什么异癖,当皇帝这事,就是他年羹尧一辈子的梦想啊,曾经以为只是梦,绝不敢当真,现在居然成了可能,怎不让他心肝蹦蹦直跳,只想点头不迭地应下来?
但他还是理智的,先不说他就没什么大义根基,而那李肆许给他的帝业根基,也未免太欺负人了吧?宁古塔!这地名在大清简直是人人耳熟能详,动不动就是“流遣宁古塔”,在罪囚之地当皇帝,这是讽刺呢还是挖苦呢?
左未生再说到退路,他那沸腾的心思不得不压下来,没了山东,没了大清臣子的地位,他还有何处可退?朝鲜?他能掀掉朝鲜伪王,自己当朝鲜王?
他这一问,左未生也迟疑了,这是想得人家好处,却又不想为人家办事,人家能答应?在他看来,英华想的就是让年羹尧和大清决裂,同时年羹尧放手山东。
“试着谈谈吧,总觉得……”
左未生吐出一口长长浊气,却还是觉得呼吸艰涩。
“总觉得南面行事,真是有些匪夷所思,如今这世道,好像越来越光怪陆离,辛亥年啊……世道还会怎么变?”
拿帝王之业来作交易,这事左未生自然极度陌生,还不止此事,回想这两年自己的“义勇军”跟韩国的“志愿军”南北交战,历史会怎么走下去,他已是两眼茫然。
(未完待续)
一是重新调整漠北格局,扎萨克图汗部、额济纳土尔扈特等部将成为牺牲品,他们本就是负隅顽抗者或是此战罪魁祸首,其他蒙古诸部一点也不同情他们。
小策凌的准噶尔部将得到额济纳土尔扈特部的旧地,策棱的三音诺颜部也将取代扎萨克图汗部,统领满清时代的科布多以及扎萨克图汗部所辖诸小部族。作为附带的惩罚,土谢图汗部和车臣汗部也必须交出一些部族。
这些部族的生存之地在哪呢?就在罗刹人手里。这是方略第二点,薛雪建议设立北庭行营,以军领政,直接统管漠北,图谋北海乃至极北之地。而扎萨克图汗部、额济纳土尔扈特以及其他部族,必须要从罗刹人手里抢地才能生存。当然,英华会给予武器,提供给养,协助训练,同时与其通商货往来,扶持他们去夺罗刹人的地盘。
北庭方略不是光靠蒙古人,薛雪和张汉皖都认为,必须继续向北修路建堡,同时在沿路合适的地点移民屯垦。目标是夺罗刹人的厄尔口城,在北海占住脚,以此为北庭行营的治所。英华是骨,蒙古人是肉,有骨有肉才能施足力气。
第三点涉及的是骨肉如何相融的问题,薛雪认为,满清时代的盟旗制已不适合英华,英华必须要更深地插手部族内部事务,这一点在英华国中的苗瑶各部事务上已有很深体现。
各族的确与汉人的风俗不同,生硬地改制,会引发诸多问题。薛雪这几年在相关事务上积累了丰富经验,他所完善的“族法制”,既让各族融入了英华国体,又最大限度地确保了各族各部自主,用在蒙古人身上顺理成章。
所谓“族法制”,其实就是将英华现有的地方政制削削改改,换上了各族自己的外衣披上去。原本英华从中央到地方就有分权,以此分权来吸纳各族,早就有了根底。
各族需建长老会或部族会议,族长自选,这都是形式。甚至各族都可自定律法,但先决条件是承认皇英总宪,承认族人和土地都是英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律法需要成文,需要有形式上的合法确认。当然,仅仅只是将本族习俗族规整理成汉文,这已是在引导各族融入英华。
而族法制另一项关联政策,则是细分各部,不设立以各族为主体的省级单位。譬如青海,即便都是藏人蒙人,各部族也不直接面对中央,而是面对青海省,相关的争议,都归拢到法律这一条线上。薛雪建议设立漠北省,置于北庭行营管辖下,也是依此道理。
以族法制套在各部族头上后,薛雪还携英华胜者之姿态,宣布将漠北若干战略要地,以及水草茂盛,适合屯垦之地收为国有,未来将容汉人移居,或容纳不再游牧的蒙人。推动汉人跟各族混居,这也是英华在广西、云南和蒲甘的管治原则。
范晋匆匆看完,皱眉道:“如此说来,在北庭也依旧是以守为主?除了北海,其他地方都靠推着蒙古人去争,这不是大举攻取的路子。”
苏文采解说道:“漠北一战,准噶尔态度首尾不定,薛次辅和张大都督都认为,西面数年内当有大变,因此西北之事,当以西为主,北面为辅,极北之地不急在一时,该是十年之策。”
说到准噶尔,范晋点头释然,陈万策等人吐了口气,薛雪和张汉皖,乃至枢密院都是这态度,北进方针已不可能确立。在场众人,也就萧胜捏着胡子,甚觉遗憾。
李肆道:“北庭行营……不如就直接叫北庭都护府吧,再把肃州的安西大都督府改为安西大都护府,统筹西面军政事务。枢密院和朝堂议定北庭都护的人选,以及薛雪张汉皖所请诸事。朕以为,他们的意见都很好。北面我们要伸手,但国家的手只伸到北海,剩下的就让蒙古人,让国中工商自己去争,争到什么程度,就看他们自己。”
自东北和西北对抗罗刹人的方针就这么确立,英华在西北要伸手,但不是全力投入。而设立安西和北庭都护府,不仅是将主领军事的都督府改为军政同领,复唐时旧地的用心更是昭昭,众人都对视一眼,心说陛下已对准噶尔,对那位骑墙观望的噶尔丹策零不耐烦了。
都护府这名字出来,萧胜赶紧道:“臣请也改南洋大都督府……”
这当然是题中之义,萧胜是在提醒李肆,南洋呢?四哥儿你别忘了咱老弟弟……
谢承泽和汤右曾也同时道:“交趾之事……”
交趾人老喊着内附,总得给点回应,不能老一直拖着吧。
从朝鲜曰本到满清关外,从漠北到准噶尔,从南洋又转回交趾,这一圈转得众人脑袋发晕。放眼于外,四面苍茫,全都是大展身手之处,这也是一种苦恼啊。
“慢慢来……杨适,准备晚膳,今天不议就不散会!”
李肆也抹了抹额头,江南安定,不止意味着今年几百万意外之财,还意味着一国任督二脉打通,能够再次内气外放。当年英华还只据有两广之地时,就占了南洋,如今的英华跟那时相比,几乎就是圣域高手,还不知会翻搅出多大动静。
大时代,英华所领的大时代,已不止推动华夏历史,开始推动寰宇历史了。
这一曰的御前政务会议,想必百年后都会是课本上大书特书的内容,就不知道后人会取个什么名字呢?
这一刻,李肆走神了。
李肆这个疑问,在年中时就有了解答,这场会议的诸多决策已在国中各阶层流传,这一年是辛亥年,大家都称呼为“辛亥定策”。而当欧人在多年后追寻华夏崛起的脉络时,首先就发现了这一项历史事件,他们的称呼更直接……辛亥革命。
看起来这只是一次因江南融入国体的临时会议,可英华不仅手头有了宽裕的钱财,还因战胜漠北蒙古,而将对抗罗刹之事提上了曰程,连带一圈外事都扯了出来,因此会议上确立了华夏扩张运动方向和原则。
在这场会议上,英华第一次系统而全面地梳理地自己的对外政策,通事馆王道社的“王道主义”成了对外扩张的理念基础,同时认定了自己的敌人。不管是正在厄尔口城埋头写报告的罗刹人切尔雷赫,或者是正在黄埔教堂里作祷告,祈祷自己撒出去的英镑能换到关于蒸汽机的切实消息的不列颠人夏尔菲,都不知道,他们的国家,已被英华从感觉到实践上都列为首敌,正要从海陆两个方向发起挑战。
整个欧罗巴也不知道,英华就是从这一天起,清晰无误地圈定自己的势力范围,将其明确地写入了国家级的正式文件里。北到西伯利亚,西到西亚和天竺,南到另一个半球,而东面……欧人所称的“太平洋”,英华所称的“大洋”,从两岸到大洋上的岛屿大陆,更是英华的后院。
欧罗巴人怎么感受,那已是多年后的事,就在这一年的三月,第一批受惠于此策,或者说是被此策驱策的受害者,感受却是无比复杂。
平壤府城,三月寒风,左未生依旧把扇子挥得呼呼响,而他脑袋也摇得如扇子一般,语气异常沉重:“这是陷阱,是毒饵……”
年羹尧拳头塞在嘴里,眼瞳光亮闪烁不定。
英华朝曰通事陈润通过中间人传来的消息,让两人大吃一惊,得了陈万策和胡期恒的确认,这才相信此事为真。
“亮工,这一步跨出去,再无退路,而根基却是在宁古塔这种苦地,失了山东的话,先不说山东是中原门户,孔庙……”
左未生即便没看清英华在此事上的用心,却能明白此事的后果,他还在表示反对。可就因为此事收益也太大,连自己都觉异常矛盾。
说到退路,年羹尧眼中光彩黯淡了一些,他的确是想留一条退路,而英华的建议就堵绝了这一条路。
“我们可不可以不明处自立,而先暗行其事?山东且先留着,待数年后垦殖之事大成再说?”
他终究不甘心,陈润说的是什么?容他自立!容他把控朝鲜,但条件是滚到宁古塔去拓荒,放开山东和盛京。
自立,当皇帝啊……
年羹尧就在想,那李肆是不是立皇帝有瘾?在大清接连扶起雍正乾隆两帝不说,又扶起一个韩国皇帝,现在居然要扶他年羹尧当皇帝,这是什么癖好?
可不管人家有什么异癖,当皇帝这事,就是他年羹尧一辈子的梦想啊,曾经以为只是梦,绝不敢当真,现在居然成了可能,怎不让他心肝蹦蹦直跳,只想点头不迭地应下来?
但他还是理智的,先不说他就没什么大义根基,而那李肆许给他的帝业根基,也未免太欺负人了吧?宁古塔!这地名在大清简直是人人耳熟能详,动不动就是“流遣宁古塔”,在罪囚之地当皇帝,这是讽刺呢还是挖苦呢?
左未生再说到退路,他那沸腾的心思不得不压下来,没了山东,没了大清臣子的地位,他还有何处可退?朝鲜?他能掀掉朝鲜伪王,自己当朝鲜王?
他这一问,左未生也迟疑了,这是想得人家好处,却又不想为人家办事,人家能答应?在他看来,英华想的就是让年羹尧和大清决裂,同时年羹尧放手山东。
“试着谈谈吧,总觉得……”
左未生吐出一口长长浊气,却还是觉得呼吸艰涩。
“总觉得南面行事,真是有些匪夷所思,如今这世道,好像越来越光怪陆离,辛亥年啊……世道还会怎么变?”
拿帝王之业来作交易,这事左未生自然极度陌生,还不止此事,回想这两年自己的“义勇军”跟韩国的“志愿军”南北交战,历史会怎么走下去,他已是两眼茫然。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