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穿到乱世搞基建(女穿男)

穿到乱世搞基建(女穿男)(176)

    淮郡那么多的大作坊,哪怕没有免税政策,都得考虑是不是要先准备上,如今沐瑾把三年免税政策安排上,商业用地划出来,现成的便宜。
    淮郡新贵们,有许多都是在京城待过的。各家各户底下都有产业,不趁着现在京城的宅子便宜、商铺便宜、地价便宜,赶紧迁过来,想什么呢?
    等到京城发展起来了,沐瑾再迁都过来,压力也小了。
    萧灼华离得远,沐瑾就只能抓赖瑶的壮丁,让她赶紧写信回去动员,跟萧灼华配合。
    沐瑾把赖瑶的活给安排完,离出发去打东陵只有两天的时候,第二批机械连弩到了。一起到的,还有拿下屠娇娘跟沐耀合力拿到泰安郡的捷报。
    大盛朝的时候,有八个国公府,三家在东,卫国公府、成国公府,以及陈王的外公端国公家,除了一家在北边外,其余四家全在南边。
    东边三家,是最先跟着萧赫起兵的,因此战功出得多。
    北边那家是占的地盘大,但地广人稀,归顺萧赫归顺得痛快,也算是北方一霸,萧赫给封了个国公就给收了。
    南边有十一郡之地,共有四家国公府,彼此隔着点距离。在大盛朝那会儿,表面上是打来打去的,抢地盘,英国公势大,捶得另外三家抬不起头,抱团跟他对抗。
    英国公府的兵,又有十万精锐在京城,跟成国公府牵制着。
    就这么一个势头,萧赫当时对南边很放心的。
    哪想到,英国公把另外三家给收到麾下,撬了萧赫的江山。
    这泰安郡就有一个国公府,号称大盛朝实力最弱的国公,只有一郡之地,四五万兵力,据说只比郡侯府强一点点。靠着横断江,却因为横断江在它那一截过于险峻,到江边要么是悬崖,要么江里满礁石乱流,没法靠江吃饭,地势吧,还以坡地居多,还有一座山地,资源也不是很丰富。好在有金矿,又因为金矿开采耗费大,朝廷不愿投钱,只让他们每年纳多少税贡,并没有收上去。
    屠娇娘和沐耀从铁索桥过去,就是秦安郡,离郡城不到二百里,离金矿只有一百五十里,直接给一起抄了。连泰安郡的安国公家都给抄了,将缴获的财物送到淮郡。
    屠娇娘有骑兵,打的是奇袭战,三月份过的江,直奔郡城,战获拉到淮郡后,萧灼华当即调了批给沐瑾。
    这批战获,抚慰到沐瑾受伤的心灵,也给了他充足的底气。
    打东陵再穷,好歹还能有打南边做补偿。
    至于柴绪会不会集结大军反扑,沐瑾丝毫不担心。他守着京城,那么大的优势,都能丢,在军事上的本事也很有限。哪怕沐耀他们的战事吃紧,离淮郡近,萧灼华要给他们补兵,发个征兵文书,大量身强体壮等着立战功的人参军。
    昭武堂、府学等,每年还有好多从武的毕业,都得往军营里派,这些是佰长起步的实力毕的业。
    招兵、扩将都不缺,有着兵甲武械的优势,打的又是富裕地方,走的是以战养战路线,基本上就是平推收城发财的事。
    南边的胜利,萧灼华运来的物资,让沐瑾很是安心。
    没有班师回朝,离论功行赏还早,但打下京城,伤亡也不大,也算是场极有意义的大胜仗。
    沐瑾手里有钱了,还是给大家发了笔奖赏,让大家跟着开心开心,鼓舞了回士气。
    十五天期限一到,大军拔营出发,直奔东安关。
    第229章
    赖瑶麾下的五万大军留在了京城, 沐瑾只带走中军大营,以及从草原调来的三万骑兵。
    中军大营的兵,分别由都尉沐翔、都尉戚荣各领两万, 兵分两路前行。
    沐翔所领的兵, 出京城平原后,从商郡、保平郡、清郡到东安关。
    戚荣所领的兵,则是从偏南的祁郡、楚郡、尚郡到东安关。从这条线赶到东安关, 要绕些一路, 但沐瑾并没有给他规定时间。
    他给他俩的任务时,把沿途各郡县都清理干净,别让齐国有溃兵逃蹿在外,顺便把那些趁着世道乱聚啸山林打劫的也都清理干净,再就是发救济粮。
    戚荣、沐翔是最早跟着沐瑾的那批人,两人都是北卫营出身, 在跟着沐瑾从京城出来时都是千总, 那时候就在沐瑾跟前效力,对沐瑾行事要求最是清楚明白。
    这乍然看起来像是干杂事, 会耽搁行军打仗攻占城池, 实际上,亦是给他们立功的机会。
    肃清治安, 剿匪、逮齐军的游散溃兵,保一方太平,也是功绩。
    地盘刚拿下, 各地县令、乡长还没到任,乡兵、县兵没有组织起来, 各地可以说是处在无治理的混乱状态, 最易发生豪族劫掠趁机起事, 山匪流民乱蹿。
    这些人进了乡县里,轻的就是抢点东西,重的杀人放火灭一家一村的,多的是。
    齐军的主力军队败亡了,总还有分驻在各地的郡兵、县兵,那些贵族、士族,全都是奴隶主出身,每个人身边都有私兵,这些人散在各处,要是不清理干净,他们作起乱来,还不知道要死多少百姓。
    卫侯要占东安关,一路过去急行军,顶多就是把途经的县城、郡城里的齐国官员、军队拿下,其它周边地区的,没那时间去。
    沐瑾分兵两路,让沐翔、戚荣把境内全部清理遍,不止要清理郡城、县城,连乡里村子也都要排查遍,在排查时,顺便把户籍、人丁情况登记好,再视情况调派救济粮。
    这样的话,等到他们打东陵的时候,后方清理干干净净的,稳当,萧灼华派官过来,也好治理。
    如果要让萧灼华派郡尉、县尉来清理各郡县,东边几郡的青壮又都打光了,那就意味着,她得在西边诸郡征招外派的郡兵、县兵,再让这些赴任官员带着军队上路,到地方以后,再去摸查、清理各处贼患。这开销、工程量,可比大军路过时顺便清理扫荡干净,要大得多。
    哪怕是剿匪,那也是打仗,按照郡兵一千人、县兵一百人的标准,很可能不够,要扩兵。扩兵要增加开销,扩完兵打完仗再裁,还得再给一笔遣散安置费。沐瑾现在养兵压力巨大,省不得一个铜板掰成两个花,能省则省。
    再就是,从西往东,横跨大盛朝,西边招的地方兵去管东边的治安,人生地不熟,想逮个山匪,还得先找路,每年放探亲假,给的那点假期都不够赶路的。不给放假,让兵卒子跟家人几年、十几年地分开,生孩子、养孩子怎么办?把家人接到东边来?有西边有家有业日子过得好好的,肥沃的庄稼地还给村子里,跑到东边来耕作因战乱荒废长草的地?傻子都不干!
    沐瑾的打算就是,大军过镜,先把地方清理干净。
    之后萧灼华派官,就地征招郡兵、县兵。东边诸郡的男丁都打光了,那就招女子兵呗!当兵的薪俸高,她们成为郡兵、县兵,一个人就能养活一个家,全家就有了活路。农忙时,再给放个农忙假,不会耽搁种地。
    哪怕她们带着孩子,有托儿所、幼儿园、学堂,孩子上学放学的时间,跟他们当值的时间是一致的。他们早晨去衙门的时候,把孩子送去学校,散值的时候去接娃,什么都不耽误。
    把从在西边征招地方兵调到东边来的开销,用在建幼儿园、学校等民生配套设施上,它不香么?
    沐翔和戚荣在后面清理各郡县,沐瑾则带着骑兵、一万中军大营步兵以及自己的卫队,先赶往清郡。
    清郡是他阿娘的老家,沐氏一族世代生息繁衍的地方,沐瑾起家的大部分本钱,也都是源自清郡。
    虽然他从来没有到过清郡,如今有机会,自然还是想去亲眼看看的,将来这边也会作为一个经济中心存在。
    地方大,土地富饶,有盐矿、铁矿,离东安关不远,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囤兵驻扎,都是好地方。
    沐瑾从官道过去,沿途看到的耕地全部荒弃。地里长满了草,水田里也没了稻谷作物,野兔斑鸠等小动物在田间地里到处蹿。
    县城里十室九空,剩下的那户是有拖累,走不了,在苟延残喘中挣扎过活。
    沐瑾以前没来过清郡,但他见过清郡迁到淮郡的人,清郡大半的土地都有他的名下,有账册有收支记录,有人口册子,再看到留下的城池房屋,想也知道曾经有多繁华。
    却在短短几年时间,荒弃成这样。
    他的心头堵得慌。
    当初迁民的时候,他有跟赖瑭较劲堵气,收拾赖瑭的成分在,再就是把清郡的经济力量挪到淮郡,对他的发展也极有利。
    可东安关失守的代价太大了,造成的后果,太沉重了。
    可要说后悔、自责,沐瑾觉得怎么着都轮不着他来。那时的他,无力扛起这天下,该对这天下负责的,先是萧赫,再是柴绪父子。坐在皇位上的他们,才该是为天下负责的人。
    他们想用东安关来消耗底下重臣的实力,国土失守,百姓遭殃,而他们自然也失了天下。
    老百姓是国之根基,若百姓没了,国也没了。
    民富则国强。
    沐瑾让大军走官道往东安关去,他则带着卫队和路上吃用的物资绕行乡道。
    乡道窄,有些地方连马车都过不去,只能是轻车简行,粮食用马拉。
    他到了乡里之间,总算能看到些人烟。
    这些地方都很偏,打仗过兵抢地盘都不往这边来,居住得极分散。其耕地也不是连成片的,而是绕着山脚、河流开辟出来的地方,稍微大些的,还能连成片,大部分都是在山林、野地里开辟出一小块。
    通过有庄稼耕作的地方,找到有人烟居住的房屋,但搜遍房前屋后根本找不着人。
    这一看就是躲避兵荒马乱的有经验的,藏到轻易让人搜不到的地方。
    沐瑾在经过的乡里,让人贴告示,告诉这些人,清郡沐氏出了一个皇帝,带着兵回来了,以后清郡不会再打仗,安稳了,让他们放心过日子。
    因为要到各处逛,沐瑾走了一个多月才到清郡郡城。
    郡城里的人比其它地方稍微多一些,但也是极度萧条,跟战后的京城差不多。
    沐瑾回到沐氏老宅,家都让人抄了。
    宅子里只剩下一个老管家和几个仆人,还都是在齐军逃走后,收到消息回来的。清郡沦陷,齐军进城后,城中的大户人家,哪怕是早就迁走没人的,也都查抄了一遍。
    他家的老宅是整个郡城中占地最大的,被人来来回回翻查过无数遍,那些搬不走的笨重家具都让人砸了,上面的镶嵌的铜边、铜把手等都没了。空荡荡的宅子,到处都是烂家具、破木板、碎瓦片,再加上落叶杂草,显得格外破败萧条。
    这是他阿娘的家,对阿娘来说,意义非凡。
    沐瑾知道,他阿娘对于放弃清郡之地,迁族一直耿耿于怀,若是有机会,她一定会再回来看看的,甚至会想迁一部分族人回来的。
    这是清郡沐氏一族的祖地,世代生存之地。
    沐瑾逛了大半天,才把宅子转完。
    他从随行携带的金子布帛铜钱中挪出一些,交给老管家,让他安排人修葺宅子,毁坏的家具物什都重新添置上,门口挂上沐氏祖屋的牌匾。
    他以后扎根在京城,不会再回来,这宅子意义非凡,留给大的,大的也不会来住,留给小的,容易惹事,而宅子是要靠人养的,久不住人的宅子会成为蛇虫鼠蚁的窝,用不了几年就破败了。
    沐瑾让人把沐省招来。
    沐省,以前在清郡担任郡监,后来迁去清郡参军入伍,进了中军大营,到现在已经是千总。以他的才学、本事、出身,升千总是十拿九稳的事,升得并不费劲。
    在军中,千总升营将是一个坎。
    一万个人里出一个营将,沐瑾麾下二十多万大军,也才二十多个营将。这些营将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有战功爵位的,且全都是伯爵。
    几乎可以说,哪怕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有带兵的才能,那还得看沐瑾给不给机会。
    打仗的地方确实多,但沐瑾手底下可用的将才太多了,派谁去,不派谁去,全看沐瑾想用谁。他用谁,谁才能有机会立战功。
    萧灼华把屠娇娘派出去打南边,是信不过沐瑾没能力给她报仇么?不是,那是想给她手里的兵将一个搏战功得爵位的机会。她要是把屠娇娘留在淮郡,功勋殿二十四公的位置,可就没她的份了。
    军中的营将位置上都有人,且营将上战场,身边都有护卫,且战斗力也都是极能打的,安全很有保障,且沐瑾挑的人,无论是人品,还是自律性都挺好的,瞎搞事把自己折进去的可能性也不大,那些千总级别的想等营将级别的人挪坑,望穿秋水都不见得能等到。
    有不少千总,战功、资历都够升营将了,但没空缺,升不上去。
    好在还有虚衔军级和爵位筹功,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下,还有兵、士、军士、尉、校、将等虚衔,这些都不看有没有空缺,只看战功多少,立了多少功劳,最直观地体现在军衔级别上。
    沐省的军衔升到少校级别,在千总中,只能算是一般。
    当初沐氏一族在迁去清郡前,年轻一辈中,以主簿沐襄、功曹沐良、郡监沐省、兵曹沐阳、粮曹沐铄最为出众,但他们去到淮郡投军后,在军中几乎埋得不怎么显眼了,因为战功不够,清郡迁民之功分到他们头上的也不够封爵,因此开国时封爵也没有他们的份。
    沐瑾看他们为人做事都还不错,且无论是迁族,还是为淮郡安稳和建设,他们都出了不少力气,如今有机会,就给安排上呗。
    沐省在军中只是不起眼的千总,有什么事情,那都是从都尉,到营将,再到他,这样层层传达,陛下召见他一个千总,这让沐省满头雾水。
    他心头忐忑,跑去找营将打听。
    营将哪知道,说:既然陛下召见,赶紧去就是,想是不会是什么坏事。有坏事,那就该是军中的督察找过来,或者是先找他。
    沐省赶紧跑去沐瑾的帐中,得到通传后,进帐,抱拳行礼:沐省拜见陛下。
    虽说,名义上来讲,陛下是家主,但他只在老家主跟前熟,在陛下这里,顶多就是拜见老家主时遇到过一次,再就是安置族人时,跟着沐坚去见过陛下,连话都没说上。
    他刚到淮郡时,对沐耀还有些不服气,到现在,跟沐耀的差距,已然是天壤之别,也没有了不服气。
    人家凭本事立的战功,横断江一役跟着陛下打得全军覆没都没退,以极为悬殊的兵力硬是把对方打了个全歼,打得西边诸郡再不敢从水路来犯。
    沐瑾让人给沐省上茶,道:刚才我回老宅转了圈。
    回老宅转了圈?沐省立即反应过来,这次召见估计不是军中的事,而是族里的事。
    沐瑾说:清郡是沐氏一族的祖地,是我们的根,先人的骸骨还都埋在这片土地上,总不能真就抛弃掉,任其荒废。
    提到祖地,沐省的心里直发酸,想到当初被迫迁族,再想到这一路看到的景象,眼圈都红了,喉头有些哽咽。
    沐瑾说:我已经让老管家安排人收拾宅子,重立门匾。只是老宅再安排给人做家宅居住,或者是空置供起来都不合适,我打算将其建为学府。
    建为学府?沐省震惊地抬起头看向沐瑾,把老宅建为学府?何意?有这操作?
    沐瑾说:以前府里是有学堂的,你们、沐耀都是从里面出来的,为沐氏、为清郡、为淮国培养了许多人才。在这里建学府,比淮郡的昭武堂更有意义,也不会让这座宅子就此没落。
    沐省反应过来,起身,抱拳,俯身,行了一记大礼道:沐省请缨参与建造学府一事。
    军中人才济济,他想从中斩露头角,太难了。在军事学府任教,同样是有品级,能有建树,且在沐氏老宅建学府的意义非凡,于沐氏一族、于清郡都是能蒙荫后世的福泽。
    沐瑾说:不是让你参与,是让你主持,你担任学政一职,执掌学府大小事务,包括人才招募、教学科目、教规制定等,干好了,封侯,干不好,轻则卷铺盖走路,重则人头落地。
    恋耽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