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为人民服务[快穿]

为人民服务快穿全文免费阅读(59)

    部队的司务长在玉米碜里加了酸汤,又放了小菜,配着一半麸皮一半白面的窝窝头吃,可真是色香味俱全。
    大家一边吃一边闲聊,个个意气风发,感觉这些冷浸田很快就不够他们改造了。
    田蓝刚要呵呵,突然间身后扑棱棱一阵响,仿佛乌云压顶。
    旁边的学生们发出尖叫:毛野鸡!
    田蓝都没反应过来,就感觉长长的羽毛似乎划过了她的头顶。
    谢天谢地,这位老兄没有在她头顶上来一泡。
    野鸡扑棱着翅膀,钻入了树丛中。
    高卫东等人都遗憾的不行,还恨铁不成钢:你怎么傻愣愣的呀?你但凡手一抓,就能捉住这只大野鸡。
    哇,好大好肥的一只野鸡,按照部队食堂的手艺,绝对可以炖出一桶汤了。
    鬼见愁家的儿子也咽口水,他们家养了那么多只鸡被吃光了,她都没能喝到一口汤。
    农场的高中生们却胸有成竹:没事,我们找鸡窝。这肯定是抱窝的野鸡,窝里有蛋。
    大家都兴奋起来,没鸡有蛋也行啊。就算打成蛋花汤倒在稀粥里,也是那么个意思不是。
    田蓝无语,小同学们,你们在想什么,你们有多少人?野鸡窝里有几只蛋啊?
    不过话说回头,野鸡一回能抱几只蛋?
    大家都好奇的不行,连不缺缺油水的田蓝都跟着到处找鸡窝。
    高中生们信誓旦旦:放心,肯定就在附近。野鸡抱窝不会跑远的。
    果不其然,他们没费多少功夫,就在杂草丛里找到了野鸡窝,里面的确有光溜溜的蛋。就是太少了点,只有四只。
    大家不满足了,这点蛋哪里够吃?还是对那只金光闪闪的大野鸡下手吧。
    高中生们找来了藤蔓,又用铁锹铲了树枝,然后围着野鸡窝做了个外圈。
    这外圈是螺旋形,上面的树枝用藤蔓拢紧了,只留了个小而窄,易进不易出的口子。
    高中生们信心十足,当场打包票:等着吧,一会儿野鸡回来就会钻进去,叫咱们的八卦阵直接困住。
    大学生们可不敢如此盲目乐观。这陷阱简陋又显眼,野鸡除非是傻子,否则眼瞎了才往里面钻。
    农场的高中生不服气:等着瞧,到时候你们过来看。野鸡笨的要命,它肯定会往里面钻的。
    大家将信将疑,先跑回地里干活去了。中途喝水的时候,高卫东他们没能按捺住好奇心,特地跑到鸡窝旁去看。
    结果几人瞪大眼睛,失声喊道:还真抓到的呀!
    众人闻声,赶紧往鸡窝方向跑,全都伸长了脖子看热闹。只见那潦草的八卦圈里果然鲜桃一只羽毛五彩发亮的大野鸡。
    看到人群靠近,野鸡挣扎的愈发厉害。然而它并不是要逃跑,而是还想往窝里钻。
    高中生们哈哈大笑,个个都得意的不行:看见没有?抱窝的野鸡是最笨的,叫那个什么,一孕蠢三年。
    说话时,有人伸出手,直接抓住了那只大野鸡。
    野鸡发出刺耳的叫声,两个爪子乱蹬,拼命地挣扎,搞得抓它的人被扬了一脸灰,连声呸呸呸。
    结果就是他松懈的瞬间,大野鸡扑腾着翅膀,居然飞走了。
    周围人发出懊恼的哎呦,真是的,到嘴边的野鸡都飞了。
    还有人抱怨抓野鸡的男生:你怎么就不抓紧点儿?
    那人灰头土脸,没好气道:没关系,它傻的很,它后面还会自投罗网的。
    大学生们可不相信了,一次掉进陷阱是眼神不好,再来第二回 ,那就是脑袋不好。
    放话的男生急得脸都红了,一个劲儿嚷嚷:要是不信的话,咱们走着瞧。最多到晚上,晚上咱们再过来看,我保准野鸡还在八卦圈里。
    好几个高中生为他声援,一再保证绝对如此。然而更多的人选择不相信,因为野鸡又不是家鸡,在外面讨饭吃的,怎么可能是傻白甜。
    大家谁也说服不了谁,就只能看野鸡自己的选择了。至于他们,当然是回去继续改造冷浸田啦。
    一干起活来,大家就渐渐忘了野鸡的事。
    直到晚上收工,王老师又跑过来喊他们赶紧回去吃饭。山上晚间降温快,不早点吃的话,东西都凉了。大人永远觉得小孩不应该吃冷东西。
    学生们不耐烦听她唠唠叨叨,好几个人都对她翻白眼。
    田蓝皱眉的时候,突然间有人喊:对了,野鸡。
    大家伙儿这才反应过来,八卦圈里有没有野鸡?那只野鸡会不会二度犯傻?
    呀呀呀,还真被那几个家伙说中了。抱窝的野鸡果然是一孕傻三年,居然又钻进了八卦圈里,叫人轻易抓住。
    下午在野鸡身上吃了亏的高中生发了狠话:今天我不吃了你,我的名字就倒过来写!
    高卫东等人开始摸下巴,邪门了,这野鸡是傻了吗?钻了一回陷阱还来第二趟,存心找死呢。
    王老师轻声念叨了句:窝里有它的蛋啊,它还抱窝呢。
    高卫东直接挥手,这不废话吗?窝里有蛋,他们谁都看见了呀。
    田蓝忍无可忍,吼出了声:谁废话啊,你们脑袋瓜子不好使吗?狗屁的一孕傻三年。明明是因为窝里有蛋,蛋是它的宝宝。它即便知道这里是陷阱,作为妈妈,它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孩子。这是母爱,你们看不到吗?即便牺牲自己,也不愿意放弃孩子的母爱!
    她嗓门大,一吼起来惊天动地,吓得大中小学生都不敢吱声了。
    手里还抓着那只野鸡的高中生瑟瑟发抖,支支吾吾道:它就是回来也,救不了它的孩子呀。
    啥母爱,这是犯蠢吧。
    田蓝深深地吸了口气,认真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母爱。即便自己弱小,也不愿意抛弃孩子,这就是母爱。母爱就是即便孩子对于母亲来说只是累赘,母亲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孩子。
    在场的人面面相觑,农场的中小学生都有些茫然。
    最后还是大学生发的话:行了,放掉它吧,怪可怜的。
    利用母鸟对孩子的爱来捉它,有点缺德。
    高中生看了眼开口的高卫东,还是恋恋不舍。
    一只野鸡虽然没多大,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啊。
    最后还是王老师张了嘴:卖给我吧,这只野鸡卖给我,刚好我们需要做动物学试验。
    这人不是在山上种小麦吗?做什么动物学实验?
    不过高中生还是悻悻地摸了摸鼻子,当场开价:一块钱,你得给我一块钱。
    野鸡肉柴,比不上家养鸡香,所以价钱自然也要打折扣。
    王老师点点头,直接摸口袋,掏出了一块钱递给他:好,就一块钱。
    双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大家趁着天黑透之前,往部队的食堂走去。
    突然间,走在最后面的学生回了下头,他怎么感觉有扑棱棱的声音啊?
    咦,王老师手上的鸡呢?鸡去哪儿了?
    王老师露出了愧疚的笑:不好意思啊,我没抓牢。
    先前拿了一块钱的高中生正不得劲了,闻声就不耐烦道:行了,它肯定还会回那个窝。
    第二天早上,大家去地里干活时,第一件事就跑去看那个鸟窝。
    结果没有野鸡,没有蛋,甚至连窝都消失了。
    抓野鸡的高中生懊恼得不行:到底谁呀?太缺德了,我做的陷阱,他给我连窝端了!
    其他人安慰他:算了算了,你也卖了一块钱。小田老师,你还有果干吗?
    田蓝看了他们一眼,没好气道:没有,赶紧干活吧。
    高卫东也吆喝着:动作都快点,趁着天好,赶紧把事情做完。省得到时候下雨,把咱们的田都冲垮了。
    呀呀呀,农场学生们集体翻白眼。这人就不能说点好听的呀。
    好在烂泥田虽然黏黏糊糊的,但它也有自己的优势。就是做垄的时候,你挖起来不费力。即便是高小学生,也能够一天搞定半亩地。
    在如此积极的态势下,山上驻军开垦的50亩冷浸田都没费几天功夫,就被大家伙儿给搞定了。
    完工之后,大家统计了一下数据。高卫东这帮知青就心里有点不得劲。为啥?因为农场小孩干的活比他们多呗。
    既然在体力劳动上,他们输给了人多势众。那么在晚上的学习上,大家就卯足劲儿要扳回一城。
    大学生们打着要帮弟弟妹妹们提高的旗号,甚至开始教他们英语,完全不顾高小生连26个字母都不认识的事实,残暴开启揠苗助长模式。
    其他人,这个特指田蓝、王老师还有赵老师。前者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后者可不敢管这帮学生。只要他们能够坐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听关于育种的知识,夫妻俩就心满意足了。
    说来也是幸运,也许是那个禾下乘凉梦太过于诱人,就连最皮的小学生都没敢在课堂上调皮捣蛋,而是抬着脑袋认认真真地听如何选种,如何观察,又如何杂交。
    这年头的大学生当真是天之骄子,在学业方面碾压弟弟妹妹们完全不成问题。
    大概是赢得实在太轻松,让他们找不到成就感。这群精力过剩的娃又开始了新的折腾模式。
    既然部队的田已经开垦完了,那么他们是不是应该继续开垦新的农田?
    这一回,他们决定玩把大的,不搞沟垄模式,不用什么半干旱时种植了。直接挖池塘,塘里养鱼,水面种庄稼,而不比垄上种菜沟里养鱼来的痛快的多。
    高卫东热情洋溢地在课堂上描绘蓝图:到时候大片的池塘,我们可以把淤泥挖出来,混合山上的腐殖质做堆肥,然后做培养基,用来种麦子。山上有竹子有芦苇,我们的浮床都是现成的。水里养鱼养虾养王八,什么东西好养我们就养什么。这肯定要比小水坑搞养殖来的痛快的多。
    众人点头,纷纷表示赞同。
    这可比垄田瞧着阔气多了。
    田蓝却摇头,她只提出一个问题:挖一亩水塘,需要多长时间?
    呃,那得看是多少人。像他们200多号人,大家一起忙活,估计不到一天就可以挖出一亩塘来。
    田蓝认真道:同样的劳动力,我们可以做出多少垄田?
    嗯,那不用说了,效率绝对是十倍几十倍乃至上百倍。
    毕竟这个不能比,你垄田的坑最多挖个二三十厘米,可水塘起码得一米多深吧。而且越往下,就不是烂泥巴,也越来越难挖。
    田蓝又提出另一个问题:我们之前说过,一亩池塘大约能种几分地的庄稼?
    三分地,差不多1/3。
    那我现在再问大家,改成垄田的话,一亩田能有多少面积种庄稼?
    额,这个不用说了,大概是对半开,五分田。
    田蓝点点头,笑道:那大家心里应该有本账了,改造垄田成本小,收益快,是目前大面积改造冷浸田最合适的方法。我倾向于暂时不挖鱼塘,我们继续做垄田。
    高卫东皱眉毛:可你也说过,水面种植的好处是很明显。种下去之后,就不用再愁浇灌的问题,可以节约大量劳动力。到时候,旱涝保收。我们现在有现成的材料,我们人手充足,完全可以搞出大面积的水塘来种植。
    田蓝端正了颜色,认真看着大家:我们有人手,我们有材料,那其他地方有吗?
    众人茫然,他们改造自己的冷浸田,跟其他地方有什么关系?
    田蓝认真道:我们上山改造低产的冷浸田,不仅仅是为了给部队给农场打更多的粮食,我们还需要成为样板,可以被别人模仿照搬的样板。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得用最小的代价,做最大的事。因为只有效益高,才可以大面积推广。我举个例子吧。
    她眼睛平视众人,我听说过一个关于育种的案例,有一个地方他们的农业局历时三十年,经历了好几代人,终于培育出一种高产小麦。这个小麦的产量高,口感好,耐贫瘠也耐干旱,农民试种之后都很满意,但是它最后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台下的学生激动起来,好些人大喊大叫:是□□搞破坏,我们必须得造□□的反,夺他们的权,我们革命群众当家作主!
    他们喊叫的时候还狠狠瞪着赵老师,后者连头都不敢抬了。
    田蓝无语,她完全没想到,大家会往这个方向想。真是时代特色啊。
    她不得不开口维持课堂秩序:不是的,跟这个没关系,是农民自己的选择。听我说完,种子是农业局培育出来的,这个种子很好,但是制种的成本一直没办法降下去。农民原先种的小麦一亩地收500斤,种粮价值5块钱。这个新的小麦亩产700斤,买种粮的花费15块钱。农民本来可以种三亩的麦子,现在只能种一亩了,他们自然也就不愿意选择这种昂贵的小麦种。
    台下人开始议论,高卫东皱眉毛:可是多打了200斤小麦,那价值不止10块钱呢。
    其他人跟着点头,就是,又耐贫瘠,又耐干旱,还高产。那即便种子贵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嘛。
    田蓝目瞪口呆,完全没想到大家居然是这么个反应。
    她刚才举的例子不是凭空乱造,而是她一位师兄亲身经历。师兄实习的时候,参加过这个项目,项目的主导方就是一个偏远地区贫困县的农业局。
    比起高校和各个研究院研究所,他们的研究条件可以说相当简陋。
    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几代农业人仍然孜孜不倦地继续小麦育种的科研项目,最后评选时反响也很好,被认为是优质的小麦品种。
    但就因为育种成本居高不下,推广艰难,最后这个项目还是夭折了。
    毕竟半个世纪后,优良的小麦品种已经不胜枚举。几乎每种拿出来的都有自己足以独当一面的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劣势都可以被无限放大。
    但现在不同,现在优质的种子有限,所以大家能够忍受相对高昂的育种成本。
    田蓝只好讪笑:我说这个是因为要考虑投入成本跟收益的比率问题。成本越高,推广一件事就越艰难。咱们还说回冷浸田,挖塘的成本太高,投入太多,不容易为大家接受。除此之外,水面种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除非亲眼见到,否则很难相信。
    她笑着强调,当初我说在水上种稻子的时候,你们不也觉得是天方夜谭吗?
    但大学生们还是不想放弃,高卫东强调:接受新事物都需要时间,只要我们的技术获得了认可,那么推广下去并不难。
    真是理想主义啊。
    田蓝摇头:请大家不要忘了,我们现在觉得水面种植很简单,是因为我已经收集到了足够的资料,我知道要如何做这个事。无论是栽培基质的配比还是浮床的制作,这些我都可以手把手的教给大家。但是其他人没有这个条件,只能慢慢地进行。而且我们现有的被闲置的淡水面积很多,江河湖泊乃至鱼塘水坑,这些都可以用来做水面种植。我们无需把冷浸田都变成湖泊,然后再养鱼再种植,不适合现状。请大家注意一件事,搞农业生产一定要因地制宜,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
    高卫东嘀咕了一句:你石头上种菜也叫因地制宜吗?根本就不能长东西的地方。
    田蓝一本正经:当然,丰富的光热资源本来就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原料。这件事情放在平原地区未必合适,但是戈壁滩交通不便利,自给自足是最方便的办法。
    下课时间到了,大家各自散开,三三两两回宿舍。其实就是两间屋子,男女生分开住。
    恋耽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