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给病秧子冲喜后,全家暴富了

第354页

    “若是我没记错的话,廖大人家境似乎十分富裕?前年新买了两处价值不菲的大宅子不说,去年还娶了两房小妾?”
    那位廖大人没想到萧晋荣在朝堂之上,竟然公然提起了他的家事,登时面色涨红,厉声怒斥。
    “这是我的家事,萧大人是否管得太宽了?!”
    “廖大人急什么?”
    萧晋荣表情似笑非笑的看着他。
    “难道本官说的不是事实?”
    不等急红了脸的廖大人辩解,萧晋荣厉声道。
    “从前年至去年,边城都被敌国牵制,兵临城下,打了一场又一场的仗。国库空虚到拨不下银两,连供应的军需粮草都断了!”
    萧晋荣对着廖大人步步紧逼,毫不客气的训斥道。
    “在廖大人购买宅院,摆席庆贺纳妾的时候,可曾想过边关的将士们都在饿着肚子还要上阵打仗杀敌?!”
    “还请廖大人告知在场诸位,身为区区一个五品官,你的俸禄有限,是如何支撑你如此挥霍无度、奢靡度日的?!”
    萧晋荣的话掷地有声,整个朝堂之上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
    这话还是给廖大人面子了的。
    就凭借着廖大人的那点俸禄,别说能让他在一年内连纳两房妾室了,理应连府上多添两个丫鬟小厮,都得斟酌才正常!
    廖大人嘴唇哆嗦了半晌,脸色煞白,惊惧交加,根本说不出话来。
    “尔等今日质疑边城开市集一事,不就是因着自己没能捞着好处,也见不得旁人得了好?”
    萧晋荣冷笑一声,毫不客气的撕破了在场死咬着镇边大将军府不放的众大臣脸上的遮羞布。
    “烦请各位大人在质疑镇边大将军之前,先看看你们各自的屁股擦干净了没有!”
    第292章 这笔欠债该谁来还?
    朝堂之上众人皆知,萧晋荣是皇帝的心腹之一。
    他敢如此站出来手撕廖大人等人,定是得了皇帝授意的。
    皇帝要站在镇边大将军那边,护住将军府上下的态度已然很明显了。
    看来今日发难,或许不能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了。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事已至此,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掰扯下去。
    否则的话,一旦落了下风,恐怕皇帝立刻就会顺势摘了他们的乌纱帽,治他们的罪。
    但这场戏要如何继续唱下去,却让众人一时间踌躇不已,暗中互相对眼神,却没个具体章程。
    说白了,他们没有哪个人的屁股是真的干净的。
    看萧晋荣能如此笃定的说出廖大人购宅纳妾之事,就知道定是暗中提前调查过。
    说不定就掌握了他们每个人的把柄,在朝堂之上公然被翻出来,委实不是一件好事。
    就在一群人神色各异,不知道这戏到底该怎么继续唱下去的时候,装了半晌背景板的盛知衡站了出来。
    “诸位大人最关心的不只是市集交易的问题,应当还有税收的问题吧。”
    盛知衡微微一笑,视线从某几位大人的面上扫过,使得对方面皮一紧。
    虽然有关于税收的话题,他们还没实打实的提出来,但今日发作的本意,就是冲着这个去的。
    奈何中途杀出个程咬金,被萧晋荣好一通抢白驳斥,导致他们原本的计划别说顺利推进了,直接就半路夭折了!
    没想到盛知衡这会儿又主动提起了税收问题,立时引得众人精神一凛,纷纷朝他看去。
    “在讨论有关边城税收问题之前,我想先跟诸位大臣算一笔账。”
    盛知衡把所有人的神色转变尽收眼底,掩去面上的嘲讽。
    他也不管面色各异的众人心里在想什么,不紧不慢的开始盘算起了这几年的军需和军饷供应问题。
    “国库空虚,各位大人的俸禄都按时发放了,但为国为民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却差点断粮,要饿着肚子上阵杀敌。”
    “军饷问题先不提,光是粮草供应问题,这几年来都短缺了不少。为了能让将士们吃饱肚子,有力气继续镇守国门,除了商户们自发免费提供的粮草外,还从他们手上赊账购买了许多粮草。”
    “现在仗是打赢了,国门也守住了。但这批赊账欠债,总不能让抗敌的英雄们出吧?国库也确实拨不出钱粮来,那这笔欠债该谁来还?”
    盛知衡的声音并不高,甚至语气还很平和。
    但是他的话落在众人的耳朵里,却仿若是惊雷一般,震得众人皆惊惧异常。
    这下包括廖大人在内的几位大臣悚然一惊,心下立时后悔不迭,早知就不该当这个出头的橼子。
    萧晋荣可是连廖大人买了几套宅院,纳了几房妾室的事情都是知晓的。
    若是细究起来,他们除了俸禄之外的灰色收入,可都经不起查。
    边城的将士们连粮草都差点断顿,还要靠商户接济和赊账。
    他们在后方还如此奢靡度日……
    几位大人互相对视一眼,根本顾不得其他,个个匍匐在地,身体都控制不住的颤抖。
    皇帝任由他们今日发难,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分明就是等着今日借此收拾他们呢吧?!
    “诸位大人们关心的税收问题,刚好也给各位解释一下。”
    盛知衡像是没看到包括廖大人在内的几人瞬间抖若筛糠的样子,语气温和,听在几人的耳中,却像是催命符一般。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