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乱世搞基建(女穿男)(134)
不安的情绪在人群中飞快传开,最后面的兵卒见势不对,撒腿往后跑。这时候只有西门破了,其他几扇门还是完好的,自家的世子还在前面,得赶紧去报信,别跟着广庭郡一起没了。
乔烈迅速反应过来,见到外围防线已破,再攻出去只能是白白送死,当即下令往回撤,封死城门,死守城墙。
他必须挡住沐瑾进攻的步伐,不然,若是一退再退,将会退无可退。
他身后跟着的都是从青山郡带出来的精锐,令行禁止,十分有效率。
他们趁着沐瑾的大军没到近前,退回到城里,死守城墙。
城楼塌了,但城门城墙都还在。
乔烈指挥兵卒们搬沙袋封死城墙,城外那些降了的则不管。他又派人飞马疾奔去通知其他各道城门,封死城门,禁止出现溃兵!
这一战,不能退,再退就完了!
各郡的青壮人数有限,能招的都已经招来了,要是再败,也招不来人了,隔壁的平川郡真就是一马平川,还是个小郡,根本没得守。广庭郡一丢,平川郡跟着就会丢,后面就只剩下青阳、青山二郡,面临会是沐瑾、赖瑶姐弟俩的前后夹击。
现在是青山郡在攻梧桐郡,赖瑶在防守,如果能够顶住沐瑾进攻,撑到打下梧桐郡,事情还会有转机。老成国公在梧桐郡给赖瑶带孩子,逮了他,就问沐瑾,要不要亲爹?
哪怕他们父子已经说好此生不复相见,但亲爹的死活总不能不管吧?
赖瑶再是气恼老成国公护赖瑛的几个外室子,出征的时候,怕让方稷家的亲戚把四岁的独子害了,不敢留在府里,带去战场上就更不可能,只能送到老成国公那里。
老成国公连外室子的娃都护,对着这正经的外孙,出身尊贵的外孙,护得跟眼珠子似的。
乔烈和他阿爹博英郡侯派了无数的探子过去想把方稷的独子给掳了,连府门都靠近不了,底下的人折了一波又一波。那老头在儿孙子嗣的事情稍微糊涂了点,但在用兵防人上,那是在萧赫的眼皮子底下把沐瑾这么一个天生神异的人养大活着送出京的人。
可是老成国公身边的人终究是有限,一旦城破,为了护住唯一的外孙,必然不会赴死,他跟方稷的独子活着,那就是跟沐瑾谈判的人质。
乔烈在城头上大喊:死守郡城,挡住沐瑾进攻的步伐,等我阿爹拿下梧桐郡,生擒沐瑾之父,迫他投降他深知,让沐瑾投降是不可能的,但这么喊,能鼓舞士气,让底下的人坚守城门。
传令兵骑着马在城楼上飞奔,把乔烈的命令传递下去。
战局的变化,有点出乎沐瑾的预料。
乔烈他们把新兵压到外围打防御战,而外围的新兵竟然直接降了。
沐瑾随即又释然。
乔烈跟博英郡侯拉新兵当炮灰也算是一脉相承了。
可是派连训练都没有的新兵上战场,很容易变成拖累。
当初赖瑭守东安关,赖瑛送去的三万新兵,却成为压死赖瑭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些新兵不仅没帮上忙,反而添乱,先形溃败,冲散了防御阵,踩死无数伤兵。清郡、尚郡可是好战勇武之地,招去的新兵都是平日里敢打架斗殴提刀子砍人的,上了战场都那样,更何况是广庭、平川这群把百姓当猪狗压榨驯得比牛羊还要温驯的。
沐瑾看都打到中午了,大军打得有点累了,并且一下子俘虏的新兵太多,继续进攻,一旦大军过于疲惫,万一新兵中混有精锐和细作,很可能趁机起来反扑,那会很要命的。
他本来是想把对方的兵卒也给灭了的,但俘虏了也行,虽说处理俘虏能费点事,但遣散回乡能保住生产力。全都是十几、二十岁的青壮,他们要是折了,会出现人口断层的。
广庭郡才一百多万人,十几万青壮抽调过来,相当于一个五六口之家抽走一个刚成年的男丁。
一家人里多活下来一个成年男丁去种地,能顶得上两个成年女性在地里干重体力活,那两个成年女性进入作坊产生的经济价值,足够养活一家好几口。
一对夫妻养两个老人、两三孩子,算是正常状态。一个女人养两个老人、两三个孩子,得累死去。相当于一个人的活两个人干了,没了的那个还是干重力气活的。
能保下这么多的青壮,沐瑾还是想保下的,哪怕缓一缓进攻的脚步,他也乐意。
沐瑾当即下令,让大军押着战俘撤退。
他们只俘获到西门处的新兵战俘,但因为西门这边是防守主力,派的新兵多,放了六万人在这里,因为没有太多抵抗,死得不多,将近六万人,全押到广临关。
沐瑾当即下令,把中军大营、女兵营里,来自广庭郡、平川郡的兵将们去给俘虏们做动员。
各郡的口音都有所不同,家乡话一出,立即亲近几分。这两郡出来的兵将再给俘虏们将将自己原来是什么出身,现在是什么地位,再给俘虏们讲讲淮郡、魏郡是个什么情况,让俘虏们背,给大将军种地只交在成粮食,不收人头税、可以在自己耕作的地里养鸡鸭牛羊牲畜,养出来的牲畜归自己所有,背熟的,经过核查,确实是佃户、庄奴,不是细作探子的,立即给发粮食做路费,由大将军派兵护送他们返乡回家。
都是周围县城的人,拢共也没几天路程,再加上沐瑾有派兵在外面清理豪族、散兵游勇,送战俘回去,现成的便利。这些战俘自带口粮,饿不着肚子,不会发生饿急眼出去抢掠的情况。他们回去后,再把背下来的往乡邻间一散拨,豪族想要再招兵,难了!
广庭郡八个县城的豪族手里还是有不少囤粮的,哪怕他们想把秋收的粮食全部拖到郡城,也没有那么多粮车,根本拉不走,只能留在当地藏起来。沐瑾连坞堡都给他们扒了,再挖地三尺找粮仓,连周围山里的山洞都没放过,掏到不少粮食。
他抽调出一批发给俘虏们,真就是不痛不痒。
两句话,背起来可快了,哪怕再是记忆不好、脑子钝,面前摆着二十斤粮食,背熟了,就可以背着粮食回家见家人,而且回去之后,庄子的打手、管事都没了,地还归自己种,且只交三成粮税,那都得卯足劲地背。
对于常年吃不饱肚子的人来说,粮食比天大,别说背几句话,打骂都行。
当天晚上,他们便已经把那几句话背得滚瓜烂熟,理解得相当到位,第二天大清早,排着队在领粮食处背诵,背对了的,当场领粮食,到登记处去登记自己来自哪里。
很多庄奴、佃户连自己是哪个县的人都不知道,只知道自己在什么里,稍微有点见识的能说出是什么乡出来的,负责登记的人还要查一查,之后才给他们按照县、乡、里分区分,安排到一处,派军队押送回去,当然说法是护送。
一佰骑兵押送一个县的俘虏,八个县分派下来,一个千总营的兵力就足够了。
女兵营的骑兵在各县清荡豪族,对各县乡的情况更熟,且要是这些战俘想跑,两条腿的人可跑不过四条腿的马。她们都是经过横断江血战练出来的,对着这群连矛都拿不稳、又背着粮食一心想着回家的俘虏,一个佰的兵力,足够了。
沐瑾派女兵押送,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让各地的人都看看,在他的麾下,女人也可以打仗当将军、有前途有出息,让他们他打下来的地盘,跟以前豪族治下完全不一样,想让这些人对生活多些期盼和希望,不要活得如此麻木。
他们连挨打都不敢反抗,只会逆来顺受,上了战场跟待宰的鸡鸭没区别,沐瑾看着有点心酸。
当然,还有个目的,就是多宣传宣传,让以后女兵的招兵工作没那么困难。
几万新兵,当天便分到各个骑兵佰领走了。
东、南、北三道城门的新兵全部撤回到城里,派到城墙上,准备用来守城。乔烈这边只是损失新兵,精锐战斗力几乎没有折损,囤积在城墙上依然气势可观。
沐瑾囤兵城外,并没有立即攻城,而是加紧清理周边各县,把查抄的粮食、财物一车车拉到大营,清点过后,留下部分路上打仗用的,其余的都给萧灼华拉回去。
横断江大营死伤那么惨重,再加上全歼对方十几万大军,抚恤和战功奖励都是相当庞大的一笔。虽说战功可以转为晋升,但也得给钱财奖励才行的。这批缴获运回去,不仅能淮郡的粮食紧张的问题,还能解决财政紧张,粮食、财物、战斗胜利的消息都带回到淮郡,能够抚平横断江死伤惨重的伤痛,好好地稳住后方,调动参军的积极性,尽快召齐新兵训练上,把兵源补上。
与此同时,他把郡城周边的县都清理完了,郡城就成了孤城,还是一座没有援军的孤城。
几郡能征调的兵力、青壮都调出来了,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困在了这里,一路由博英郡侯领着攻打赖瑶,也是拖在了战场上。博英郡侯敢回兵支援,赖瑶必定趁机攻打青阳郡。
转眼间,到了九月中旬,秋闱结束一个多月,朝廷有了新鲜血液补充,萧灼华便通过考核,将在朝廷里干了至少两三年,对于新实施的律令、对于现在的各项举措都适应得好的官员挑出来,派向临江郡、广庭郡治理地方。
这些官员从淮郡出发,来到广庭郡,走了二十多天,到了。
八个县的县令、县尉到位,再加上有淮郡、魏郡调派的郡兵、县兵过来形成骨干,之后只剩下再从当地招青壮训练成郡兵、县兵,把兵源补足就成了。
梳理各县的事情交给官员们处理,而豪族们的钱财粮食能抄来的都抄来了,沐瑾把散出去的女兵营都召回来,让她们往隔壁平川郡去。
平川郡的兵现在全困在广庭郡城,这会儿已经处在沐瑾的包围圈中间。
平川郡的地势开阔,正好给骑兵撒欢,再加上还有一万步兵支应,清扫周围的县城没压力,至于郡城,能打则打,不能打等主力到。
广庭郡的郡城防御工事修得好,城墙上还堆了那么多的沙袋,投石机的效用大打折扣,派兵硬攻,大军会折损惨重,沐瑾决定,耗着他们,逼乔烈打突围战。
乔烈要是不突围,主力大军都困在这里,女兵营拿下平川郡后,就该打青阳郡了。青阳郡跟博英郡侯所在的青山郡,相互联姻,那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戚盟,乔烈的外祖、舅舅家全在青阳郡,得救!
他们突围出去后,还能抄一波女兵后路,要是战斗顺利,说不定还能吃下这支精锐骑兵。
威逼利诱,饵料还下得大,沐瑾就不信乔烈能坐得住不突围。就算乔烈坐得住,平川郡、青阳郡出来的人也坐不住,必定要回去保老家。
第175章
如今已是深秋时节, 眼看就要入冬了,广庭郡里的大部分新兵还穿着夏季的单衣,哪怕外面还套了层皮甲, 面对一天比一天冷的天气也扛不住, 最开始还能生火取暖,但整个郡的豪族、家兵、新招来的十来万青壮全都聚在城中,囤积的柴草很快就烧没了。
这么多人挤在城中, 宅子都挤爆了, 兵卒们只能在大街上睡觉。一些千总带头抢了小豪族的宅子,把小豪族挤到街上去住。
街上无家可归的人多了,缺衣少食,偷盗抢劫层出不穷。
城里豪族的私兵、新招来的兵卒私下里议论纷纷,根本不想打仗。他们想想沐瑾大军的待遇,再看看自己都快冻死饿死了, 在天天在心里盼着沐瑾的大军早点攻进来, 他们好早点投降。
乔烈对底下人心浮动的情况看在眼里,但没办法。他没有马匹、煤炭的暴利, 更没有一座城接一座城, 一个郡接一个郡的巨大战获,给不起这养兵待遇。
他很理解那些兵卒的心情, 他也一样。
英国公的南路大军双倍于沐瑾的兵力,却让沐瑾打了个反全歼。
沐瑾的兵全都死战不退,一个都没逃, 一个都没退。沐耀的军队打光了,现在都还守在横断江, 一边招新兵, 一边给战亡的兵将们修英烈祠, 要让后世子孙千秋万代记住他们的功业,记住他们为这片疆土抛洒下的热血,献出的生命。
让乔烈选,他也愿意跟着沐瑾拼命搏军功。死了,有丰厚的抚恤和立碑著传名留青史。活下来,战功晋升前程似锦。
可现在他面临的情况下是,十六万大军让沐瑾的五万人团团围住,再不突围,等到冬天到来,冻都能冻死在这里,城里的囤粮也撑不到开春,并且,他们没有任何支援。
形势,让乔烈决定突围。
广庭郡守第一个不愿意突围。这是他的地盘,他的家业、族人全在这里。突围能带走什么?就算能够冲破沐瑾的封锁,也只剩下一路逃亡。沐瑾有骑兵,他拖家带口,底下只有几百骑兵,其余的全是步兵,不可能跑得过骑兵追击。突围,只可能被歼灭在路上。
平川郡也不想突围,想要反攻死守。一旦广庭郡没了,无险可守的平川郡跟着也得没。他把身家性命押上,跟着乔烈来打这场仗,如今却是大军还在,乔烈要突围走人,当场急眼。他目露凶光,叫道:乔世子,当初说合联兵的时候,说得好好的。我是信了你们能守住土地,才没学临江郡投沐瑾,而是跟着你打沐瑾。你现在弃城突围,可是把我们往绝路上送。他的脑子里冒出一个想法,如果乔烈执意突围弃地,他就拿乔烈的人头去降沐瑾。
乔烈道:现在不突围,只会被沐瑾生生围死在这里。女兵营已经朝着平川郡去了,我们现在突围出去,还有可能吃下沐瑾的骑兵。局势已然如此,我们唯有猛攻梧桐郡,打通跟京城的往来,才能求得一线生机。耗在这里,士气一日不如一日,十几万新兵连秋衣都没有,撑不住。
青阳郡郡尉说道:诸位,我们现在这四郡之地,已然处在夹缝之中,危如累卵。沐瑾那么急躁的性子,他为什么不攻城?甚至连投石机都不上了,就只围着我们,跟我们耗。
广庭郡郡守道:不就是等着我们突围,好在城外截堵我们。从广庭郡往平川郡去,只有三条路,两条是山路,路难走,容易设伏,沐瑾只需要派几千人守着就能卡死我们。一条是官道,骑兵能甩开蹄子追击我们。说不定现在,沐瑾的骑兵早就在往平川郡的路上,甚至已经在平川郡等着我们。
最重要的是,平川郡一马平川,湖泊多,河流多,水源丰富,旱涝保收,又没险可守,一有战事,谁都来抢,导致人口少,耕地少,湖边、河岸边到处都是荒草地,正是放牧养马的好地方。骑兵进入平川郡,能像在草原上那样撒欢。
乔烈道:那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趁着沐瑾的军队分散在四面城墙,他的中军大帐大概只有两万兵力,我们出城直取沐瑾大帐,决一死战。拿下沐瑾,就能逆转局面,拿不下,我们也回不来了。
形势到此地步,决一死战的胜算还能稍大些,即使不能,若能毁掉沐瑾的投石机也好。
夜里,沐瑾才睡下没多久,让老贾叫醒。
沐瑾的侍卫在横断江防线打得只剩下俩,便将赖泉升为了左侍卫长,赖松升成了右侍卫长,每营各三十六人,将侍卫数量增加了一半。这样两个侍卫营轮流值岗,无论什么时候,沐瑾身边至少有三十六个侍卫。
他现在身边的侍卫全都是刚从府里侍卫训练出来,连二十岁都不到,年轻,没经验,没经历。老贾不放心,亲自过来带这帮侍卫、照顾沐瑾。
老贾道:军情部的齐将军在外面。齐仲的斥侯营转为军情部,沐瑾让他在各地增设情报部门时,顺便将他升为将军。
这个点过来,必然是有紧急军情。沐瑾道:快叫他进来。
齐仲进来,见到沐瑾穿着底衣坐在床上,抱拳行了一礼,道:将军,城里送出密报,乔烈今晚要袭营。他说完又拿出一封信递给沐瑾,道:广庭郡守逮了我底下的一个探子,让我转交给你。
沐瑾看信已经拆过封,显然不会有在信里投毒的风险,便取出里面的信,展开,结果竟然是一封投城信,拿乔烈的人头换他族人一条生路。他问齐仲:城里内讧了?
恋耽美
乔烈迅速反应过来,见到外围防线已破,再攻出去只能是白白送死,当即下令往回撤,封死城门,死守城墙。
他必须挡住沐瑾进攻的步伐,不然,若是一退再退,将会退无可退。
他身后跟着的都是从青山郡带出来的精锐,令行禁止,十分有效率。
他们趁着沐瑾的大军没到近前,退回到城里,死守城墙。
城楼塌了,但城门城墙都还在。
乔烈指挥兵卒们搬沙袋封死城墙,城外那些降了的则不管。他又派人飞马疾奔去通知其他各道城门,封死城门,禁止出现溃兵!
这一战,不能退,再退就完了!
各郡的青壮人数有限,能招的都已经招来了,要是再败,也招不来人了,隔壁的平川郡真就是一马平川,还是个小郡,根本没得守。广庭郡一丢,平川郡跟着就会丢,后面就只剩下青阳、青山二郡,面临会是沐瑾、赖瑶姐弟俩的前后夹击。
现在是青山郡在攻梧桐郡,赖瑶在防守,如果能够顶住沐瑾进攻,撑到打下梧桐郡,事情还会有转机。老成国公在梧桐郡给赖瑶带孩子,逮了他,就问沐瑾,要不要亲爹?
哪怕他们父子已经说好此生不复相见,但亲爹的死活总不能不管吧?
赖瑶再是气恼老成国公护赖瑛的几个外室子,出征的时候,怕让方稷家的亲戚把四岁的独子害了,不敢留在府里,带去战场上就更不可能,只能送到老成国公那里。
老成国公连外室子的娃都护,对着这正经的外孙,出身尊贵的外孙,护得跟眼珠子似的。
乔烈和他阿爹博英郡侯派了无数的探子过去想把方稷的独子给掳了,连府门都靠近不了,底下的人折了一波又一波。那老头在儿孙子嗣的事情稍微糊涂了点,但在用兵防人上,那是在萧赫的眼皮子底下把沐瑾这么一个天生神异的人养大活着送出京的人。
可是老成国公身边的人终究是有限,一旦城破,为了护住唯一的外孙,必然不会赴死,他跟方稷的独子活着,那就是跟沐瑾谈判的人质。
乔烈在城头上大喊:死守郡城,挡住沐瑾进攻的步伐,等我阿爹拿下梧桐郡,生擒沐瑾之父,迫他投降他深知,让沐瑾投降是不可能的,但这么喊,能鼓舞士气,让底下的人坚守城门。
传令兵骑着马在城楼上飞奔,把乔烈的命令传递下去。
战局的变化,有点出乎沐瑾的预料。
乔烈他们把新兵压到外围打防御战,而外围的新兵竟然直接降了。
沐瑾随即又释然。
乔烈跟博英郡侯拉新兵当炮灰也算是一脉相承了。
可是派连训练都没有的新兵上战场,很容易变成拖累。
当初赖瑭守东安关,赖瑛送去的三万新兵,却成为压死赖瑭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些新兵不仅没帮上忙,反而添乱,先形溃败,冲散了防御阵,踩死无数伤兵。清郡、尚郡可是好战勇武之地,招去的新兵都是平日里敢打架斗殴提刀子砍人的,上了战场都那样,更何况是广庭、平川这群把百姓当猪狗压榨驯得比牛羊还要温驯的。
沐瑾看都打到中午了,大军打得有点累了,并且一下子俘虏的新兵太多,继续进攻,一旦大军过于疲惫,万一新兵中混有精锐和细作,很可能趁机起来反扑,那会很要命的。
他本来是想把对方的兵卒也给灭了的,但俘虏了也行,虽说处理俘虏能费点事,但遣散回乡能保住生产力。全都是十几、二十岁的青壮,他们要是折了,会出现人口断层的。
广庭郡才一百多万人,十几万青壮抽调过来,相当于一个五六口之家抽走一个刚成年的男丁。
一家人里多活下来一个成年男丁去种地,能顶得上两个成年女性在地里干重体力活,那两个成年女性进入作坊产生的经济价值,足够养活一家好几口。
一对夫妻养两个老人、两三孩子,算是正常状态。一个女人养两个老人、两三个孩子,得累死去。相当于一个人的活两个人干了,没了的那个还是干重力气活的。
能保下这么多的青壮,沐瑾还是想保下的,哪怕缓一缓进攻的脚步,他也乐意。
沐瑾当即下令,让大军押着战俘撤退。
他们只俘获到西门处的新兵战俘,但因为西门这边是防守主力,派的新兵多,放了六万人在这里,因为没有太多抵抗,死得不多,将近六万人,全押到广临关。
沐瑾当即下令,把中军大营、女兵营里,来自广庭郡、平川郡的兵将们去给俘虏们做动员。
各郡的口音都有所不同,家乡话一出,立即亲近几分。这两郡出来的兵将再给俘虏们将将自己原来是什么出身,现在是什么地位,再给俘虏们讲讲淮郡、魏郡是个什么情况,让俘虏们背,给大将军种地只交在成粮食,不收人头税、可以在自己耕作的地里养鸡鸭牛羊牲畜,养出来的牲畜归自己所有,背熟的,经过核查,确实是佃户、庄奴,不是细作探子的,立即给发粮食做路费,由大将军派兵护送他们返乡回家。
都是周围县城的人,拢共也没几天路程,再加上沐瑾有派兵在外面清理豪族、散兵游勇,送战俘回去,现成的便利。这些战俘自带口粮,饿不着肚子,不会发生饿急眼出去抢掠的情况。他们回去后,再把背下来的往乡邻间一散拨,豪族想要再招兵,难了!
广庭郡八个县城的豪族手里还是有不少囤粮的,哪怕他们想把秋收的粮食全部拖到郡城,也没有那么多粮车,根本拉不走,只能留在当地藏起来。沐瑾连坞堡都给他们扒了,再挖地三尺找粮仓,连周围山里的山洞都没放过,掏到不少粮食。
他抽调出一批发给俘虏们,真就是不痛不痒。
两句话,背起来可快了,哪怕再是记忆不好、脑子钝,面前摆着二十斤粮食,背熟了,就可以背着粮食回家见家人,而且回去之后,庄子的打手、管事都没了,地还归自己种,且只交三成粮税,那都得卯足劲地背。
对于常年吃不饱肚子的人来说,粮食比天大,别说背几句话,打骂都行。
当天晚上,他们便已经把那几句话背得滚瓜烂熟,理解得相当到位,第二天大清早,排着队在领粮食处背诵,背对了的,当场领粮食,到登记处去登记自己来自哪里。
很多庄奴、佃户连自己是哪个县的人都不知道,只知道自己在什么里,稍微有点见识的能说出是什么乡出来的,负责登记的人还要查一查,之后才给他们按照县、乡、里分区分,安排到一处,派军队押送回去,当然说法是护送。
一佰骑兵押送一个县的俘虏,八个县分派下来,一个千总营的兵力就足够了。
女兵营的骑兵在各县清荡豪族,对各县乡的情况更熟,且要是这些战俘想跑,两条腿的人可跑不过四条腿的马。她们都是经过横断江血战练出来的,对着这群连矛都拿不稳、又背着粮食一心想着回家的俘虏,一个佰的兵力,足够了。
沐瑾派女兵押送,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让各地的人都看看,在他的麾下,女人也可以打仗当将军、有前途有出息,让他们他打下来的地盘,跟以前豪族治下完全不一样,想让这些人对生活多些期盼和希望,不要活得如此麻木。
他们连挨打都不敢反抗,只会逆来顺受,上了战场跟待宰的鸡鸭没区别,沐瑾看着有点心酸。
当然,还有个目的,就是多宣传宣传,让以后女兵的招兵工作没那么困难。
几万新兵,当天便分到各个骑兵佰领走了。
东、南、北三道城门的新兵全部撤回到城里,派到城墙上,准备用来守城。乔烈这边只是损失新兵,精锐战斗力几乎没有折损,囤积在城墙上依然气势可观。
沐瑾囤兵城外,并没有立即攻城,而是加紧清理周边各县,把查抄的粮食、财物一车车拉到大营,清点过后,留下部分路上打仗用的,其余的都给萧灼华拉回去。
横断江大营死伤那么惨重,再加上全歼对方十几万大军,抚恤和战功奖励都是相当庞大的一笔。虽说战功可以转为晋升,但也得给钱财奖励才行的。这批缴获运回去,不仅能淮郡的粮食紧张的问题,还能解决财政紧张,粮食、财物、战斗胜利的消息都带回到淮郡,能够抚平横断江死伤惨重的伤痛,好好地稳住后方,调动参军的积极性,尽快召齐新兵训练上,把兵源补上。
与此同时,他把郡城周边的县都清理完了,郡城就成了孤城,还是一座没有援军的孤城。
几郡能征调的兵力、青壮都调出来了,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困在了这里,一路由博英郡侯领着攻打赖瑶,也是拖在了战场上。博英郡侯敢回兵支援,赖瑶必定趁机攻打青阳郡。
转眼间,到了九月中旬,秋闱结束一个多月,朝廷有了新鲜血液补充,萧灼华便通过考核,将在朝廷里干了至少两三年,对于新实施的律令、对于现在的各项举措都适应得好的官员挑出来,派向临江郡、广庭郡治理地方。
这些官员从淮郡出发,来到广庭郡,走了二十多天,到了。
八个县的县令、县尉到位,再加上有淮郡、魏郡调派的郡兵、县兵过来形成骨干,之后只剩下再从当地招青壮训练成郡兵、县兵,把兵源补足就成了。
梳理各县的事情交给官员们处理,而豪族们的钱财粮食能抄来的都抄来了,沐瑾把散出去的女兵营都召回来,让她们往隔壁平川郡去。
平川郡的兵现在全困在广庭郡城,这会儿已经处在沐瑾的包围圈中间。
平川郡的地势开阔,正好给骑兵撒欢,再加上还有一万步兵支应,清扫周围的县城没压力,至于郡城,能打则打,不能打等主力到。
广庭郡的郡城防御工事修得好,城墙上还堆了那么多的沙袋,投石机的效用大打折扣,派兵硬攻,大军会折损惨重,沐瑾决定,耗着他们,逼乔烈打突围战。
乔烈要是不突围,主力大军都困在这里,女兵营拿下平川郡后,就该打青阳郡了。青阳郡跟博英郡侯所在的青山郡,相互联姻,那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戚盟,乔烈的外祖、舅舅家全在青阳郡,得救!
他们突围出去后,还能抄一波女兵后路,要是战斗顺利,说不定还能吃下这支精锐骑兵。
威逼利诱,饵料还下得大,沐瑾就不信乔烈能坐得住不突围。就算乔烈坐得住,平川郡、青阳郡出来的人也坐不住,必定要回去保老家。
第175章
如今已是深秋时节, 眼看就要入冬了,广庭郡里的大部分新兵还穿着夏季的单衣,哪怕外面还套了层皮甲, 面对一天比一天冷的天气也扛不住, 最开始还能生火取暖,但整个郡的豪族、家兵、新招来的十来万青壮全都聚在城中,囤积的柴草很快就烧没了。
这么多人挤在城中, 宅子都挤爆了, 兵卒们只能在大街上睡觉。一些千总带头抢了小豪族的宅子,把小豪族挤到街上去住。
街上无家可归的人多了,缺衣少食,偷盗抢劫层出不穷。
城里豪族的私兵、新招来的兵卒私下里议论纷纷,根本不想打仗。他们想想沐瑾大军的待遇,再看看自己都快冻死饿死了, 在天天在心里盼着沐瑾的大军早点攻进来, 他们好早点投降。
乔烈对底下人心浮动的情况看在眼里,但没办法。他没有马匹、煤炭的暴利, 更没有一座城接一座城, 一个郡接一个郡的巨大战获,给不起这养兵待遇。
他很理解那些兵卒的心情, 他也一样。
英国公的南路大军双倍于沐瑾的兵力,却让沐瑾打了个反全歼。
沐瑾的兵全都死战不退,一个都没逃, 一个都没退。沐耀的军队打光了,现在都还守在横断江, 一边招新兵, 一边给战亡的兵将们修英烈祠, 要让后世子孙千秋万代记住他们的功业,记住他们为这片疆土抛洒下的热血,献出的生命。
让乔烈选,他也愿意跟着沐瑾拼命搏军功。死了,有丰厚的抚恤和立碑著传名留青史。活下来,战功晋升前程似锦。
可现在他面临的情况下是,十六万大军让沐瑾的五万人团团围住,再不突围,等到冬天到来,冻都能冻死在这里,城里的囤粮也撑不到开春,并且,他们没有任何支援。
形势,让乔烈决定突围。
广庭郡守第一个不愿意突围。这是他的地盘,他的家业、族人全在这里。突围能带走什么?就算能够冲破沐瑾的封锁,也只剩下一路逃亡。沐瑾有骑兵,他拖家带口,底下只有几百骑兵,其余的全是步兵,不可能跑得过骑兵追击。突围,只可能被歼灭在路上。
平川郡也不想突围,想要反攻死守。一旦广庭郡没了,无险可守的平川郡跟着也得没。他把身家性命押上,跟着乔烈来打这场仗,如今却是大军还在,乔烈要突围走人,当场急眼。他目露凶光,叫道:乔世子,当初说合联兵的时候,说得好好的。我是信了你们能守住土地,才没学临江郡投沐瑾,而是跟着你打沐瑾。你现在弃城突围,可是把我们往绝路上送。他的脑子里冒出一个想法,如果乔烈执意突围弃地,他就拿乔烈的人头去降沐瑾。
乔烈道:现在不突围,只会被沐瑾生生围死在这里。女兵营已经朝着平川郡去了,我们现在突围出去,还有可能吃下沐瑾的骑兵。局势已然如此,我们唯有猛攻梧桐郡,打通跟京城的往来,才能求得一线生机。耗在这里,士气一日不如一日,十几万新兵连秋衣都没有,撑不住。
青阳郡郡尉说道:诸位,我们现在这四郡之地,已然处在夹缝之中,危如累卵。沐瑾那么急躁的性子,他为什么不攻城?甚至连投石机都不上了,就只围着我们,跟我们耗。
广庭郡郡守道:不就是等着我们突围,好在城外截堵我们。从广庭郡往平川郡去,只有三条路,两条是山路,路难走,容易设伏,沐瑾只需要派几千人守着就能卡死我们。一条是官道,骑兵能甩开蹄子追击我们。说不定现在,沐瑾的骑兵早就在往平川郡的路上,甚至已经在平川郡等着我们。
最重要的是,平川郡一马平川,湖泊多,河流多,水源丰富,旱涝保收,又没险可守,一有战事,谁都来抢,导致人口少,耕地少,湖边、河岸边到处都是荒草地,正是放牧养马的好地方。骑兵进入平川郡,能像在草原上那样撒欢。
乔烈道:那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趁着沐瑾的军队分散在四面城墙,他的中军大帐大概只有两万兵力,我们出城直取沐瑾大帐,决一死战。拿下沐瑾,就能逆转局面,拿不下,我们也回不来了。
形势到此地步,决一死战的胜算还能稍大些,即使不能,若能毁掉沐瑾的投石机也好。
夜里,沐瑾才睡下没多久,让老贾叫醒。
沐瑾的侍卫在横断江防线打得只剩下俩,便将赖泉升为了左侍卫长,赖松升成了右侍卫长,每营各三十六人,将侍卫数量增加了一半。这样两个侍卫营轮流值岗,无论什么时候,沐瑾身边至少有三十六个侍卫。
他现在身边的侍卫全都是刚从府里侍卫训练出来,连二十岁都不到,年轻,没经验,没经历。老贾不放心,亲自过来带这帮侍卫、照顾沐瑾。
老贾道:军情部的齐将军在外面。齐仲的斥侯营转为军情部,沐瑾让他在各地增设情报部门时,顺便将他升为将军。
这个点过来,必然是有紧急军情。沐瑾道:快叫他进来。
齐仲进来,见到沐瑾穿着底衣坐在床上,抱拳行了一礼,道:将军,城里送出密报,乔烈今晚要袭营。他说完又拿出一封信递给沐瑾,道:广庭郡守逮了我底下的一个探子,让我转交给你。
沐瑾看信已经拆过封,显然不会有在信里投毒的风险,便取出里面的信,展开,结果竟然是一封投城信,拿乔烈的人头换他族人一条生路。他问齐仲:城里内讧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