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页
远夏说:“对,但我想姐姐如果要隐姓埋名,就不会用本名。她是个大学生,不会甘于平庸吧。我们就去当地打听女兽医,或者教汉语的女老师。或者是会给牲畜看病的女老师。”
据他所知,郁知文就是一名中学老师。
郁行一脸上露出笑容:“你说得对。这样咱们的范围就大大缩小了。”
远夏说:“这地方人特别少,一个乡撑死了万把人。麻烦的是他们住得分散,这才是不好找的关键所在。”
下午时间漫长,远夏注意到司机一直在开车,便过去跟他聊天,替司机驱散困意。
司机是兵团出身的,听说他来找人,顿时如打开了话匣子,他经常开车往来两地,听到过不少类似的故事,比如内地的一些逃避包办婚姻的青年男女跑到新疆来谋生,也有因家庭出身害怕被批斗跑来的年轻人,甚至还有嫌犯为了躲避追捕跑到边疆来的。
远夏听了的感受只有:“……”“!”
所以郁知文这种情况,在这里并不鲜见,比她的更离谱也有。
远夏陪司机说了一路,车子总算平安抵达了边陲小县额敏,再往西,就是哈萨克斯坦了。
额敏说是个县,面积赶得上内地好几个县合并,但人口也就是个大镇的人口,县城的规模实际上跟内地的小镇差不多。
各色口音的人都有,各种长相的人也都有,是个多民族混居地区。
天色已晚,当天是赶不到喀拉也木勒乡了,他们便在县城的招待所住了下来。
这里比内地要落后许多,住店还需要介绍信,好在远夏考虑周到,出门的时候用自己厂里的公章咔咔盖了好几份介绍信,反正这边也没法查证他这个厂子是私营的还是国营的,只要有个红章就行。
两人在招待所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便起身赶往喀拉也木勒。
喀拉也木勒说是个乡,事实上,还赶不上内地一个村子繁荣,也就是乡政府机关那套石头房子还像点样。
远夏和郁行一过去寻人,先是想知道人口登记中,有没有叫郁知文的汉族女人,或者叫任知文的,因为郁行一的妈妈姓任。
乡政府的人倒是很热情,拿出人口普查名单统一逐一查看了一下,说:“没有!”
远夏和郁行一探头看了一下,问:“同志,你们乡总共多少人啊?”
乡政府工作人员说:“不到四千人。”
远夏和郁行一互相对视一眼:“……”
果然地广人稀,这要找人就真麻烦了。
郁行一问:“那你们这里有几所学校?有多少汉语老师?”
工作人员说:“学校有几所,都是小学,分得很散,有的学校就几个孩子,初中要去额敏上。汉语老师也有一些。”
远夏忍不住拍额头,刚才从额敏过来,忘记去额敏的中学问问了,他又想到一个事:“同志,咱们喀拉也木勒乡有人在额敏当中学老师吗?”
对方皱起眉头想了想,摇头:“没有。”
远夏想,姐姐可能前期并不是中学老师,于是他们又跟对方要了那几所学校的名字,还有那些老师的名字。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学校已经放暑假,老师们都不在学校了,要挨个去老师家找,这就比较麻烦,不过经过筛选,只剩下了三个目标人物,因为性别与年龄接近。
只是这三个人分得很散,小小的喀拉也木勒乡人口稀少,面积却不小,一千多平方公里,赶得上内地一个小县的面积了。
郁行一看着三个女教师的名字,其中一个是汉族名字,两个是少数民族名字:“我觉得姐姐不会另外起一个汉名,而是会起个少数民族名字,这个迪娜最符合。”
远夏好奇地问:“为什么?”
郁行一说:“迪娜最像英文名字的翻译,姐姐是学英语专业的,你忘了?”
“对啊,有道理。她有英文名字吗?”远夏问。
郁行一摇头:“我不知道,也许有,她没有告诉我。主要是她上大学那会儿我太小了,她不会跟我说这些。”
远夏一想也是,郁知文16岁上大学,到她毕业时,郁行一也才10岁,姐弟俩想必没什么共同话题。
远夏说:“那我们先去找迪娜老师吧。”
迪娜老师家可不近,离镇子有三十多公里,而且还是在山里。
要找迪娜老师,就得找当地的向导带路,并且还要找交通工具,步行太费时间,也比较危险。
在工作人员的指点下,他们找到一家养马的牧民,准备租借马匹去找人,否则这么远的地方又不通车,靠步行那不得累断腿。
尽管心急如焚,远夏和郁行一还是老老实实地花了半天时间学骑马。
远夏倒是会,因为以前有个老客户爱骑马,经常约他去马场谈生意,一来二去就学会了,这会儿算是轻车熟路。
郁行一不会骑马,但胜在他聪敏好学,身体素质也不错,很快也学会了。
到喀拉也木勒镇的第二天,他们终于踏上了寻找姐姐的路,为他们带路的是个哈萨克老牧民,听得懂汉语,会说一点,勉强能交流。
远夏问他:“你们这里有没有兽医?专门给牛羊马匹治病的?”
老向导说:“有的,有的。”
“那有没有女的,也会给马和羊看病?”远夏又问。
--
据他所知,郁知文就是一名中学老师。
郁行一脸上露出笑容:“你说得对。这样咱们的范围就大大缩小了。”
远夏说:“这地方人特别少,一个乡撑死了万把人。麻烦的是他们住得分散,这才是不好找的关键所在。”
下午时间漫长,远夏注意到司机一直在开车,便过去跟他聊天,替司机驱散困意。
司机是兵团出身的,听说他来找人,顿时如打开了话匣子,他经常开车往来两地,听到过不少类似的故事,比如内地的一些逃避包办婚姻的青年男女跑到新疆来谋生,也有因家庭出身害怕被批斗跑来的年轻人,甚至还有嫌犯为了躲避追捕跑到边疆来的。
远夏听了的感受只有:“……”“!”
所以郁知文这种情况,在这里并不鲜见,比她的更离谱也有。
远夏陪司机说了一路,车子总算平安抵达了边陲小县额敏,再往西,就是哈萨克斯坦了。
额敏说是个县,面积赶得上内地好几个县合并,但人口也就是个大镇的人口,县城的规模实际上跟内地的小镇差不多。
各色口音的人都有,各种长相的人也都有,是个多民族混居地区。
天色已晚,当天是赶不到喀拉也木勒乡了,他们便在县城的招待所住了下来。
这里比内地要落后许多,住店还需要介绍信,好在远夏考虑周到,出门的时候用自己厂里的公章咔咔盖了好几份介绍信,反正这边也没法查证他这个厂子是私营的还是国营的,只要有个红章就行。
两人在招待所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便起身赶往喀拉也木勒。
喀拉也木勒说是个乡,事实上,还赶不上内地一个村子繁荣,也就是乡政府机关那套石头房子还像点样。
远夏和郁行一过去寻人,先是想知道人口登记中,有没有叫郁知文的汉族女人,或者叫任知文的,因为郁行一的妈妈姓任。
乡政府的人倒是很热情,拿出人口普查名单统一逐一查看了一下,说:“没有!”
远夏和郁行一探头看了一下,问:“同志,你们乡总共多少人啊?”
乡政府工作人员说:“不到四千人。”
远夏和郁行一互相对视一眼:“……”
果然地广人稀,这要找人就真麻烦了。
郁行一问:“那你们这里有几所学校?有多少汉语老师?”
工作人员说:“学校有几所,都是小学,分得很散,有的学校就几个孩子,初中要去额敏上。汉语老师也有一些。”
远夏忍不住拍额头,刚才从额敏过来,忘记去额敏的中学问问了,他又想到一个事:“同志,咱们喀拉也木勒乡有人在额敏当中学老师吗?”
对方皱起眉头想了想,摇头:“没有。”
远夏想,姐姐可能前期并不是中学老师,于是他们又跟对方要了那几所学校的名字,还有那些老师的名字。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学校已经放暑假,老师们都不在学校了,要挨个去老师家找,这就比较麻烦,不过经过筛选,只剩下了三个目标人物,因为性别与年龄接近。
只是这三个人分得很散,小小的喀拉也木勒乡人口稀少,面积却不小,一千多平方公里,赶得上内地一个小县的面积了。
郁行一看着三个女教师的名字,其中一个是汉族名字,两个是少数民族名字:“我觉得姐姐不会另外起一个汉名,而是会起个少数民族名字,这个迪娜最符合。”
远夏好奇地问:“为什么?”
郁行一说:“迪娜最像英文名字的翻译,姐姐是学英语专业的,你忘了?”
“对啊,有道理。她有英文名字吗?”远夏问。
郁行一摇头:“我不知道,也许有,她没有告诉我。主要是她上大学那会儿我太小了,她不会跟我说这些。”
远夏一想也是,郁知文16岁上大学,到她毕业时,郁行一也才10岁,姐弟俩想必没什么共同话题。
远夏说:“那我们先去找迪娜老师吧。”
迪娜老师家可不近,离镇子有三十多公里,而且还是在山里。
要找迪娜老师,就得找当地的向导带路,并且还要找交通工具,步行太费时间,也比较危险。
在工作人员的指点下,他们找到一家养马的牧民,准备租借马匹去找人,否则这么远的地方又不通车,靠步行那不得累断腿。
尽管心急如焚,远夏和郁行一还是老老实实地花了半天时间学骑马。
远夏倒是会,因为以前有个老客户爱骑马,经常约他去马场谈生意,一来二去就学会了,这会儿算是轻车熟路。
郁行一不会骑马,但胜在他聪敏好学,身体素质也不错,很快也学会了。
到喀拉也木勒镇的第二天,他们终于踏上了寻找姐姐的路,为他们带路的是个哈萨克老牧民,听得懂汉语,会说一点,勉强能交流。
远夏问他:“你们这里有没有兽医?专门给牛羊马匹治病的?”
老向导说:“有的,有的。”
“那有没有女的,也会给马和羊看病?”远夏又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