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顽帝辛宸(50)
谁也不想成为下一个杀鸡给猴看里的那只鸡。
第二年全国粮食大丰收,粮草爆满,粮商们囤的粮食都砸在了手里,有不服气的,干脆把自家粮食也卖给官方,就想看看官方能有多少银子,能无限收下这么多的粮食?
事实告诉他们,还真的能。
早在将作坊研制军械的时候,朱厚照就让他们做了一套蒸馏系统。
当时工坊的人还没明白这东西是做什么用的,到后来,太子殿下的产业里,忽然多了几家酒坊,他们才知道这原来是用于酿酒的。
其实对朱厚照来说,他更想要的是酒精。
大明是在饥荒年代开始建国的,从早期的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路线就可以看出,朱重八对饥荒之事是多么看重。
他自己是饿过肚子的人,所以对于浪费粮食之举格外深恶痛绝,一度严令禁酒,到后来放开之后,干脆废除了榷酒制,将酒税并入了商税,如此酒业大兴,更甚前朝。
而且这时候的酿酒工艺也更加完善,蒸馏技术越来越成熟,朱厚照才能拿出符合这个时代的蒸馏工具,开办了属于自己的酒坊。
反正收了大量的粮食,吃不完用来酿酒,酿成的酒再卖出去,其中的利润就比单卖粮食多了数倍甚至几十倍。
那些想要囤粮待售的粮商就算想学,也没他这种流程化工业化的酿酒技术和工坊,达不到规模效益,自然没法跟他抗衡。
只是当他看到报来的账簿里,发现川府有不少人今年没有种双季稻,反而种了不少糯米,再一查,居然跟杨廷和有关,就不得不佩服这位还在孝期的未来首辅。
果然姜是老的辣,单从邸报和前期政令上,居然就能推测出他有酿酒的计划,还提前种了糯米,价格比普通的稻米高出不少,如此卖出高价糯米再买进低价稻米,可想而知能多赚多少。
于是第三年,守着田看着佃户快跑光去开荒种地的大地主和勋贵们,傻眼了。
毕竟,有再多的田地,没有人耕种,那也是块荒地,无法产生任何收益不说,每年还得按照田亩数交税。
而大明朝的农民,除了自耕农之外,大部分是佃农,就是自己没有田地,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的农民。他们不但要承担官府的赋税,还要向地主缴纳佃租,之后剩下的部分才属于自己的收入。
可如今新田政一出,只要开荒开出来的田地就是自己的,还能享有三年免税五年减税的政策,那谁还愿意去租田当佃户,辛苦一点开荒种官府发下来的新粮种,不但有补贴还可以租借农具,到时候开荒出来的田地就可以成为世代相传的祖产。
这谁还不愿去开荒啊,反正都是种地,给自己种当然好过给别人种。
扛了三年的地主们,最终还是没能扛过太子殿下的新田政,老老实实地交出了隐田,或者以田地换取了盐引茶引,转行投入全国行销的商业大潮之中,很快也尝到了经商的甜头,至于当初守着那些田地吃的苦头,谁还记得呢?
只不过,百姓们并不知道太子殿下在其中出的力费的心思,他们感谢的是仁厚的皇帝,而那些被扒了一层又一层皮的豪强勋贵们,对太子殿下是又恨又怕,自然只会宣扬他顽劣霸道的一面,而绝口不提他为百姓做的实事。
杨慎回京后,也曾向朱厚照提过,想劝他争取民心,免得被人抹黑,白白浪费了他的一番心思。
朱厚照却满不在乎地说道:父皇尚在,民心向着父皇,有何不好?我用不着那些,至于他们爱说什么,与我何干?我做这些事,只是因为我想做,而不是为了博取民心或他人的感激,天下百姓都能吃饱喝足,无需朝廷救济,这是为我以后省心,哪里能算得上白费心思?
杨慎被他说得无言以对,自此也彻底对太子殿下改观,他或许不是弘治帝那般仁厚宽容的帝王,却是个果决勇毅的君主,以他的能力,定然能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开创一代盛世。
而他,将是同行者和见证者。
当初太子殿下只是没阻止别人抹黑自己,现在更狠了,主动下手,自己黑自己。
杨慎都可以想象得到,这消息一传开,弘治帝的桌面上,又会多出多少弹劾太子殿下的奏折。
他连拦都拦不住。
朱厚照还振振有词地说道:我没骗他们啊!我的确带了很多美酒美食美人,光是运送物资就上万人马啧啧,说实话都不行吗?
是实话,大实话。
只不过您没说,那美酒是三蒸三酿提纯到75以上的被您称之为酒精的美酒。
那美食是烧点开水一冲就能吃的方便面和行军粮,是一根就能顶饿半天的极品肉干,携带方便,吃起来更方便,就算在草原上急行军三五天不开火都饿不着。
那美人除了你随身的猛兽大豹子元宝之外,那些身高八尺,穿着刀枪不入的金丝软甲,拎着仿唐式陌刀的大刀队,还有装备了最新式□□的神机营□□队,都是殿下眼里的美人。
可在别人眼里,这哪里是美人,简直就是凶神恶煞来要命的凶神。
运送物资的人马上万,是因为就算缩小了体型安装上了轮子的火炮和弹药,也不是一般人能拉得动的。
管这些东西称为三美的,只怕除了这位太子殿下,也没有别人了。
就是不知道那些信了这些鬼话的鞑靼人,真正看到三美的真面目时,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杨慎十分期待。
韩越还在嘀咕着,殿下的美酒,听说在京城最大的酒楼得一百两银子一坛,还经常有价无市,如今居然带到北疆来,这里的人,能品出好酒的味道吗?
王宁白了他一眼,鄙夷地说道:你懂什么,北疆真正的汉子,从来都只喝最烈的酒,骑最野的马,杀最狠的敌人,等这次打完仗回去,我也可以给阿姐们说,我喝过最烈的酒,骑过最野的马,杀过最凶狠的敌人啊!谁打了我的马!
徐鹏举收回手里的马鞭,看着控制不住惊马被带着一路狂奔出去的王宁,摇了摇头。
就这?还想骑最野的马?
作者有话说:
忽然,就爱上一匹野马,哈哈!
第五十七章
大明太子殿下带着美人美酒美食入住宣府的消息,果不其然,引起了朝廷和草原部落的巨大反响。
朝堂之上,御史们的弹劾奏折又是雪花般飞来,哪怕内阁留置了一部分,送到弘治帝面前的奏折数量依然不少。
弘治帝只扫了一眼,便让何鼎带人将这些奏折登记入册,然后装进一个大箱子里。
派人送去宣府,以后与太子殿下有关的折子,都直接送去宣府,交给他处理。
何鼎愣了一下,小心地问道:陛下如此会不会让太子对百官不满,若是太子殿下动怒,只怕
怕什么?弘治帝冷笑一声,说道:朕要监察御史,是为了监察百官,纠其行,反其贪。他们倒好,该做的事不做,自以为敢犯颜上奏就能表现自己的清正,想拿照儿来给自己刷名望的御史,朕不需要。
何鼎无语,只能按照弘治帝的吩咐,先记下了上奏折的御史名单,然后将那些奏折装进大木箱中,打包快递快马送去宣府给太子殿下。
朱厚照收到这份礼物,明白了弘治帝的意思后,哈哈一笑,连箱子开都没开,便让人全部烧毁,一个不留。
杨慎问道:殿下难道不看看奏折的内容吗?
朱厚照掏掏耳朵,叹口气,说道:有什么好看的,无非就是骂我荒唐胡闹,奢靡无度之类的,这些话我都听腻歪了,再看,他们还能骂出什么花儿来吗?
现在的御史们就算骂人,上奏折时也得讲究一个文辞语法,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话,还不如后世微博上那些黑子骂的狠。
只不过,后世的微博可以取关拉黑删博一条龙,眼不见心不烦,在这他身为大明太子,可没办法拉黑这些御史,倒不如直接一把火烧了,一样可以眼不见心不烦。
杨慎明白了他的意思,点头说道:如此是殿下仁慈。
太子殿下若是看了这些奏折,就肯定会生气,一生气,就会记下了这些人的名字,等于断了这些人日后的仕途。
哪怕他们现在是为名为利或者一时跟风而上,想要借此机会刷声望搏清名,让皇帝看到自己不畏强权的刚正,可他们却不知道,太子殿下出镇宣府并不代表皇帝对长大成人的儿子心生忌惮,而仅仅是因为他想去。
那些沉浸在繁华都城中的文人,或许也曾在文会上慷慨激昂地表达自己的拳拳报国之情,可有多少人真正到过边疆,见过那些被鞑靼人肆虐抢掠过的边镇百姓?
就算如今九边重镇都已经安装了守城的火炮,可大明漫长的边境线上,还有许多城关村落,并没有如此强大的守城利器,只能靠提前预警和周围的及时支援来抵御敌军。
就连那些为南北贸易做出巨大贡献的互市,也是在一次次血与火的战斗后,才慢慢形成规模,立下规矩,成为边城中难得的安全区。
每年依然有将士在战斗中牺牲,有百姓在突袭中被截杀,鞑靼骑兵的高机动性和杀伤力,是无法完全靠城墙挡住的。
所以在得到达延汗收服了东蒙各部族,准备南侵之时,朱厚照就果断决定北上宣府,守在大明国门的第一线。
杨慎这些年一直跟在他身边,哪怕在考取了状元之后,他挂着翰林院修撰的名号,依然行走东宫,还兼任了东宫侍讲,从同学升职成半个老师,成了太子殿下最信任的好友。
在朱厚照看来,这个时代里,能理解他的想法和做法的,王守仁是一个,杨慎是一个。
只不过王守仁如今还在经略西南,十年时间,足以将西南从半原始的蛮荒之地,改变成为一个真正属于大明的粮茶产地,让那些一直坚持自治的土司,看到其中的差别,真心实意地归附大明,而不是今日有好处就归附,明天没好处就叛乱。
教化之功,绝非一日可就。
其实在朱厚照的内心深处,还是觉得,打达延汗这件事,就得自己来。
王守仁擅长的是奇诡兵法,教化百姓,对那些内乱的地方和流民山贼是一抓一个准,但关外的鞑靼军,是不会讲王道教化,而是要靠实打实的战斗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等那些部族都向达延汗靠拢,我们就准备出发。
朱厚照看着地图上的标着的位置,用手指在应州那里点了点。
到时候,我们就去应州,在那里恭候达延汗的大驾光临吧!
让韩越去跟着辽东参将萧载,驻守聚落堡。
王宁跟延绥参将杭雄等人,驻守阳和、平虏。
以上诸将,不得擅自出战,违令者重罚!
朱厚照的一条条命令有条不紊地传达下去,以杨慎一手工整的馆阁体书写成文,快马送到各地参将和总兵处。
众人看到都是驻守待命的消息,都松了口气。
他们得知太子殿下前来宣府,最怕的就是殿下年少气盛,不知鞑靼人的厉害,擅自出城迎敌,那他们不跟着也不行,可跟着去若是一旦有失,那边关九镇都要跟着守不住了。
土木堡的前车之鉴,他们都还记得,谁也担不起再丢了一位太子的责任。
就只能求神拜佛保佑这位太子殿下只是一时心血来潮到宣府玩玩,等他玩够了,见识过鞑靼铁骑的厉害,就该回京城继续做他的太子殿下,而不是在这里让众人都提心吊胆的无法安心守城。
现在太子殿下主动提出让他们守城待命,他们总算能安心睡两个安稳觉
然而次日就收到了太子殿下率军出巡关外的消息,所有的人都提了起来,刚刚以为自己可以安心的边镇总兵和参将们,差点一口老血吐出来。
感情太子殿下让他们原地不动待命的原因,是他自己主动出去,说是寻找鞑靼主力,清扫来犯敌军,可在诸将的眼里,那跟刚出生的小牛犊往狼群里蹦跶有什么区别?
大同总兵王勋听到这个消息,只觉得眼前一黑,一边派人送信京城,请皇帝传令阻止太子殿下,一边派人快马去追太子殿下,设法尽量拖住他,不让他往鞑靼方向深入太远,以免救援不及。
达延汗这边也得到了消息,顿时大喜过望,立刻带着几个儿子点齐了五万人马,先行出发,留下了三子巴尔斯等着前来会合的各部族,负责后续的支援。
在他看来,既然大明的小太子如此刚愎自用,敢出关来正面挑衅,他若是不赶紧上去杀他个下马威,如何能让其他部族归附。
那个乳臭未干的小太子,就是长生天送给我的礼物。他们汉人不是有句话,叫天予不取,必有其害。
这次,我们察哈尔部族必胜!
必胜!必胜!大汗必胜!
海东青在人群中,跟着挥刀高呼,遥遥地看着达延汗父子赤红的面颊,在心底冷笑。
大汗必胜,不过我心目中的汗王,只有太子殿下。他必然会打败你们这些鞑靼,成为全天下的王!
苍鹰飞过天际,海东青紧随其后,盘旋着俯瞰草原,连远处那巍峨的长城,在它们眼中,也只是一道漫长的铁灰色的线。
冰冷的鹰眼中能看到的,除了鞑靼的铁骑,还有那队从城墙后走出来的漫长队伍。
达延汗手下的鹰奴看到苍鹰在远处停下,在半空中刚转了几圈,忽然像是遭受什么攻击一般,一头从半空中栽了下去,就忍不住惊呼了一声。
前方有明军!他们射死了大汗的鹰!
朱厚照放下手中的火铳,这款纯手工打造的□□是第一批采用铅弹射击的□□,比原来的威力大了许多,可精准度依然不高,整个神机营里,目前还没人比他的枪法更好。
所以这个射鹰的任务,还真是非他莫属。
可惜达延汗只放出来一只鹰,如果是两只雕,那我还能演个射雕英雄传呢。
《射雕英雄传》?这又是殿下在哪看的话本?
杨慎其实也是个话本爱好者,这几年没少跟朱厚照在课业之余分享话本,当年朱厚照没好好学习,最喜欢就是看那些英雄传奇话本,只不过这时候的话本没有后世那么多精奇新鲜的脑洞,大多是些书生美人爱恨情仇之类的,看得多了大同小异的就没了兴趣,干脆就把他还有印象的一些经典网文和游戏小说粗略地讲个大纲给杨慎,再让他来写,居然效果十分不错。
杨慎本来就文才出众,写出来的话本故事甚至比朱厚照记忆中的还要精彩,只是他当初看书也是囫囵吞枣,看得又多又杂,跟杨慎提起的时候也只能草草说个大概内容,还经常张冠李戴,各种内容大乱炖,也就是杨慎才能理清楚其中关系,梳理成正常的故事,让人能够看得明白。
朱厚照一听他说,就知道自己又秃噜嘴说快了,只得岔过话题。
是鞑靼那边流传的故事,说他们的神射手可以一箭双雕,我才说这是射雕英雄传。
不过既然延达汗的鹰都已经出现了,那他的人应该也不远了,传令三军备战,准备迎敌!
三军备战!准备迎敌!
最前方的前锋营探子已经用千里镜看到了达延汗的人马,那些奔腾的马蹄,挟着踏破大地的气势,正如一股涛涛洪流,朝着他们奔涌而来。
敌军在前方十里处,一刻钟内接敌!准备
准备!
恋耽美
第二年全国粮食大丰收,粮草爆满,粮商们囤的粮食都砸在了手里,有不服气的,干脆把自家粮食也卖给官方,就想看看官方能有多少银子,能无限收下这么多的粮食?
事实告诉他们,还真的能。
早在将作坊研制军械的时候,朱厚照就让他们做了一套蒸馏系统。
当时工坊的人还没明白这东西是做什么用的,到后来,太子殿下的产业里,忽然多了几家酒坊,他们才知道这原来是用于酿酒的。
其实对朱厚照来说,他更想要的是酒精。
大明是在饥荒年代开始建国的,从早期的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路线就可以看出,朱重八对饥荒之事是多么看重。
他自己是饿过肚子的人,所以对于浪费粮食之举格外深恶痛绝,一度严令禁酒,到后来放开之后,干脆废除了榷酒制,将酒税并入了商税,如此酒业大兴,更甚前朝。
而且这时候的酿酒工艺也更加完善,蒸馏技术越来越成熟,朱厚照才能拿出符合这个时代的蒸馏工具,开办了属于自己的酒坊。
反正收了大量的粮食,吃不完用来酿酒,酿成的酒再卖出去,其中的利润就比单卖粮食多了数倍甚至几十倍。
那些想要囤粮待售的粮商就算想学,也没他这种流程化工业化的酿酒技术和工坊,达不到规模效益,自然没法跟他抗衡。
只是当他看到报来的账簿里,发现川府有不少人今年没有种双季稻,反而种了不少糯米,再一查,居然跟杨廷和有关,就不得不佩服这位还在孝期的未来首辅。
果然姜是老的辣,单从邸报和前期政令上,居然就能推测出他有酿酒的计划,还提前种了糯米,价格比普通的稻米高出不少,如此卖出高价糯米再买进低价稻米,可想而知能多赚多少。
于是第三年,守着田看着佃户快跑光去开荒种地的大地主和勋贵们,傻眼了。
毕竟,有再多的田地,没有人耕种,那也是块荒地,无法产生任何收益不说,每年还得按照田亩数交税。
而大明朝的农民,除了自耕农之外,大部分是佃农,就是自己没有田地,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的农民。他们不但要承担官府的赋税,还要向地主缴纳佃租,之后剩下的部分才属于自己的收入。
可如今新田政一出,只要开荒开出来的田地就是自己的,还能享有三年免税五年减税的政策,那谁还愿意去租田当佃户,辛苦一点开荒种官府发下来的新粮种,不但有补贴还可以租借农具,到时候开荒出来的田地就可以成为世代相传的祖产。
这谁还不愿去开荒啊,反正都是种地,给自己种当然好过给别人种。
扛了三年的地主们,最终还是没能扛过太子殿下的新田政,老老实实地交出了隐田,或者以田地换取了盐引茶引,转行投入全国行销的商业大潮之中,很快也尝到了经商的甜头,至于当初守着那些田地吃的苦头,谁还记得呢?
只不过,百姓们并不知道太子殿下在其中出的力费的心思,他们感谢的是仁厚的皇帝,而那些被扒了一层又一层皮的豪强勋贵们,对太子殿下是又恨又怕,自然只会宣扬他顽劣霸道的一面,而绝口不提他为百姓做的实事。
杨慎回京后,也曾向朱厚照提过,想劝他争取民心,免得被人抹黑,白白浪费了他的一番心思。
朱厚照却满不在乎地说道:父皇尚在,民心向着父皇,有何不好?我用不着那些,至于他们爱说什么,与我何干?我做这些事,只是因为我想做,而不是为了博取民心或他人的感激,天下百姓都能吃饱喝足,无需朝廷救济,这是为我以后省心,哪里能算得上白费心思?
杨慎被他说得无言以对,自此也彻底对太子殿下改观,他或许不是弘治帝那般仁厚宽容的帝王,却是个果决勇毅的君主,以他的能力,定然能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开创一代盛世。
而他,将是同行者和见证者。
当初太子殿下只是没阻止别人抹黑自己,现在更狠了,主动下手,自己黑自己。
杨慎都可以想象得到,这消息一传开,弘治帝的桌面上,又会多出多少弹劾太子殿下的奏折。
他连拦都拦不住。
朱厚照还振振有词地说道:我没骗他们啊!我的确带了很多美酒美食美人,光是运送物资就上万人马啧啧,说实话都不行吗?
是实话,大实话。
只不过您没说,那美酒是三蒸三酿提纯到75以上的被您称之为酒精的美酒。
那美食是烧点开水一冲就能吃的方便面和行军粮,是一根就能顶饿半天的极品肉干,携带方便,吃起来更方便,就算在草原上急行军三五天不开火都饿不着。
那美人除了你随身的猛兽大豹子元宝之外,那些身高八尺,穿着刀枪不入的金丝软甲,拎着仿唐式陌刀的大刀队,还有装备了最新式□□的神机营□□队,都是殿下眼里的美人。
可在别人眼里,这哪里是美人,简直就是凶神恶煞来要命的凶神。
运送物资的人马上万,是因为就算缩小了体型安装上了轮子的火炮和弹药,也不是一般人能拉得动的。
管这些东西称为三美的,只怕除了这位太子殿下,也没有别人了。
就是不知道那些信了这些鬼话的鞑靼人,真正看到三美的真面目时,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杨慎十分期待。
韩越还在嘀咕着,殿下的美酒,听说在京城最大的酒楼得一百两银子一坛,还经常有价无市,如今居然带到北疆来,这里的人,能品出好酒的味道吗?
王宁白了他一眼,鄙夷地说道:你懂什么,北疆真正的汉子,从来都只喝最烈的酒,骑最野的马,杀最狠的敌人,等这次打完仗回去,我也可以给阿姐们说,我喝过最烈的酒,骑过最野的马,杀过最凶狠的敌人啊!谁打了我的马!
徐鹏举收回手里的马鞭,看着控制不住惊马被带着一路狂奔出去的王宁,摇了摇头。
就这?还想骑最野的马?
作者有话说:
忽然,就爱上一匹野马,哈哈!
第五十七章
大明太子殿下带着美人美酒美食入住宣府的消息,果不其然,引起了朝廷和草原部落的巨大反响。
朝堂之上,御史们的弹劾奏折又是雪花般飞来,哪怕内阁留置了一部分,送到弘治帝面前的奏折数量依然不少。
弘治帝只扫了一眼,便让何鼎带人将这些奏折登记入册,然后装进一个大箱子里。
派人送去宣府,以后与太子殿下有关的折子,都直接送去宣府,交给他处理。
何鼎愣了一下,小心地问道:陛下如此会不会让太子对百官不满,若是太子殿下动怒,只怕
怕什么?弘治帝冷笑一声,说道:朕要监察御史,是为了监察百官,纠其行,反其贪。他们倒好,该做的事不做,自以为敢犯颜上奏就能表现自己的清正,想拿照儿来给自己刷名望的御史,朕不需要。
何鼎无语,只能按照弘治帝的吩咐,先记下了上奏折的御史名单,然后将那些奏折装进大木箱中,打包快递快马送去宣府给太子殿下。
朱厚照收到这份礼物,明白了弘治帝的意思后,哈哈一笑,连箱子开都没开,便让人全部烧毁,一个不留。
杨慎问道:殿下难道不看看奏折的内容吗?
朱厚照掏掏耳朵,叹口气,说道:有什么好看的,无非就是骂我荒唐胡闹,奢靡无度之类的,这些话我都听腻歪了,再看,他们还能骂出什么花儿来吗?
现在的御史们就算骂人,上奏折时也得讲究一个文辞语法,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话,还不如后世微博上那些黑子骂的狠。
只不过,后世的微博可以取关拉黑删博一条龙,眼不见心不烦,在这他身为大明太子,可没办法拉黑这些御史,倒不如直接一把火烧了,一样可以眼不见心不烦。
杨慎明白了他的意思,点头说道:如此是殿下仁慈。
太子殿下若是看了这些奏折,就肯定会生气,一生气,就会记下了这些人的名字,等于断了这些人日后的仕途。
哪怕他们现在是为名为利或者一时跟风而上,想要借此机会刷声望搏清名,让皇帝看到自己不畏强权的刚正,可他们却不知道,太子殿下出镇宣府并不代表皇帝对长大成人的儿子心生忌惮,而仅仅是因为他想去。
那些沉浸在繁华都城中的文人,或许也曾在文会上慷慨激昂地表达自己的拳拳报国之情,可有多少人真正到过边疆,见过那些被鞑靼人肆虐抢掠过的边镇百姓?
就算如今九边重镇都已经安装了守城的火炮,可大明漫长的边境线上,还有许多城关村落,并没有如此强大的守城利器,只能靠提前预警和周围的及时支援来抵御敌军。
就连那些为南北贸易做出巨大贡献的互市,也是在一次次血与火的战斗后,才慢慢形成规模,立下规矩,成为边城中难得的安全区。
每年依然有将士在战斗中牺牲,有百姓在突袭中被截杀,鞑靼骑兵的高机动性和杀伤力,是无法完全靠城墙挡住的。
所以在得到达延汗收服了东蒙各部族,准备南侵之时,朱厚照就果断决定北上宣府,守在大明国门的第一线。
杨慎这些年一直跟在他身边,哪怕在考取了状元之后,他挂着翰林院修撰的名号,依然行走东宫,还兼任了东宫侍讲,从同学升职成半个老师,成了太子殿下最信任的好友。
在朱厚照看来,这个时代里,能理解他的想法和做法的,王守仁是一个,杨慎是一个。
只不过王守仁如今还在经略西南,十年时间,足以将西南从半原始的蛮荒之地,改变成为一个真正属于大明的粮茶产地,让那些一直坚持自治的土司,看到其中的差别,真心实意地归附大明,而不是今日有好处就归附,明天没好处就叛乱。
教化之功,绝非一日可就。
其实在朱厚照的内心深处,还是觉得,打达延汗这件事,就得自己来。
王守仁擅长的是奇诡兵法,教化百姓,对那些内乱的地方和流民山贼是一抓一个准,但关外的鞑靼军,是不会讲王道教化,而是要靠实打实的战斗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等那些部族都向达延汗靠拢,我们就准备出发。
朱厚照看着地图上的标着的位置,用手指在应州那里点了点。
到时候,我们就去应州,在那里恭候达延汗的大驾光临吧!
让韩越去跟着辽东参将萧载,驻守聚落堡。
王宁跟延绥参将杭雄等人,驻守阳和、平虏。
以上诸将,不得擅自出战,违令者重罚!
朱厚照的一条条命令有条不紊地传达下去,以杨慎一手工整的馆阁体书写成文,快马送到各地参将和总兵处。
众人看到都是驻守待命的消息,都松了口气。
他们得知太子殿下前来宣府,最怕的就是殿下年少气盛,不知鞑靼人的厉害,擅自出城迎敌,那他们不跟着也不行,可跟着去若是一旦有失,那边关九镇都要跟着守不住了。
土木堡的前车之鉴,他们都还记得,谁也担不起再丢了一位太子的责任。
就只能求神拜佛保佑这位太子殿下只是一时心血来潮到宣府玩玩,等他玩够了,见识过鞑靼铁骑的厉害,就该回京城继续做他的太子殿下,而不是在这里让众人都提心吊胆的无法安心守城。
现在太子殿下主动提出让他们守城待命,他们总算能安心睡两个安稳觉
然而次日就收到了太子殿下率军出巡关外的消息,所有的人都提了起来,刚刚以为自己可以安心的边镇总兵和参将们,差点一口老血吐出来。
感情太子殿下让他们原地不动待命的原因,是他自己主动出去,说是寻找鞑靼主力,清扫来犯敌军,可在诸将的眼里,那跟刚出生的小牛犊往狼群里蹦跶有什么区别?
大同总兵王勋听到这个消息,只觉得眼前一黑,一边派人送信京城,请皇帝传令阻止太子殿下,一边派人快马去追太子殿下,设法尽量拖住他,不让他往鞑靼方向深入太远,以免救援不及。
达延汗这边也得到了消息,顿时大喜过望,立刻带着几个儿子点齐了五万人马,先行出发,留下了三子巴尔斯等着前来会合的各部族,负责后续的支援。
在他看来,既然大明的小太子如此刚愎自用,敢出关来正面挑衅,他若是不赶紧上去杀他个下马威,如何能让其他部族归附。
那个乳臭未干的小太子,就是长生天送给我的礼物。他们汉人不是有句话,叫天予不取,必有其害。
这次,我们察哈尔部族必胜!
必胜!必胜!大汗必胜!
海东青在人群中,跟着挥刀高呼,遥遥地看着达延汗父子赤红的面颊,在心底冷笑。
大汗必胜,不过我心目中的汗王,只有太子殿下。他必然会打败你们这些鞑靼,成为全天下的王!
苍鹰飞过天际,海东青紧随其后,盘旋着俯瞰草原,连远处那巍峨的长城,在它们眼中,也只是一道漫长的铁灰色的线。
冰冷的鹰眼中能看到的,除了鞑靼的铁骑,还有那队从城墙后走出来的漫长队伍。
达延汗手下的鹰奴看到苍鹰在远处停下,在半空中刚转了几圈,忽然像是遭受什么攻击一般,一头从半空中栽了下去,就忍不住惊呼了一声。
前方有明军!他们射死了大汗的鹰!
朱厚照放下手中的火铳,这款纯手工打造的□□是第一批采用铅弹射击的□□,比原来的威力大了许多,可精准度依然不高,整个神机营里,目前还没人比他的枪法更好。
所以这个射鹰的任务,还真是非他莫属。
可惜达延汗只放出来一只鹰,如果是两只雕,那我还能演个射雕英雄传呢。
《射雕英雄传》?这又是殿下在哪看的话本?
杨慎其实也是个话本爱好者,这几年没少跟朱厚照在课业之余分享话本,当年朱厚照没好好学习,最喜欢就是看那些英雄传奇话本,只不过这时候的话本没有后世那么多精奇新鲜的脑洞,大多是些书生美人爱恨情仇之类的,看得多了大同小异的就没了兴趣,干脆就把他还有印象的一些经典网文和游戏小说粗略地讲个大纲给杨慎,再让他来写,居然效果十分不错。
杨慎本来就文才出众,写出来的话本故事甚至比朱厚照记忆中的还要精彩,只是他当初看书也是囫囵吞枣,看得又多又杂,跟杨慎提起的时候也只能草草说个大概内容,还经常张冠李戴,各种内容大乱炖,也就是杨慎才能理清楚其中关系,梳理成正常的故事,让人能够看得明白。
朱厚照一听他说,就知道自己又秃噜嘴说快了,只得岔过话题。
是鞑靼那边流传的故事,说他们的神射手可以一箭双雕,我才说这是射雕英雄传。
不过既然延达汗的鹰都已经出现了,那他的人应该也不远了,传令三军备战,准备迎敌!
三军备战!准备迎敌!
最前方的前锋营探子已经用千里镜看到了达延汗的人马,那些奔腾的马蹄,挟着踏破大地的气势,正如一股涛涛洪流,朝着他们奔涌而来。
敌军在前方十里处,一刻钟内接敌!准备
准备!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