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顽帝辛宸(15)
对于四品以下的官员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大赦。
他们原本就没资格进正殿议事,每日早朝也得按时点卯,就站在殿外还得小心不能打瞌睡失了礼仪被记名处罚。如今小早朝压根不用去,大早朝五天一次,午朝也是有事就去没事不去,彻底解放了他们的时间精力,去完成各部自己的工作。
本来各部的工作就十分繁忙,每日早期上朝回来,就没多少工作时间,到下午就不得不加班,如此循环往复,大家都疲惫不堪。
如今皇帝不说取消早朝,也没再推迟早朝,而是从天天早朝变成隔日早朝,真有急事的也可以通报内阁文华殿议事或者午朝上奏,如此一来能睡好休息好,精力充足做事的效率也高。
加上从李大学士那边派发下来的各部工作流程图和工作汇报格式表,简明扼要,要求各部官吏提交预算工作进度时,一律按格式填表。
这是个全新的东西,若是小太子提出,大家或许还有疑问,可从李大学士这里发下来,还特别声明是按照《周礼》和《仪礼》等古制所做,大家纵是心有疑问,但碍于是老祖宗的成法,有意见也不敢再莽,等真的用起来发现居然十分方便,不但简化了自己的工作量,还便于各部协作,从内容到流程十分清晰,慢慢的也就接受下来。
朱厚照起初还有些不服,明明是他从后世copy来的制度,怎么就成《周礼》了呢?
李东阳干脆让人将他和徐溥、刘健、谢迁作为总裁官编撰的《大明会典》草稿送了一套给小太子,让他好好学习,连着杨慎也一起陪读,读不明白就不能离开东宫。
才看了一天,朱厚照就终于明白,这部《大明会典》,核心部分的《诸司职掌》,其实就是源自对《周礼》的注释,根据大明官制所做的机构建制和岗位说明书
谁说古人不如今人?排除科技因素,单论管理和人治的智慧,几千年前的老祖宗,完胜!
作者有话说:
小太子:原来我空有记忆宫殿,玩心眼还是斗不过老狐狸啊!
李东阳:你老师还是你老师!
第三十一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朱厚照此刻觉得,这个天,有时候也可以代指天子。
单看李东阳这几位大佬编纂的《大明会典》,对大明开国至今的机构变革和岗位职责记得清清楚楚,连各部各司官职下的田土、军户、粮饷、赋税等数据都有记载。
这套《会典》是在弘治十年开始编纂,到弘治十五年完成,然而因弘治帝驾崩都未来得及颁布发行。而朱厚照继位后,李东阳曾向他提出过,他也让李东阳主持重新修订后由司礼监颁布发行,当时叫《正德会典》。
只是那时的他一心跟朝臣对着干,想打仗想收复疆土,完全没在意这部《会典》对朝廷的重要性,直到万历年间张居正将这部会典重修,才让它重现辉煌。
可惜的是,汇集了大明精英编纂的这套会典,本该成为六部各司的工作指导手册,规范各司工作,让人治走向法制,如此领先时代的著作,最终却只成为参考史料,置之高阁。
就连朱厚照自己,都完全忘了这回事儿。
就感觉错亿,惭愧然后支棱起来。
反正他如今重生回来,有弘治帝的全力支持,还有这几位多智近妖的阁老们辅佐,要是还不能打出个漂亮的高分政绩,那真是丢人丢到无限流世界去了。
他和杨慎在如饥似渴地学习中,不知不觉间,几乎忘了时间飞快的流逝。
等听到皇城外礼炮鸣响,朱厚照揪住高兴旺去打听之后,才知道如今已到八月底,顺天府乡试结束,如今正是放榜之日,也是杨慎的父亲杨廷和完成乡试主考之责的时候。
啊真是差点忘了呢!朱厚照揪了把自己的头发,有点苦恼。
乡试放榜,那位风流千古的大才子唐伯虎,如今应该高中桂榜,成为应天府乡试第一名解元了吧!而他到现在还没想好,到底该如何替这位大才子平反,让他免于明年春闱的科举舞弊之难。
可自古英才多磨难,若是没了这一难,踏上仕途的唐寅,还能成为那个风流才名满天下的桃花庵主吗?
头疼之下,他就忍不住问杨慎:小杨啊,你觉得如果李白当官了,还能写出那么多好诗吗?
杨慎被他突如其来的一问,先是楞了一下,认真地想了想,说道:杜甫有诗云: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说的就是李白。以李白的才学性情,虽能以诗名满天下,但若是为官坐宰,怕是今日之名。
唉
听他这么一说,朱厚照就更发愁了。
若是拯救了唐伯虎的科举仕途,这世上多了一个官,却要少了一个诗画双绝的大才子,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对于现在的大明官场来说,多一个少一个像唐伯虎这样的官并没有太大影响,可对于后世来说,有没有唐伯虎这个落第风流才子,却少了许多文艺创作素材和价值连城的书画精品。
真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啊!
杨慎很不理解小太子的烦恼,但还是很乐意为他排解情绪。
其实,作为我们来说,当然希望能看到李白逍遥一生,写下无数华美诗篇,可作为李白自己呢?他活着的时候,最想做什么?
朱厚照一怔,喃喃地说道:是啊,李白想做什么呢?
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游侠,还是凤歌笑孔丘,好入名山游的楚狂人?是期盼天生我材必有用还是但愿长醉不复醒?
别人的期待再多,终究不是他自己的愿望。而他自己的初心,在经历人世的残酷打击和考验后,是否还能一如既往?
若是排除了那些世俗的干扰和危机,让他重新踏上最初的路,他是否能选择不同的人生?
杨慎终于没控制住自己的手,伸手揉了揉小太子的脑袋,小家伙似乎正在长头发,每天冒出来毛茸茸的短毛竖在头顶,无法用发冠束起,像是一层短绒毛浮在头顶,让人看着就很想揉一把。
只是平时他只敢想想,这会儿看到小太子发呆的模样,肉乎乎的小脸蛋鼓鼓的,他没敢上手掐一下看是不是能流出水来,就只敢揉了把头顶的小软毛,在他翻脸之前迅速收回自己的手。
然后若无其事地说:何必替古人操心?他们有他们的想法,我们没法干涉,也不知道他们做事的目标,那又何必去想?顺其自然,看着就好了。
有道理。朱厚照抬起头来,双目亮晶晶地望着自己的小伙伴,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真不亏是写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杨慎啊,哪怕被朱厚熜那家伙流放滇南几十年,都能将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
他想要改变历史,是为了更好的未来,而不是单纯地为自己洗白,那么人生的选择权,本来就该交给他们自己的主人,而不是由他来拨弄命运。
顶多,他能做的,是驱除那些干扰项,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磨难,让他们可以真正由心地选择,而不是被迫无奈地踏上那条荆棘之路。
他相信,像小杨这样有大智慧的孩子,就算当初没有被朱厚熜廷杖贬斥,流放滇南,也一样可以在文学史和大明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谁敢说,李白入仕之后,就不能成为一个挥斥方遒,意气纷发的诗人将军呢?
或许他无法改变原本那个世界里唐伯虎的命运,可现在这个世界,是因他的到来而衍生出的平行世界,那他就可以做一点小小的改动,让那些曾经饱受苦难的人们,有另一个选择的机会。
或许这一次的选择,也未必正确;或许这一次的选择,通往的道路更加艰难,没有人可以预知未来会如何。
可人生有无数可能,世界有无限选择,每一个由自己做出的选择,都是一个属于自己的未来世界。
小太子想,这或许就是因为,当初元宝带他离开这里,见识到无限流里的奇妙世纪,给他带来的最大收获吧。
如今这个世界,属于他,也属于重新拥有人生选择权的每个人。
包括本该在上月就夭折了的小妹三公主,包括刚刚拿到应天府解元的唐伯虎
啊啊嚏!
正在应天府秦淮河上的花船中,刚刚饮下怀中歌姬送上的一杯酒,就一个喷嚏打得全无形象的唐寅,眼神忽然变了。
是谁在说我?
作者有话说:
穿越者,重生者带来的影响,远比亚马逊丛林的蝴蝶扇动翅膀大的多。对周围的人来说,或许会更好,或许会更坏,正如我在写的小说,或许有人喜欢,或许犹如厌恶,因为每个人的世界中心,都是自己。
我选择我喜欢的故事,也谢谢大家的支持,明天正式入V,有万字章节掉落,V后四日内的评论都有小红包相赠,聊表谢意!
也感谢大家给我带来的灵感,我的作者专栏中,预收的《不肖帝》、《丑女为后》、《金榜题名》、《高危生物记事簿》等,味道各有不同,大家喜欢的可用选择预收,我会努力写完这本后继续我的创作,也谢谢各位能收藏我的作者专栏,拜谢!
《不肖帝(快穿)》
子曰:三年不改父之道,可谓孝矣。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既然都穿越当皇帝了,干嘛还要委屈自己?
彪悍的人生,从做一个不肖帝开始:
继位就改革,富国强兵基建发展是硬道理
没儿子还有女儿,立个女皇不香吗?
【宋孝宗】你做你的完颜构,我做我的赵不肖,首先,从给岳飞平反,发兵北伐开始。
【明孝宗】你爱你的万贵妃,我守我的张皇后,首先,从一夫一妻开始。
【汉孝惠帝】你做你的大流氓,我做我的小文青,首先,从哄好母后保住弟弟们开始。
【魏孝文帝】你修你的万佛宗,我改我的汉家裳,首先,从迁都开始。
【赵孝成王】你送你的和氏璧,我收我的十七城,首先,从教会赵括剪纸成兵开始。
其他待开
第三十二章
弘治十二年初,小太子朱厚照多了两个新老师。
因为刚过年关,杨廷和就因亲祖母过世报了丁忧,卸职离任,匆匆带着杨慎回川守孝,让原本想要拦住他丁忧的小太子连面都没见到,人就跑了。
如今的东宫,太子太傅刘健,太子少保李东阳,少詹事谢迁,这三位都是内阁重臣,平日公务繁忙,主要负责授课讲学的还是杨廷和和傅瀚,如今杨廷和一走,弘治帝就给朱厚照又加了两位老师。
还一个个都是令他印象深刻的名人。
詹事府右春坊右谕德,成化十七年状元,王华,也是去年顺天府乡试的主考官。他在后世被人最为称道的身份,却都跟自己的官职无关,而是因为他有个被称为一代圣人的儿子,后世记载朱厚照抢功放宁王时,都必然绕不过的心学大家王守仁。
另一位则是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粘事府左春坊左谕德,成化二年榜眼,程敏政。
两人同为皇太子讲读,恰巧又是同岁,少年时都曾以神童之名,被推荐入学,只不过程敏政十五岁中举,十九岁高中榜眼,而王华则在十六中秀才后屡试不第,直到三十五岁才一举夺魁,高中状元。
都是自幼聪慧过人的神童,弘治帝选人的时候也是煞费苦心,想让这两位左右谕德能以自身经历为镜,教导朱厚照免得他仗着天资聪颖,任性大胆,反倒浪费了自己的天分才华。
当年的朱厚照贪玩调皮,逃学翘课的时候都有刘瑾和八虎帮着遮掩,加上弘治帝政务繁忙,也没有时间精力过问他的学业,加上这些老师大多是兼职,各自都有本职工作要忙,太子不愿学,他们也不可能按头强逼,索性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爱学不学。
可如今的小太子则完全不同了。不光是杨廷和在丁忧前特地拜访了两位谕德,将小太子的学业进度一一说明,还有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位阁老轮流来东宫讲读,都让新上任的东宫讲读大为意外,工作时也格外用心。
这一用心,就发觉小太子虽然年纪小,脑子却格外好使,几乎能过目不忘不说,还经常有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连几位阁老有时候都得来跟他聊聊国事。
王华和程敏政这才知道,去年年底那场从推迟早朝开始到调整了整个朝廷六部百司工作流程的变革,就是从小太子这里发起的。
为这事刘健和李东阳还被监生江瑢上书弹劾,说他们堵塞言路,嫉贤妒能,请求皇帝将他们罢官。弘治帝大怒,将江瑢下狱,本要革除他的功名永不录用,还是刘健和李东阳上书求情,才放他出狱。
现在看来,弘治帝生气的,不光是替两位阁老叫屈,更多的恐怕是因为护犊子,容不得别人诋毁小太子一分一毫吧。
只是如今太子年幼,方才由李东阳等人护着,免得引来百官弹劾。而他们身为东宫讲读,现在算是太子身边最亲近的人,瞒不过也不用瞒着他们,方才让他们知道小太子的真正本事。
原来,去年边关大捷时用来侦查敌情的千里镜,就是小太子无意中发现,让将作坊研制而成的。
原来,拆穿寿宁侯兄弟和原司礼监大太监李广勾结阴谋,为京城除二害的也是小太子。
原来,改革六部职司还画了那个工作流程图的,不是总裁编撰《大明会典》的李东阳等人,而是小太子
这些消息一个比一个离谱,一个比一个震撼,让两位新任讲读老师对小太子的认知彻底刷新,开始拼命地将自己的毕生所学灌输给小太子,简直是你追我赶掏出老本给小太子上课,压根没半点藏私自珍的想法,甚至还想着能不能从小太子这里再多挖出点新思路,也不枉他们在东宫为师一回。
教学相长,这才是他们最大的收获。
王华这么想着,回到家时,看着自家没事格竹子的儿子就有些感慨起来。
若不是你今科要下场会试,真想带你去见见太子殿下。
王守仁上一科会试落榜时,李东阳就曾让他做状元赋,认为他只是一时不合意,文章的火候水平,其实已经达到状元之才。
当时有嫉妒他的认为名不符实,是王家父子借着李东阳抬名声,也有人替他可惜,反倒是他自己该干嘛干嘛,没事还练箭习武,研究军事边防,被人认为是还好他没中状元,这般年轻就如此傲气,真是目中无人。
王华自己就是大器晚成,落第几次后才一举夺魁,平日也经常劝儿子放宽心,唯独这次从东宫出来,竟然对个七岁小儿赞不绝口,倒让王守仁颇为意外了。
父亲昔日不是说,太子殿下心情顽劣,皇上太过纵容,宠溺过度吗?为何今日如此夸赞太子?莫非小太子已能作诗填词?
王华摇摇头,颇有几分神秘地指指他的书房,你还记得,前几日你重金买回来,又被你拆了的千里镜吗?
王守仁点点头,他还为这个差点挨打,如何记不得,记得,若是给我工具和材料,我也能做出来。此物在行军打仗中极为有用,便是寻常观星,也胜过单凭双目。
王华笑眯眯地说道:那你可知,第一个知道用这水晶片能放大望远的,是谁么?
不是将作坊的工匠吗?
王守仁一怔,大明自开国以来,户籍划分十分严格,匠户世代做工,所做皆归工坊。寻常人家,是万不敢轻易与匠户联姻,就怕子孙后代也称为匠户,难以脱籍。如此一来,能工巧匠固然都出于匠户之中,可工艺日渐平庸,倒不如大宋时期的奇技淫巧层出不穷。
恋耽美
他们原本就没资格进正殿议事,每日早朝也得按时点卯,就站在殿外还得小心不能打瞌睡失了礼仪被记名处罚。如今小早朝压根不用去,大早朝五天一次,午朝也是有事就去没事不去,彻底解放了他们的时间精力,去完成各部自己的工作。
本来各部的工作就十分繁忙,每日早期上朝回来,就没多少工作时间,到下午就不得不加班,如此循环往复,大家都疲惫不堪。
如今皇帝不说取消早朝,也没再推迟早朝,而是从天天早朝变成隔日早朝,真有急事的也可以通报内阁文华殿议事或者午朝上奏,如此一来能睡好休息好,精力充足做事的效率也高。
加上从李大学士那边派发下来的各部工作流程图和工作汇报格式表,简明扼要,要求各部官吏提交预算工作进度时,一律按格式填表。
这是个全新的东西,若是小太子提出,大家或许还有疑问,可从李大学士这里发下来,还特别声明是按照《周礼》和《仪礼》等古制所做,大家纵是心有疑问,但碍于是老祖宗的成法,有意见也不敢再莽,等真的用起来发现居然十分方便,不但简化了自己的工作量,还便于各部协作,从内容到流程十分清晰,慢慢的也就接受下来。
朱厚照起初还有些不服,明明是他从后世copy来的制度,怎么就成《周礼》了呢?
李东阳干脆让人将他和徐溥、刘健、谢迁作为总裁官编撰的《大明会典》草稿送了一套给小太子,让他好好学习,连着杨慎也一起陪读,读不明白就不能离开东宫。
才看了一天,朱厚照就终于明白,这部《大明会典》,核心部分的《诸司职掌》,其实就是源自对《周礼》的注释,根据大明官制所做的机构建制和岗位说明书
谁说古人不如今人?排除科技因素,单论管理和人治的智慧,几千年前的老祖宗,完胜!
作者有话说:
小太子:原来我空有记忆宫殿,玩心眼还是斗不过老狐狸啊!
李东阳:你老师还是你老师!
第三十一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朱厚照此刻觉得,这个天,有时候也可以代指天子。
单看李东阳这几位大佬编纂的《大明会典》,对大明开国至今的机构变革和岗位职责记得清清楚楚,连各部各司官职下的田土、军户、粮饷、赋税等数据都有记载。
这套《会典》是在弘治十年开始编纂,到弘治十五年完成,然而因弘治帝驾崩都未来得及颁布发行。而朱厚照继位后,李东阳曾向他提出过,他也让李东阳主持重新修订后由司礼监颁布发行,当时叫《正德会典》。
只是那时的他一心跟朝臣对着干,想打仗想收复疆土,完全没在意这部《会典》对朝廷的重要性,直到万历年间张居正将这部会典重修,才让它重现辉煌。
可惜的是,汇集了大明精英编纂的这套会典,本该成为六部各司的工作指导手册,规范各司工作,让人治走向法制,如此领先时代的著作,最终却只成为参考史料,置之高阁。
就连朱厚照自己,都完全忘了这回事儿。
就感觉错亿,惭愧然后支棱起来。
反正他如今重生回来,有弘治帝的全力支持,还有这几位多智近妖的阁老们辅佐,要是还不能打出个漂亮的高分政绩,那真是丢人丢到无限流世界去了。
他和杨慎在如饥似渴地学习中,不知不觉间,几乎忘了时间飞快的流逝。
等听到皇城外礼炮鸣响,朱厚照揪住高兴旺去打听之后,才知道如今已到八月底,顺天府乡试结束,如今正是放榜之日,也是杨慎的父亲杨廷和完成乡试主考之责的时候。
啊真是差点忘了呢!朱厚照揪了把自己的头发,有点苦恼。
乡试放榜,那位风流千古的大才子唐伯虎,如今应该高中桂榜,成为应天府乡试第一名解元了吧!而他到现在还没想好,到底该如何替这位大才子平反,让他免于明年春闱的科举舞弊之难。
可自古英才多磨难,若是没了这一难,踏上仕途的唐寅,还能成为那个风流才名满天下的桃花庵主吗?
头疼之下,他就忍不住问杨慎:小杨啊,你觉得如果李白当官了,还能写出那么多好诗吗?
杨慎被他突如其来的一问,先是楞了一下,认真地想了想,说道:杜甫有诗云: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说的就是李白。以李白的才学性情,虽能以诗名满天下,但若是为官坐宰,怕是今日之名。
唉
听他这么一说,朱厚照就更发愁了。
若是拯救了唐伯虎的科举仕途,这世上多了一个官,却要少了一个诗画双绝的大才子,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对于现在的大明官场来说,多一个少一个像唐伯虎这样的官并没有太大影响,可对于后世来说,有没有唐伯虎这个落第风流才子,却少了许多文艺创作素材和价值连城的书画精品。
真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啊!
杨慎很不理解小太子的烦恼,但还是很乐意为他排解情绪。
其实,作为我们来说,当然希望能看到李白逍遥一生,写下无数华美诗篇,可作为李白自己呢?他活着的时候,最想做什么?
朱厚照一怔,喃喃地说道:是啊,李白想做什么呢?
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游侠,还是凤歌笑孔丘,好入名山游的楚狂人?是期盼天生我材必有用还是但愿长醉不复醒?
别人的期待再多,终究不是他自己的愿望。而他自己的初心,在经历人世的残酷打击和考验后,是否还能一如既往?
若是排除了那些世俗的干扰和危机,让他重新踏上最初的路,他是否能选择不同的人生?
杨慎终于没控制住自己的手,伸手揉了揉小太子的脑袋,小家伙似乎正在长头发,每天冒出来毛茸茸的短毛竖在头顶,无法用发冠束起,像是一层短绒毛浮在头顶,让人看着就很想揉一把。
只是平时他只敢想想,这会儿看到小太子发呆的模样,肉乎乎的小脸蛋鼓鼓的,他没敢上手掐一下看是不是能流出水来,就只敢揉了把头顶的小软毛,在他翻脸之前迅速收回自己的手。
然后若无其事地说:何必替古人操心?他们有他们的想法,我们没法干涉,也不知道他们做事的目标,那又何必去想?顺其自然,看着就好了。
有道理。朱厚照抬起头来,双目亮晶晶地望着自己的小伙伴,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真不亏是写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杨慎啊,哪怕被朱厚熜那家伙流放滇南几十年,都能将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
他想要改变历史,是为了更好的未来,而不是单纯地为自己洗白,那么人生的选择权,本来就该交给他们自己的主人,而不是由他来拨弄命运。
顶多,他能做的,是驱除那些干扰项,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磨难,让他们可以真正由心地选择,而不是被迫无奈地踏上那条荆棘之路。
他相信,像小杨这样有大智慧的孩子,就算当初没有被朱厚熜廷杖贬斥,流放滇南,也一样可以在文学史和大明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谁敢说,李白入仕之后,就不能成为一个挥斥方遒,意气纷发的诗人将军呢?
或许他无法改变原本那个世界里唐伯虎的命运,可现在这个世界,是因他的到来而衍生出的平行世界,那他就可以做一点小小的改动,让那些曾经饱受苦难的人们,有另一个选择的机会。
或许这一次的选择,也未必正确;或许这一次的选择,通往的道路更加艰难,没有人可以预知未来会如何。
可人生有无数可能,世界有无限选择,每一个由自己做出的选择,都是一个属于自己的未来世界。
小太子想,这或许就是因为,当初元宝带他离开这里,见识到无限流里的奇妙世纪,给他带来的最大收获吧。
如今这个世界,属于他,也属于重新拥有人生选择权的每个人。
包括本该在上月就夭折了的小妹三公主,包括刚刚拿到应天府解元的唐伯虎
啊啊嚏!
正在应天府秦淮河上的花船中,刚刚饮下怀中歌姬送上的一杯酒,就一个喷嚏打得全无形象的唐寅,眼神忽然变了。
是谁在说我?
作者有话说:
穿越者,重生者带来的影响,远比亚马逊丛林的蝴蝶扇动翅膀大的多。对周围的人来说,或许会更好,或许会更坏,正如我在写的小说,或许有人喜欢,或许犹如厌恶,因为每个人的世界中心,都是自己。
我选择我喜欢的故事,也谢谢大家的支持,明天正式入V,有万字章节掉落,V后四日内的评论都有小红包相赠,聊表谢意!
也感谢大家给我带来的灵感,我的作者专栏中,预收的《不肖帝》、《丑女为后》、《金榜题名》、《高危生物记事簿》等,味道各有不同,大家喜欢的可用选择预收,我会努力写完这本后继续我的创作,也谢谢各位能收藏我的作者专栏,拜谢!
《不肖帝(快穿)》
子曰:三年不改父之道,可谓孝矣。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既然都穿越当皇帝了,干嘛还要委屈自己?
彪悍的人生,从做一个不肖帝开始:
继位就改革,富国强兵基建发展是硬道理
没儿子还有女儿,立个女皇不香吗?
【宋孝宗】你做你的完颜构,我做我的赵不肖,首先,从给岳飞平反,发兵北伐开始。
【明孝宗】你爱你的万贵妃,我守我的张皇后,首先,从一夫一妻开始。
【汉孝惠帝】你做你的大流氓,我做我的小文青,首先,从哄好母后保住弟弟们开始。
【魏孝文帝】你修你的万佛宗,我改我的汉家裳,首先,从迁都开始。
【赵孝成王】你送你的和氏璧,我收我的十七城,首先,从教会赵括剪纸成兵开始。
其他待开
第三十二章
弘治十二年初,小太子朱厚照多了两个新老师。
因为刚过年关,杨廷和就因亲祖母过世报了丁忧,卸职离任,匆匆带着杨慎回川守孝,让原本想要拦住他丁忧的小太子连面都没见到,人就跑了。
如今的东宫,太子太傅刘健,太子少保李东阳,少詹事谢迁,这三位都是内阁重臣,平日公务繁忙,主要负责授课讲学的还是杨廷和和傅瀚,如今杨廷和一走,弘治帝就给朱厚照又加了两位老师。
还一个个都是令他印象深刻的名人。
詹事府右春坊右谕德,成化十七年状元,王华,也是去年顺天府乡试的主考官。他在后世被人最为称道的身份,却都跟自己的官职无关,而是因为他有个被称为一代圣人的儿子,后世记载朱厚照抢功放宁王时,都必然绕不过的心学大家王守仁。
另一位则是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粘事府左春坊左谕德,成化二年榜眼,程敏政。
两人同为皇太子讲读,恰巧又是同岁,少年时都曾以神童之名,被推荐入学,只不过程敏政十五岁中举,十九岁高中榜眼,而王华则在十六中秀才后屡试不第,直到三十五岁才一举夺魁,高中状元。
都是自幼聪慧过人的神童,弘治帝选人的时候也是煞费苦心,想让这两位左右谕德能以自身经历为镜,教导朱厚照免得他仗着天资聪颖,任性大胆,反倒浪费了自己的天分才华。
当年的朱厚照贪玩调皮,逃学翘课的时候都有刘瑾和八虎帮着遮掩,加上弘治帝政务繁忙,也没有时间精力过问他的学业,加上这些老师大多是兼职,各自都有本职工作要忙,太子不愿学,他们也不可能按头强逼,索性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爱学不学。
可如今的小太子则完全不同了。不光是杨廷和在丁忧前特地拜访了两位谕德,将小太子的学业进度一一说明,还有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位阁老轮流来东宫讲读,都让新上任的东宫讲读大为意外,工作时也格外用心。
这一用心,就发觉小太子虽然年纪小,脑子却格外好使,几乎能过目不忘不说,还经常有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连几位阁老有时候都得来跟他聊聊国事。
王华和程敏政这才知道,去年年底那场从推迟早朝开始到调整了整个朝廷六部百司工作流程的变革,就是从小太子这里发起的。
为这事刘健和李东阳还被监生江瑢上书弹劾,说他们堵塞言路,嫉贤妒能,请求皇帝将他们罢官。弘治帝大怒,将江瑢下狱,本要革除他的功名永不录用,还是刘健和李东阳上书求情,才放他出狱。
现在看来,弘治帝生气的,不光是替两位阁老叫屈,更多的恐怕是因为护犊子,容不得别人诋毁小太子一分一毫吧。
只是如今太子年幼,方才由李东阳等人护着,免得引来百官弹劾。而他们身为东宫讲读,现在算是太子身边最亲近的人,瞒不过也不用瞒着他们,方才让他们知道小太子的真正本事。
原来,去年边关大捷时用来侦查敌情的千里镜,就是小太子无意中发现,让将作坊研制而成的。
原来,拆穿寿宁侯兄弟和原司礼监大太监李广勾结阴谋,为京城除二害的也是小太子。
原来,改革六部职司还画了那个工作流程图的,不是总裁编撰《大明会典》的李东阳等人,而是小太子
这些消息一个比一个离谱,一个比一个震撼,让两位新任讲读老师对小太子的认知彻底刷新,开始拼命地将自己的毕生所学灌输给小太子,简直是你追我赶掏出老本给小太子上课,压根没半点藏私自珍的想法,甚至还想着能不能从小太子这里再多挖出点新思路,也不枉他们在东宫为师一回。
教学相长,这才是他们最大的收获。
王华这么想着,回到家时,看着自家没事格竹子的儿子就有些感慨起来。
若不是你今科要下场会试,真想带你去见见太子殿下。
王守仁上一科会试落榜时,李东阳就曾让他做状元赋,认为他只是一时不合意,文章的火候水平,其实已经达到状元之才。
当时有嫉妒他的认为名不符实,是王家父子借着李东阳抬名声,也有人替他可惜,反倒是他自己该干嘛干嘛,没事还练箭习武,研究军事边防,被人认为是还好他没中状元,这般年轻就如此傲气,真是目中无人。
王华自己就是大器晚成,落第几次后才一举夺魁,平日也经常劝儿子放宽心,唯独这次从东宫出来,竟然对个七岁小儿赞不绝口,倒让王守仁颇为意外了。
父亲昔日不是说,太子殿下心情顽劣,皇上太过纵容,宠溺过度吗?为何今日如此夸赞太子?莫非小太子已能作诗填词?
王华摇摇头,颇有几分神秘地指指他的书房,你还记得,前几日你重金买回来,又被你拆了的千里镜吗?
王守仁点点头,他还为这个差点挨打,如何记不得,记得,若是给我工具和材料,我也能做出来。此物在行军打仗中极为有用,便是寻常观星,也胜过单凭双目。
王华笑眯眯地说道:那你可知,第一个知道用这水晶片能放大望远的,是谁么?
不是将作坊的工匠吗?
王守仁一怔,大明自开国以来,户籍划分十分严格,匠户世代做工,所做皆归工坊。寻常人家,是万不敢轻易与匠户联姻,就怕子孙后代也称为匠户,难以脱籍。如此一来,能工巧匠固然都出于匠户之中,可工艺日渐平庸,倒不如大宋时期的奇技淫巧层出不穷。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