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页
乍一看,两人穿的还是同款。
等乔镜配好了眼镜,一行人来到了一家名叫“耶路撒冷”的照相馆门口。
乔镜盯着这个名字看了一会儿,还又特意戴上刚配好的眼镜看了一遍,这才确定不是自己眼花了,而是这照相馆就叫这个名字。
怎么说呢……
在这个时代,中西合璧的东西往往都很有意思。
不过这时候的照相馆和现代那些花里胡哨的影楼可不一样,能去照相的人基本都非富即贵,照出来的也都是那种黑白老照片——现在连镁光灯都还没发明出来,可想而知照片的清晰度究竟有多高。
乔镜看着那台在他看来基本可以直接送进博物馆的老式相机,有些好奇,但还是按照摄影师的要求乖乖坐在了椅子上。
“好,来,笑一个~”
伴随着摄影师的喊声,除了景星阑以外,其他几人都下意识地扯动嘴角,露出了一抹极其僵硬的笑容。
摄影师:“…………”
还好,乔镜他们不缺钱,可以多拍几张。
但在照完了合照外,景星阑还希望单独和乔镜照一张照片。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要单独照,但乔镜还是同意了。他从座位上站起来,两人穿着一黑一白的同款长衫,并肩在绘着万里长城的背景墙前站定,明亮的光源从前方打来,乔镜忍不住微微眯起了眼睛。
“乔先生,拜托笑自然一点好吗?”摄影师苦着脸道。
乔镜揉了揉方才已经笑得酸痛的脸颊,情不自禁地瞥了一眼景星阑的方向。
身旁的男人双眸直视前方,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身姿挺拔,一看就非常专业。但乔镜莫名觉得,景星阑现在的笑容,并不是从前在镜头前用来营业的标准微笑。
他今天是真的很开心。
……为什么?
注意到他的视线,景星阑微微偏过头来,因为两人的距离太近,乔镜甚至都能感受到他说话时的温热气流轻轻拂过耳畔,声音听上去格外的低沉温柔:
“放松,别紧张,自然微笑就行了。”
乔镜看着男人在说完后又重新正对前方的深邃侧脸,唇角也情不自禁地微微勾起。
“很好,就是这样!保持住!看我!”
两个身着长衫的年轻人肩并着肩站在一起,较年长的那位高大英俊,五官深邃,虽只是简单的直视前方,却总有一种金戈铁马的冷峻霸气;年轻些的则一副清秀书生的模样,鼻梁上还架着一副银丝框眼镜,虽然脸上的笑容很淡,却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
伴随着相机快门的声音,这一幕也被历史永远留存了下来。
照相馆的老板对于这些照片非常满意,尤其是景星阑和乔镜的那几张合照,他甚至愿意只收一半的价钱,也希望他们能允许自己把其中一张贴在照相馆的墙上,当做范例来宣传。
景星阑本来是无所谓这件事的,但是看乔镜看似面无表情实则不太情愿的模样,还是在老板殷切的注视下摇了摇头,婉拒了对方的请求:“抱歉,您可以自己留几张,但是贴在照相馆就不必了。”
老板无奈,也只能答应下来了。
至于之后取照片的事情,乔镜就没怎么管过了。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关于《五十六》主角的人设,原本乔镜是打算单纯写个旅行家的,但在今天来了一趟照相馆后,他决定等回家就去修改大纲。
谁说,他必须要写这个时代的故事?
自古以来,文学中就有借古讽今这一说,但乔镜在这个时代也生活了快两年了,当然知道在新文化的浪潮下,大部分人都开始下意识排斥一切与“古”有关的事物,甚至开始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他们对于“新”的追求,已经到了一种让人匪夷所思的境地。
而这里的“新”,又可以泛指一切进口的洋玩意儿。
比如乔镜在上学放学路上就不只见过一次,新娘子戴墨镜打洋伞结婚,而且这还是时下最流行的“新式婚礼”。
但换个角度想,这未尝不是他可以利用的一点。
这些人不是想追求“新”吗?
乔镜想,那他就写一个全新的时代给他们开开眼!
巧合的是,一周后,由于国内局势愈发紧张,《爱民报》于今日的头版头条发布了一则大字标题,诘问国内四万万华夏儿女——
《百年之后,华夏亡否?》
第80章
《爱民报》发行的这期报纸,当天便销售一空。
不出预料,这篇文章在社会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而撰写这篇文章的作者,便是南方文坛一位鼎鼎有名的人物——廖长义。
这位廖长义,现年虽只有四十九岁,却早在十年前便在国内声名鹊起。他以脾气硬臭出名,在这方面几乎和左向庭有过之而无不及,人称“北向庭南长义”,性格由此可见一斑。
他最特殊也是最被人诟病的一点就是,他和左向庭不同,祖上还混着四分之一的西伯利亚血统,而且很容易就能从外表看出来,高鼻深目,头发蜷曲,脾气暴躁,爱酗酒爱挑事,年轻时还三番五次因为醉酒后和人斗殴被关进局子。
然而无论何时,他都坚称自己是个百分百的华夏人。
廖长义不但这辈子没出过国,甚至有一次,南方政府打算派懂俄语的他去和毛子大使谈判,他本来勉强答应下来了,结果一看政府拟好的谈判书上写的内容,又听说还要被派出国常驻那里,顿时勃然大怒,直接闯进总统办公室指着对方的鼻子大骂一番。
--
等乔镜配好了眼镜,一行人来到了一家名叫“耶路撒冷”的照相馆门口。
乔镜盯着这个名字看了一会儿,还又特意戴上刚配好的眼镜看了一遍,这才确定不是自己眼花了,而是这照相馆就叫这个名字。
怎么说呢……
在这个时代,中西合璧的东西往往都很有意思。
不过这时候的照相馆和现代那些花里胡哨的影楼可不一样,能去照相的人基本都非富即贵,照出来的也都是那种黑白老照片——现在连镁光灯都还没发明出来,可想而知照片的清晰度究竟有多高。
乔镜看着那台在他看来基本可以直接送进博物馆的老式相机,有些好奇,但还是按照摄影师的要求乖乖坐在了椅子上。
“好,来,笑一个~”
伴随着摄影师的喊声,除了景星阑以外,其他几人都下意识地扯动嘴角,露出了一抹极其僵硬的笑容。
摄影师:“…………”
还好,乔镜他们不缺钱,可以多拍几张。
但在照完了合照外,景星阑还希望单独和乔镜照一张照片。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要单独照,但乔镜还是同意了。他从座位上站起来,两人穿着一黑一白的同款长衫,并肩在绘着万里长城的背景墙前站定,明亮的光源从前方打来,乔镜忍不住微微眯起了眼睛。
“乔先生,拜托笑自然一点好吗?”摄影师苦着脸道。
乔镜揉了揉方才已经笑得酸痛的脸颊,情不自禁地瞥了一眼景星阑的方向。
身旁的男人双眸直视前方,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身姿挺拔,一看就非常专业。但乔镜莫名觉得,景星阑现在的笑容,并不是从前在镜头前用来营业的标准微笑。
他今天是真的很开心。
……为什么?
注意到他的视线,景星阑微微偏过头来,因为两人的距离太近,乔镜甚至都能感受到他说话时的温热气流轻轻拂过耳畔,声音听上去格外的低沉温柔:
“放松,别紧张,自然微笑就行了。”
乔镜看着男人在说完后又重新正对前方的深邃侧脸,唇角也情不自禁地微微勾起。
“很好,就是这样!保持住!看我!”
两个身着长衫的年轻人肩并着肩站在一起,较年长的那位高大英俊,五官深邃,虽只是简单的直视前方,却总有一种金戈铁马的冷峻霸气;年轻些的则一副清秀书生的模样,鼻梁上还架着一副银丝框眼镜,虽然脸上的笑容很淡,却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
伴随着相机快门的声音,这一幕也被历史永远留存了下来。
照相馆的老板对于这些照片非常满意,尤其是景星阑和乔镜的那几张合照,他甚至愿意只收一半的价钱,也希望他们能允许自己把其中一张贴在照相馆的墙上,当做范例来宣传。
景星阑本来是无所谓这件事的,但是看乔镜看似面无表情实则不太情愿的模样,还是在老板殷切的注视下摇了摇头,婉拒了对方的请求:“抱歉,您可以自己留几张,但是贴在照相馆就不必了。”
老板无奈,也只能答应下来了。
至于之后取照片的事情,乔镜就没怎么管过了。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关于《五十六》主角的人设,原本乔镜是打算单纯写个旅行家的,但在今天来了一趟照相馆后,他决定等回家就去修改大纲。
谁说,他必须要写这个时代的故事?
自古以来,文学中就有借古讽今这一说,但乔镜在这个时代也生活了快两年了,当然知道在新文化的浪潮下,大部分人都开始下意识排斥一切与“古”有关的事物,甚至开始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他们对于“新”的追求,已经到了一种让人匪夷所思的境地。
而这里的“新”,又可以泛指一切进口的洋玩意儿。
比如乔镜在上学放学路上就不只见过一次,新娘子戴墨镜打洋伞结婚,而且这还是时下最流行的“新式婚礼”。
但换个角度想,这未尝不是他可以利用的一点。
这些人不是想追求“新”吗?
乔镜想,那他就写一个全新的时代给他们开开眼!
巧合的是,一周后,由于国内局势愈发紧张,《爱民报》于今日的头版头条发布了一则大字标题,诘问国内四万万华夏儿女——
《百年之后,华夏亡否?》
第80章
《爱民报》发行的这期报纸,当天便销售一空。
不出预料,这篇文章在社会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而撰写这篇文章的作者,便是南方文坛一位鼎鼎有名的人物——廖长义。
这位廖长义,现年虽只有四十九岁,却早在十年前便在国内声名鹊起。他以脾气硬臭出名,在这方面几乎和左向庭有过之而无不及,人称“北向庭南长义”,性格由此可见一斑。
他最特殊也是最被人诟病的一点就是,他和左向庭不同,祖上还混着四分之一的西伯利亚血统,而且很容易就能从外表看出来,高鼻深目,头发蜷曲,脾气暴躁,爱酗酒爱挑事,年轻时还三番五次因为醉酒后和人斗殴被关进局子。
然而无论何时,他都坚称自己是个百分百的华夏人。
廖长义不但这辈子没出过国,甚至有一次,南方政府打算派懂俄语的他去和毛子大使谈判,他本来勉强答应下来了,结果一看政府拟好的谈判书上写的内容,又听说还要被派出国常驻那里,顿时勃然大怒,直接闯进总统办公室指着对方的鼻子大骂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