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快穿全文免费阅读(2)
连着乒乓球台的是座高大的建筑物,西方风格,不晓得是不是学校的礼堂。再往旁边的二层楼又是典型的苏联工字型房屋,玻璃窗宽大明亮,透过窗户,还能瞧见里面雪白的墙壁。
这学校,硬件设施在六十年代应该算相当可以了。可惜按照刚才那位祝老师的意思,原主这会儿快要毕业,她也没什么机会在这里继续待下去。
舍友们没有在意田蓝的神游天外,几个小姑娘只兴高采烈:太好了,就该早点给她点颜色瞧瞧。哼,每次都拿我们的吃的去讨好男同学。
下铺姑娘懊恼不已:我们早该这样的,白白饿了这么长时间肚子。
先开口的女生询问同伴:你们说,祝老师先前把我们的粮票都收起来直接交给食堂,是不是就是为了不让田紫云拿我们的饭票去讨好男生?
另一个姑娘疑惑:不是吧,老师当时讲是不让我们拿粮票跟农民换零嘴吃啊。
田蓝听她们叽叽喳喳的说话声,拼凑出了事情的大概。
由于当年□□饥荒的影响,学校为了减少学生的能量消耗,一方面停开体育课禁止大家上操场锻炼,一方面开了宿舍让所有学生都住校,以免来回走路消耗体力。故而虽然她们才上初中,但大家一日三餐都在学校里吃。
后来饥荒过去,学校的住宿制却没停。田紫云仗着自己是班干部,打着同学要互相帮助的旗号,借口男生胃口大,女生吃的少,每次发粮票的时候都扣下女生的口粮给男生。
后来班主任祝老师说不让大家乱花粮票,直接将粮票和伙食费交给学校食堂。谁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大家领饭吃时,田紫云又号召女生将自己的窝窝头饼子之类的干粮分给男生,女生只喝稀饭。
她们几个家境好的女生本来就是班上的宠儿,有她们带头,其他人不管是不是心甘情愿,都得硬着头皮跟上。
下铺女生气得跺脚:我真傻,我有三个哥哥呢,我们家副食品我能吃到几口,能跟田紫云比吗?我干嘛要听她摆布?
剩下的女生也懊悔,就是啊,为什么不拒绝?自己吃饱肚子才舒坦啊。她们真跟大傻子似的,白牺牲了自己,男生个个都说田紫云好。
田蓝想叹气,这帮姑娘也不是智商有问题,而是其实很多人都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要求,哪怕这要求过分,大家也不愿撕破脸。尤其习惯集体生活的人在被扣上大义的帽子时,就更加不敢说不了。
她只能提醒小姑娘们:咱们以后别再被人牵着鼻子走了。主席教导我们,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舍友们没就主席语录发表看法,只跟着附和:对对对,田紫云就不是个好的,光会讨好男生。
下铺姑娘冷笑:哼,有其母必有其女,跟她妈一个德性。
田蓝刚想旁敲侧击两句这田紫云家的八卦,胸口就莫名其妙涌现出股强烈的厌烦。嘿,没看出来,这面瓜包子派原主格调还挺高,居然不在人后论是非。
她只好转移话题:别讨好男生,他们又不是不长眼睛也没脑子,真以为咱们靠露水就能活下去啊。不过是心安理得地占便宜。咱们以后不能当包子,不然永远都有狗惦记。
其他人也回过神来,就是,这些家伙就没一个好的,全是白眼狼!以前吃她们的饭票,现在连一个窝窝头都不给她们留。真恶心。
下铺姑娘认真地看她:田蓝,还是你看得透彻。以前是我小瞧了你。
田蓝知道自己跟原主个性估计相差十万八千里,趁机糊弄小姑娘:本来这些我不该讲。但马上要毕业了,你们对我这么好,我不想以后你们再被人欺负。
舍友们立刻眼睛红红,还一个个过来抓田蓝的手:你也是啊,别再被欺负了。
四个姑娘走进工字型的苏式教学楼时,楼上跑下位老师招呼:去大礼堂,你们都去大礼堂,今天有演讲,卢明强的演讲,你们都好好听听。
周围同学发出惊呼:真是卢明强啊!
田蓝稀里糊涂,这卢明强又是哪位?科学家、艺术家还是某位大领导?现在还没闹大革命,影星也有可能吧。
人群如潮水般往那栋高大的建筑物涌去,这尖顶的房屋还真是礼堂。田蓝与舍友被人潮推进去时,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她们顾不得挑选座位,赶紧就近坐下。
讲台上站着的中年人示意大家安静,提高嗓门喊:都坐下来,今天,我们有幸请来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卢明强同志为我们作报告,用他的实际行动给广大同学提供正确看待升学和参加农业生产问题的思路。下面,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卢明强同志的到来。
田蓝随大流发出了噼里啪啦的掌声。她目光注视着讲台上的青年,此人黑且瘦,约莫三十岁上下的模样。
结果人家一开口就是: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高中毕业五年,离开清江中学也八年了。
啧,照这样算,他实际年龄应该比看上去年轻起码五六岁啊。
卢明强还在作报告:五年来在农村劳动,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农村是一个广袤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的教导是非常正确的。
田蓝给他的演讲做概括,主要描述了他在农村做了哪些事,如何改造低产田,如何办民校,如何当义务教师。
他讲得慷慨激昂,台下的气氛也愈发热烈。有人脸蛋红扑扑,两只眼睛都跟灯泡似的盯着他。有人则交头接耳,小声议论。
田蓝则微微蹙额,因为她听到了卢明强提起挖山皮做肥料改造贫瘠的土壤。
这事真不行,山皮都被挖掉了,裸露的山体失去植被无法调节气候不说,碰上暴雨天气,什么山体滑坡泥石流都难以避免。就是当年种出了庄稼,后面大自然的报复也不堪设想。
第4章 六十年代好种田(捉虫)
田蓝扭头轻声冲舍友嘀咕了一句:他好受欢迎啊。
舍友眼睛都不看田蓝,语气热烈:那当然,他可是楷模标兵,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好多地方都请他去演讲呢,要不是咱们学校是他母校,都请不过来。
田蓝哦了声,眼睛继续盯着讲台上的人。
下铺姑娘迅速看了眼田蓝,又飞快收回视线。
一场演讲持续了差不多二十分钟,等到自由提问环节,整间礼堂都沸腾了。好多人都跟卢明强打听下乡的活动,还有人问能不能去边疆。还不是共青团员的能不能去。
卢明强一一解答完毕已经是一个多小时后的事情了。
先前的那位中年男人也就是校长又上讲台招呼大家:有意愿想要下乡的同学过来报名,这是时代的号召,农村大有可作为!
田蓝的舍友想上前,被下铺姑娘拉住了胳膊:不急现在,这么多人,咱们等会儿再去吧。
祝老师看她们闲着,立刻招呼:别站在这里,吃过饭也能报名。先去挖山吧,争取站好革命的最后一班岗。
班主任一走,舍友先崩溃,集体瞪下铺妹子:我们还不如排队去呢。
再惨,能惨过挖山吗?
所谓挖山,就是要将学校后面的小山挖平了当操场。因为市里修路,他们的操场被征用了一部分,后面剩下的地方就不够大家活动了。所以学校做主,全校学生各年级轮流每月停课三天参加义务劳动挖山,自己动手建操场。
这活,大家从去年做到现在都没完工,堪称当代愚公。
田蓝感觉挺新鲜,她动手搬石头,催促舍友:行了,趁太阳还没升到正中央赶紧动吧,不然后面这么热,咱们肯定得中暑。
这话是正理。舍友们停止了抱怨,认真投入到劳动中去。
田蓝搬石头往下运时,迎头撞上了今天的校园风云人物。卢明强笑着跟校长说话:咱们学校的传统真好,我记得那会儿我们自己搬砖盖宿舍呢。现在大家也在劳动中锻炼成长。
田蓝眼睛盯着人,看校长有事走开,她赶紧凑上前主动和卢明强说话:卢
得,应该喊什么呢?现在有没有学长这一说?算了,还是喊老师吧。
她含混带过,压根不和人寒暄便直奔主题:您刚才说到的用山皮制作土化肥的方法我觉得有待商榷。实不相瞒,我家是农村的,我们老家以前也这么做过,结果山体没有植被保护,一下雨,泥石流冲下来,别说开荒的田了,连村庄都被埋了。
卢明强没批评田蓝危言耸听,而是颇为认真地点头:你说的问题我也考虑过。但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没有肥,庄稼长不好,大家饿肚子也不行啊。
用肥料应当,但要讲究方法。田蓝正色道,比方说您刚才讲的扫蝙蝠粪肥田,其实可以蝙蝠粪和枯树干草还有秸秆混合在一起发酵,制造出高效有机肥。这样肥田的效果要比单用蝙蝠粪更好。
她一开口,就叽里咕噜地叙述起高效有机肥的制造方法,还强调重点:要多次少量给肥堆浇水保持湿度,达到抓一把起来能看到明显的水但水不低下来的程度就行。这样虽然麻烦点,但效果好。肥堆里发挥作用的是需氧菌,千万不能让它们透不过气来。现在的天气,堆肥二十天就能下地用。
她不是胡说八道。她正经农大学生,大二那个暑假参加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参与本校教授有机废弃物轻简化堆肥处理项目试验。
当时他们试验的农业合作社以种菜和养鸡为主业。社员在教授团队的指导下用鸡粪制作有机肥种出来的西红柿口感绝了。其他村的西红柿降价也卖不出去的时候,他们的西红柿愣是四五块钱一斤也供不应求。
这就是科学的力量啊。
田蓝腼腆地笑:我知道我贸然说这些唐突冒昧。但您是全国标兵积极分子,如果您能用这个方法为农田增产,就可以通过您的力量推广到全国了。您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榜样就得少犯错多做正确的事,因为榜样的后面多的是人有样学样。
还是少点山体滑坡的悲剧,多肥沃些田亩,多打下点庄稼吧。这样她也不用饿肚子。
天,肚里没油水真不行。一碗粥两个窝窝头才扛了多点儿功夫啊,她现在又感觉胃里闹革命了。
这个时代的人真单纯啊,卢明强居然轻易接受了田蓝掰扯的这是老农民的堆肥经验的说法,不仅没有反复盘问她,反而拿出自己的笔记本详细记下,还当场保证:你放心,我回去以后就做试验。我们突击队正在改造低产田呢。
他朝田蓝笑,欢迎你,同学,农村大有可为,欢迎你加入我们的队伍。
田蓝笑了笑,没接腔。
她可没打算下乡。否则她也不会毕业季人家都忙着找工作考研面试出国留学时,却选择报名参军了。
第5章 六十年代好种田
体力劳动果然能量消耗巨大,虽然学校安排他们上午十一点休息,到下午三点钟才开始干活,但天擦黑时去食堂吃饭的人还是个个精疲力尽。
田蓝洗过澡回宿舍,更是连上铺都不想爬。或者准确点讲,她连宿舍也不乐意待。
太热了,没有风扇更不可能有空调,整个宿舍像是蒸笼一样。刚洗完澡,她就感觉自己又是一身臭汗。
娘哎,她多么怀念吃着西瓜吹空调的美丽人生。
舍友也是心浮气躁,身为宿舍长的下铺姑娘给她们拿来毕业证书后,直接开着门嚷嚷:要热死人了吧。
田蓝抓着毕业证书一张张翻过去,借口看大家照片拍的如何迅速将人和名字对上号。下铺妹子叫赵丹萍,另两个是庞诗云和陆双双。陆双双就是那位想下乡的姑娘。
虽然大家毕业后就要各奔东西,但好歹她们也是自己来到这个时代认识的第一批人,又是很可爱的姑娘,她还是应该记住的。
赵丹萍走来走去,一边喝凉白开一边抱怨:怎么今天比昨天还热?
陆双双奇怪:废话,肯定一天热过一天啊。
赵丹萍从床上拖草席,打定主意:我今天就睡地上了。田蓝,你也睡地上吧。
庞诗云赶紧喊:那也得先拖了地再说吧。
四个姑娘一起动手,没多会儿功夫就将地面收拾干净。
嘿,躺在水泥地果然比床板上凉快,加上门开着串风,那种人被架在火上烤的感觉消减了不少。累了大半天的舍友们接二连三跌入了黑甜乡。
田蓝都昏昏欲睡时,旁边躺着的赵丹萍突然间轻轻推了她一下,然后凑上来跟她咬耳朵:你别听他们的,千万别下乡。你既然都不怕得罪他们了,那就硬到底,别半途而废。
田蓝睁眼看她,只见校园路灯微弱的灯光下,赵丹萍满脸焦灼:你别看报纸上写得好看,我表姐是前年去的,去了就哭,绝望的要死,后来还是嫁人才回城。就她的条件,没下乡哪里会看得上我表姐夫。陆双双是以为下乡就不用学习,又不用被爸妈管着才想去的。她就是叶公好龙,真去了,得哭死她。
田蓝默默地听着,没吭声。
她一点儿也不奇怪1965年的夏天,学校就动员他们下乡。因为虽然后来好多人将上山下乡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捆绑在一起说,但她清楚这其实是两件事。
上山下乡运动起源于五十年代,最初是知识青年自主行动,以支边为主要形式。后来才获得国家的认可和倡导,1964年,对,也就是这个时空的前一年,国家做出了统一规划,倡议青年下乡建设农村,以十五年为限,促进农村地区发展。
1978年知青大回城,其实也大体对上了这条规划路线。
赵丹萍看她没反应,急得够呛:你别傻了,农村真要有那么好活,当初饿死的人为什么是你妈?你那后妈就不是个好的。
田蓝眼皮子直跳,哎哟,这可是条重要信息。呵,饿死的亲妈,不是个好人的后妈,从农村来的原配女儿,足够脑补出几十万字的小说了。
可惜田蓝现在饿得心浮气躁。难怪以前大家吃过晚饭就早早睡觉,因为继续说话做事很容易肚饿,她又没夜宵吃。
她无心再八卦原主的家庭生活,只闭上眼睛冒了句:我没打算下乡,睡觉吧。
赵丹萍要的就是这句话,听到了也就心满意足地闭上了眼睛发出幸福的小呼噜。
田蓝却睡不着了,她饿得难受。稀粥窝窝头不扛肚子,这会儿早消化光了。她身上全是汗,也不知道是热的还是饿的。她烦躁地翻身,宿舍过道太狭窄了,她这一动弹居然直接滚到了床底下。然后她眼前一黑,直直坠入深渊。
那种失重感太强烈了,以至于田蓝忍不住尖叫。
可是当她再睁开眼时,她惊讶地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新世界,不,是她熟悉的世界。看看眼前菠萝包、提拉米苏还有一盒盒饭菜和点心,怎么看怎么都像是某某鲜生啊。光是它家菠萝包的盒子,她就能一眼认出来。
不对,这些东西为什么都摆在小车上?哦,她想起来了,这些都是还没过期但要被超市处理掉的临期食品。
作为农大的学生,田蓝深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她第一次看到这些吃的要被丢掉时还舍不得冒着热气的糕点,询问工作人员是否可以打折销售给她,又没过期,结果被拒绝了。
田蓝没能继续考虑自己为什么会跑超市来了,因为她的手先行一步,抓起菠萝包就狠狠地咬了口。
天啦!这叫一个香酥甜软,入口即化。跟噎死人的窝窝头完全不是一个物种。
恋耽美
这学校,硬件设施在六十年代应该算相当可以了。可惜按照刚才那位祝老师的意思,原主这会儿快要毕业,她也没什么机会在这里继续待下去。
舍友们没有在意田蓝的神游天外,几个小姑娘只兴高采烈:太好了,就该早点给她点颜色瞧瞧。哼,每次都拿我们的吃的去讨好男同学。
下铺姑娘懊恼不已:我们早该这样的,白白饿了这么长时间肚子。
先开口的女生询问同伴:你们说,祝老师先前把我们的粮票都收起来直接交给食堂,是不是就是为了不让田紫云拿我们的饭票去讨好男生?
另一个姑娘疑惑:不是吧,老师当时讲是不让我们拿粮票跟农民换零嘴吃啊。
田蓝听她们叽叽喳喳的说话声,拼凑出了事情的大概。
由于当年□□饥荒的影响,学校为了减少学生的能量消耗,一方面停开体育课禁止大家上操场锻炼,一方面开了宿舍让所有学生都住校,以免来回走路消耗体力。故而虽然她们才上初中,但大家一日三餐都在学校里吃。
后来饥荒过去,学校的住宿制却没停。田紫云仗着自己是班干部,打着同学要互相帮助的旗号,借口男生胃口大,女生吃的少,每次发粮票的时候都扣下女生的口粮给男生。
后来班主任祝老师说不让大家乱花粮票,直接将粮票和伙食费交给学校食堂。谁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大家领饭吃时,田紫云又号召女生将自己的窝窝头饼子之类的干粮分给男生,女生只喝稀饭。
她们几个家境好的女生本来就是班上的宠儿,有她们带头,其他人不管是不是心甘情愿,都得硬着头皮跟上。
下铺女生气得跺脚:我真傻,我有三个哥哥呢,我们家副食品我能吃到几口,能跟田紫云比吗?我干嘛要听她摆布?
剩下的女生也懊悔,就是啊,为什么不拒绝?自己吃饱肚子才舒坦啊。她们真跟大傻子似的,白牺牲了自己,男生个个都说田紫云好。
田蓝想叹气,这帮姑娘也不是智商有问题,而是其实很多人都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要求,哪怕这要求过分,大家也不愿撕破脸。尤其习惯集体生活的人在被扣上大义的帽子时,就更加不敢说不了。
她只能提醒小姑娘们:咱们以后别再被人牵着鼻子走了。主席教导我们,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舍友们没就主席语录发表看法,只跟着附和:对对对,田紫云就不是个好的,光会讨好男生。
下铺姑娘冷笑:哼,有其母必有其女,跟她妈一个德性。
田蓝刚想旁敲侧击两句这田紫云家的八卦,胸口就莫名其妙涌现出股强烈的厌烦。嘿,没看出来,这面瓜包子派原主格调还挺高,居然不在人后论是非。
她只好转移话题:别讨好男生,他们又不是不长眼睛也没脑子,真以为咱们靠露水就能活下去啊。不过是心安理得地占便宜。咱们以后不能当包子,不然永远都有狗惦记。
其他人也回过神来,就是,这些家伙就没一个好的,全是白眼狼!以前吃她们的饭票,现在连一个窝窝头都不给她们留。真恶心。
下铺姑娘认真地看她:田蓝,还是你看得透彻。以前是我小瞧了你。
田蓝知道自己跟原主个性估计相差十万八千里,趁机糊弄小姑娘:本来这些我不该讲。但马上要毕业了,你们对我这么好,我不想以后你们再被人欺负。
舍友们立刻眼睛红红,还一个个过来抓田蓝的手:你也是啊,别再被欺负了。
四个姑娘走进工字型的苏式教学楼时,楼上跑下位老师招呼:去大礼堂,你们都去大礼堂,今天有演讲,卢明强的演讲,你们都好好听听。
周围同学发出惊呼:真是卢明强啊!
田蓝稀里糊涂,这卢明强又是哪位?科学家、艺术家还是某位大领导?现在还没闹大革命,影星也有可能吧。
人群如潮水般往那栋高大的建筑物涌去,这尖顶的房屋还真是礼堂。田蓝与舍友被人潮推进去时,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她们顾不得挑选座位,赶紧就近坐下。
讲台上站着的中年人示意大家安静,提高嗓门喊:都坐下来,今天,我们有幸请来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卢明强同志为我们作报告,用他的实际行动给广大同学提供正确看待升学和参加农业生产问题的思路。下面,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卢明强同志的到来。
田蓝随大流发出了噼里啪啦的掌声。她目光注视着讲台上的青年,此人黑且瘦,约莫三十岁上下的模样。
结果人家一开口就是: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高中毕业五年,离开清江中学也八年了。
啧,照这样算,他实际年龄应该比看上去年轻起码五六岁啊。
卢明强还在作报告:五年来在农村劳动,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农村是一个广袤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的教导是非常正确的。
田蓝给他的演讲做概括,主要描述了他在农村做了哪些事,如何改造低产田,如何办民校,如何当义务教师。
他讲得慷慨激昂,台下的气氛也愈发热烈。有人脸蛋红扑扑,两只眼睛都跟灯泡似的盯着他。有人则交头接耳,小声议论。
田蓝则微微蹙额,因为她听到了卢明强提起挖山皮做肥料改造贫瘠的土壤。
这事真不行,山皮都被挖掉了,裸露的山体失去植被无法调节气候不说,碰上暴雨天气,什么山体滑坡泥石流都难以避免。就是当年种出了庄稼,后面大自然的报复也不堪设想。
第4章 六十年代好种田(捉虫)
田蓝扭头轻声冲舍友嘀咕了一句:他好受欢迎啊。
舍友眼睛都不看田蓝,语气热烈:那当然,他可是楷模标兵,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好多地方都请他去演讲呢,要不是咱们学校是他母校,都请不过来。
田蓝哦了声,眼睛继续盯着讲台上的人。
下铺姑娘迅速看了眼田蓝,又飞快收回视线。
一场演讲持续了差不多二十分钟,等到自由提问环节,整间礼堂都沸腾了。好多人都跟卢明强打听下乡的活动,还有人问能不能去边疆。还不是共青团员的能不能去。
卢明强一一解答完毕已经是一个多小时后的事情了。
先前的那位中年男人也就是校长又上讲台招呼大家:有意愿想要下乡的同学过来报名,这是时代的号召,农村大有可作为!
田蓝的舍友想上前,被下铺姑娘拉住了胳膊:不急现在,这么多人,咱们等会儿再去吧。
祝老师看她们闲着,立刻招呼:别站在这里,吃过饭也能报名。先去挖山吧,争取站好革命的最后一班岗。
班主任一走,舍友先崩溃,集体瞪下铺妹子:我们还不如排队去呢。
再惨,能惨过挖山吗?
所谓挖山,就是要将学校后面的小山挖平了当操场。因为市里修路,他们的操场被征用了一部分,后面剩下的地方就不够大家活动了。所以学校做主,全校学生各年级轮流每月停课三天参加义务劳动挖山,自己动手建操场。
这活,大家从去年做到现在都没完工,堪称当代愚公。
田蓝感觉挺新鲜,她动手搬石头,催促舍友:行了,趁太阳还没升到正中央赶紧动吧,不然后面这么热,咱们肯定得中暑。
这话是正理。舍友们停止了抱怨,认真投入到劳动中去。
田蓝搬石头往下运时,迎头撞上了今天的校园风云人物。卢明强笑着跟校长说话:咱们学校的传统真好,我记得那会儿我们自己搬砖盖宿舍呢。现在大家也在劳动中锻炼成长。
田蓝眼睛盯着人,看校长有事走开,她赶紧凑上前主动和卢明强说话:卢
得,应该喊什么呢?现在有没有学长这一说?算了,还是喊老师吧。
她含混带过,压根不和人寒暄便直奔主题:您刚才说到的用山皮制作土化肥的方法我觉得有待商榷。实不相瞒,我家是农村的,我们老家以前也这么做过,结果山体没有植被保护,一下雨,泥石流冲下来,别说开荒的田了,连村庄都被埋了。
卢明强没批评田蓝危言耸听,而是颇为认真地点头:你说的问题我也考虑过。但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没有肥,庄稼长不好,大家饿肚子也不行啊。
用肥料应当,但要讲究方法。田蓝正色道,比方说您刚才讲的扫蝙蝠粪肥田,其实可以蝙蝠粪和枯树干草还有秸秆混合在一起发酵,制造出高效有机肥。这样肥田的效果要比单用蝙蝠粪更好。
她一开口,就叽里咕噜地叙述起高效有机肥的制造方法,还强调重点:要多次少量给肥堆浇水保持湿度,达到抓一把起来能看到明显的水但水不低下来的程度就行。这样虽然麻烦点,但效果好。肥堆里发挥作用的是需氧菌,千万不能让它们透不过气来。现在的天气,堆肥二十天就能下地用。
她不是胡说八道。她正经农大学生,大二那个暑假参加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参与本校教授有机废弃物轻简化堆肥处理项目试验。
当时他们试验的农业合作社以种菜和养鸡为主业。社员在教授团队的指导下用鸡粪制作有机肥种出来的西红柿口感绝了。其他村的西红柿降价也卖不出去的时候,他们的西红柿愣是四五块钱一斤也供不应求。
这就是科学的力量啊。
田蓝腼腆地笑:我知道我贸然说这些唐突冒昧。但您是全国标兵积极分子,如果您能用这个方法为农田增产,就可以通过您的力量推广到全国了。您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榜样就得少犯错多做正确的事,因为榜样的后面多的是人有样学样。
还是少点山体滑坡的悲剧,多肥沃些田亩,多打下点庄稼吧。这样她也不用饿肚子。
天,肚里没油水真不行。一碗粥两个窝窝头才扛了多点儿功夫啊,她现在又感觉胃里闹革命了。
这个时代的人真单纯啊,卢明强居然轻易接受了田蓝掰扯的这是老农民的堆肥经验的说法,不仅没有反复盘问她,反而拿出自己的笔记本详细记下,还当场保证:你放心,我回去以后就做试验。我们突击队正在改造低产田呢。
他朝田蓝笑,欢迎你,同学,农村大有可为,欢迎你加入我们的队伍。
田蓝笑了笑,没接腔。
她可没打算下乡。否则她也不会毕业季人家都忙着找工作考研面试出国留学时,却选择报名参军了。
第5章 六十年代好种田
体力劳动果然能量消耗巨大,虽然学校安排他们上午十一点休息,到下午三点钟才开始干活,但天擦黑时去食堂吃饭的人还是个个精疲力尽。
田蓝洗过澡回宿舍,更是连上铺都不想爬。或者准确点讲,她连宿舍也不乐意待。
太热了,没有风扇更不可能有空调,整个宿舍像是蒸笼一样。刚洗完澡,她就感觉自己又是一身臭汗。
娘哎,她多么怀念吃着西瓜吹空调的美丽人生。
舍友也是心浮气躁,身为宿舍长的下铺姑娘给她们拿来毕业证书后,直接开着门嚷嚷:要热死人了吧。
田蓝抓着毕业证书一张张翻过去,借口看大家照片拍的如何迅速将人和名字对上号。下铺妹子叫赵丹萍,另两个是庞诗云和陆双双。陆双双就是那位想下乡的姑娘。
虽然大家毕业后就要各奔东西,但好歹她们也是自己来到这个时代认识的第一批人,又是很可爱的姑娘,她还是应该记住的。
赵丹萍走来走去,一边喝凉白开一边抱怨:怎么今天比昨天还热?
陆双双奇怪:废话,肯定一天热过一天啊。
赵丹萍从床上拖草席,打定主意:我今天就睡地上了。田蓝,你也睡地上吧。
庞诗云赶紧喊:那也得先拖了地再说吧。
四个姑娘一起动手,没多会儿功夫就将地面收拾干净。
嘿,躺在水泥地果然比床板上凉快,加上门开着串风,那种人被架在火上烤的感觉消减了不少。累了大半天的舍友们接二连三跌入了黑甜乡。
田蓝都昏昏欲睡时,旁边躺着的赵丹萍突然间轻轻推了她一下,然后凑上来跟她咬耳朵:你别听他们的,千万别下乡。你既然都不怕得罪他们了,那就硬到底,别半途而废。
田蓝睁眼看她,只见校园路灯微弱的灯光下,赵丹萍满脸焦灼:你别看报纸上写得好看,我表姐是前年去的,去了就哭,绝望的要死,后来还是嫁人才回城。就她的条件,没下乡哪里会看得上我表姐夫。陆双双是以为下乡就不用学习,又不用被爸妈管着才想去的。她就是叶公好龙,真去了,得哭死她。
田蓝默默地听着,没吭声。
她一点儿也不奇怪1965年的夏天,学校就动员他们下乡。因为虽然后来好多人将上山下乡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捆绑在一起说,但她清楚这其实是两件事。
上山下乡运动起源于五十年代,最初是知识青年自主行动,以支边为主要形式。后来才获得国家的认可和倡导,1964年,对,也就是这个时空的前一年,国家做出了统一规划,倡议青年下乡建设农村,以十五年为限,促进农村地区发展。
1978年知青大回城,其实也大体对上了这条规划路线。
赵丹萍看她没反应,急得够呛:你别傻了,农村真要有那么好活,当初饿死的人为什么是你妈?你那后妈就不是个好的。
田蓝眼皮子直跳,哎哟,这可是条重要信息。呵,饿死的亲妈,不是个好人的后妈,从农村来的原配女儿,足够脑补出几十万字的小说了。
可惜田蓝现在饿得心浮气躁。难怪以前大家吃过晚饭就早早睡觉,因为继续说话做事很容易肚饿,她又没夜宵吃。
她无心再八卦原主的家庭生活,只闭上眼睛冒了句:我没打算下乡,睡觉吧。
赵丹萍要的就是这句话,听到了也就心满意足地闭上了眼睛发出幸福的小呼噜。
田蓝却睡不着了,她饿得难受。稀粥窝窝头不扛肚子,这会儿早消化光了。她身上全是汗,也不知道是热的还是饿的。她烦躁地翻身,宿舍过道太狭窄了,她这一动弹居然直接滚到了床底下。然后她眼前一黑,直直坠入深渊。
那种失重感太强烈了,以至于田蓝忍不住尖叫。
可是当她再睁开眼时,她惊讶地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新世界,不,是她熟悉的世界。看看眼前菠萝包、提拉米苏还有一盒盒饭菜和点心,怎么看怎么都像是某某鲜生啊。光是它家菠萝包的盒子,她就能一眼认出来。
不对,这些东西为什么都摆在小车上?哦,她想起来了,这些都是还没过期但要被超市处理掉的临期食品。
作为农大的学生,田蓝深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她第一次看到这些吃的要被丢掉时还舍不得冒着热气的糕点,询问工作人员是否可以打折销售给她,又没过期,结果被拒绝了。
田蓝没能继续考虑自己为什么会跑超市来了,因为她的手先行一步,抓起菠萝包就狠狠地咬了口。
天啦!这叫一个香酥甜软,入口即化。跟噎死人的窝窝头完全不是一个物种。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