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团后我成了科研大佬免费阅读(141)
一开始说话的那位院士喃喃地说道:真是可怕啊。这就是天才吗?我都不知道和这样的天才生在同一个时代,到底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了。
扔笔的院士神色阴沉,没有说话。
另外一个院士表情也有些疯魔,双眼无神,用不可思议的语气惊叹道:难以置信,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仅凭着那些开放的,不那么详细的资料,他居然能在几年的时间里,拿出这样的方案来。
最开始说话的院士转过头看着他,说道:对普通人来说,确实难以置信,但想象一下,如果是像牛顿、爱因斯坦那样的天才,你觉得还不可思议吗?
双眼无神的院士愣了愣,随即低下头自言自语,到这个地步了吗?他是可以和牛顿、爱因斯坦比肩的天才人物吗?但是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扔笔院士终于忍不住了,再次问道:你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最开始说话的董院士终于看向扔笔的彭院士,一字一顿地说道:凭良心想。
彭院士的脸色更难看了,怒视董院士,你想说我没良心吗?
董院士可不怕他,耸耸肩说道:那我怎么知道呢?
彭院士的能力是很强的,就是私心也强了一点,在场三个人里面,他是最有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昧着良心说话的,平时董院士就有点看不惯他。
双眼无神的朱院士听到两人的争吵,这才回过神来,连忙一把拉住了彭院士,免得他们打起来,当然可能多少有点拉偏架的意思,老彭,别激动别激动,还是先说正事要紧。不如你先说说你的看法吧。
彭院士哼了一声,说道:就内容上来说,方案的可行性很高,完全没有任何逻辑和技术上的漏洞。并且我经过计算之后,也没发现有什么错漏之处。总体来说,成功可能性在八成以上。至于预算,估计可以控制在100亿夏币以内吧。
彭院士的结论还是很中肯的,这让董院士和朱院士都有些惊讶地看了他一眼,尤其是董院士,脸上的表情甚至都不带掩饰的。
彭院士也看了他一眼,阴阳怪气地说道:就是不知道某人怎么看了,毕竟在某人看来我大概是那种可以背叛国家利益的人吧。
董院士洒然一笑,并不跟他计较,说道:那看来我们的想法差不多。
朱院士看他们没有想要打起来的架势,也懒得和稀泥,直接说道:我也是一样的看法,这个计划很可能是我们国家在能源战略上领先世界的关键,如果今天我们投了反对票,我们就是国家的罪人!
彭院士对朱院士态度还算客气,听到这话也只是轻哼了一声。
董院士没再搭理他,轻轻点头说道:那就这样,通知王部长吧。
陈颂没等和童一淮一起去瑞典领奖,他送童一淮上了飞机,然后自己就和王部长一起去见了一号领导,他需要就可控核聚变的新方案和一号领导进行一次面对面的谈话。
陈颂并不是第一次见到一号领导,但类似现在这样的场合,确实是第一次。
对陈颂这样的大科学家,一号领导的态度向来是很客气尊重的,即便陈颂很年轻,但他的成就早已超过他的年龄。
时间宝贵,简单的寒暄过后,一号领导郑重问道:陈院士,您的计划我已经看到了,我想知道,如果国家全力支持,您有几成的把握可以成功。
陈颂说道:说十成可能显得太狂妄了,但我确实不觉得这个计划会失败。在实际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也可以会发现理论上的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但我相信这只是小小的弯路,经过调整之后,必然会到达成功的终点。
一号领导愣了一下,还是第一次有人在他面前保证有什么事情能够百分百成功,毕竟这个世界上的意外太多了。
停顿了一下,一号领导看着陈颂,说道:据我所知,世界上应该没有什么绝对的事情吧?就连我们现在认为的真理,也可能被将来的科学发现推翻,也只能称为是相对的真理。
陈颂微微一笑,说道:在其他学科,也许是的,但在数学领域,并非如此。1+1必然等于2,从人类开始研究数学以来,1+1就等于2,即便过了无数个世纪1+1也还是等于2,这是永恒不变的。
一号领导被他说服了,问出了下一个问题,那么实验堆能够成功持续运行之后,是否就能够实现反应堆的商业化运行?
陈颂点头说道:是的,我原本就是按照商业化的标准去设计的反应堆。不仅如此,我的计划里还包括小型化核聚变反应堆的部分,这当然进一步的技术研究,一旦成功就可以将小型反应堆安装到像是军舰或者飞行器上面。
一号领导神色一动,说道:这就是你决定不发表论文的原因吗?
陈颂点了点头,说道:一部分是。其实商用反应堆和小型反应堆之间还是有技术壁垒的,我的想法是,等到商用反应堆的技术更加成熟,发展第二代技术之后,一代技术是可以拿来交换的。但是小型反应堆的技术,至少在各国有了自己的技术突破之前,我们应该完全保密。
一号领导微微动容,郑重地说道:陈院士,您的能力早就已经得到了证明,我也相信您的学术声誉,这个计划国家会全力支持,无论是对人力上还是物力上,您有任何需要都可以提出来。
陈颂说道:我确实需要一些核能有着深入研究的学者加入我的团队,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仅靠我自己是无法完成的。之后,我会列一份清单。
一号领导说道:科技部的王凯部长,会配合您进行协调的工作。
陈颂微微一笑,说道:王部长在其他研究上,也给我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陈颂离开的时候,一号领导起身相送,在他出门之前,一号领导说道:陈院士,感谢你对国家做的一切。
他很清楚,陈颂的这些研究成功如果公开发表出去,对他本人能够带来多大的好处,但是为了国家,陈颂选择了将它藏在暗处。
陈颂没有回头,只是说道:我是个夏国人。
因为他是个夏国人,所以为了国家利益作出一些牺牲是理所应当的,这是他的国家。
童一淮回国的时候,接到了一份邀请他参加新可控核聚变项目建设的函件,函件签名的落款是陈颂。
童一淮挑挑眉,拿着函件上楼找到了正坐在电脑前的陈颂,被背后抱住他,晃了晃手里的文件,这可正是个大惊喜,前期的准备工作都做完吗?没想到还有我的一席之地呢?
陈颂笑嘻嘻在他怀里晃了晃身体,说道:您可是诺奖得主,到哪里没有一席之地呢?就是担心给我做副手委屈了你。所以,你来不来呀?
他的尾音上扬,就好像在撒娇一样。
童一淮举手投降,诺奖得主怎么了?诺奖得主也的听伴侣的啊,你让我去我怎么敢不去呢?
陈颂哈哈笑了一会儿,不跟他开玩笑了,说道:准备工作还没做完,现在就是先把人员配齐,不能所有准备工作都我一个人做啊。
童一淮问道:除了我你还找了谁?
陈颂嘻嘻笑着,说道:董院士和朱院士都会来,主要的负责人就是我们四个。另外,其实我给彭院士也发了函,但是他自己不愿意来啊,咱们也不能勉强不是?
在研究可控核聚变的这几年,陈颂一直和几位专门研究核能的院士都有来往,其中最不愿意打交道的就是这位彭院士了,门户之见和私心都太重了,颇有点敝帚自珍的意思,什么东西都藏着掖着。
后来陈颂也就懒得跟他打交道了,这次之所以给他发函,纯粹是因为单独漏下他太难看,也容易被外面猜忌,不适合。
毕竟彭院士可不是什么心胸宽广的性格,真要让他丢这么大一个人,那他和陈颂的仇就结下了。
陈颂虽然不喜欢彭院士,但也没有到很厌恶的程度,并不想和他结仇,给自己徒增麻烦。
而彭院士在接到函件之后,果然也入陈颂所料的那样,一口拒绝了,表示要在大型托卡马克的路线上继续研究下去。
陈颂自然而然地回复,表达了一下自己的遗憾之情,以及对他研究的祝福。
而董院士和朱院士,虽然也不能说一点私心都没有,但私心确实没有彭院士那么重,也更看重国家的利益和科研本身。
在推算完陈颂的计划之后,他们就有了想要加入项目组的想法,即便成功没有邀请他们,他们大概也会厚着脸皮自荐的,在接到函件之后更是第一时间就答应了下来。
有了最核心的成员之后,项目组也还需要其他骨干的填充,这些人的位置也非常重要,不可轻忽。
这些人是陈颂、童一淮、董院士和朱院士四个人一同拟定的,他们各自推荐了一些人,另外彭院士也推荐了一些人。
彭院士自己虽然抹不开面子,但并不介意他的徒子徒孙们在陈颂的手下干活,毕竟他也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
*
作者有话要说:
即将完结,后面就不日万了,通知一下!
第118章 诺奖 恭喜你,获奖了。
当然, 彭院士推荐的也都是适合的人选,能力不行或者有别的问题的,他也不想丢人丢到陈颂面前, 在对手面前丢人那就真的面子丢大发了,以后开会遇上他都想要掩面而逃。
在国家大义面前,私人的恩怨都可以暂时放到一边, 对于彭院士推荐过来的人,陈颂同样没有嫌弃,把他们分配到了适合的位置。
和之前的对撞机项目不同,这个以日神羲和的名字命名的反应堆工程项目并没有大肆张扬, 虽然也并没有严格保密,或者说保密的是项目的具体内容, 而项目本身是不保密的。
不过因为没有宣传的缘故, 除了特别关注这方面的人和业内人士之外, 普通民众基本不知道这个项目的存在。
而正因为缺乏这个项目相关的信息, 外界对此也有一些议论, 毕竟已经有了东方超环的夏国,突然又要建设一个名为羲和的核聚变反应堆, 怎么想都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这可是造假动辄几十上百亿的核聚变反应堆,不是什么小玩具。
也因此, 还有人在背后议论, 怀疑是不是陈颂和彭院士谁都不愿意屈居人下的权力之争,国家为了安抚两人, 所以才让陈颂另起炉灶。
至于另外两个核能研究领域的大牛董院士和朱院士, 因为加入了陈颂的研究团队, 逃过一劫, 没有成为民间情报局的故事主角。
类似这样的言论, 自然是传不到陈颂和彭院士耳中的,对反应堆的项目的建设和准备工作也毫无影响。
和之前的对撞机项目不太一样,上次的对撞机还包括整体设计和研发的部分,而这次的羲和反应堆,陈颂已经拿出了整体的规划,研究员和工程师们的任务就是将规划细化落实。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肯定也会遇到很多的技术难题,但这样的技术难题,都属于他们可能很难解决,但可以解决的范围。
陈颂这次没有一切都亲力亲为,而是把任务都分配了下去,自己负责统筹全局,当然有些他的心得体会,比如说超导材料的选择,也会跟各个部分的负责人分享。
他把自己定义为救火队员,哪里需要跑哪里,看似是项目组最闲的,其实是项目组里最忙的。
陈颂预计需要的时间是五年,五年时间,他放下其他所有一切的工作,几乎与外界隔绝。
这种隔绝并不是物质上的隔绝,而是精神上的隔绝,他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工作相关的领域,对于外界的一切完全没时间去关心。
五年的时间,听起来很漫长,也确实很漫长,但因为每天都有事情要做,前面又有目标,陈颂并不觉得寂寞。
当然他也不是真的完全没有参与过其他活动,有一些他必须参加的学术会议之类的场合,他还是会抽出时间去出席的。
但他对外界消息的了解也很滞后。
这直接导致了,诺奖委员会给陈颂打电话的时候,陈颂整个人就都很茫然,对面用英文说了一大串,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英语听力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不好意思,我没听清楚,您能再说一遍吗?
对面并无不满,重复道:陈教授,我是诺奖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很荣幸地告知您,您获得了本届诺奖物理学奖,请您于12月10日前来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
啊?陈颂依然有些茫然,这内容和他之前听到的没有任何区别,但是他还是不太能理解,他怎么突然就获得诺奖了?
工作人员客气地问道:陈教授,请问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陈颂回神道了声谢,然后客气地挂了电话。
放下电话,陈颂依然感觉有点恍惚,暗物质的研究在这几年里居然取得了这样大的突破,甚至于到能让他拿诺奖的地步了吗?
童一淮拿着一份文件走进他的办公室,看到难得没有在工作状态而是在发呆的伴侣,惊讶地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陈颂缓慢抬头看着他,虽然有些惊讶,但我想这个消息我应该跟你共享,他们通知我,我获得了今年的诺奖物理学奖。
童一淮愣了一下,显然也觉得这个消息有点突然,随即笑了起来,说道:虽然确实没想到会是现在,但反正是迟早的事情,也不是很值得惊讶。那么,要一起看开奖直播吗?
陈颂缓缓摇头,说道:这倒不必,也不是多大的事情。我倒是想起另外一件事,当初我们的赌约,是你赢了,你想好要我做什么事情了吗?
童一淮走到他旁边,附身和他交换了一个浅浅的吻,恭喜获奖,不过不着急,会有机会让你兑现诺言的。
陈颂点点头,不再想诺奖的事情,转而问道:你过来是有什么事吧?
童一淮起身,走到他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把手里的文件递给他,开始说起了正事,是关于其中一种超导材料的,我记得你之前在做对撞机项目的时候,对各种超导材料都非常了解
陈颂接过文件一边翻阅,一边听着童一淮的介绍,没有思考太久,就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童一淮也由此受到了一些启发,两人又对此进行了一些讨论,等到他们彻底达成一致意见,天都已经快黑了。
他们像往常任何一次一样,一起离开办公室去食堂吃饭,路过花坛的时候,童一淮难得很没公德心(读者朋友们不要学他)的摘下了路边花坛里的一枝盛开的粉色月季递到了陈颂的面前,恭喜获奖。
陈颂接过花,眉眼微弯,谢谢师兄。
然后两人快速离开了案发现场,进入了热闹的食堂。
很显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村网通,进入食堂之后,陈颂就收到了许多的恭喜,看来大家都已经知道他获奖的事情了。
诺奖一般会提早几个小时或者几十分钟通知获奖者,而就在陈颂和童一淮讨论工作的时间里,全世界都已经知道今年的获奖者都有谁了。
不过现在只是公开获奖者,颁奖要等到两个月后,也就使每年的当地时间12月10日下午,这也是诺奖的创始人化学家诺贝尔去世的时间。
陈颂向每一个恭喜的人道谢,好不容易穿过人群,走到了专属于他们四个主要负责人的位置坐下,董院士和朱院士已经在了。
和其他所有人一样,董院士和朱院士也对他表示了祝贺,并且向他推荐了今天食堂的烤鸡。
恋耽美
扔笔的院士神色阴沉,没有说话。
另外一个院士表情也有些疯魔,双眼无神,用不可思议的语气惊叹道:难以置信,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仅凭着那些开放的,不那么详细的资料,他居然能在几年的时间里,拿出这样的方案来。
最开始说话的院士转过头看着他,说道:对普通人来说,确实难以置信,但想象一下,如果是像牛顿、爱因斯坦那样的天才,你觉得还不可思议吗?
双眼无神的院士愣了愣,随即低下头自言自语,到这个地步了吗?他是可以和牛顿、爱因斯坦比肩的天才人物吗?但是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扔笔院士终于忍不住了,再次问道:你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最开始说话的董院士终于看向扔笔的彭院士,一字一顿地说道:凭良心想。
彭院士的脸色更难看了,怒视董院士,你想说我没良心吗?
董院士可不怕他,耸耸肩说道:那我怎么知道呢?
彭院士的能力是很强的,就是私心也强了一点,在场三个人里面,他是最有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昧着良心说话的,平时董院士就有点看不惯他。
双眼无神的朱院士听到两人的争吵,这才回过神来,连忙一把拉住了彭院士,免得他们打起来,当然可能多少有点拉偏架的意思,老彭,别激动别激动,还是先说正事要紧。不如你先说说你的看法吧。
彭院士哼了一声,说道:就内容上来说,方案的可行性很高,完全没有任何逻辑和技术上的漏洞。并且我经过计算之后,也没发现有什么错漏之处。总体来说,成功可能性在八成以上。至于预算,估计可以控制在100亿夏币以内吧。
彭院士的结论还是很中肯的,这让董院士和朱院士都有些惊讶地看了他一眼,尤其是董院士,脸上的表情甚至都不带掩饰的。
彭院士也看了他一眼,阴阳怪气地说道:就是不知道某人怎么看了,毕竟在某人看来我大概是那种可以背叛国家利益的人吧。
董院士洒然一笑,并不跟他计较,说道:那看来我们的想法差不多。
朱院士看他们没有想要打起来的架势,也懒得和稀泥,直接说道:我也是一样的看法,这个计划很可能是我们国家在能源战略上领先世界的关键,如果今天我们投了反对票,我们就是国家的罪人!
彭院士对朱院士态度还算客气,听到这话也只是轻哼了一声。
董院士没再搭理他,轻轻点头说道:那就这样,通知王部长吧。
陈颂没等和童一淮一起去瑞典领奖,他送童一淮上了飞机,然后自己就和王部长一起去见了一号领导,他需要就可控核聚变的新方案和一号领导进行一次面对面的谈话。
陈颂并不是第一次见到一号领导,但类似现在这样的场合,确实是第一次。
对陈颂这样的大科学家,一号领导的态度向来是很客气尊重的,即便陈颂很年轻,但他的成就早已超过他的年龄。
时间宝贵,简单的寒暄过后,一号领导郑重问道:陈院士,您的计划我已经看到了,我想知道,如果国家全力支持,您有几成的把握可以成功。
陈颂说道:说十成可能显得太狂妄了,但我确实不觉得这个计划会失败。在实际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也可以会发现理论上的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但我相信这只是小小的弯路,经过调整之后,必然会到达成功的终点。
一号领导愣了一下,还是第一次有人在他面前保证有什么事情能够百分百成功,毕竟这个世界上的意外太多了。
停顿了一下,一号领导看着陈颂,说道:据我所知,世界上应该没有什么绝对的事情吧?就连我们现在认为的真理,也可能被将来的科学发现推翻,也只能称为是相对的真理。
陈颂微微一笑,说道:在其他学科,也许是的,但在数学领域,并非如此。1+1必然等于2,从人类开始研究数学以来,1+1就等于2,即便过了无数个世纪1+1也还是等于2,这是永恒不变的。
一号领导被他说服了,问出了下一个问题,那么实验堆能够成功持续运行之后,是否就能够实现反应堆的商业化运行?
陈颂点头说道:是的,我原本就是按照商业化的标准去设计的反应堆。不仅如此,我的计划里还包括小型化核聚变反应堆的部分,这当然进一步的技术研究,一旦成功就可以将小型反应堆安装到像是军舰或者飞行器上面。
一号领导神色一动,说道:这就是你决定不发表论文的原因吗?
陈颂点了点头,说道:一部分是。其实商用反应堆和小型反应堆之间还是有技术壁垒的,我的想法是,等到商用反应堆的技术更加成熟,发展第二代技术之后,一代技术是可以拿来交换的。但是小型反应堆的技术,至少在各国有了自己的技术突破之前,我们应该完全保密。
一号领导微微动容,郑重地说道:陈院士,您的能力早就已经得到了证明,我也相信您的学术声誉,这个计划国家会全力支持,无论是对人力上还是物力上,您有任何需要都可以提出来。
陈颂说道:我确实需要一些核能有着深入研究的学者加入我的团队,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仅靠我自己是无法完成的。之后,我会列一份清单。
一号领导说道:科技部的王凯部长,会配合您进行协调的工作。
陈颂微微一笑,说道:王部长在其他研究上,也给我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陈颂离开的时候,一号领导起身相送,在他出门之前,一号领导说道:陈院士,感谢你对国家做的一切。
他很清楚,陈颂的这些研究成功如果公开发表出去,对他本人能够带来多大的好处,但是为了国家,陈颂选择了将它藏在暗处。
陈颂没有回头,只是说道:我是个夏国人。
因为他是个夏国人,所以为了国家利益作出一些牺牲是理所应当的,这是他的国家。
童一淮回国的时候,接到了一份邀请他参加新可控核聚变项目建设的函件,函件签名的落款是陈颂。
童一淮挑挑眉,拿着函件上楼找到了正坐在电脑前的陈颂,被背后抱住他,晃了晃手里的文件,这可正是个大惊喜,前期的准备工作都做完吗?没想到还有我的一席之地呢?
陈颂笑嘻嘻在他怀里晃了晃身体,说道:您可是诺奖得主,到哪里没有一席之地呢?就是担心给我做副手委屈了你。所以,你来不来呀?
他的尾音上扬,就好像在撒娇一样。
童一淮举手投降,诺奖得主怎么了?诺奖得主也的听伴侣的啊,你让我去我怎么敢不去呢?
陈颂哈哈笑了一会儿,不跟他开玩笑了,说道:准备工作还没做完,现在就是先把人员配齐,不能所有准备工作都我一个人做啊。
童一淮问道:除了我你还找了谁?
陈颂嘻嘻笑着,说道:董院士和朱院士都会来,主要的负责人就是我们四个。另外,其实我给彭院士也发了函,但是他自己不愿意来啊,咱们也不能勉强不是?
在研究可控核聚变的这几年,陈颂一直和几位专门研究核能的院士都有来往,其中最不愿意打交道的就是这位彭院士了,门户之见和私心都太重了,颇有点敝帚自珍的意思,什么东西都藏着掖着。
后来陈颂也就懒得跟他打交道了,这次之所以给他发函,纯粹是因为单独漏下他太难看,也容易被外面猜忌,不适合。
毕竟彭院士可不是什么心胸宽广的性格,真要让他丢这么大一个人,那他和陈颂的仇就结下了。
陈颂虽然不喜欢彭院士,但也没有到很厌恶的程度,并不想和他结仇,给自己徒增麻烦。
而彭院士在接到函件之后,果然也入陈颂所料的那样,一口拒绝了,表示要在大型托卡马克的路线上继续研究下去。
陈颂自然而然地回复,表达了一下自己的遗憾之情,以及对他研究的祝福。
而董院士和朱院士,虽然也不能说一点私心都没有,但私心确实没有彭院士那么重,也更看重国家的利益和科研本身。
在推算完陈颂的计划之后,他们就有了想要加入项目组的想法,即便成功没有邀请他们,他们大概也会厚着脸皮自荐的,在接到函件之后更是第一时间就答应了下来。
有了最核心的成员之后,项目组也还需要其他骨干的填充,这些人的位置也非常重要,不可轻忽。
这些人是陈颂、童一淮、董院士和朱院士四个人一同拟定的,他们各自推荐了一些人,另外彭院士也推荐了一些人。
彭院士自己虽然抹不开面子,但并不介意他的徒子徒孙们在陈颂的手下干活,毕竟他也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
*
作者有话要说:
即将完结,后面就不日万了,通知一下!
第118章 诺奖 恭喜你,获奖了。
当然, 彭院士推荐的也都是适合的人选,能力不行或者有别的问题的,他也不想丢人丢到陈颂面前, 在对手面前丢人那就真的面子丢大发了,以后开会遇上他都想要掩面而逃。
在国家大义面前,私人的恩怨都可以暂时放到一边, 对于彭院士推荐过来的人,陈颂同样没有嫌弃,把他们分配到了适合的位置。
和之前的对撞机项目不同,这个以日神羲和的名字命名的反应堆工程项目并没有大肆张扬, 虽然也并没有严格保密,或者说保密的是项目的具体内容, 而项目本身是不保密的。
不过因为没有宣传的缘故, 除了特别关注这方面的人和业内人士之外, 普通民众基本不知道这个项目的存在。
而正因为缺乏这个项目相关的信息, 外界对此也有一些议论, 毕竟已经有了东方超环的夏国,突然又要建设一个名为羲和的核聚变反应堆, 怎么想都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这可是造假动辄几十上百亿的核聚变反应堆,不是什么小玩具。
也因此, 还有人在背后议论, 怀疑是不是陈颂和彭院士谁都不愿意屈居人下的权力之争,国家为了安抚两人, 所以才让陈颂另起炉灶。
至于另外两个核能研究领域的大牛董院士和朱院士, 因为加入了陈颂的研究团队, 逃过一劫, 没有成为民间情报局的故事主角。
类似这样的言论, 自然是传不到陈颂和彭院士耳中的,对反应堆的项目的建设和准备工作也毫无影响。
和之前的对撞机项目不太一样,上次的对撞机还包括整体设计和研发的部分,而这次的羲和反应堆,陈颂已经拿出了整体的规划,研究员和工程师们的任务就是将规划细化落实。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肯定也会遇到很多的技术难题,但这样的技术难题,都属于他们可能很难解决,但可以解决的范围。
陈颂这次没有一切都亲力亲为,而是把任务都分配了下去,自己负责统筹全局,当然有些他的心得体会,比如说超导材料的选择,也会跟各个部分的负责人分享。
他把自己定义为救火队员,哪里需要跑哪里,看似是项目组最闲的,其实是项目组里最忙的。
陈颂预计需要的时间是五年,五年时间,他放下其他所有一切的工作,几乎与外界隔绝。
这种隔绝并不是物质上的隔绝,而是精神上的隔绝,他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工作相关的领域,对于外界的一切完全没时间去关心。
五年的时间,听起来很漫长,也确实很漫长,但因为每天都有事情要做,前面又有目标,陈颂并不觉得寂寞。
当然他也不是真的完全没有参与过其他活动,有一些他必须参加的学术会议之类的场合,他还是会抽出时间去出席的。
但他对外界消息的了解也很滞后。
这直接导致了,诺奖委员会给陈颂打电话的时候,陈颂整个人就都很茫然,对面用英文说了一大串,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英语听力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不好意思,我没听清楚,您能再说一遍吗?
对面并无不满,重复道:陈教授,我是诺奖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很荣幸地告知您,您获得了本届诺奖物理学奖,请您于12月10日前来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
啊?陈颂依然有些茫然,这内容和他之前听到的没有任何区别,但是他还是不太能理解,他怎么突然就获得诺奖了?
工作人员客气地问道:陈教授,请问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陈颂回神道了声谢,然后客气地挂了电话。
放下电话,陈颂依然感觉有点恍惚,暗物质的研究在这几年里居然取得了这样大的突破,甚至于到能让他拿诺奖的地步了吗?
童一淮拿着一份文件走进他的办公室,看到难得没有在工作状态而是在发呆的伴侣,惊讶地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陈颂缓慢抬头看着他,虽然有些惊讶,但我想这个消息我应该跟你共享,他们通知我,我获得了今年的诺奖物理学奖。
童一淮愣了一下,显然也觉得这个消息有点突然,随即笑了起来,说道:虽然确实没想到会是现在,但反正是迟早的事情,也不是很值得惊讶。那么,要一起看开奖直播吗?
陈颂缓缓摇头,说道:这倒不必,也不是多大的事情。我倒是想起另外一件事,当初我们的赌约,是你赢了,你想好要我做什么事情了吗?
童一淮走到他旁边,附身和他交换了一个浅浅的吻,恭喜获奖,不过不着急,会有机会让你兑现诺言的。
陈颂点点头,不再想诺奖的事情,转而问道:你过来是有什么事吧?
童一淮起身,走到他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把手里的文件递给他,开始说起了正事,是关于其中一种超导材料的,我记得你之前在做对撞机项目的时候,对各种超导材料都非常了解
陈颂接过文件一边翻阅,一边听着童一淮的介绍,没有思考太久,就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童一淮也由此受到了一些启发,两人又对此进行了一些讨论,等到他们彻底达成一致意见,天都已经快黑了。
他们像往常任何一次一样,一起离开办公室去食堂吃饭,路过花坛的时候,童一淮难得很没公德心(读者朋友们不要学他)的摘下了路边花坛里的一枝盛开的粉色月季递到了陈颂的面前,恭喜获奖。
陈颂接过花,眉眼微弯,谢谢师兄。
然后两人快速离开了案发现场,进入了热闹的食堂。
很显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村网通,进入食堂之后,陈颂就收到了许多的恭喜,看来大家都已经知道他获奖的事情了。
诺奖一般会提早几个小时或者几十分钟通知获奖者,而就在陈颂和童一淮讨论工作的时间里,全世界都已经知道今年的获奖者都有谁了。
不过现在只是公开获奖者,颁奖要等到两个月后,也就使每年的当地时间12月10日下午,这也是诺奖的创始人化学家诺贝尔去世的时间。
陈颂向每一个恭喜的人道谢,好不容易穿过人群,走到了专属于他们四个主要负责人的位置坐下,董院士和朱院士已经在了。
和其他所有人一样,董院士和朱院士也对他表示了祝贺,并且向他推荐了今天食堂的烤鸡。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