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页
在场的燕向骁立即给拦了下来,让掌柜的先退下去,然后语重心长地对荣郡王说了番话,荣郡王本身也没什么才干,不过是一朝得意便猖狂的类型,可燕向骁到底进了官场有些日子了,加上身边幕僚的出谋划策,所以心思深了不少,这个时候荣郡王府绝对不适合出手,京城这么多人看着,一旦出手荣郡王府并不会落得什么好名声。
“父王,孩儿现在的名声很重要,万不可落得个仗势欺人之名,免得传进陛下的耳朵里。”
荣郡王气极:“难道就只能这么算了?”
燕向骁也不是心眼多大的,君悦酒楼挣的银子大部分都落进他的口袋里,用来培养人手和拉拢官员,当然还远远不够,君悦酒楼一旦生意下跌,他到手的银子也会减少许多,对他的计划也有影响,所以又怎可能对此事无动于衷。
“父王,当然不能这么算了,但不能现在动手,就算要动手,也得等这阵风头过去,大家不再关注这君来饭馆才行。对那宋六元也不能打压,相反还要拉拢着些,毕竟六元的名头很好用。”
“可这人连骁儿你请吃酒都拒了,你不是说他跟顾昭关系非常近,他是不是早就倒向公主一边了?”荣郡王没好气地说。
燕向骁皱皱眉头说:“不好说。父王别担心,现在还得捧着他一点,等儿子大事一成,就是跟他们算账的时候了。”
荣郡王听了这话高兴了:“不错,不过就是会写几篇文章而已,什么东西,敢坏我儿子的好事,叫他吃不了兜着走。”
燕向骁眯眼笑起来,从没想到他有一日会离皇位这么远,燕向熙这个公主虽是威胁,但燕向骁一点可不认为她最终能坐到那位置上,一个女人竟敢跟他们争夺皇位,简直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与其将精力都放在燕向熙身上,还不如关注燕向瑾,那才是他的最大竞争对手。
宁王府上,幕僚向燕向瑾提议:“主子不如将这京报收入囊中,依属下之见,这京报大有可为。”
“哦?这话如何说?”燕向瑾背着手问。
“舆论,京报可左右这京中的舆论,倘若将京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那京报便可以成为我们手中的利器,引导民众的舆论偏向我们这一方,到时主子的唿声最高,陛下也不得不考虑下面的声音。”
燕向瑾听得心头激动,但又担忧道:“可京报在宋泽手里,宋泽那人跟顾昭的关系太近,他会偏向我?”
“倘若宋泽软硬不吃,不如我们自己来办第二份京报,用我们自己的人来做这件事。”
第251章 黎大舅
君来饭馆的起死回生,让京报的一众人也满意极了,说明他们的决定是正确的,可以继续走下去。
翰林院的掌院学士事后发表过一次对京报的看法,他是持赞赏的,包括为商家登载广告一事,他很清楚,没有适当的谋利的话,仅凭众人的兴趣爱好,京报难以坚持长久,翰林院本就是清水衙门,清贵是有,却没多少银钱拨下去,而且也会引得其他人反对,京报能自己解决这件事岂不两全其美。
翰林院其他人原本是抱着观望的态度看待京报这一新生事物,没想到三期下来引发这么大的反响,才三期,到了发报的那一日,就有不少百姓自发聚集在报点处,等待听人读报了,尤其是刚进翰林院没多久的一名新科进士,被大理寺来人给挖了过去,这让他们看得蠢蠢欲动。
在筹备第四期京报的时候,宋泽就谈了投稿一事,大家都同意接受外来的稿子,并决定了专门的审稿人员,还决定在第四期上将接受投稿消息正式刊登出来。
这消息先在翰林院里传开,于是那两日,不少人不是在翰林院奋笔书写,就是回家还在灯下撰文,这让杨卫展看得心头极度不快,他原本也是不看好宋泽这些人弄什么京报,在他看来纯属无聊之举,最后会以笑话收场,对宋泽这六元的名声肯定有影响。
他是想坐看笑话的,可没想到会产生这么大影响,尤其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翰林,居然也偷偷摸摸地写稿子要去投稿,杨卫展有吐血的冲动,就连回家祖父也找他谈了京报的事,杨太傅虽然是保守派的,但身在官场这么久,也有一定的敏锐度,让京报继续办下去,影响非同小可。
“京报这么光明正大地为商家打广告,朝堂上也没有参宋泽一本?”
杨太傅捋着胡须说:“有人参了,可也有人为宋六元说话,因为有了这份笔墨费,京报从十文一份,降到了五文一份,这得到了不少人的好评,没想到他们倒是有这样的魄力。”
总的来说,虽然有贬,但褒奖的声音更大,毕竟那份报纸的纸张笔墨费,都不止十文钱,谁不知读书费用最贵,宋六元这一行为无疑有利于教天下人读书。
“陛下没有说话吗?”杨卫展心头不舒服。
杨太傅叹气道:“陛下没赞成也没反对,正是这样的态度才叫人拿捏不准,不过祖父已经听说有人想要效仿宋六元。”
“办报?”
“不错。”
“那祖父,孙儿……”杨卫展也蠢蠢欲动了,他自认才华并不输于宋泽,只不过运气稍差了一些,所以凭什么宋泽能搏得美名,他却要屈居其下。
杨太傅却摇头:“不可,京报是头份,你就算办成功了,名声也无法越过宋六元,你稍安勿躁,过阵子祖父将你调出翰林院。这一块风险未知,你没必要插手,祖父另外安排人便是了。”
--
“父王,孩儿现在的名声很重要,万不可落得个仗势欺人之名,免得传进陛下的耳朵里。”
荣郡王气极:“难道就只能这么算了?”
燕向骁也不是心眼多大的,君悦酒楼挣的银子大部分都落进他的口袋里,用来培养人手和拉拢官员,当然还远远不够,君悦酒楼一旦生意下跌,他到手的银子也会减少许多,对他的计划也有影响,所以又怎可能对此事无动于衷。
“父王,当然不能这么算了,但不能现在动手,就算要动手,也得等这阵风头过去,大家不再关注这君来饭馆才行。对那宋六元也不能打压,相反还要拉拢着些,毕竟六元的名头很好用。”
“可这人连骁儿你请吃酒都拒了,你不是说他跟顾昭关系非常近,他是不是早就倒向公主一边了?”荣郡王没好气地说。
燕向骁皱皱眉头说:“不好说。父王别担心,现在还得捧着他一点,等儿子大事一成,就是跟他们算账的时候了。”
荣郡王听了这话高兴了:“不错,不过就是会写几篇文章而已,什么东西,敢坏我儿子的好事,叫他吃不了兜着走。”
燕向骁眯眼笑起来,从没想到他有一日会离皇位这么远,燕向熙这个公主虽是威胁,但燕向骁一点可不认为她最终能坐到那位置上,一个女人竟敢跟他们争夺皇位,简直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与其将精力都放在燕向熙身上,还不如关注燕向瑾,那才是他的最大竞争对手。
宁王府上,幕僚向燕向瑾提议:“主子不如将这京报收入囊中,依属下之见,这京报大有可为。”
“哦?这话如何说?”燕向瑾背着手问。
“舆论,京报可左右这京中的舆论,倘若将京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那京报便可以成为我们手中的利器,引导民众的舆论偏向我们这一方,到时主子的唿声最高,陛下也不得不考虑下面的声音。”
燕向瑾听得心头激动,但又担忧道:“可京报在宋泽手里,宋泽那人跟顾昭的关系太近,他会偏向我?”
“倘若宋泽软硬不吃,不如我们自己来办第二份京报,用我们自己的人来做这件事。”
第251章 黎大舅
君来饭馆的起死回生,让京报的一众人也满意极了,说明他们的决定是正确的,可以继续走下去。
翰林院的掌院学士事后发表过一次对京报的看法,他是持赞赏的,包括为商家登载广告一事,他很清楚,没有适当的谋利的话,仅凭众人的兴趣爱好,京报难以坚持长久,翰林院本就是清水衙门,清贵是有,却没多少银钱拨下去,而且也会引得其他人反对,京报能自己解决这件事岂不两全其美。
翰林院其他人原本是抱着观望的态度看待京报这一新生事物,没想到三期下来引发这么大的反响,才三期,到了发报的那一日,就有不少百姓自发聚集在报点处,等待听人读报了,尤其是刚进翰林院没多久的一名新科进士,被大理寺来人给挖了过去,这让他们看得蠢蠢欲动。
在筹备第四期京报的时候,宋泽就谈了投稿一事,大家都同意接受外来的稿子,并决定了专门的审稿人员,还决定在第四期上将接受投稿消息正式刊登出来。
这消息先在翰林院里传开,于是那两日,不少人不是在翰林院奋笔书写,就是回家还在灯下撰文,这让杨卫展看得心头极度不快,他原本也是不看好宋泽这些人弄什么京报,在他看来纯属无聊之举,最后会以笑话收场,对宋泽这六元的名声肯定有影响。
他是想坐看笑话的,可没想到会产生这么大影响,尤其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翰林,居然也偷偷摸摸地写稿子要去投稿,杨卫展有吐血的冲动,就连回家祖父也找他谈了京报的事,杨太傅虽然是保守派的,但身在官场这么久,也有一定的敏锐度,让京报继续办下去,影响非同小可。
“京报这么光明正大地为商家打广告,朝堂上也没有参宋泽一本?”
杨太傅捋着胡须说:“有人参了,可也有人为宋六元说话,因为有了这份笔墨费,京报从十文一份,降到了五文一份,这得到了不少人的好评,没想到他们倒是有这样的魄力。”
总的来说,虽然有贬,但褒奖的声音更大,毕竟那份报纸的纸张笔墨费,都不止十文钱,谁不知读书费用最贵,宋六元这一行为无疑有利于教天下人读书。
“陛下没有说话吗?”杨卫展心头不舒服。
杨太傅叹气道:“陛下没赞成也没反对,正是这样的态度才叫人拿捏不准,不过祖父已经听说有人想要效仿宋六元。”
“办报?”
“不错。”
“那祖父,孙儿……”杨卫展也蠢蠢欲动了,他自认才华并不输于宋泽,只不过运气稍差了一些,所以凭什么宋泽能搏得美名,他却要屈居其下。
杨太傅却摇头:“不可,京报是头份,你就算办成功了,名声也无法越过宋六元,你稍安勿躁,过阵子祖父将你调出翰林院。这一块风险未知,你没必要插手,祖父另外安排人便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