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穿到乱世搞基建(女穿男)

穿到乱世搞基建(女穿男)(111)

    沐瑾又问:点卯册在吗?
    一旁的文书立即呈上,沐瑾翻了翻,见墨渍还没干透,都是刚签的,便又交给文书,说:让旁听的也都签一签。虽说他自己不太在意名声这东西,但眼下青史留名对大部分人来说,是梦想,是理想,是追求。人家辛苦做事,他也得让人有实现梦想追求,相辅相成嘛。
    准备工作做完,沐瑾正式进入正题。
    首先讨论的就是为什么制定律令。沐瑾之前在堂上发了那么大的火,后来又再三强调,目的非常明确,方易跟各部的人根据他的意见、目的,写下为平定天下打造丰衣足食的太平盛世,为国祚千秋万代长治久安,为了让世道充满光明、公平、正义、正直,特意编著此律令
    洋洋洒洒一大堆,沐瑾之前看的时候就已经麻出一身鸡皮疙瘩,这会儿让文书当众念出来,又有点浑身发麻。
    这种东西,最容易变成口号,看过就算,但得写清楚追求的目的、目标,具体实现过程。
    沐瑾又在上面加了一句话,国之律令是国家的基石、权威,是维持国家富强统一的实施章程,它是庄严、神圣、不可侵犯、不可藐视的,所有人都必须遵循律令,若有违者,必受律令制裁。
    萧灼华问道:统一?
    沐瑾点头,道:裂土分疆为战乱之根源,国家统一凝聚力强,则国之强盛,国若四分五裂则国不成国。君王、臣子、百姓当全力维护国家统一,为捍卫国之领土、国之尊严、国之威仪、国之荣耀,国之子民,万死不辞!所有人当誓死效忠自己的国家,所有人都是国家的一份子,国家也当保护好它的每一个子民,不使其受屈辱,不使其受饥苦,让每一个子民都能活得堂堂正正有尊严。
    堂上一阵沉默。
    礼部的一个年轻小官站起来,抱拳问道:大将军,每一个子民,包括奴仆吗?
    无数道目光齐刷刷看向礼部小官,又看向沐瑾,气氛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虽然沐瑾已经说好让大家尽管提意见,但这事挺微妙的。沐瑾继承清郡沐氏的前业,手里有十几万奴仆,让他送去边郡开荒。那些奴仆开出来的地,归他们自己种,他们的身份也从奴仆,变成了农户。其心思,多少还是能窥见一二的。每一个子民都有尊严,但奴仆连命都不是自己的,见到主人就得跪,哪来的尊严。沐瑾的奴仆确实活得有尊严,好多都在朝堂、军中担任要职,有了富贵前程。
    可是如今许多豪族已经没了地,要是再没了奴仆,怎么活?
    沐瑾说:奴仆劳作,为其主人、为国家出了力,为什么不给他们应有的尊严?作为主人,轻贱奴仆,作为君王,轻贱臣子,作为国家,轻贱子民,那么,奴仆可会忠心于主,臣子可会忠心于君,子民可会忠心其国?国家给予了子民尊严,子民叛国,人人得而诛之。主人给了奴仆尊严,奴仆背主,当杀!不当何此吗?
    那礼部小官想了想,好像有点道理,就像赖贵,哪怕现在当了都察院的都御史,沐瑾还是他的主子,仍得向沐瑾效忠,要是敢背叛沐瑾,死无葬生之地。沐瑾身边的奴仆多忠心啊,指哪打哪,毫无二话,除了他,谁都使唤不动,拉拢不了。他抱抱拳,坐了回去,心里有点百味陈杂。实在是,家里的奴仆瞧见外面的变化,心思浮动,甚至有了不少逃奴。
    可如大将军所说,世道在变,奴仆们的心思也在变,当如何御使奴仆,还得多琢磨。
    第150章
    沐瑾要实施的是跨越千年文明的变革, 而律令制度是推行变革具体实施的基础和保障,所以在议定律令的时候,沐瑾是逐条大改, 又因为思想意识的差距, 他需要仔细地解释这么做的好处,并且这个好处得符合豪族、平民、奴仆们的利益。从提高生产力、强大之后去占更多的地盘所带来的好处,将蛋糕做大, 让所有人都能分得更多的好处着手, 以此为保障,去实施新律令。
    每一条律令都要考虑到各方面情况,还得不停地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子,因此特别累,费嗓子也费脑子,进度实在快不起来。
    没过两天, 就是三月春试。
    今年的春试只有童生、秀才考试, 这两样都是在县城进行。
    童生只考一场,门坎低, 只是有个童生身份, 没有别的福利待遇,考上也容易, 是在二月份进行。
    三月初的这场是秀才考试,定在三月三号开始,分为人文科、理数科、韬略科、武比科, 每个又细分成好几个项目,得考许多场, 从三月三号一直考到三月十五号, 到二十号出结果。
    考过初试的, 要在三月底到郡城再参加一场复试。复试考三天,主要是防地方上作弊进行的考试,随机挑选几个项目。通常来说,过了初次,复试落选的概率极低,要是落选,就得去查舞弊之事。
    沐瑾决定等到复试的时候,去趟魏郡监考,初试的时候就不折腾了,继续磕律令。
    到三月初五这天,老贾回来了。
    他过年前离开,走的时候下着雪,回来的时候都春暖花开了,满身奔波忙碌的气息。好在四十多岁的汉子,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还能折腾得动。
    沐瑾在午休的时候见了老贾,问:什么情况?
    老贾把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沐瑾。他说道:我与老国公在临江郡分开后,便赶往梧桐郡去找瑶公女,但想了想,不放心,便派了几个侍卫先过去,又折回去找老国公,暗中护送他。老国公还没走出临江郡,便病倒了,发了几天高热,好在熬过来了。之后,他到了广陵郡,便开始隐藏行踪,且越走越偏,找了个偏僻的小乡里,想买些地安置下来。可即使是小乡里,也有豪族把持,对方瞧着老国公的阵势,一看就是大豪族出身落了难,怕惹祸上身,都没敢打听他的来历,便把人送走了。
    老国公换了好些地方,都让人客客气气地请走了,到了县城,县令直接猜出他的身份,没敢留,客客气气地送走了。老国公无处可去,只得继续往梧桐郡去,又遇到了追来的赖谦牧。赖谦牧要清理门户,我瞧着情况不对,便现身阻止,说您有命令,要保老国公性命,也劝了几句。赖谦牧这才没向老国公动手,但将他逐出族谱,他、赖瑭这一支、赖瑛这一支,全都不再是赖氏子弟,与尚郡赖氏一族再无瓜葛,赖氏上下,视其为敌。
    沐瑾问道:单独把他们仨拎出来?这是还打算认我们几个?把爹给抠出去,把他们五个留下?
    老贾说:您是在族谱上改了姓,琦公子他们仨还没有,赖瑶公女也还在谱族上。我曾听到他们谈论,说是会在族谱上记载此事,以告诫后世子孙。
    沐瑾哦了声,算了下路程时间,问道:那你后来去四姐那了?
    老贾说:我瞧着老国公连个落脚地都没有,且赖谦牧还要往梧桐郡去追杀赖琼他们几个,就护着老国公继续前行。赖谦牧他们不紧不慢地跟着我们,与我们一同抵达梧桐郡。见到瑶公女后,方才知道瑶公女在见到赖琼他们,便将他们押在昭姨娘灵前,亲手斩杀,祭奠昭姨娘。
    瑶公女在府门外,见到老国公的第一句话便是通敌叛国,弃城弃地,诛族之罪。她下令将赖瑛的两个外室和几个孩子连同他们的仆奴当场宰杀。当时老国公想护下他们,瑶公女的剑直接架在了她自己的脖子上,告诉老国公,他若再护他们,她命绝于此。瑶公女性子像昭姨娘,刚烈,老国公不敢再拦,但见到孩子惨死在跟前,当场晕厥,后来叫方郡守安置在了当初公子住过的院子,还说让您放心。
    沐瑾重重地叹了口气,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老贾继续说道:赖谦牧瞧见瑶公女服的是全孝,便出言相问,瑶公女拿出了老夫人写给她的信。赖谦牧看完信,带着赖氏族人到昭姨娘的灵位前上了香,便离开了。我等老国公醒来,又留了几日,这才拖到三月才回来。
    沐瑾问:我四姐可有信?她有说什么吗?
    老贾回道:瑶公女瞧着在此事上受到的打击不小,不太理事,也不太理人,都是方郡守在操持事务。他从怀里取出信,交给沐瑾,道:这是方郡守给您的信。
    沐瑾展开信,逐字看完。
    信上简单提了几句老成国公他们去到梧桐郡后发生的事,告诉他已经安置妥当,再就是等到春茶采摘制作完,方稷要来趟淮郡。
    沐瑾无话可说,让老贾下去休息,又给老贾带出去的侍卫放了几天假,让他们好好休息,再给了些奖金,毕竟大过年天寒地冻的往外跑,事情半得又挺不错的,怎么都得给些奖励的。
    老贾抱拳应下,又提起沐瑾身边侍卫更换的事。
    世道乱,各豪族间的侍卫、武仆经常有折损,死了,再补充,偶尔有些本事相当过硬的从无数次搏杀中活下来,那都是极为倚重的左傍右臂,例如老贾,但大部分武仆护卫早早地就没了,不需要考虑上年岁轮换。
    沐瑾不一样,他到哪都是把自己护得严严实实的,仅靠数量就能让人打消行刺、找他麻烦的念头,防御周全,震慑力足够强,导致这么多年竟然没有遭遇过一起刺杀或袭击,不说要贴身侍卫,连卫队都没有战损。
    侍卫常年安逸,战斗力是会下降的,而且上了岁数,还得放出去成家立业。
    沐瑾道:行,到年限的,就换了吧。这次换下来的都安排去刑部或郡尉府,负责追捕逃犯,别让十几年辛苦练的本事白费了,而且待遇也不错。
    老贾应道:是。
    沐瑾继续说:赖福和赖喜继续留着,别动,换侍卫的时候,再问问他俩有没有要多留一年的。
    老贾应道:是。
    沐瑾道:换侍卫的事,不急着这两天,你先歇一歇。他的话音一转,又说:虽说你要是不成亲,不养孩子,等老了,还有我给你兜着,但成个家也不错的。你看,我还是个小娃娃的时候,路都走不稳,你就跟在我身边,这么多年比奶嬷嬷还要操心。跟着我打拼的,那么多人有了高官厚禄富贵前程,你的这一份怎么都跑不了。成个家,养几个孩子,也好有继承人嘛,对不对。
    老贾不是不想,可难为情。他说道:公子,我一介仆人,又一把年岁,这亲事可不好找。
    沐瑾看老贾的表情,知道他是想找的,就说道:你才四十出头,有什么不好找的,还仆人呢,你要不要去翻翻自己的军籍档案?
    老贾想了想,哎了声,黝黑的脸庞露出笑容,抱拳道:多谢公子。
    多年老仆,沐瑾不好打趣,让老贾去休息。他睡了一会儿午觉,下午又继续磕律令修改。
    拟定律令,从第一篇竖立权威,赋予国家神圣职责、国家人民的尊严,制定国旗、国徽、帝室保护法。
    第二篇,律令修订法。世界不断变化,律令也得要紧跟步伐,因此制订了严格的修法机制,每十年举办一次律令修订。
    第三篇就是刑律,主要是针对维护治安这一块,打击黑恶势力盗抢团伙地痞流氓等,包括那些奸淫掳掠等,都是从严从重。□□拐卖掳掠人口的,犯罪未遂,十年起步,犯罪已成的,死刑,戴罪立功,供出同伙,可判死缓或无期劳役。
    犯罪份子有腿,能跑,很容易跑到别的地方隐姓埋名藏起来,像现在商贸发达,流动人口多,不好逮。因此,沐瑾在刑部和郡尉府都成立了专门的追缉司,按照犯罪程度轻重程度不同,重金悬赏捉拿。不管是衙门里的,还是民间的,只要逮到犯人送到郡尉府或刑部追缉司,就能领奖。衙门每年逮到多少逃犯,是要算进政绩里的。
    沐瑾从带兵开始就管得严,瞧他管治贸易城治安的架势,众人对此毫不意外,改得格外顺利。
    刑律中,还有关于暴力伤人的,不管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不要说是亲戚、夫妻,就算是父母打伤子女,也照样入刑。如果父母是故意伤人,剥夺抚养权,孩子收归朝廷抚养。
    之前打淮郡的时候,有很多未成年没有人赎,那种十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的,送去作坊做点轻巧的手工活,十岁以下的,懵懵懂懂的,人也太小了,弄了个孤儿院养起来,都归为战争孤儿。
    军中将士留下的孤儿,虽然也算战争孤儿,但他们有抚恤金、有家产,是由军队后勤这一块儿负责,基本上算是封闭式少年军校教育出来,到十五岁能直接入昭武堂或者从军。
    孩子这一块儿,属于儿童法,归在婚姻法里的。因为婚姻法里面,就涉及了孩子的归属权。
    沐瑾接下来,要跟这些拟定律令的磕婚姻法。他这个直接从根子上掀了父权、夫权制度,走的平权路线。大盛朝的人对于两情相悦的定义是私相授受,根本没有谈恋爱的概念,能到夫妻和睦、琴瑟和鸣都已经是很罕见的,稍微好一点的,女方家世特别好的,是相互尊重、相互扶持,女方家世跟男方差不多,或者是要低的,则是侍奉。
    哪怕方易他们已经尽量按照清郡、尚郡的风俗来制定婚姻法,以求尽量达到沐瑾的要求,沐瑾还是一通大改。虽然他们不敢拍桌子跳脚,但是看那表情,就已经差不多了。
    旁的不说,孩子的归属、姓氏,可以从母姓这一条,远的不提,看看沐瑾,再代入自己一想,自己的儿子当了皇帝,太上皇是他阿娘,太庙里供奉的先祖是母族的,没自己的事儿。之前沐瑾改姓时,要是赖氏一族没同意,没给他改了,这会儿太庙里供谁,还得得争呢。
    有人当即问沐瑾:大将军,若您将来有了子嗣,想随长公主殿下姓,您可愿意?
    萧灼华的眉头一跳,凛冽的目光扫向提问的人。竟然拿她做伐子。可这时候,她自然不能说,她的孩子不随母姓来拖沐瑾后腿。
    沐瑾说:我知道你们想的是什么,可你们有没有想过,我要是没有来自母亲的这份继承权,你们看到的沐瑾不会是现在的沐瑾,而是要么我已经让我爹娘直接摁死在府里,要么我成为第二个陈王拉着大家一起死了。可东陵齐国依然入侵,萧赫依然不会派兵,赖瑭跟沐坚必起冲突,到现在还耗在东陵战事的泥泽中。
    从成国公府出来的周温最是知道里面的情况。老成国公让陈王造反给吓到了,才早早地把沐瑾分出来,派到西边让他另起炉灶,做出最大的保全。
    其余众人,也沉默了。
    沐瑾说:十月怀胎生我的,是我阿娘。我起家的钱财家业,大部分都是来自我阿娘和清郡沐氏,我姓沐,理所当然。没有我阿娘,没有我继承清郡沐氏,不会有现在的我,不会有这几郡之地,自然也不会有太庙供奉,什么都没有。
    屋子里依然沉默,寂静无声。
    沐瑾看向站起来,向他提问的人,说:多少人家,爵位只有一个,一群孩子争一个爵位,落得死的死,伤的伤。眼下朝中有女官、将来还会有女国公、女伯爷。我许诺过殿下,要给亲王爵位,如果将来我真的当了皇帝,她当了皇后,她身上有两个爵位,一个是皇后,一个亲王。她生的孩子,她想让一个孩子随她姓,继承她挣下的亲王爵位,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他顿了下,又问道:诸位就不想想,万一儿子不成器,外孙成器了呢?女人十月怀胎冒死生下来的孩子,凭什么不能跟自己姓?退一步讲,外室子、私生子,跟爹是没关系的,哦,还不能随娘姓、不能继承亲娘的那一份,怎么,爹娘俱在,扔去孤儿院啊。
    出言询问的官员问:为何外室子、私生子跟爹没关系?
    沐瑾道:第一,私德有亏者,不能入朝为官做将。钱财美色,自来是贪腐重灾区,屡禁不绝。人家送你个美女给你生一堆孩子,有麻烦了,托你利用职权之便,帮还是不帮?
    恋耽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