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页
眼看着就要入冬,各地官署也清闲了起来,原焕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暖和的房间里,整理书简整理到没脾气,每当累到不想动的时候,就格外想念那些造价低廉又容易携带的纸书。
他现在比郭嘉还脆皮,竹简拿多了手臂就会发抖,小姑娘的力气都比他大,但是绢布太贵,适合书写的纸也很贵,还不容易保存,哪个都不适合大量使用。
造纸太费劲,就算是皇宫都不能随心所欲的用,真有不适合用竹简的时候,绢布都比纸受欢迎。
蔡伦用树皮、破渔网、麻绳等东西造纸来节约成本,不过那种纸不适合书写,所以用的不多,他要是想摆脱用竹简的窘境,首先要做的不是赚钱,而是造纸。
造纸术的水平上不来,他手上钱再多,买不到纸也是白搭。
索性今年冬天要做的事情已经安排的差不多了,吕布和高顺去冀州北边和幽州接壤的地方安排布防,最多半个月就能回来,戏志才和赵云去南阳防止袁公路激起民愤小命不保,曹操和孙坚在兖州屯田搞建设,细盐的方子交了出去,他让荀攸召集匠户到邺城,铁匠们多了总有那么一两个脑袋瓜活络懂得创新的。
事情有条不紊的安排下去,他清闲下来,正好可以琢磨怎么把适合写字的纸给弄出来。
世家之所以能够垄断知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知识传播不易,竹简太重,一根简上也写不了几个字,不管是传抄还是学习都很不方便。
写在竹简上的文章行文简练,大概和字太多了摞一起搬不动也有关系。
后世学生上学背个书包就可以,现在的世子学生要上学,能背动一部书简都是体力过人,家学传承还算方便,其他远道求学来习六书明句读,就算老师愿意收,想博览群书也不容易。
书简都是传家宝,除了自家继承人以及得意门生,没有哪个老师愿意把书房敞开来给别人看。
如果能让用于书写的纸便宜到大部分人能买得起,这所谓的文化垄断很快就能破掉,只是现在做这种事情,无异于让自己站在所有世家的对立面,他不想被群起而攻之,最好不要急着玩火。
拿出粗盐提纯的方子在外人看来只是袁氏一家利益受损,其他世家百姓都能跟着收益,而打破文化垄断却是有损所有世家的根本。
世家的传承有时候比王朝更加稳固,像孔子的后人,不管什么时候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都很超然,百姓造反推翻朝廷可以说朝廷自作孽,要是猛不丁的给天下世家来这么一下子,别管汝南袁氏的地位有多高,覆灭也只是一夕之间。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纸和盐不一样,即便试出成本低廉的法子也不可能低价贩卖,最稳妥的法子就是只给自己府上的人用,再他没把握抗住全天下世族反扑之前,敢动世家的命根子就是玩火自焚。
他能保住性命不容易,不能随随便便栽在这上面。
原焕很惜命,每天那么多苦药灌下去,他不惜命简直对不起受过的苦,既然如此,让自己过的更舒服些也是情理之中。
竹子能制成竹简,同样也能制成纸,大冷天的别的东西不好找,长的快还不挑环境的竹子到处都是。
原焕自己受不住外面的凉气,只能待在房间里让管事照他的吩咐做,竹子泡软锤掉外壳,捞出外壳后把剩下的东西和石灰一起煮,软化之后再捣碎,然后加水调成纸浆。
他只能说出大致的过程,具体操作还得匠人估摸着来,纸浆调成之后,剩下的步骤就是他们熟练的了,只要第一批做成功,接下来改变颜色改进手感都只是时间问题。
大致的过程给出来,原焕以为会卡在调纸浆那一步,万万没想到,他们在第一步就卡住了,用来制竹简的竹子的确很多,问题是那些竹子在水里泡了几天根本泡不软。
他们府上以前用不到纸这种金贵东西,爬犁铁锹更常见,所以府上有铁匠陶匠等各种匠户,但是没有人知道纸是怎么制的,这时候基本都是子承父业代代相传,最后还是从府城找来几个世代造纸的匠户,让他们带着府上那些专业不对口的匠人一起捣鼓,这才终于解决了竹子泡不软的问题。
用破渔网、麻绳、树皮等东西来造纸首先也是让这些东西变软,只用水泡估计要泡上一年半载才行,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直接开始煮。
煮完一遍再煮一遍,煮他个七八十来遍,一直煮到竹子变软为止。
原焕最开始天真的想着很快就能用柔软洁白的纸代替竹简,然而残酷的现实告诉他,按照这种速度,他能在明年的这个时候用上纸都是运气好。
不管是煮竹子锤竹子熬竹子还是调纸浆,每一步都要花很长时间,如果是流水线工作,只要原料竹子管够,每天都能产出一大批纸,但是万事开头难。没法发展到流水线工作的时候,他就只能耐心的等着。
张辽满脸菜色的从作坊里出来,大口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感觉自己快要被熏死在那作坊里,去空地处看了眼盯着士兵训练的孙策,然后手软脚软的给他们家主公汇报情况。
鼻子太灵敏也不是好事儿,再多待一会儿他人都要没了。
房间里早早燃上炭盆,掀开帘子进去就能感觉到热意,张辽咕咚咕咚喝了两杯水,把作坊今天的进展说了一遍,然后略有些神秘的压低了声音,“主公,你有没有发现阿策最近安静的有点过了头?”
--
他现在比郭嘉还脆皮,竹简拿多了手臂就会发抖,小姑娘的力气都比他大,但是绢布太贵,适合书写的纸也很贵,还不容易保存,哪个都不适合大量使用。
造纸太费劲,就算是皇宫都不能随心所欲的用,真有不适合用竹简的时候,绢布都比纸受欢迎。
蔡伦用树皮、破渔网、麻绳等东西造纸来节约成本,不过那种纸不适合书写,所以用的不多,他要是想摆脱用竹简的窘境,首先要做的不是赚钱,而是造纸。
造纸术的水平上不来,他手上钱再多,买不到纸也是白搭。
索性今年冬天要做的事情已经安排的差不多了,吕布和高顺去冀州北边和幽州接壤的地方安排布防,最多半个月就能回来,戏志才和赵云去南阳防止袁公路激起民愤小命不保,曹操和孙坚在兖州屯田搞建设,细盐的方子交了出去,他让荀攸召集匠户到邺城,铁匠们多了总有那么一两个脑袋瓜活络懂得创新的。
事情有条不紊的安排下去,他清闲下来,正好可以琢磨怎么把适合写字的纸给弄出来。
世家之所以能够垄断知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知识传播不易,竹简太重,一根简上也写不了几个字,不管是传抄还是学习都很不方便。
写在竹简上的文章行文简练,大概和字太多了摞一起搬不动也有关系。
后世学生上学背个书包就可以,现在的世子学生要上学,能背动一部书简都是体力过人,家学传承还算方便,其他远道求学来习六书明句读,就算老师愿意收,想博览群书也不容易。
书简都是传家宝,除了自家继承人以及得意门生,没有哪个老师愿意把书房敞开来给别人看。
如果能让用于书写的纸便宜到大部分人能买得起,这所谓的文化垄断很快就能破掉,只是现在做这种事情,无异于让自己站在所有世家的对立面,他不想被群起而攻之,最好不要急着玩火。
拿出粗盐提纯的方子在外人看来只是袁氏一家利益受损,其他世家百姓都能跟着收益,而打破文化垄断却是有损所有世家的根本。
世家的传承有时候比王朝更加稳固,像孔子的后人,不管什么时候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都很超然,百姓造反推翻朝廷可以说朝廷自作孽,要是猛不丁的给天下世家来这么一下子,别管汝南袁氏的地位有多高,覆灭也只是一夕之间。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纸和盐不一样,即便试出成本低廉的法子也不可能低价贩卖,最稳妥的法子就是只给自己府上的人用,再他没把握抗住全天下世族反扑之前,敢动世家的命根子就是玩火自焚。
他能保住性命不容易,不能随随便便栽在这上面。
原焕很惜命,每天那么多苦药灌下去,他不惜命简直对不起受过的苦,既然如此,让自己过的更舒服些也是情理之中。
竹子能制成竹简,同样也能制成纸,大冷天的别的东西不好找,长的快还不挑环境的竹子到处都是。
原焕自己受不住外面的凉气,只能待在房间里让管事照他的吩咐做,竹子泡软锤掉外壳,捞出外壳后把剩下的东西和石灰一起煮,软化之后再捣碎,然后加水调成纸浆。
他只能说出大致的过程,具体操作还得匠人估摸着来,纸浆调成之后,剩下的步骤就是他们熟练的了,只要第一批做成功,接下来改变颜色改进手感都只是时间问题。
大致的过程给出来,原焕以为会卡在调纸浆那一步,万万没想到,他们在第一步就卡住了,用来制竹简的竹子的确很多,问题是那些竹子在水里泡了几天根本泡不软。
他们府上以前用不到纸这种金贵东西,爬犁铁锹更常见,所以府上有铁匠陶匠等各种匠户,但是没有人知道纸是怎么制的,这时候基本都是子承父业代代相传,最后还是从府城找来几个世代造纸的匠户,让他们带着府上那些专业不对口的匠人一起捣鼓,这才终于解决了竹子泡不软的问题。
用破渔网、麻绳、树皮等东西来造纸首先也是让这些东西变软,只用水泡估计要泡上一年半载才行,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直接开始煮。
煮完一遍再煮一遍,煮他个七八十来遍,一直煮到竹子变软为止。
原焕最开始天真的想着很快就能用柔软洁白的纸代替竹简,然而残酷的现实告诉他,按照这种速度,他能在明年的这个时候用上纸都是运气好。
不管是煮竹子锤竹子熬竹子还是调纸浆,每一步都要花很长时间,如果是流水线工作,只要原料竹子管够,每天都能产出一大批纸,但是万事开头难。没法发展到流水线工作的时候,他就只能耐心的等着。
张辽满脸菜色的从作坊里出来,大口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感觉自己快要被熏死在那作坊里,去空地处看了眼盯着士兵训练的孙策,然后手软脚软的给他们家主公汇报情况。
鼻子太灵敏也不是好事儿,再多待一会儿他人都要没了。
房间里早早燃上炭盆,掀开帘子进去就能感觉到热意,张辽咕咚咕咚喝了两杯水,把作坊今天的进展说了一遍,然后略有些神秘的压低了声音,“主公,你有没有发现阿策最近安静的有点过了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