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页
“这几日,皇上会在天坛祭祀求雨,街市上会有些乱,你若是出门,带上云凛。”
姜辞认真应:“好的。”
每逢大灾,皇帝作为天子,定要有所作为,禳灾祈福、下罪己召、仁政教化等等都是最寻常的办法,只要不嫌麻烦,整个全套都是可以的,谁让皇上是天子呢?
像今儿个碰上旱情,那便祈雨,祈个六七日不嫌多。
这日,正闻帝携文武百官到京郊天坛祈雨,仪仗浩浩荡荡,整个奉京都知道皇上出宫了。
江逾明、杜衡和王啸位在同列,这还是颁旨之后,他们第一次碰头。
都察院不少同僚等着看热闹,毕竟王啸本就是不点也炸的性子,更何况如今引线早埋。杜衡更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巴不得两人就在他面前打起来。
“逾明,昨日皇上又召你进宫了?”杜衡拖着长音问,目光却瞥着王啸,“皇上同你说什么了?”
江逾明扫了他一眼,神色淡淡,没理会他这种幼稚的行为。
杜衡却乐此不疲,一句胜一句直白:“你前些个还同我说想去宜州吃梅干菜肉酥饼,现下看来只能托王大人帮忙带了。”
话音一落,众人都笑了。
杜衡也不是无缘无故寻他麻烦,他就是看不惯王啸——自从圣旨下来后,王啸已经在都察院骂了江逾明两日。
起初还好,只说自己为潮州旱情上心至此,到头来却因为出身平平,一番心思付诸东流;到后来,又开始说些下品寒门无出路之类酸掉牙的话,只差戳着江逾明和一众世家子弟的脊梁骨骂,说他们挡了寒门子弟的出路。
原本有些高门出身的世家子弟还挺同情他的,众人也知寒门难出贵子,所以平日或多或少都会关照他。可这两日王啸说的话越来越过分,平日同情他的同僚已是懒得搭理他了,谁愿意一片好心喂了狗?
本就如此,若真被他们挡了路,王啸还能当上佥都御史?有这时间泼妇骂街,还不如学学江逾明,去查查宜州粮价。
杜衡把这事调笑到明面上,众人终于是出了一口气,连着两日郁结的气氛散了不少。
王啸听着周围“嘿嘿”的笑声,面色越发沉,明知杜衡是在开玩笑,手却攥得更紧了——若是杜衡正经同他吵一架还好,这么不痛不痒的一句玩笑,活像是脚底塞了颗石子,不痛不痒,却硌得人难受。
一句玩笑,你若回嘴,便是肚量小,若是跟着笑,便是伸手打自己的脸。
王啸越想,面色越沉。
杜衡笑意刚散三分,目光便从王啸面上收回来了,其实,王啸方才若能跟众人一笑而过,说不定还有机会冰释前嫌,可他偏偏意气用事。杜衡收敛了周身的闲散,不再看他,王啸这脾气只怕大事难成,至于往后在都察院?谁好过?谁难受?如人饮水,自知了。
江逾明扫了他一眼,草草移开。
前头,正闻帝赵胤正拾步而上,高登祈祷雨泽。
右下首,跟在赵胤身后的赫然是内阁首辅陈鹏——陈鹏年岁六十,两鬓早已斑白,却依旧精神健硕,据说家中还养着六房姨娘,各房还都有不少子嗣,外室更是数不胜数。
奉京民间有不少生不出孩子的人家,家中还偷偷挂了陈鹏相,有用没用便不得而知了……毕竟求得求不得,全看命运,也不妨碍陈家一直都是奉京权势最煊赫的家族。
当时万寿节,陈鹏的次子陈子酬调戏淑妃,陈鹏跪了三日请皇上开恩,这事最后能解决,是因为太后亲自去向皇上求了情——太后也姓陈。
正闻帝赵胤,先帝嫡长,可却不是陈太后的亲儿子,到底是亲疏有别,当年,陈太后也动过易储的念头,只可惜先帝不愿,这事草草作罢。
后来赵胤登基,陈太后三番四次暗示皇上娶陈家女做皇后,赵胤又是一番装聋作哑,把先帝那一套学了十足十,先是谎骗了董家女儿,次日圣旨一下,便把董家女立作了皇后,打得太后一个措手不及。
那段时日,太后和皇上的关系很僵,可到底木已成舟,再有什么怨气也无济于事。僵持不下的结果便是两人各退一步,陈太后又往宫里送的几个妃嫔,赵胤没再拒绝。
董家女做了皇后,董家渐渐兴盛了起来,没过几年,在朝中也有几分势力。
只可惜好景不长,前几年,董恩明在循州落马,原本势头正猛的董家一下子沉寂,如今就像背壳的蜗牛,不敢出头了。
想到这,江逾明目色一顿,当初青胜兰临了到头,忽然放出私盐的消息,只怕并不只是为活命,而是想给董家一个教训,或者说,有些人见不得董家得势,想要惩戒一二。
江逾明越想越觉得确实如此,抬眼往上看正闻帝的背影——威严的帝王身着云龙暗金衮服,头戴十二旒冕,手持镇圭,携群臣省视星辰日月,祈祷天泽。
天坛楼高,像是帝王权柄,江逾明站在众人中,略略抬头,无端觉得危楼高百尺,不敢高声语,恐惊身后人①。
天坛祈雨,一连三日,最后竟是滴雨未下。
正闻帝羞愧不已,下了道圣旨后便幽居云台,说是要素服减膳,静思己过,祈天祷地。
这事一出,奉京城中又是沸沸扬扬,民间也是流言颇多,说了说去最后声音最多的说法便是潮州大旱不是天谴,而是人怨!
--
姜辞认真应:“好的。”
每逢大灾,皇帝作为天子,定要有所作为,禳灾祈福、下罪己召、仁政教化等等都是最寻常的办法,只要不嫌麻烦,整个全套都是可以的,谁让皇上是天子呢?
像今儿个碰上旱情,那便祈雨,祈个六七日不嫌多。
这日,正闻帝携文武百官到京郊天坛祈雨,仪仗浩浩荡荡,整个奉京都知道皇上出宫了。
江逾明、杜衡和王啸位在同列,这还是颁旨之后,他们第一次碰头。
都察院不少同僚等着看热闹,毕竟王啸本就是不点也炸的性子,更何况如今引线早埋。杜衡更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巴不得两人就在他面前打起来。
“逾明,昨日皇上又召你进宫了?”杜衡拖着长音问,目光却瞥着王啸,“皇上同你说什么了?”
江逾明扫了他一眼,神色淡淡,没理会他这种幼稚的行为。
杜衡却乐此不疲,一句胜一句直白:“你前些个还同我说想去宜州吃梅干菜肉酥饼,现下看来只能托王大人帮忙带了。”
话音一落,众人都笑了。
杜衡也不是无缘无故寻他麻烦,他就是看不惯王啸——自从圣旨下来后,王啸已经在都察院骂了江逾明两日。
起初还好,只说自己为潮州旱情上心至此,到头来却因为出身平平,一番心思付诸东流;到后来,又开始说些下品寒门无出路之类酸掉牙的话,只差戳着江逾明和一众世家子弟的脊梁骨骂,说他们挡了寒门子弟的出路。
原本有些高门出身的世家子弟还挺同情他的,众人也知寒门难出贵子,所以平日或多或少都会关照他。可这两日王啸说的话越来越过分,平日同情他的同僚已是懒得搭理他了,谁愿意一片好心喂了狗?
本就如此,若真被他们挡了路,王啸还能当上佥都御史?有这时间泼妇骂街,还不如学学江逾明,去查查宜州粮价。
杜衡把这事调笑到明面上,众人终于是出了一口气,连着两日郁结的气氛散了不少。
王啸听着周围“嘿嘿”的笑声,面色越发沉,明知杜衡是在开玩笑,手却攥得更紧了——若是杜衡正经同他吵一架还好,这么不痛不痒的一句玩笑,活像是脚底塞了颗石子,不痛不痒,却硌得人难受。
一句玩笑,你若回嘴,便是肚量小,若是跟着笑,便是伸手打自己的脸。
王啸越想,面色越沉。
杜衡笑意刚散三分,目光便从王啸面上收回来了,其实,王啸方才若能跟众人一笑而过,说不定还有机会冰释前嫌,可他偏偏意气用事。杜衡收敛了周身的闲散,不再看他,王啸这脾气只怕大事难成,至于往后在都察院?谁好过?谁难受?如人饮水,自知了。
江逾明扫了他一眼,草草移开。
前头,正闻帝赵胤正拾步而上,高登祈祷雨泽。
右下首,跟在赵胤身后的赫然是内阁首辅陈鹏——陈鹏年岁六十,两鬓早已斑白,却依旧精神健硕,据说家中还养着六房姨娘,各房还都有不少子嗣,外室更是数不胜数。
奉京民间有不少生不出孩子的人家,家中还偷偷挂了陈鹏相,有用没用便不得而知了……毕竟求得求不得,全看命运,也不妨碍陈家一直都是奉京权势最煊赫的家族。
当时万寿节,陈鹏的次子陈子酬调戏淑妃,陈鹏跪了三日请皇上开恩,这事最后能解决,是因为太后亲自去向皇上求了情——太后也姓陈。
正闻帝赵胤,先帝嫡长,可却不是陈太后的亲儿子,到底是亲疏有别,当年,陈太后也动过易储的念头,只可惜先帝不愿,这事草草作罢。
后来赵胤登基,陈太后三番四次暗示皇上娶陈家女做皇后,赵胤又是一番装聋作哑,把先帝那一套学了十足十,先是谎骗了董家女儿,次日圣旨一下,便把董家女立作了皇后,打得太后一个措手不及。
那段时日,太后和皇上的关系很僵,可到底木已成舟,再有什么怨气也无济于事。僵持不下的结果便是两人各退一步,陈太后又往宫里送的几个妃嫔,赵胤没再拒绝。
董家女做了皇后,董家渐渐兴盛了起来,没过几年,在朝中也有几分势力。
只可惜好景不长,前几年,董恩明在循州落马,原本势头正猛的董家一下子沉寂,如今就像背壳的蜗牛,不敢出头了。
想到这,江逾明目色一顿,当初青胜兰临了到头,忽然放出私盐的消息,只怕并不只是为活命,而是想给董家一个教训,或者说,有些人见不得董家得势,想要惩戒一二。
江逾明越想越觉得确实如此,抬眼往上看正闻帝的背影——威严的帝王身着云龙暗金衮服,头戴十二旒冕,手持镇圭,携群臣省视星辰日月,祈祷天泽。
天坛楼高,像是帝王权柄,江逾明站在众人中,略略抬头,无端觉得危楼高百尺,不敢高声语,恐惊身后人①。
天坛祈雨,一连三日,最后竟是滴雨未下。
正闻帝羞愧不已,下了道圣旨后便幽居云台,说是要素服减膳,静思己过,祈天祷地。
这事一出,奉京城中又是沸沸扬扬,民间也是流言颇多,说了说去最后声音最多的说法便是潮州大旱不是天谴,而是人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