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 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

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免费阅读(57)

    其余六十七人,比如老三胤祉、比如佟家的庆复是勉强达标,而更多人都是满分一百只取得三四十分的水平。
    令人最失望的是太子的答卷,尽然勉勉强强才三十分。
    胤礽不该只有这点分数,他年少时课业优异,也深入学习过数理之学。
    康熙记得清楚,自己所著的数理论述都教过太子。
    胤礽不是毫无基础,但凡稍许上心,去年拿到牛顿《原理》后认真读一读,他就不会给出这份答案。
    读书不用功,奢华无度的享受却是一天不停。
    从内务府调取的记录,毓庆宫的吃穿用度堪称整个皇宫之最。
    瓷器、皮草、绸缎、茶叶、首饰等等,太子及其女眷的花费远超皇上与太后加起来的开支。
    这些奢侈品绝大多数都从江南采买运来。
    都说上行下效,胤礽使用这些物品据说是效仿汗阿玛的喜好。
    康熙不否认近些年偏好江南之物,但太子要学习父亲,为什么不把自己喜欢数理的一面也学了去?太子凭什么不学不了,老四就能学呢?
    说到底都是借口!
    太子在享受时,说在效仿皇上。当要他苦读了,就不记得父亲的殷切期盼。
    这事越想叫人越气。
    康熙不得不承认,哪怕愿意一而再再而三给胤礽机会,但现实情况让他接连挫败。现在只要一遇到与太子有关的事,就没一件让他顺心的。
    亏得还能转移注意力,一堆孩子中也不全是生来气他的。
    这次摸底考,有一个人的进步最快。
    不是别人,正是本来被康熙痛批为不务正业的胤禟。
    去年,胤禟上交的读书心得不说惨不忍睹,也是不得要领。时隔一年,这份考卷竟是能拿到八十多分。
    一年时间,胤禟之所以能发生变化,他在年初的请安折子里提到了原因。去年出海在外的几个月,四哥有空就带着他一起学习,丝毫不曾荒废时间。
    康熙非常欣慰,由衷感叹是老四教得好。
    老四是用了心的。即便他与老九以前有过不合,能通过实际行动看出来,两人已经修复了兄弟情,并且是把弟弟往好的方向引导。
    两天后公布摸底考成绩。
    康熙给众人留了脸面,没做具体排名,也没点名谁谁谁特别差。
    就把批改好的试卷给往各考生的父亲手中,哪怕那些宗亲朝臣读不懂数理题,但总能看得懂明晃晃的考分。
    差的不当众批评,好的却必须奖赏。
    给前十名送了赏赐,没公布具体谁是榜首,却也能从赏赐中窥见一二。
    康熙给老四的实物赏赐不算太厚重,但给了他之后免听课的权力。
    外界不知道是雍郡王搞出试卷,只当场他获得不必上课的特权是因为考得最好,好到不必去补习了。
    然而,雍郡王有此成绩不是最出人意表的。去年读牛顿《原理》,皇上就表扬过四阿哥学得不错。
    叫绝大多数人意外的是九阿哥。
    皇上竟然是给了他贝子的封号,以而表彰他的学习进步之迅速。
    这消息一出来,直教人瞠目结舌。
    九阿哥府内,胤禟接此圣旨时,保泰正好来此蹭饭。
    等到目送传旨太监离去,保泰再没能忍住,上上下下地打量胤禟。
    没想到,真是没想到,从小一起混日子的狐朋狗友居然出息大发了,一不留神就脱离了差生的队伍。
    保泰酸溜溜地说,九弟啊九弟,你这是悄悄学习,然后惊吓所有人啊!
    胤禟捧着封词爵位的圣旨,这会他本人都没能回过神来。
    距离上次康熙大封皇子已经过去了五年,那次封爵从大哥到十弟,汗阿玛唯独跳过了他。
    在五年内,康熙没有再轻易封爵的动作。只有四哥与八哥因为牛痘实验有功,更进一步被加封郡王。
    万万没有想到,这次临时搞出的突击性考试,居然让他得了贝子封号。
    胤禟被这个天降大饼给晕了。
    当听到保泰的话,他忽然百口莫辩。
    该怎么说呢?
    能考这个成绩是四哥在海船上每天逼他看书的结果。当时,他真的没得选,不看书就是看海。大海都是水,看上两三天就腻了。
    如此解释,仿佛像是他万般无奈被逼着学习,然后就非常幸运地被赐予了贝子封号。
    这话能说吗?
    一出口,是不是显得他长了一张欠揍的脸?
    第六十六章
    胤禟被封贝子, 竟然是因为在他在一场考试中取得的成绩。
    人们自然而然去打听这究竟是什么样的考试?考试的内容、都有什么人参考,以及其他人考分如何?
    真是没想到九弟也出息了。
    郭络罗氏听到胤禟进爵,很难不与胤禩的成绩做对比。
    胤禩对于数理格物没有兴趣, 他并不是钻研苦读的性子。这从他的一手毛笔字在众兄弟之间吊尾车可见一二。
    毫无意外, 廉郡王考得并不怎么样, 奖励榜上没有他的名字。
    对自己的成绩, 胤禩没有太在意。
    因为直郡王与太子也没考好,说明平时有差事要做的人没有多余精力去搞额外学习。
    那么隔壁老四怎么能行?
    胤禩直接把胤禛归类于喜欢自我折磨的分类里。
    小时候在上书房练字, 胤禛是练得最较真的那一个。
    他学一样东西, 非要学到十成好, 却不愿意承认世上总有些事是努力达不到的,比如不善骑射。
    胤禩逮着了老四的弱项, 他也就心里平衡了。
    准备一份贺礼,改明儿给九弟送去。这些年,他怪尴尬的。老十都得了爵位, 偏偏他作为兄长一直是光头阿哥, 现在终是好了。
    贺礼早就给安排好了。
    郭络罗氏不必胤禩提醒,而她有件事要提醒胤禩。
    爷一心为九弟着想, 希望他能早日封爵。我不是故意挑拨你们兄弟感情, 但有的话必须说, 九弟到底是怎么考好的?
    郭络罗氏不知详情, 但也能猜测一二。
    去年秋冬,九弟与四哥出门办差,怕是那会被压着学习。本来这事算不得什么, 偏偏因为这场考试让九弟封爵,他岂能不感谢四哥,指不定这份感激的心思还越过了你。
    胤禩微微蹙眉, 这话不好听,说的却是隐患。老九感激四哥倒也无妨,就怕他与自己渐行渐远。
    毕竟四哥做事的方法与自己不一样,老九认可一方怕是难以认可另一方。
    之后,我会与九弟谈一谈的。
    胤禩琢磨着,该给胤禟在京城找一份好差事。以前康熙没有表态,但现在封了胤禟贝子,应是愿意给安排的。
    正如老八夫妻俩说的那样,胤禟非常感激四哥的劝学。
    接了封爵的圣旨,转身就去准备谢礼。叫他苦恼的是一起出海小半年,依旧摸不着四哥究竟有何喜好。
    即便四哥有空就读书,但也不似三哥胤祉是偏爱做学问。读书不是因为喜欢,是因为有用。
    胤禟有些纠结,想送令人喜欢的礼物却无从着手,最后只能选了一堆也许有用的书籍。
    保泰围观了老九选礼物的全过程,自然听他提了几句被迫学习的苦读经历。
    要说丝毫不羡慕胤禟是骗人的。因为才学被认可封爵,与没有其他更好人选只能选某个孩子袭爵,那是两回事。
    保泰就是后者,在家中排行第三,非嫡非长。
    之所以被选定为世子,因为上头两个哥哥年幼夭折,而下面的两个弟弟,一个没活过四岁,还有一个身体虚弱。
    福全别无选择,只能让身体健康的保泰为世子。
    对这个儿子没多大期望,才会让他跟着行事温和的胤禩,安安稳稳找份差事就行。
    保泰明白阿玛的想法,本也觉着跟着八阿哥混就行。
    但瞧见打小一起招狗逗猫的胤禟也有了改变,不免会想自己是不是也要上进些?
    **
    **
    北郊庄子。
    胤禛作为始作俑者,岂能不关注此次摸底考的进展。
    虽然康熙没有让老四参与判卷,但在放榜之后将几乎所有考生的答卷抄送了一份送去雍郡王府。
    除了太子的卷子,其他人如何作答的都给一字不漏给捎来了。因为老四需要先了解这些人的不足,才能对症下药编写教材。
    不错,编教材这个重任落到了「五三山人」的肩上。
    康熙计划在今年九月正式让理学院开学。
    还有三个半月的准备时间,地点定在皇城之中。学生按水平划定为甲乙丙丁四个班。
    生源不只此次参加摸底考的人,会在八月初开放一次招生。初步计划放出二十八个名额,是让理学院第一批学生凑满一百人。
    师资方面,除了被临时传召入宫的数理大家陈厚耀与梅文鼎,三个月内面向全国召集合适的夫子,也包括有真本事的西洋传教士。
    不论谁授课,基于哪中理念思想很重要,都要根据教材内容来展开发挥。
    康熙把定初稿的事交给了老四,但没让他署真名。
    武拂衣转身就把一半的编写任务交给了胤禛,这么繁重的工作肯定要两个人一起做。
    今天,皇上发了明旨要在九月正式开启理学院。之前赏赐了成绩优秀者,这回又追加了两道旨意。熊赐履请辞后,给太子派了新的讲学夫子。另外,还让何焯添了一个差事,给老八做侍读。
    胤禛毫不意外这个安排。自从去年,康熙破格提拔了何焯做了举人,胤禩就与何焯走得近了。
    老八要是聪明些,本该与何焯保持距离。即便欣赏这人的才学,也只能保持君子之交。且看着吧,何焯的安生日子没几天了。
    原因自不必说,何焯是康熙故意推出来的一杆枪。
    全天下学问好却不幸没能中举的人何其多,曾经见过的蒲松龄不就是其中之一。
    何焯能被破格提拔,他的才学不是最重要的,与如今南党主力的矛盾冲突是决定因素。
    今年,春闱结束了,但后续斗争能就此停止吗?
    熊赐履请辞,他能退得干脆,不代表太子能忍下这一口气。
    胤禛问武拂衣,这两次进宫,你观察太子的状态如何?
    太子的眉宇之间难免阴郁。你若是问他会不会放过何焯,我个人认为绝无可能。
    武拂衣尽量减少与胤礽在私下遇见的可能性,因为太子的情绪着实不算稳定。
    太子的摸底考考砸了,是继索额图被死刑,熊赐履辞官离开后的又一次打击。
    这个时候让他礼遇被奖励的几人,还真不是心高气傲的太子能做到的。
    上一回,陈鹏年调查索额图的走私案,索相一党诬陷他写的诗是反诗。
    武拂衣估摸着类似的招数会被用到何焯身上。招数虽老,管用就好。
    去年相似事件发生过一回。
    陈鹏年调查索额图,被索相一党攻击诬陷他写的诗有反意。
    最初是雍郡王推举陈鹏年调查走私案。
    即便如此,武拂衣私下与陈鹏年没有任何往来,把人举荐之后,她就跑得远远的去松江府拆船了。
    这次情况相似而不同。
    卡在这个时间点,何焯被要求兼职做胤禩的侍读。
    表面上像是康熙成全了老八与朋友的交情,但何尝不是又一次借机对太子的考验。
    太子要报复何焯,是不是得考虑一下他与老八的关系?
    上次,康熙以何焯是孝子为理由破格赐予他举人头衔,但胤礽没能领会到孝道的重要性。
    这再给一次机会,都说不看僧面看佛面,为了兄弟情,胤礽能不能高抬贵手放过何焯?
    康熙真正在意的从不是何焯,只是太子的选择,而给出的暗示不只一条。
    胤禛想到了老九的封爵。此次叫胤禟赶上了,固然有成绩突飞猛进的原因,但也借了太子的一股东风。
    近两天,我估摸老九会来送谢礼。你提醒他别嘚瑟,做事前想一想三贝勒。
    为什么想一想胤祉?
    因为五年前胤祉被封诚郡王,但因为行事不够缜密,在敏妃百日内剃头,让他被降为贝勒。不只是一个人被罚,三阿哥府内的长史以下官吏都有被惩罚。
    胤禟现在被封贝子,也是康熙借机敲打太子。
    康熙让胤礽瞧一瞧,他的弟弟能被加封是因为颇和圣意,而让他别和做父皇的对着干。
    太子被明里暗里敲打针对,老九被加封,何焯被安排成老八的伴读,这些事同时发生。
    过去那些年,胤禟与胤禩关系很好。这会老九必须保持低调再低调,别一不小心卷了即将爆发的冲突中。
    何焯被攻击几乎已成定局。你提醒老九离他远些,反正本来就不熟悉。如今不是要落井下石,就是明哲保身。
    胤禛没说胤禩该如何做,他懒得去操心老八,但好歹辛辛苦苦给胤禟在船上辅导了课业,也不想辛苦白费了。
    武拂衣充分领会胤禛的意思,在当天黄昏胤禟来送谢礼时,是难得把话挑明了讲。
    说起太子正在找出气口,胤禟可别头铁撞上去。
    别看现在康熙夸奖是夸奖了胤禟,但要在胤礽与他之间二选一,谁是皇上的宝贝儿子,答案不言而喻。
    事到如今,康熙依旧没把胤礽与其他儿子完全一视同仁,否则不会特意抽调了太子的答卷没给老四。
    很多时候,事与愿违。
    摸底考结束后的第十天,几道折子同时摆上了康熙的案头。
    全都来自江南,痛批何焯其心有异,家藏反书。
    何焯的老家在苏州金狮子巷。
    联名举报他的官员说得有鼻子有眼,对于何家赍砚斋内的反书名录都写得明白。
    上奏康熙,请皇上能批准彻查何家,绝不姑息这样的奸佞小人。
    讨伐何焯的声音越来越多。
    康熙在朝会上让众臣商议此事,胤禩表示了对何焯的信任与支持。
    何焯自辨他不怕被查,身正不怕影子斜。就让人把他的书斋搜查一遍,有没有反书是一目了然。
    京城与苏州在运河的两端,查明此事最快也要大半个月。
    在结论出来之前,何焯身上的一切职务被革去,而人也被押入刑部监狱。
    如果仔细琢磨,能窥探出康熙的态度差异。
    去年陈鹏年被告发写反诗,皇上直接回应大可不必搞因言获罪,今年却是让何焯去牢里静等消息。
    为什么有区别?
    那就要问一问康熙是否喜欢皇子与大臣走得太近了。
    陈鹏年被雍郡王推举,两人之前与之后没有交集往来。
    何焯被破格提拔,入京后与廉郡王成为人尽皆知的好友。
    这中差异造成康熙对臣子被告后的不同态度,某一天也会以此去评判儿子们。
    康熙却从不直言,哪怕把何焯下狱也给足了他照拂,让他不会在狱中被故意针对。
    随后,消息来得不算慢。
    六月中旬对苏州何家书房的搜查结果出来了。
    何家的书斋岂止是没有反书,更是发现了他与吴县知县去年年末的信件。
    彼时,何焯被康熙赐予举人头衔,并让他入京在南书房兼差。
    别看那会他尚未有正经科举的出身,但能在乾清宫帮着皇上打下手,那就是一朝得道了。
    与吴县知县的信件,主要内容就是何焯坚决不收知县的孝敬钱,不会因为一时飞黄腾达就索取贿赂。
    没查到反书,竟然查到吴县知县对于何焯清廉的敬佩之信。
    如此反转,简直就是向那些信誓旦旦搞举报的官员脸上狠狠抽了一巴掌。
    接下去,自不必说有人开启马后炮模式。
    攻击那些揭发何焯的江南文官,说他们是蓄意陷害,只因有旧仇在前。
    也有人说廉郡王果然慧眼识人,并且有情有义,对于何焯是不离不弃。
    康熙大手一挥,强调了别再轻易拿反书、反诗之类的事做讨伐他人的借口,然后就不再继续在此事上做文章。
    何焯被释放,随后立刻官府原职。
    恋耽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