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页
崔良子又惊又喜,拿上这十两银子,便飞奔着跑了。
琉璃去了崔良子说的那片林子,果然找到了被堵住的洞口,想来这条密道,是王太监给自己留的逃生之路,却没想到,最终他没有用上。
琉璃找到里正,问了王大宝老婆的下落,里正吓了一跳,没想到这些外地人,居然会问起当年的事。
死了,从衙门回来就吊死在他家的堂屋里了,男人和儿子都死了,她还怎么活?你说是吧,怎么活?里正说道。
琉璃又问:当年的里正是你爹吧,王太监在这里落户的时候,用的是什么名字,籍贯何处?
里正额头上渗出汗珠,心里暗暗猜测这些人的来历,琉璃冷笑:你父亲是怎么死的,你心里应该清楚,不是你们不说,就能保住性命,我说的对吧?
当年,老里正也是三缄其口,可最终还是死于非命。
里正大着胆子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琉璃澹澹说道:我家主人是当官的,比你们县太爷官大,这事我们已经查得差不多了,你若现在不说,那就跟着我们到衙门里说去。
里正闭闭眼睛,咬咬牙,问道:我若是现在说了,是不是就没事了?
你也就三十来岁吧,二十年前你才多大?再说,那时你也不是里正,你只要说实话,这事就和你没关系。可若你不说,那咱就要好好查查了,牢饭咱还管得起。
你现在不说,那就到大牢里慢慢说。
里正忙道:我说,我都说。
当年,王太监是和老何一起来前台村的,第二天,王大宝来找老里正,说他叔过来投奔他,要在村子里住下,还想买地盖房子。
老里正一听就知道王大宝胡说八道,这王大宝是逃难来的,落籍时就说过,他家三代单传,他在原籍没有亲人了。
三代单传,哪来的叔叔?
见老里正不相信,也不让王太监落籍,王大宝给了老里正三十两银子,后来王太监在村里买地盖房,又给了老里正二十两,里正家前前后后收了五十两。
王太监没有原籍开具的路引,他是以投靠的名目,在前台村落籍的。
老何则有卖身契,他是王太监的奴仆,跟着主人一起落籍。
王太监在村里盖了大宅子,又过几个月,老里正的婆娘看到老何从村外回来,带着一头奶羊,老里正的婆娘笑着打趣:咋买奶羊啊,莫非是有没奶吃的娃?
原本只是开玩笑的话,却没想到老何脸色大变,敷衍两句就快步走了。
傍晚时分,老何来到老里正家里,说主人请老里正过去喝酒。
老里正已经听婆娘说了奶羊的事,心里有了猜测,待到去了王太监家,喝到尽兴时,王太监告诉老里正,自己无儿无女,便从善堂里抱回个小子,想着将来养老送终。
还说这事暂时不想让侄子知道,希望老里正帮他先瞒着。
事后,王太监给了老里正二十两封口费。
就这么又过了两年,有一回和王大宝喝酒,王大宝喝醉后抱怨,说王太监认了一堆干儿子,说不定以后的家财都要便宜那些干儿子。
老里正这才知道,王太监家里不是只有一个小孩,而是有好几个。
老里正心想这又是赚钱的机会,他便去了王太监家,问起那些孩子,王太监说那都是他买的,虽然只有两三岁,但是长大后可以当小厮。
花钱买来的小厮,是主人的私有财产,就是个物件儿。
当然,老里正临走的时候,又得了不少钱。
就这么又过了好几年,王大宝又抱怨过几回,说那些都是干儿子,根本不是什么小厮,如果是小厮,那些孩子也有八、九岁,十来岁了,怎么不见他们出来买盐买酱油的。
老里正觉得也是,小厮是物件,可是干儿子不一样,那是个个都要有户籍的。
老里正直觉,他又要大赚一笔了。
第五五九章 王怀(两章合一)
老里正想得很简单,他已经习惯在王太监手里拿银子了。
次日,老里正便登门去找王太监,问起孩子们落籍的事。
王太监看瞒不住了,便说那就落籍吧,老里正问这些孩子的姓名和原籍,王太监便写了一张名单交给他。
刚好,村里有两家最近生了孩子,婴儿常有夭折,村里人的习惯,孩子要等过了三个月才算是坐住了,另外还有两家的媳妇眼瞅着也快生了,老里正便想等到这四家的孩子坐住之后,连同王太监的干儿子们,再一起送到县衙里办落籍手续。
没想到,这一耽搁,王太监家里就出了事,这张名单便留在了老里正手里。
老里正人老成精,他悄悄去打听那些孩子的下落,有一天老里正从外面回来,对自己的儿子,也就是现在这位里正说道:出事了,县城里那个叫刘二娘的牙子婆让惊马给踩死了,唉,王大宝就是找刘二娘卖的孩子,我还听说,刘二娘还往白秋送过孩子,前不久,宫里就在白秋和张县采买内侍,我看王老公的干儿子,说不定给卖到宫里去了。
前些年,每每河涝,这两个地方都是受灾最严重的,卖儿卖女的随处可见,太祖立朝时,宫里有一半的内侍,都是出自白秋和张县,因为这两地的内侍最多,因此渐渐就有了不成文的定例,宫里采办内侍,必定先去这两县。
--
琉璃去了崔良子说的那片林子,果然找到了被堵住的洞口,想来这条密道,是王太监给自己留的逃生之路,却没想到,最终他没有用上。
琉璃找到里正,问了王大宝老婆的下落,里正吓了一跳,没想到这些外地人,居然会问起当年的事。
死了,从衙门回来就吊死在他家的堂屋里了,男人和儿子都死了,她还怎么活?你说是吧,怎么活?里正说道。
琉璃又问:当年的里正是你爹吧,王太监在这里落户的时候,用的是什么名字,籍贯何处?
里正额头上渗出汗珠,心里暗暗猜测这些人的来历,琉璃冷笑:你父亲是怎么死的,你心里应该清楚,不是你们不说,就能保住性命,我说的对吧?
当年,老里正也是三缄其口,可最终还是死于非命。
里正大着胆子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琉璃澹澹说道:我家主人是当官的,比你们县太爷官大,这事我们已经查得差不多了,你若现在不说,那就跟着我们到衙门里说去。
里正闭闭眼睛,咬咬牙,问道:我若是现在说了,是不是就没事了?
你也就三十来岁吧,二十年前你才多大?再说,那时你也不是里正,你只要说实话,这事就和你没关系。可若你不说,那咱就要好好查查了,牢饭咱还管得起。
你现在不说,那就到大牢里慢慢说。
里正忙道:我说,我都说。
当年,王太监是和老何一起来前台村的,第二天,王大宝来找老里正,说他叔过来投奔他,要在村子里住下,还想买地盖房子。
老里正一听就知道王大宝胡说八道,这王大宝是逃难来的,落籍时就说过,他家三代单传,他在原籍没有亲人了。
三代单传,哪来的叔叔?
见老里正不相信,也不让王太监落籍,王大宝给了老里正三十两银子,后来王太监在村里买地盖房,又给了老里正二十两,里正家前前后后收了五十两。
王太监没有原籍开具的路引,他是以投靠的名目,在前台村落籍的。
老何则有卖身契,他是王太监的奴仆,跟着主人一起落籍。
王太监在村里盖了大宅子,又过几个月,老里正的婆娘看到老何从村外回来,带着一头奶羊,老里正的婆娘笑着打趣:咋买奶羊啊,莫非是有没奶吃的娃?
原本只是开玩笑的话,却没想到老何脸色大变,敷衍两句就快步走了。
傍晚时分,老何来到老里正家里,说主人请老里正过去喝酒。
老里正已经听婆娘说了奶羊的事,心里有了猜测,待到去了王太监家,喝到尽兴时,王太监告诉老里正,自己无儿无女,便从善堂里抱回个小子,想着将来养老送终。
还说这事暂时不想让侄子知道,希望老里正帮他先瞒着。
事后,王太监给了老里正二十两封口费。
就这么又过了两年,有一回和王大宝喝酒,王大宝喝醉后抱怨,说王太监认了一堆干儿子,说不定以后的家财都要便宜那些干儿子。
老里正这才知道,王太监家里不是只有一个小孩,而是有好几个。
老里正心想这又是赚钱的机会,他便去了王太监家,问起那些孩子,王太监说那都是他买的,虽然只有两三岁,但是长大后可以当小厮。
花钱买来的小厮,是主人的私有财产,就是个物件儿。
当然,老里正临走的时候,又得了不少钱。
就这么又过了好几年,王大宝又抱怨过几回,说那些都是干儿子,根本不是什么小厮,如果是小厮,那些孩子也有八、九岁,十来岁了,怎么不见他们出来买盐买酱油的。
老里正觉得也是,小厮是物件,可是干儿子不一样,那是个个都要有户籍的。
老里正直觉,他又要大赚一笔了。
第五五九章 王怀(两章合一)
老里正想得很简单,他已经习惯在王太监手里拿银子了。
次日,老里正便登门去找王太监,问起孩子们落籍的事。
王太监看瞒不住了,便说那就落籍吧,老里正问这些孩子的姓名和原籍,王太监便写了一张名单交给他。
刚好,村里有两家最近生了孩子,婴儿常有夭折,村里人的习惯,孩子要等过了三个月才算是坐住了,另外还有两家的媳妇眼瞅着也快生了,老里正便想等到这四家的孩子坐住之后,连同王太监的干儿子们,再一起送到县衙里办落籍手续。
没想到,这一耽搁,王太监家里就出了事,这张名单便留在了老里正手里。
老里正人老成精,他悄悄去打听那些孩子的下落,有一天老里正从外面回来,对自己的儿子,也就是现在这位里正说道:出事了,县城里那个叫刘二娘的牙子婆让惊马给踩死了,唉,王大宝就是找刘二娘卖的孩子,我还听说,刘二娘还往白秋送过孩子,前不久,宫里就在白秋和张县采买内侍,我看王老公的干儿子,说不定给卖到宫里去了。
前些年,每每河涝,这两个地方都是受灾最严重的,卖儿卖女的随处可见,太祖立朝时,宫里有一半的内侍,都是出自白秋和张县,因为这两地的内侍最多,因此渐渐就有了不成文的定例,宫里采办内侍,必定先去这两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