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免费阅读(91)
康熙权衡再三没有做出那般薄凉之举。
石家自努尔哈赤年间就为后金效力,哪怕石文炳身故,但他的叔伯、兄弟都是人才。
太子岳父去世,不影响对石家其他人的任人唯贤。
当时,康熙如此认为,所以觉得选定的儿媳丧父也无妨,瓜尔佳氏依旧足够资格继续做太子妃。并且没让她守孝三年,唯恐变数太多,只守孝一年就进行了与太子的大婚。
后来也确实重用了石家的有才之人。
比如石琳,他是石文炳的叔叔。在三藩之乱中,亲自坐镇河南开封。严肃军纪,安定民心,使得八旗军队顺利南下作战。
后又是升任两广总督。直至其身故于任上,一直勤政为民,所施政策无不都是为了百姓着想。
再如石文炳的堂弟石文晟,如今也是调任湖广总督。
从打击拐卖人口非法集团一案中,是能看出他的雷厉风行手段。
一切发展看似没有不妥。
石文炳英年早逝,皇上却不曾亏待石家。
此刻,康熙比较着太子对子女的态度差异,终是确定了他与石家君臣相得让谁心里扎了一根毒刺。
石家越是忠君,瓜尔佳氏越是品性淑孝纯善,太子就越不满意,因为四个字国无君。
尤其是储君与皇帝之间发生了利益、思想、感情等等矛盾冲突之后,忠于皇帝的人不可能竭力支持太子。
比如这一次的拐卖案。
石文晟在接到老四的示警后,肃查湖北湖南的非法人口略卖团伙,有一个算一个都不放过,谁做后台都不管用。
这样做会得罪谁?
如果王麻子所言是真,他是上头有人,人在京城。那个幕后之人的名字,或是呼之欲出。
哪怕没有足够多的证据,但无法不怀疑胤礽因为石文晟打击犯罪而利益受损,于是对同为来自石家的太子妃瓜尔佳氏越发冷待。
当你看一个人不顺眼时,这人做什么都是错的。
康熙没有感情用事,也曾经劝服自己胤礽能改好,但一桩桩事实摆到了面前,不认不行。
于是,康熙四十五年开春,下了一道圣旨。
撤去凌普内务府总管的职务,理由就是他监督不利,居然让御制物品流到了人贩子小头目的手上。
改由廉郡王胤禩接管内务府,由十阿哥胤祹协理。
不久之后,毓庆宫碎了一地的瓷器。
凌普是太子奶娘的丈夫,据说他红着眼眶离开了毓庆宫。
对外说辞,此次因罪被罢免,他有愧于太子的信任与提拔,没能把内务府诸多事宜打理好。
内情如何,智者见智。
康熙没给凌普将功折罪的机会。
这人不是他选的,而是太子在三年多前任命的。
三年也没让凌普学会怎么办事,完全没有必要再留。哪怕论私人情分,接替他的胤禩是太子的弟弟,难道不比奶妈的丈夫亲近?
这一题的真实答案,却是谁也不能摆到台面上。
自此刻起,太子也顾不上给远在天边的老四找麻烦。
近在京城的胤禩,成了继胤禔之后,被太子党的主要针对目标。
朝堂上,必有因此生出的纷争。
康熙坐山观虎斗,趁此将理学院的首届学生都散了出去。
去年分批将部分学习两年的学生安排到各个实差上,虽然职位不高,但都是能锻炼人的岗位。
如今把剩余的也都安排好,准备缓一缓过三个月再进行第次招生。
从年初到年尾,就不能有些令人打心底愉悦的事?
康熙发现读老四家书时,心情终是与平时不同。
尽管这种愉悦与一般定义有差异,掺杂了担忧等情绪,但不用绷着那根勾心斗角的心弦就是非常难得了。
好在老四的书信里没有再发生拐卖案,也没有再一不小心又找到了谁谁谁的宝藏。
根据信中所写,考察队进入云贵,日子总体过得平稳。
所遇挑战主要是自然环境带来的,比如行路难,比如对当地气候要有一段适应过程。
这些困难早就在预料之中,咬咬牙就能克服。
一路行来,发现的另一个困难才是令人头疼百姓有缺粮的隐患。
若是云贵两广的人口数量继续增加,现有的粮食产量就会出现供应短缺。
改良农具、提高产量、引进新的粮食物种等等,必须都搞起来了,也不妨多管齐下。
其中,重点提到推广玉米与红薯种植。
明朝年间,玉米、红薯就随商船来到南方,但都是被当做新鲜玩意,没有充作主食之一。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至今,而红薯比玉米的种植范围还广一些。
经过实地勘察,山区高地即便没有平原的耕地,但也能让玉米茁壮生长。相对而言,玉米比其他主粮作物更易存活,而且产量高。
云南东部的某些山区已有成功种植经验,这就随信附上了具体的情况。
不但如此,一路上收集了所遇到了玉米、红薯等作物的不同品种。
对比不同品种间的产量高低、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期待杂交培育出更高产量的新品种。
深入做这项农业研究的不是别人,正是茉雅琪。
康熙瞧着随信而来的资料。虽然孙女一笔毛笔字不够漂亮,但书写的内容通俗易懂又数据详尽。
好!很好!非常好!
有关农作物报告起内容最重要,这一份报告比那些尸位素餐朝臣写的奏折不知强了多少倍。
康熙能够预见到,老四家的小女儿照此节奏发展下去,假以时日是能活万万人性命。让人不饿肚子,这是极大的功劳。
茉雅琪没有任何夸大其词,写得清楚不饿着与吃饱饭是两回事。
那需要前赴后继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从农肥、耕田技术、育种等等方面进行不断改良。
她能做的就是先跨出一小步。希望天灾干旱来临时,灾民都能吃上一点粮食。
哪怕那些玉米的品种口感不够美味,哪怕那些作物平日无法被当做主粮,但有此辅助起码能减少被饿死的人数。
康熙表示很认可,做实事从来都是一步步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茉雅琪,这个孙女的名字开始被他放在了心里。然后,主动还找来玉牒翻了翻,确定小姑娘快十岁了。
十岁,还早。
康熙算了算时间,他嫁女儿基本都等公主十六七岁,而老四嫁女儿也不必着急。
说是不急,但下意识将找孙女婿的标准已经给制定起来了。首先充分吸取经验教训,不给找佟家那般的勋贵权臣了。
人品最重要,孙女喜欢与压得住也很重要。
茉雅琪要一直保持好心情,不被琐事困扰,才能在改良农作物上发挥更大才能。
想了一堆有的没的,似乎有一件事忘了,是什么忘了呢?
康熙摸了摸脑袋,总觉得该注意某件事,却又一时半刻想不起来了。
*
*
万里之遥,广粤之地。
武拂衣携胤禛、茉雅琪、温宪,在康熙四十五年的腊月下旬来到广州府。
去年年中彻查拐卖案后,四人就与胤禟在湖南分开。
尽管调查人贩团伙与处理李自成宝藏耽误了一点时间,但总体还是按照考察团的原计划行事。胤禟带着侍卫收了一批珍珠先往广州去了,向西洋商人打开珍珠奢侈美白产品的新大门。
考察团主体进入贵州、云南、广西,这一路主要记录当地不同风俗与民生情况。
武拂衣从旁辅导,让茉雅琪主笔写的农业报告,又叫胤禛审查了有无用词逾越或疏漏,再将一摞摞寄回了京城。
走了一年半,告别高原山地,在年末时分来到了广州府。
广州府,肉眼可见的与众不同。
首先能看到各色头发的欧罗巴人,而街头巷尾的气氛明显比京城要轻松自在,比如人们也敢光明正大地议论朝事。
武拂衣一行人正要往落脚点去。胤禟提前一年抵达广州府,在此地买了一间大宅子,这就与他去汇合了。
把行李放在马车上拉运,人却没坐在车内。慢慢步行穿过街道,是为更好认识此处的府城布局。
一句夹生粤语想起,呢个书,有咩?
武拂听到身后的低语声,嘴角微微一抽。
不必回头,刚刚那句不标准粤语正是温宪在低声练习。她来广州抱有决心,要去各大商行地摊买齐各类新奇书籍。
书籍内容,概括一句话,但凡与破案相关就不放过。
或是被隆科多一事的刺激,让温宪对揭开真相有了兴趣。
而湖南遇上的破译李自成宝藏去向与解救黄履庄被冤枉入狱,更是进一步加大了她对破案的兴趣。
武拂衣没有阻止温宪发展兴趣爱好,只是有些不知要向康熙提起此事。
他的五公主在和离后,勇于活出自我,人生兴趣变成了希望成为揭露真相的侦探?这与他的十四阿哥最大希望是成为狗血作家,哪一个更不靠谱一些?
想着就侧头看向胤禛,这厮的弟弟与妹妹怎么兴趣爱好都偏了?
此时,胤禛没有为身后温宪的低语大惊小怪,他正偏移视线看向一个茶水铺。
尽管他在表面上不动声色,但仔细瞧一瞧他的眼神,明显是对茶水铺的聊天话题很感兴趣。
只听那里有三个脚夫在讲话,说的是福建话。
哎呦,这日子真是不好过了。泉州出了一位抄家提督,也不知咱们运货回福建,会是什么光景。
你怕啥?蓝提督喜欢抄家,那也是抄有钱人的。咱们是平头百姓,要抄也轮不到咱们。
万一呢?这事可不说准。阎王好说话,底下的小鬼难缠。万一就抄咱们了呢?
武拂衣轻轻戳了戳胤禛的手臂让他回神。
这人进入广州后略感水土不服,虽然谈不上精神萎靡,但一直有些懒洋洋的,没想到此刻倒是精神奕奕起来。显然是对别人聊抄家的话题很感兴趣。
这都是什么爱好?
果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胤禛、温宪、胤祯兄妹三人的喜好变得都怪怪的。这是谁起的头,给带偏了?
胤禛回神,正对上武拂衣诡异的眼神。
武拂衣似关心地问,你水土不服的病好了?精气神都恢复了?
胤禛嘴角微抽,因为他听出了言下之意。
老鬼的真实意思,「阿四,阿四,你怎么回事?听了别人说起抄家,你就不困了?」
第九十八章
谁对抄家感兴趣了?
胤禛装作没读懂武拂衣真正想表达的含义。
这会顶着道士的装束, 总不能在大街上讨论『如何抄家不留后遗症』、『论选择肥羊(抄家对象)的技巧』、『是该抄还是该抄呢?』之类的话题。
那不合适。
不符合道士贾武的仙风道骨形象,而且女儿与妹妹就在身后,被听去了影响不好。
胤禛顾左右而言他, 说此处是广州府, 其实是在城墙之外。没想到短短几年,竟是建设的如此有异域风情。
眼下, 考察队一行人走在广东十三行所在区域,它位于在广州城的西门之外。
所谓十三行, 上可追溯明朝嘉靖年间。
葡萄牙人开始在澳门借住,而称原籍广州、徽州、泉州的十三家商行为「十三行」,因为它们垄断了南边的商贸利润。
王朝更迭, 明朝的商行没有持续到清朝,但将这个约定俗成的称谓给传了下来。
二十多年前,康熙虽然开放海贸,但制定了各种条条框框。
简单概括,外国船只靠岸后,外国人一般情况下不能进入城内。
清朝本土商人也不能与外国人直接接触, 想要通商就要中间人。
中间人必须取得洋货行许可证。
持证不易, 需要各种资质作保,然后由地方官员与海关审核签发。当然也有空降兵, 就是京城直接来的皇亲国戚。
这些商行的总量不固定,也不全在广东,但习惯被统称为广东十三行。
海贸必经十三行之手,可想而知这种几近垄断的生意何等暴利。
有高利润,就有繁重如山的责任。
负责处理与外国商队有关的一切事宜。小到吃穿住行,上到打架斗殴,还有生意上的各种问题。
比如外国海船靠岸后, 理论上不许雇佣任何清朝百姓作为短期劳工,没吃没喝没地方住,都要找上十三行。
比如朝廷规定原则上白银不外流,清朝商人买洋货是以物易物。
一批交换的货物不达标,质量、数量发生了任何问题,中间商行就要全程负责追讨赔偿等等。
洋人不得入城,十三行建在城墙外。
选址与明代的怀远驿相邻,那是曾经接待外国使者的地方。
地理上位于珠江之侧,一排排房屋都是面江而建。船一靠岸就能眺望到商行等建筑,非常便利。
今年,十三行区域更加热闹了。
康熙在三年前终是批准,允许英吉利与荷兰两国先行试点,可以在划定范围内建造外国商馆。
往小了说,外商终于不必借住客栈或漂泊于船上。往大了说,是有正正经经的办公地点。
经过三年的施工,两处外国商馆竣工了,就等选一个黄道吉日正式入住。①
别问为什么洋人也要选黄道吉日,问就是入乡随俗。日期定了,在半个月后,即正月初五接财神那一天。
不过,洋人还是无诏不得入城,这一条没有变。
同样的,清朝百姓也不的随意出西侧城门与洋人接触。
即便如此,城外的十三行区域依旧车水马龙。
洋商不得雇佣清朝百姓,但十三行可以也必须雇佣,否则一船船货怎么从城外送入城内。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比如李卫的父亲,他也不是十三行商人,怎么就能在洋人手里买到了《心血运动论》?
李父能有十三行的朋友,请友人带着出城见识一番。哪怕私下与洋人直接交易一二物品,只要没被人检举就行。
如今,武拂衣几人也不是十三行的,但胤禟早一年半载抵达广州,他以甄玖的身份办好了对外贸易特殊许可证。
早几年,胤禟也和洋人做生意,那会就搞过许可证。
此番另谋一证,且用了完全不同的商号名称,为的就是与过往区别开来。
四哥,你们可算来了。
胤禟收到消息出门来迎,热情地挥了挥手。
真是让弟弟苦等好久。这要是再晚来十天,弟弟今年又得孤苦伶仃一个人过年了。
武拂衣笑问,你,孤零零?坐在房间里瞧着账本,难道不该觉得很热闹吗?满耳金银珠宝的喧闹声。
胤禟苦笑,四哥可别打趣我了,我这正发愁呢。
愁什么?
武拂衣其实有所耳闻,遂念出一个称号,你发愁「珍珠王」,这个名号不好听?
去年,胤禟试图在茶叶、丝绸、瓷器等传统高端海贸货物之外开辟新产品,携珍珠奢华美白产品的理念来到了十三行。
古有买椟还珠。
而今,胤禟给定制了一套精美化妆品木盒,将一百零八套珍珠粉赶在西洋船年底回航前卖出。
海船远洋航行要看海上季风的脸色。
欧洲到亚洲,一般是圣诞节到来年复活节时间段出发,因为要适应印度洋春夏季风。
从亚洲回航,一般是十月到次年的三月启程,耗时七八个月不等回到欧洲。
去年十月,胤禟的珍珠粉美白产品被洋商运走。
今年十月,英吉利货船再抵广州。
商人威廉一上岸就要找『真珍珠王』,马上、立刻、一秒钟也不想耽搁地与他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奢华珍珠粉护肤品在英吉利卖爆了,准确地说108盒化妆品压根不够分的。
亏得不是一百多年前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那位英吉利女王是狂热珍珠爱好者,想来会把珍珠粉给全都包下。
威廉着急来签合约,他是怕迟了一步没货。
恋耽美
石家自努尔哈赤年间就为后金效力,哪怕石文炳身故,但他的叔伯、兄弟都是人才。
太子岳父去世,不影响对石家其他人的任人唯贤。
当时,康熙如此认为,所以觉得选定的儿媳丧父也无妨,瓜尔佳氏依旧足够资格继续做太子妃。并且没让她守孝三年,唯恐变数太多,只守孝一年就进行了与太子的大婚。
后来也确实重用了石家的有才之人。
比如石琳,他是石文炳的叔叔。在三藩之乱中,亲自坐镇河南开封。严肃军纪,安定民心,使得八旗军队顺利南下作战。
后又是升任两广总督。直至其身故于任上,一直勤政为民,所施政策无不都是为了百姓着想。
再如石文炳的堂弟石文晟,如今也是调任湖广总督。
从打击拐卖人口非法集团一案中,是能看出他的雷厉风行手段。
一切发展看似没有不妥。
石文炳英年早逝,皇上却不曾亏待石家。
此刻,康熙比较着太子对子女的态度差异,终是确定了他与石家君臣相得让谁心里扎了一根毒刺。
石家越是忠君,瓜尔佳氏越是品性淑孝纯善,太子就越不满意,因为四个字国无君。
尤其是储君与皇帝之间发生了利益、思想、感情等等矛盾冲突之后,忠于皇帝的人不可能竭力支持太子。
比如这一次的拐卖案。
石文晟在接到老四的示警后,肃查湖北湖南的非法人口略卖团伙,有一个算一个都不放过,谁做后台都不管用。
这样做会得罪谁?
如果王麻子所言是真,他是上头有人,人在京城。那个幕后之人的名字,或是呼之欲出。
哪怕没有足够多的证据,但无法不怀疑胤礽因为石文晟打击犯罪而利益受损,于是对同为来自石家的太子妃瓜尔佳氏越发冷待。
当你看一个人不顺眼时,这人做什么都是错的。
康熙没有感情用事,也曾经劝服自己胤礽能改好,但一桩桩事实摆到了面前,不认不行。
于是,康熙四十五年开春,下了一道圣旨。
撤去凌普内务府总管的职务,理由就是他监督不利,居然让御制物品流到了人贩子小头目的手上。
改由廉郡王胤禩接管内务府,由十阿哥胤祹协理。
不久之后,毓庆宫碎了一地的瓷器。
凌普是太子奶娘的丈夫,据说他红着眼眶离开了毓庆宫。
对外说辞,此次因罪被罢免,他有愧于太子的信任与提拔,没能把内务府诸多事宜打理好。
内情如何,智者见智。
康熙没给凌普将功折罪的机会。
这人不是他选的,而是太子在三年多前任命的。
三年也没让凌普学会怎么办事,完全没有必要再留。哪怕论私人情分,接替他的胤禩是太子的弟弟,难道不比奶妈的丈夫亲近?
这一题的真实答案,却是谁也不能摆到台面上。
自此刻起,太子也顾不上给远在天边的老四找麻烦。
近在京城的胤禩,成了继胤禔之后,被太子党的主要针对目标。
朝堂上,必有因此生出的纷争。
康熙坐山观虎斗,趁此将理学院的首届学生都散了出去。
去年分批将部分学习两年的学生安排到各个实差上,虽然职位不高,但都是能锻炼人的岗位。
如今把剩余的也都安排好,准备缓一缓过三个月再进行第次招生。
从年初到年尾,就不能有些令人打心底愉悦的事?
康熙发现读老四家书时,心情终是与平时不同。
尽管这种愉悦与一般定义有差异,掺杂了担忧等情绪,但不用绷着那根勾心斗角的心弦就是非常难得了。
好在老四的书信里没有再发生拐卖案,也没有再一不小心又找到了谁谁谁的宝藏。
根据信中所写,考察队进入云贵,日子总体过得平稳。
所遇挑战主要是自然环境带来的,比如行路难,比如对当地气候要有一段适应过程。
这些困难早就在预料之中,咬咬牙就能克服。
一路行来,发现的另一个困难才是令人头疼百姓有缺粮的隐患。
若是云贵两广的人口数量继续增加,现有的粮食产量就会出现供应短缺。
改良农具、提高产量、引进新的粮食物种等等,必须都搞起来了,也不妨多管齐下。
其中,重点提到推广玉米与红薯种植。
明朝年间,玉米、红薯就随商船来到南方,但都是被当做新鲜玩意,没有充作主食之一。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至今,而红薯比玉米的种植范围还广一些。
经过实地勘察,山区高地即便没有平原的耕地,但也能让玉米茁壮生长。相对而言,玉米比其他主粮作物更易存活,而且产量高。
云南东部的某些山区已有成功种植经验,这就随信附上了具体的情况。
不但如此,一路上收集了所遇到了玉米、红薯等作物的不同品种。
对比不同品种间的产量高低、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期待杂交培育出更高产量的新品种。
深入做这项农业研究的不是别人,正是茉雅琪。
康熙瞧着随信而来的资料。虽然孙女一笔毛笔字不够漂亮,但书写的内容通俗易懂又数据详尽。
好!很好!非常好!
有关农作物报告起内容最重要,这一份报告比那些尸位素餐朝臣写的奏折不知强了多少倍。
康熙能够预见到,老四家的小女儿照此节奏发展下去,假以时日是能活万万人性命。让人不饿肚子,这是极大的功劳。
茉雅琪没有任何夸大其词,写得清楚不饿着与吃饱饭是两回事。
那需要前赴后继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从农肥、耕田技术、育种等等方面进行不断改良。
她能做的就是先跨出一小步。希望天灾干旱来临时,灾民都能吃上一点粮食。
哪怕那些玉米的品种口感不够美味,哪怕那些作物平日无法被当做主粮,但有此辅助起码能减少被饿死的人数。
康熙表示很认可,做实事从来都是一步步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茉雅琪,这个孙女的名字开始被他放在了心里。然后,主动还找来玉牒翻了翻,确定小姑娘快十岁了。
十岁,还早。
康熙算了算时间,他嫁女儿基本都等公主十六七岁,而老四嫁女儿也不必着急。
说是不急,但下意识将找孙女婿的标准已经给制定起来了。首先充分吸取经验教训,不给找佟家那般的勋贵权臣了。
人品最重要,孙女喜欢与压得住也很重要。
茉雅琪要一直保持好心情,不被琐事困扰,才能在改良农作物上发挥更大才能。
想了一堆有的没的,似乎有一件事忘了,是什么忘了呢?
康熙摸了摸脑袋,总觉得该注意某件事,却又一时半刻想不起来了。
*
*
万里之遥,广粤之地。
武拂衣携胤禛、茉雅琪、温宪,在康熙四十五年的腊月下旬来到广州府。
去年年中彻查拐卖案后,四人就与胤禟在湖南分开。
尽管调查人贩团伙与处理李自成宝藏耽误了一点时间,但总体还是按照考察团的原计划行事。胤禟带着侍卫收了一批珍珠先往广州去了,向西洋商人打开珍珠奢侈美白产品的新大门。
考察团主体进入贵州、云南、广西,这一路主要记录当地不同风俗与民生情况。
武拂衣从旁辅导,让茉雅琪主笔写的农业报告,又叫胤禛审查了有无用词逾越或疏漏,再将一摞摞寄回了京城。
走了一年半,告别高原山地,在年末时分来到了广州府。
广州府,肉眼可见的与众不同。
首先能看到各色头发的欧罗巴人,而街头巷尾的气氛明显比京城要轻松自在,比如人们也敢光明正大地议论朝事。
武拂衣一行人正要往落脚点去。胤禟提前一年抵达广州府,在此地买了一间大宅子,这就与他去汇合了。
把行李放在马车上拉运,人却没坐在车内。慢慢步行穿过街道,是为更好认识此处的府城布局。
一句夹生粤语想起,呢个书,有咩?
武拂听到身后的低语声,嘴角微微一抽。
不必回头,刚刚那句不标准粤语正是温宪在低声练习。她来广州抱有决心,要去各大商行地摊买齐各类新奇书籍。
书籍内容,概括一句话,但凡与破案相关就不放过。
或是被隆科多一事的刺激,让温宪对揭开真相有了兴趣。
而湖南遇上的破译李自成宝藏去向与解救黄履庄被冤枉入狱,更是进一步加大了她对破案的兴趣。
武拂衣没有阻止温宪发展兴趣爱好,只是有些不知要向康熙提起此事。
他的五公主在和离后,勇于活出自我,人生兴趣变成了希望成为揭露真相的侦探?这与他的十四阿哥最大希望是成为狗血作家,哪一个更不靠谱一些?
想着就侧头看向胤禛,这厮的弟弟与妹妹怎么兴趣爱好都偏了?
此时,胤禛没有为身后温宪的低语大惊小怪,他正偏移视线看向一个茶水铺。
尽管他在表面上不动声色,但仔细瞧一瞧他的眼神,明显是对茶水铺的聊天话题很感兴趣。
只听那里有三个脚夫在讲话,说的是福建话。
哎呦,这日子真是不好过了。泉州出了一位抄家提督,也不知咱们运货回福建,会是什么光景。
你怕啥?蓝提督喜欢抄家,那也是抄有钱人的。咱们是平头百姓,要抄也轮不到咱们。
万一呢?这事可不说准。阎王好说话,底下的小鬼难缠。万一就抄咱们了呢?
武拂衣轻轻戳了戳胤禛的手臂让他回神。
这人进入广州后略感水土不服,虽然谈不上精神萎靡,但一直有些懒洋洋的,没想到此刻倒是精神奕奕起来。显然是对别人聊抄家的话题很感兴趣。
这都是什么爱好?
果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胤禛、温宪、胤祯兄妹三人的喜好变得都怪怪的。这是谁起的头,给带偏了?
胤禛回神,正对上武拂衣诡异的眼神。
武拂衣似关心地问,你水土不服的病好了?精气神都恢复了?
胤禛嘴角微抽,因为他听出了言下之意。
老鬼的真实意思,「阿四,阿四,你怎么回事?听了别人说起抄家,你就不困了?」
第九十八章
谁对抄家感兴趣了?
胤禛装作没读懂武拂衣真正想表达的含义。
这会顶着道士的装束, 总不能在大街上讨论『如何抄家不留后遗症』、『论选择肥羊(抄家对象)的技巧』、『是该抄还是该抄呢?』之类的话题。
那不合适。
不符合道士贾武的仙风道骨形象,而且女儿与妹妹就在身后,被听去了影响不好。
胤禛顾左右而言他, 说此处是广州府, 其实是在城墙之外。没想到短短几年,竟是建设的如此有异域风情。
眼下, 考察队一行人走在广东十三行所在区域,它位于在广州城的西门之外。
所谓十三行, 上可追溯明朝嘉靖年间。
葡萄牙人开始在澳门借住,而称原籍广州、徽州、泉州的十三家商行为「十三行」,因为它们垄断了南边的商贸利润。
王朝更迭, 明朝的商行没有持续到清朝,但将这个约定俗成的称谓给传了下来。
二十多年前,康熙虽然开放海贸,但制定了各种条条框框。
简单概括,外国船只靠岸后,外国人一般情况下不能进入城内。
清朝本土商人也不能与外国人直接接触, 想要通商就要中间人。
中间人必须取得洋货行许可证。
持证不易, 需要各种资质作保,然后由地方官员与海关审核签发。当然也有空降兵, 就是京城直接来的皇亲国戚。
这些商行的总量不固定,也不全在广东,但习惯被统称为广东十三行。
海贸必经十三行之手,可想而知这种几近垄断的生意何等暴利。
有高利润,就有繁重如山的责任。
负责处理与外国商队有关的一切事宜。小到吃穿住行,上到打架斗殴,还有生意上的各种问题。
比如外国海船靠岸后, 理论上不许雇佣任何清朝百姓作为短期劳工,没吃没喝没地方住,都要找上十三行。
比如朝廷规定原则上白银不外流,清朝商人买洋货是以物易物。
一批交换的货物不达标,质量、数量发生了任何问题,中间商行就要全程负责追讨赔偿等等。
洋人不得入城,十三行建在城墙外。
选址与明代的怀远驿相邻,那是曾经接待外国使者的地方。
地理上位于珠江之侧,一排排房屋都是面江而建。船一靠岸就能眺望到商行等建筑,非常便利。
今年,十三行区域更加热闹了。
康熙在三年前终是批准,允许英吉利与荷兰两国先行试点,可以在划定范围内建造外国商馆。
往小了说,外商终于不必借住客栈或漂泊于船上。往大了说,是有正正经经的办公地点。
经过三年的施工,两处外国商馆竣工了,就等选一个黄道吉日正式入住。①
别问为什么洋人也要选黄道吉日,问就是入乡随俗。日期定了,在半个月后,即正月初五接财神那一天。
不过,洋人还是无诏不得入城,这一条没有变。
同样的,清朝百姓也不的随意出西侧城门与洋人接触。
即便如此,城外的十三行区域依旧车水马龙。
洋商不得雇佣清朝百姓,但十三行可以也必须雇佣,否则一船船货怎么从城外送入城内。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比如李卫的父亲,他也不是十三行商人,怎么就能在洋人手里买到了《心血运动论》?
李父能有十三行的朋友,请友人带着出城见识一番。哪怕私下与洋人直接交易一二物品,只要没被人检举就行。
如今,武拂衣几人也不是十三行的,但胤禟早一年半载抵达广州,他以甄玖的身份办好了对外贸易特殊许可证。
早几年,胤禟也和洋人做生意,那会就搞过许可证。
此番另谋一证,且用了完全不同的商号名称,为的就是与过往区别开来。
四哥,你们可算来了。
胤禟收到消息出门来迎,热情地挥了挥手。
真是让弟弟苦等好久。这要是再晚来十天,弟弟今年又得孤苦伶仃一个人过年了。
武拂衣笑问,你,孤零零?坐在房间里瞧着账本,难道不该觉得很热闹吗?满耳金银珠宝的喧闹声。
胤禟苦笑,四哥可别打趣我了,我这正发愁呢。
愁什么?
武拂衣其实有所耳闻,遂念出一个称号,你发愁「珍珠王」,这个名号不好听?
去年,胤禟试图在茶叶、丝绸、瓷器等传统高端海贸货物之外开辟新产品,携珍珠奢华美白产品的理念来到了十三行。
古有买椟还珠。
而今,胤禟给定制了一套精美化妆品木盒,将一百零八套珍珠粉赶在西洋船年底回航前卖出。
海船远洋航行要看海上季风的脸色。
欧洲到亚洲,一般是圣诞节到来年复活节时间段出发,因为要适应印度洋春夏季风。
从亚洲回航,一般是十月到次年的三月启程,耗时七八个月不等回到欧洲。
去年十月,胤禟的珍珠粉美白产品被洋商运走。
今年十月,英吉利货船再抵广州。
商人威廉一上岸就要找『真珍珠王』,马上、立刻、一秒钟也不想耽搁地与他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奢华珍珠粉护肤品在英吉利卖爆了,准确地说108盒化妆品压根不够分的。
亏得不是一百多年前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那位英吉利女王是狂热珍珠爱好者,想来会把珍珠粉给全都包下。
威廉着急来签合约,他是怕迟了一步没货。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