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梁上燕

梁上燕全文(19)

    燕君掀开梁琛的手,梁琛轻笑一声,错身从他身边离去。
    看着梁琛远去的身影,燕君在原地思索了一会与梁琛刚才的对话,想到击鼓告御状一事时,燕君脑子如闪过一道闪电。
    这一事件实在太过熟悉了,因为在原书里,告御状一事的起因就是永安大雨引发的水患,而永安水患正是夺嫡的开端。
    只是,这件事明明是发生在两年以后,为何会提前这么久?如果说之前的事情提前是人为,那这件事完全是天意,这一切的发生真的仅仅是蝴蝶效应能导致的吗?
    如果不是,那是不是代表他其实并不是穿书,而是在一个他未知的世界?
    想到这些,燕君的心一沉。
    *
    金銮殿内。
    明德帝威严地高坐明堂上,秦琮身着布衣,不卑不亢地站在大殿之中,他的身边则是一众皇子。
    臣,拜见陛下。秦琮跪下,现在大礼。
    起身吧!明德帝抬抬手:你击鼓鸣冤,所冤何事?
    大概是久居高位多年,明德帝的声音总有股不怒自威的感觉,若是换作他人,恐怕早已颤颤巍巍,但秦琮不是他人。
    从永安到建安,从一贫如洗的边陲小城到繁华的都城,他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命运的不公。尤其是路过陇西五城的主城陀州城时,里面的热闹刺痛了他的眼。
    同样隶属于陇西五城,陀州城歌舞升平,永安城却民不聊生,这让原本只想求朝廷帮忙的他,擅自改了决定,一纸将陇西州府告上了朝堂。
    秦琮站起身,挺直脊背道:臣要告陇西州府伊康在其位却不谋其政,从二月中旬,永安便大雨不断,百姓们民不聊生,永安知县多次上书寻求帮助,州府大人都不予理会,甚至还以陈年糙米敷衍,寒了百姓的心。
    在秦琮说前半段时,明德帝还面色如此,知道他说最后一句话,明德帝才面色大变。
    上位者最怕的就是自己非民心所向,而明德帝一心想做百姓心中的明君,好让自己名垂千古,所以秦琮话刚落,他怒不可遏。
    不过,朝堂之上都是人精,秦琮能抓住明德帝的心理使其大怒,自然就有人能揣摩圣意,以此安抚。
    陛下,梁粟往前走一步道:儿臣倒觉得,此事事关重大,方不能只听一人之言,况且陇西州府每年的政绩大家有目共睹,永安大雨又是天灾,一时有所疏忽实属正常。
    儿臣不认同三哥的话。六皇子站出来道:据这位秦主薄所言,永安县令多次上书州府,州府都不以理会,还以敷衍待之,这也属正常吗?
    朝堂上的关系如同一棵盘根错节的老树,人人都为利益互相牵制,人人又都为自己所在的阵营敌对他人。
    就比如此时的梁粟与六皇子,陇西州府是梁粟麾下的人,而六皇子向来与太子交好,好不容易有这种可以踩一踩梁粟的机会,他自然不会放过。
    追随梁宣和追随梁粟的皇子争执了许久,明德帝被吵得有些头疼,他抬眼想看一眼殿外,没曾想看见了游离在人群外的梁琛。
    对于这个儿子,明德帝也说不上来是什么感情,这明明是他挚爱之人所出,可他的存在,每时每刻都在提醒自己犯下的错,他只好将人送走,以此来掩饰自己的心虚。
    景衍呢,你有什么想法?
    明德帝从未在公开场合唤过梁琛,这一声直接让所有人都噤了声,不少人还流露出几分异样的目光,就连梁琛都有些愕然。
    只是这一声唤出后,明德帝就开始后悔,大概是因为久病未愈的缘故,他觉得自己是不是脑子都有些糊涂了。
    他看向梁宣,正准备让梁宣说时,梁琛往前走一步道:回禀父皇,儿臣认为此事事关重大,应等明日早朝,与众臣商议。
    梁粟讥笑一声:四弟这看法,还不如不说。
    孤倒觉得,四弟说得十分有理。此事牵连甚广,也许还有动摇国之根本的可能性。父皇,梁琛拱手面朝明德帝:儿臣认为,此事应等明日早朝群臣共商议。
    明德帝正有此意,大手一挥:那此事明日再议吧!
    一行人三五成群地走出宫殿时,天色已晚。
    梁琛刚下台阶,身后传来梁粟的声音:太子殿下为了得到安北的支持,可真用心良苦啊!
    梁宣轻笑一声答:至少孤还有机会去争取,不像三弟,连争取的机会都没有。
    谁稀罕。梁粟冷哼一声,甩袖欲离去:用这种机会得到的位置,还不是为他人做嫁衣。
    这话说得让梁琛忍不住蹙起眉头,安北从未有过造反之心,他们对着大梁的江山也毫无兴趣,为何这些人偏偏要生出这些防备之心?
    看着梁粟离去的背影,梁琛喃喃道:安北向来没有这种心思。
    我知道。
    耳边传来梁宣的声音,梁琛侧目看向他。自从得知这人与萧霖的关系后,他很长时间对梁宣都是敬而远之。
    前世的萧霖死于新帝梁宣的猜忌,没想到这一世的他们会是这种关系,这种感觉简直让人无法言喻。
    *
    回到王府,梁琛推开书房门,就看见一人歪着他的椅子里酣睡。
    微弱的灯光如被子似的将人包裹住,他一手握着书籍,手腕向外搭在扶手上,另一只手搁在肚上,随着他均匀的呼吸起起伏伏。
    这模样看上去十分娇憨,梁琛心头涌现些许瘙痒难耐,很想上去将人抱在怀里揉搓。
    不过,也只能想想,这人不喜男子,他注定无法得到。
    梁琛走到他身边,打算将他手中的书拿出,然后将人抱入里屋安睡时,他刚刚动手抽书,那人就惊醒了。
    燕君睁着惺忪的眼睛,语气里还带着睡腔道:王爷,你终于回来了,我等你好久了。
    梁琛被他说得喉咙发痒,他清清嗓子后问:为何要等我?
    因为我想见你。
    朝堂上所生的烦恼,在燕君的这句话里全然消失,他此刻就像一个历尽千辛万苦的旅人,终于寻到了安定,只是这份安定短暂且飘渺。
    王爷,燕君恢复清醒,坐直身体看着梁琛问:王爷怎回来得这般晚?
    击鼓之人状告陇西州府不作为,肃王爷有意维护,太子党自然不肯,便争执到现在。
    梁琛走到烛火边上,拿起一旁的剪刀,准备剪下一截灯芯,使其更亮些。
    争执的结果呢?燕君继续追问。
    梁琛答:明日早朝再议。
    哦!燕君若有所思点点头。他思索了片刻,就在梁琛准备剪时,他突然开口道:王爷,这是一个契机,一个能让王爷巩固自己在朝中地位的契机。
    王爷,我们去陇西永安城吧!
    梁琛手一顿,将整个灯芯剪断,屋内瞬间陷入黑暗。
    永安大雨一事,前世也发生过,只不过前世的他对这种纷争无感,没有过多去关注,只知道最后是梁粟前往治水,归来后在朝中彻底能与太子一争高下。
    至于过程,他不清楚,而且到目前为止,永安具体是什么情况,谁也不知,那这人,是如何这么肯定这是契机?
    王爷,你干嘛,好黑啊!燕君的声音将梁琛从黑暗中拉回神。
    他拿起火折子,重新将烛火点燃,明光映在对面人的脸上,他发现自己好像不曾真正了解过这人。
    燕君见梁琛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发呆,抬手在他眼前挥了挥问:王爷,你在想什么呀?
    没,梁琛淡淡地挪开视线,本王只是很好奇,你为何觉得能去永安就是契机?
    燕君不假思索答:因为去永安了,王爷就能立功,立功了,就有奖赏,大家也就对王爷刮目相看。
    他把这话说得太过轻巧,就好像不谙世事一般,尽显他的真诚与假聪慧。
    然而,梁琛不信。
    第27章 二十七 朝堂
    次日清晨,朝堂之上。
    明德帝高坐上方,打量着一众朝臣,朝臣们皆低下头,用余光打量身边的人,无人注意到新多的面孔。
    对于陇西一事,众卿没有看法吗?
    高堂之下无一人出声,过了许久,才有一位年过半百的老臣走出来:回禀陛下,臣听状告之人所言,如今永安数万百姓食不果腹,永安知县多次往州府递奏折却无人呈报朝堂,可见州府之失职。
    臣认为,应立即派遣人去陇西,查明州府一事。
    回禀陛下,臣认为不妥。左丞相李安站出来反驳:彻查固然重要,可据来人所言,永安连续的大雨让多处堤坝岌岌可危,随时有洪水的危险。
    臣认为,应当给州府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让其协助先治理水灾,等水灾结束后,再论赏罚定罪。
    这般失职,有何机会,必须定罪。又有一人站出。
    很快有人接话:孰能无过,应给予机会。
    臣附议韩尚书所言。
    臣认为应当立即彻查。
    群臣们众说纷纭,与昨晚皇子间的争执一模一样,明德帝又开始感到头疼了。
    等大家说得差不多后,他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好了,说来说去也没有一个结论,你们就没有其他的提议了吗?
    众臣立即噤声,大殿内瞬间鸦雀无声,明德帝不悦地皱起眉头,正打算斥责时,最后面走出一人。
    回禀陛下,臣认为,水患要治,州府也要查。大梁如今虽看着海晏河清,底下却是破涛汹涌,臣觉得陛下可派遣一位权利与地位都象征着皇家的人前去办理此事,这样既能威慑州府,也能安抚百姓。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那人身上,不识之人问身边此人是谁,识得之人在心中感慨,不愧是新科状元,果真不错。
    终于听到了一个能明确解决问题的回答,明德帝饶有兴致看着钱缙问:那你觉得选谁合适?
    众皇子皆是人中龙凤,臣认为皆可。
    钱缙的这个回答看似毫无意义,实则最得圣心。明德帝环视了众臣一圈,很快就有大臣站出来道:臣认为,无人比太子殿下更合适。太子乃储君,最能代表天子,此事由太子殿下去办最为稳妥。
    不可,太子尊重,为之安全与大梁的未来,不得离京。臣倒认为,三皇子能力出众,足智多谋,三皇子更为合适。
    臣觉得六皇子也可以
    众人再次进入争执,党派之争便是如此,太子党想借此狠击三皇子党一次,三皇子党想争取这个机会保全自己,以免元气大伤。
    每位皇子都被提名,唯独梁琛没有。他站在人群前端,手持玉笏板一动不动,看着大家争论不休。
    启禀陛下,臣认为,治理水患一事,无人比四皇子更合适。
    众人回头看向说话之人,竟是荣鸣。
    陛下,臣不赞同。一长着山羊胡子的钦天监站出来反驳道:臣夜观天象,只见日星月辉,雨星宫位执事无法,天雷远渡洋江之北,风起云散,并无大雨之意。臣怀疑,永安水患并非天灾,实乃人祸,况且陛下久病未愈
    一石激起千层浪,高台上的明德帝双眉紧蹙,钦天监未说出口的话也让大家开始议论纷纷。
    所谓人祸,谁的人祸,大家都清楚。
    靖王梁琛,出生便有煞星之命。三岁克母,五岁便让宫中不得安宁,将其送往安北后,才得以平静。不曾想,回建安才三年,就有了如此变故。
    所有人的小声议论落入梁琛耳中,就像他五岁那年,太后病重,天象有异,年幼的他成为众矢之的,群起而攻之。
    呵。荣鸣的冷笑声突兀,吸引了大家的视线,若是人祸,也是陇西州府的人祸吧,还是说,上天已如此是非不分?为了惩罚一人,要弃数十万人的性命不顾?那这样的上苍有何值得供奉?
    如此大逆不道之言气的钦天监吹胡子瞪眼,他手指荣鸣怒斥:你你这般胆大妄为。
    嗤。
    荣鸣白了他一眼,目光看向远处。
    咳咳。梁宣轻咳一声:父皇,儿臣认为,既然钦天监觉得是上天有意惩罚四弟,那更应该由四弟去治理水患,受些苦难,以此来平息上苍的怒意。至于父皇的病,太医说过并无大碍,只需静养,儿臣觉得应与四弟无关。
    梁琛没想到梁宣会替自己说话,他忍不住看了眼梁宣,梁宣看着上方的明德帝,那神情似乎在说,他所言无私心。
    同时看向梁宣的,还有钦天监,他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帮梁琛说话,让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大臣们在梁宣话落后噤了声,明德帝也看完了群臣之争的热闹,他懒懒地看了梁琛一眼问:老四呢,你是什么想法?
    梁琛上前一步道:儿臣认为太子说有理,既然上苍惩罚,那就应该由儿臣去平息。况且儿臣曾在边关数载,经历过几次水患,也吃得了苦,儿臣觉得自己可以平息这个水患。
    明德帝的目光暗深几分,他高高在上地又扫视了大家一圈,最后开口道:好了,今日早朝便到此吧!至于人选,容朕在想想,退朝吧!
    身边的太监高喊一声退朝,明德帝起身离去,众人拱手行礼,直至明德帝出去后,大臣们才依次走出大殿。
    梁宣刚出大殿,梁琛追上他,从他身边擦肩而过时,语气怪异道:刚才,多谢。
    大概是因为这人最近一直对自己是敬而远之,他突然的主动让梁宣有些愣神,再等他回神时,人已走远。
    望着梁琛远去的背影,梁宣忍不住笑了出来,这人真不愧是某人养大的,性格都这般相像。
    太子皇兄真是打算为他人做嫁衣做到底啊!梁粟从身后走到梁宣身边。
    梁宣的笑意淡去,答:三弟就不必为我忧心了,毕竟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这嫁衣为谁而做,说不定就是我穿呢!
    说完,梁宣抬脚离去,梁粟冷笑一声,也转身离去。
    *
    皇城里的夜是安静的,除了风吹林梢的声音,就只剩蜡烛燃烧的声音。明德帝批改完手中的奏折,抬头的一瞬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寂寥。
    可能是因为年纪太大,最近的他很希望能有儿孙绕堂,承欢膝下之乐,可天家里只有算计与利用,这种寻常人家的亲情反倒在这里成了奢求。
    陛下,安平公主求见。
    门外高公公的声音打破这份静,也许是这个夜真的太安静了,明德帝出声道:让她进来吧!
    梁婉拎着食盒踏入屋内,明德帝看见她后问:这么晚过来,可有什么事?
    无事,就想来看看父亲。梁婉行着礼答:听闻父亲今日都未曾用膳,婉儿特意亲手做了几道菜送来,想与父亲一同用膳,还望父亲赏面子。
    故意将父皇改为父亲,一下子让两人间多添了几分父女之情,明德帝用深邃的目光打量着梁婉,似乎想看出她的用意,但面上全无对这种称呼的不悦。
    公主有心了。高公公连忙接过她手中的食盒,看向明德帝问:陛下,先用膳吧!
    恋耽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