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顽帝辛宸(9)
那就有劳太医了
朱厚照就在一旁看着郭太医煞有架势地给张延龄把脉问诊,果然得出个风寒的结论,当场就开了个方子让人去抓药,他却伸手拦了下来,拿过来看了一眼。
原来二舅这风寒是风热而非风凉,难怪满头大汗的,郭太医,我记得上次院正说过,要败火散热,黄连为上,你这药方里,怎么没有黄连呢?
郭太医一怔,差点也流下汗来,赶紧拿回药方,太子所言甚是,微臣这就加上
嗯,多加点。朱厚照笑眯眯地说道:三日后父皇要举办庆功宴,二舅这病若是不好,可不行哦!
跟我装病?苦不死你!
第十七章
留下兴旺盯着张延龄喝药,朱厚照干脆利索地离开了建昌伯府。
现在的他出宫一趟不容易,真是没多少时间能浪费在这纨绔子身上的。就这两舅舅的智商和手段,要没母后给他们做靠山,没父皇的回护,压根活不过三天。
他要做的,不单单是处理这两个舅舅带来的麻烦,还要为自己以后的名声洗白,挽救一下那个倒霉的才子唐伯虎,为大明的百姓造福,别再让后面那几个糟心的皇帝葬送了大明江山,才不枉他回来这一遭。
这么重的任务,压在现在这个不足七岁的孩子身上,真是太难了。
现在,从张延龄手里拿到了都督同知的腰牌,朱厚照就可以自己再仿制几个出来,把原来属于自己的那套情报网班底,提前打造出来。
交给杨廷和的那一万两银票,就是用来做这事儿的。
当年他是从锦衣卫里挑选的人马,以锦堂老人的身份,整合了锦衣卫和东西厂的情报人员,重新布置,才能够提前知晓鞑靼小王子的入侵时间和宁王造反的时机,其中有一百来人,都是从当年边关牺牲的将士遗孤中挑选出来,由他收为义子,亲自训练成锦堂卫,成为内卫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
可惜,后来他因为元宝的事,跟着系统去了无限流世界,那些被他留下的人,不知最后的结果如何。单看朱厚熜对扶他上位的杨廷和父子的态度,想也知道好不到哪儿去。
其实说起来,那些义子,比他也就小个三四岁,在他离去之时,都已经是能够独当一方的领军之才,若没有这些人,哪里能保得住大明边关数十年的太平。
后来朱厚熜将这个功劳归于他头上,说是因为他打败了鞑靼小王子,小王子兵败身死后,鞑靼内乱频繁,朱厚照留下的人马在草原挑拨离间,让他们一直混战不休,才无力南下侵掠。
那些深入草原,或许一世都没有再回来的锦堂密谍,才是保得大明太平的真正英雄。
这次,他要早一点找到这些孩子,让他们少吃一点苦,过得好一点。
虽然弘治帝命人建了慈济院,主要收容的都是军中牺牲士兵遗留下的孤寡老幼,但这几年国库空虚,户部和礼部能拨下去的银子十分有限,慈济院的人却是一年比一年多,入不敷出的结果,就是开始克扣孩子们的衣食,到后来甚至爆出故意饿死老人和幼儿的事来,才揭开了寿宁侯贪污的盖子。
可就算被举告,寿宁侯到宫里又哭又跪,皇后也跟着求情,最终弘治帝还是轻飘飘放过,罚了点俸银便了结此事。
倒是那个弹劾张鹤龄的户部主事,反被找了个岔子革职贬斥,发配边关,最终落得枉死他乡,冤魂难安。
杨慎曾跟着国子监的学生去过慈济院送冬衣,知晓一些慈济院的困境,便说与朱厚照,两人一拍即合,便将张鹤龄糊弄朱厚照的大明宝钞拿出来过了明路,堂而皇之地交给杨廷和,当场从张鹤龄的钱庄里兑出银子来,送去慈济院。
要知道,若是没有张鹤龄亲口发话,这一万两银子的大明宝钞,拿出去在其他钱庄里,能兑出一半的银子就不错了。
有了这笔钱,就能把那些即将被饿死的老人和幼儿从生死线上救回来,还能让原本属于锦堂卫的那些少年,提前进入他的帐下。
这次,锦堂老人这个马甲,出场的时间,比当初早了差不多十年。
后来在锦堂卫中,最得他喜爱的那个义子海东青,现在还是个刚刚断奶的三岁娃儿,貌似就是在今年冬天,他的爷爷将所有冬衣裹在他身上,自己却冻死在第一场大雪的夜里,而他缩在老人僵硬的怀抱里,到被人发现时,也只剩下一口气了。
如今还是七月盛夏,那些老人和孩子还都好好的,不会再因为被张鹤龄挪用了慈济院本就不多的银子而冻饿致死。
十三岁的小海是个瘦削狠戾的少年,三岁的小海却是个瘦瘦小小的团子,因为瘦,脸盘小,显得眼睛格外大,望着比他只大了三四岁的朱厚照时,懵懂的眼神格外让人心疼。
爷爷说,不能吃别人的东西。
明明眼睛都快黏在朱厚照拿着的大肉包子上,小家伙还舔着嘴唇咽着口水,拼命忍着,摇头拒绝。
那些拍花子拐卖女子和孩童的人贩从古至今一直存在,而那些流落街头的孤儿,和慈济院里的幼童,无亲无故,就算被人拐了去也不会有人去官府举告追查,有的干脆就是慈济院里的人里外勾结将幼童卖了出去,在被上面发现之前,还能领着救济,里外两头吃,黑起来一点也不逊于那些拐子。
有老人照顾的孩子早早的就知道,不能随便离开慈济院,外面有拐小孩的拐子,还有吃小孩的怪物,尤其像小海这样嫩嫩的娃娃,是最容易被拐去吃掉的。
这还是朱厚照后来听小海在锦堂卫里跟其他孩子讲的故事,哪怕当年才不过三岁,记忆十分模糊,可对于被吃掉的恐惧,却已经刻入骨子里。
到后来,他成了草原上最凶猛的雄鹰,就有人传说他喜欢吃小孩,尤其是那种白白嫩嫩的,草原上的牧民在吓唬那些不听话的孩子时,都会说:再闹,晚上就被海东青叼去吃了!一爪子,就能把你眼珠子挖出来呢!
他的噩梦,也让他成了别人的噩梦。
当初朱厚照听到这个传说时,还笑话了他一番,他却得意地觉得这是皇帝夸奖,特地让人在自己的后背上纹了一幅海东青刺青,成为他最著名的标志之一。
谁能想到,凶名远扬的海东青,三岁时的大眼睛黑白分明,干净得犹如一汪清泉,让朱厚照手痒痒的都忍不住想要捏一下他的小脸蛋。
嗯,他只要想的事,当然是会毫不犹豫地上手做。
呜哇!
小娃娃哪里想到,这个刚才还拿着大肉包子哄他的小哥哥,居然一言不合就上手掐他的小脸蛋,一惊一吓,当即就大哭了起来。
殿下杨慎听到哭声,转头一看,居然是小太子在欺负一个三岁小孩,就有些无奈了。
朱厚照也没想到小海会哭,他当初认得的小海,倔强狠戾,流血都不流泪,才能在一众少年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出色的锦堂卫密谍。
咳咳,当初他见小海的时候,已经十七岁,小海十三岁。
现在,他不到七岁,小海三岁是有点以大欺小了哦。
别哭别哭,我这不是觉得你太瘦了,想捏捏看脸上有没有肉来来,这包子给你吃,想吃多少吃多少,只要不哭,以后都管饱!
素来只有被哄的经历,朱厚照哄孩子的本事就格外笨拙,哪怕拿出肉包子,也没能讨好小家伙,反而让他愈发警惕地躲到了杨慎背后,就好像他那包子里有毒似的。
杨慎也没想到会这样,无奈地看了朱厚照一眼,转身弯腰抱起了小海,小海乖,不哭,拿着包子,大哥哥带你去找爷爷好不好?
小海迟疑了一下,爷爷说,不能吃外人给的东西。
杨慎耐心地说道:小哥哥不是外人,以后慈济院都归他管呢,他说你能吃饱,就肯定会让你吃饱的。
真的?小海的眼睛亮了起来,转头再望向朱厚照,犹豫着说:那最多再让你捏一下下就一下下啊!
朱厚照忍不住笑了起来,不了,你脸上现在又没肉,等我把你养胖了,再好好捏两把!
小海急忙捂住自己的脸,嘟着嘴埋头藏在杨慎的怀里,生怕这个长得好看却坏坏的小哥哥再来捏自己的脸。
杨慎虽然也只有十来岁年纪,但身形已近五尺,从小悬腕练字,臂力和体力都都不差,抱着小海也不觉得累,便引着小太子一起到慈济院的内院里去见小海的爷爷。
海爷爷如今也不过五十多岁的年纪,少了一只手臂,还有一条腿瘸着。他们家是世代军户,按照大明律例是要代代从军,不得更改户籍,直到家中再无男丁。
到海爷爷这一辈,就只剩下他一个因为残疾退役,才保全了性命。而到小海爹那一辈,正好遇到河套被占,边关战事频繁,军户娶妻本就不易,他年过三十才讨了房媳妇,没想到生下孩子就没了,父子俩好不容易才养活了小海,转头鞑靼人一次突袭,小孩爹就战死在关口,只剩下老的老,小的小,好在赶上弘治帝推恩济慈,才将他们接到了京城慈济院。
在跟海爷爷说话的,是个二十多岁的文官,穿着一身六品官服,眉目清正,气质不俗,只是在看到朱厚照时,露出意外的神色,不卑不亢地行了一礼,问道:下官李梦阳,参见太子殿下。不知殿下到此,所为何事?
李梦阳?朱厚照忽然觉得自己的记性也没有那么好了,眼前这个正气凛然的翩翩君子,为何在十多年后,会变成一个满面阴郁枯槁阴沉的大叔?
难道真的是岁月如飞刀,刀刀杀美男?
作者有话说:
端午节吃粽子,本章留言送小红包,求大家收藏包养作者专栏,谢谢谢谢谢谢!
第十八章
你就是那个连续上了十三道奏折弹劾寿宁侯和建昌伯的户部主事,李梦阳?
朱厚照上下打量着这个以耿直强项闻名的才子,你胆子不小啊!你就不怕我那两个舅舅找你的麻烦?
李梦阳挺直了脊梁,几乎是俯瞰着面前这位出了名顽劣不堪的小太子。
正是微臣。寿宁侯和建昌伯枉顾国法,卖官占房,夺利于民种种不法之行,证据确凿,实为京城之害。我若视而不见,等于助长他们的势力,听而不闻,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百姓被他们祸害。我若不言不语,看着他们侵占国库,迫害百姓,如何对得起身上官服?
臣身为大明臣子,并非张氏家奴,这朝廷是皇家的朝廷,而非张家的朝堂,臣参有罪之人,自然不怕被人报复。
不错,身正不怕影斜,有胆气。
朱厚照笑道:前几日还听太傅讲古,说岳武穆曾言,若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天下太平。照我看,不光是武将,这文官也得有你这样不怕死的硬汉!
殿下
李梦阳原以为他要替那两个舅舅出气,故意找自己的麻烦,可没想到他居然还会夸奖自己硬气,反倒让素来吃软不吃硬的他不知该如何应对。
杨慎跟着说道:李大人有所不知,这次捐助慈济院的银子,就是太子殿下从寿宁侯那拿来的!
原来如此。李梦阳身为户部主事,因为平日行事刚正不阿,眼里是半点容不得沙子,一直遭到同僚排挤,每次交给他的都是些琐碎繁杂的事务。
慈济院这里既没油水事情又多,动不动还有人上告,其他人都不愿接手,最后推来推去就到了他的手里。
可他却是个办事不但认真,还十分较真的人。接手了慈济院的账簿后,他不光看了交接前后的账簿,还连过去五年的账簿记录都翻查了一遍,对照下来,很快就发现了问题。
或许是前任主事嫌麻烦,也或许是经手的人根本不怕查,毫不掩饰,那些原本该拨给慈济院的银子,户部拨出一千两,慈济院花出去的却只有三四百两,其余的部分不翼而飞。
其实也不叫不翼而飞,大家都心知肚明,五年前,寿宁侯打着为皇后娘娘做善事的旗号,接手了户部对外的慈善救济事宜,从灾年放粮赈灾,千岁万寿节日祈福,到官方开办的慈善机构如慈济院、善药堂等等。
明面上寿宁侯替皇后娘娘募集了不少善款,通过户部拨入这些慈善机构,可实际上,拨出的款项,和花费的款项,中间的差额被谁吃了,大家心里清楚,可嘴上都不敢说。
别人不敢说,李梦阳敢。
他不光敢说,还敢查。
除了吞占善款的事,他还一口气查出寿宁侯霸占官产经商,与民争利,仗势欺人,逼得对门的铺子干不下去后强买强卖至于那些强抢民女,贪赃卖官的事,更是数不胜数。
就连户部的同僚们,每逢节日都得给张家送礼,明知道寿宁侯钱庄开出来的银票虚头很大,还照样如数入账,最后亏的是国库,肥的是自己的腰包。
这人人都下水的臭水沟里,李梦阳不但不肯同流合污,还要掀了盖子把里面的脏污都爆出来,这谁能干?
在前世,李梦阳就得了个欺压同僚、挟制上官的罪名,被解职问罪不说,寿宁侯对他恨之入骨,让人将户部贪腐之事都扣到他头上,严刑拷打,险些就将他在锦衣卫北镇抚司诏狱中刑求致死。
最后还是弘治帝发话,言官无罪,才将李梦阳放出诏狱。可在那之后,因他得罪了外戚权贵,被寿宁侯等人疯狂追击,而他也硬气,不但不肯服软,反而拼命查抄他们的罪证,一再上书弹劾,后来据说他写过的奏折,就足足有一人高。
正如他当年参加科举考试时,白昼提灯,有人问之,他便答:身处黑暗,前路难行,恐遭暗算,唯提灯而行,心向明光。
官场黑暗,他看到,也知道,却始终不甘屈膝以事。当初若不是考卷密封,拆卷后他一举夺魁成为解元,不仅文章被人争相传抄,连他白昼提灯之事也传得沸沸扬扬,那些想要整治他的官员碍于名声只好作罢。
强项如此,当真人如其名,梦阳向光,容不得黑暗阴影。
朱厚照看着这个仪表堂堂刚直不阿的真汉子,第一眼就生了爱才之心。
嗯,没错,他看人先看脸,颜控。
当年他第一次见到李梦阳时,正是弘治帝驾崩,他刚刚继位之时。那时的李梦阳已年过三十,几次牢狱之灾几乎毁了他的身子和容貌,让他变得苍老阴郁,瘦得橡根晾衣架,却依旧挺直如青竹不弯不折。
丧父之痛和继位之重压得那时才十四岁的朱厚照根本没在意这个看起来就很可怕的户部郎中,尤其是在他一来就弹劾刘瑾等人,大有将那些一直陪他玩的太监们都要弹劾至死的架势,更为他不喜。
而后,刘瑾跟当初的张鹤龄一样,罗织罪名,再次将李梦阳下狱。
这个倒霉的才子,二十岁中解元,次年中进士,却一直在官场浮浮沉沉,坐牢的时间比做官还长。
这次,朱厚照就看在他尚未毁去的年轻俊颜上,回去向弘治帝讨了个封,将他从户部调去了都察院。
当年永乐帝就曾说过,御史当用清谨介直之士(注1),朱厚照相信,李梦阳就是那个可以成为大明第一强项御史的清谨介直之士。
父皇,这是儿臣送你的一面镜子。
朱厚照带着李梦阳去文华殿见弘治帝时,第一句话这么说的。
唐太宗说过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有魏征做镜子,儿臣以为,李梦阳也可以作为我大明的一面镜子。
恋耽美
朱厚照就在一旁看着郭太医煞有架势地给张延龄把脉问诊,果然得出个风寒的结论,当场就开了个方子让人去抓药,他却伸手拦了下来,拿过来看了一眼。
原来二舅这风寒是风热而非风凉,难怪满头大汗的,郭太医,我记得上次院正说过,要败火散热,黄连为上,你这药方里,怎么没有黄连呢?
郭太医一怔,差点也流下汗来,赶紧拿回药方,太子所言甚是,微臣这就加上
嗯,多加点。朱厚照笑眯眯地说道:三日后父皇要举办庆功宴,二舅这病若是不好,可不行哦!
跟我装病?苦不死你!
第十七章
留下兴旺盯着张延龄喝药,朱厚照干脆利索地离开了建昌伯府。
现在的他出宫一趟不容易,真是没多少时间能浪费在这纨绔子身上的。就这两舅舅的智商和手段,要没母后给他们做靠山,没父皇的回护,压根活不过三天。
他要做的,不单单是处理这两个舅舅带来的麻烦,还要为自己以后的名声洗白,挽救一下那个倒霉的才子唐伯虎,为大明的百姓造福,别再让后面那几个糟心的皇帝葬送了大明江山,才不枉他回来这一遭。
这么重的任务,压在现在这个不足七岁的孩子身上,真是太难了。
现在,从张延龄手里拿到了都督同知的腰牌,朱厚照就可以自己再仿制几个出来,把原来属于自己的那套情报网班底,提前打造出来。
交给杨廷和的那一万两银票,就是用来做这事儿的。
当年他是从锦衣卫里挑选的人马,以锦堂老人的身份,整合了锦衣卫和东西厂的情报人员,重新布置,才能够提前知晓鞑靼小王子的入侵时间和宁王造反的时机,其中有一百来人,都是从当年边关牺牲的将士遗孤中挑选出来,由他收为义子,亲自训练成锦堂卫,成为内卫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
可惜,后来他因为元宝的事,跟着系统去了无限流世界,那些被他留下的人,不知最后的结果如何。单看朱厚熜对扶他上位的杨廷和父子的态度,想也知道好不到哪儿去。
其实说起来,那些义子,比他也就小个三四岁,在他离去之时,都已经是能够独当一方的领军之才,若没有这些人,哪里能保得住大明边关数十年的太平。
后来朱厚熜将这个功劳归于他头上,说是因为他打败了鞑靼小王子,小王子兵败身死后,鞑靼内乱频繁,朱厚照留下的人马在草原挑拨离间,让他们一直混战不休,才无力南下侵掠。
那些深入草原,或许一世都没有再回来的锦堂密谍,才是保得大明太平的真正英雄。
这次,他要早一点找到这些孩子,让他们少吃一点苦,过得好一点。
虽然弘治帝命人建了慈济院,主要收容的都是军中牺牲士兵遗留下的孤寡老幼,但这几年国库空虚,户部和礼部能拨下去的银子十分有限,慈济院的人却是一年比一年多,入不敷出的结果,就是开始克扣孩子们的衣食,到后来甚至爆出故意饿死老人和幼儿的事来,才揭开了寿宁侯贪污的盖子。
可就算被举告,寿宁侯到宫里又哭又跪,皇后也跟着求情,最终弘治帝还是轻飘飘放过,罚了点俸银便了结此事。
倒是那个弹劾张鹤龄的户部主事,反被找了个岔子革职贬斥,发配边关,最终落得枉死他乡,冤魂难安。
杨慎曾跟着国子监的学生去过慈济院送冬衣,知晓一些慈济院的困境,便说与朱厚照,两人一拍即合,便将张鹤龄糊弄朱厚照的大明宝钞拿出来过了明路,堂而皇之地交给杨廷和,当场从张鹤龄的钱庄里兑出银子来,送去慈济院。
要知道,若是没有张鹤龄亲口发话,这一万两银子的大明宝钞,拿出去在其他钱庄里,能兑出一半的银子就不错了。
有了这笔钱,就能把那些即将被饿死的老人和幼儿从生死线上救回来,还能让原本属于锦堂卫的那些少年,提前进入他的帐下。
这次,锦堂老人这个马甲,出场的时间,比当初早了差不多十年。
后来在锦堂卫中,最得他喜爱的那个义子海东青,现在还是个刚刚断奶的三岁娃儿,貌似就是在今年冬天,他的爷爷将所有冬衣裹在他身上,自己却冻死在第一场大雪的夜里,而他缩在老人僵硬的怀抱里,到被人发现时,也只剩下一口气了。
如今还是七月盛夏,那些老人和孩子还都好好的,不会再因为被张鹤龄挪用了慈济院本就不多的银子而冻饿致死。
十三岁的小海是个瘦削狠戾的少年,三岁的小海却是个瘦瘦小小的团子,因为瘦,脸盘小,显得眼睛格外大,望着比他只大了三四岁的朱厚照时,懵懂的眼神格外让人心疼。
爷爷说,不能吃别人的东西。
明明眼睛都快黏在朱厚照拿着的大肉包子上,小家伙还舔着嘴唇咽着口水,拼命忍着,摇头拒绝。
那些拍花子拐卖女子和孩童的人贩从古至今一直存在,而那些流落街头的孤儿,和慈济院里的幼童,无亲无故,就算被人拐了去也不会有人去官府举告追查,有的干脆就是慈济院里的人里外勾结将幼童卖了出去,在被上面发现之前,还能领着救济,里外两头吃,黑起来一点也不逊于那些拐子。
有老人照顾的孩子早早的就知道,不能随便离开慈济院,外面有拐小孩的拐子,还有吃小孩的怪物,尤其像小海这样嫩嫩的娃娃,是最容易被拐去吃掉的。
这还是朱厚照后来听小海在锦堂卫里跟其他孩子讲的故事,哪怕当年才不过三岁,记忆十分模糊,可对于被吃掉的恐惧,却已经刻入骨子里。
到后来,他成了草原上最凶猛的雄鹰,就有人传说他喜欢吃小孩,尤其是那种白白嫩嫩的,草原上的牧民在吓唬那些不听话的孩子时,都会说:再闹,晚上就被海东青叼去吃了!一爪子,就能把你眼珠子挖出来呢!
他的噩梦,也让他成了别人的噩梦。
当初朱厚照听到这个传说时,还笑话了他一番,他却得意地觉得这是皇帝夸奖,特地让人在自己的后背上纹了一幅海东青刺青,成为他最著名的标志之一。
谁能想到,凶名远扬的海东青,三岁时的大眼睛黑白分明,干净得犹如一汪清泉,让朱厚照手痒痒的都忍不住想要捏一下他的小脸蛋。
嗯,他只要想的事,当然是会毫不犹豫地上手做。
呜哇!
小娃娃哪里想到,这个刚才还拿着大肉包子哄他的小哥哥,居然一言不合就上手掐他的小脸蛋,一惊一吓,当即就大哭了起来。
殿下杨慎听到哭声,转头一看,居然是小太子在欺负一个三岁小孩,就有些无奈了。
朱厚照也没想到小海会哭,他当初认得的小海,倔强狠戾,流血都不流泪,才能在一众少年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出色的锦堂卫密谍。
咳咳,当初他见小海的时候,已经十七岁,小海十三岁。
现在,他不到七岁,小海三岁是有点以大欺小了哦。
别哭别哭,我这不是觉得你太瘦了,想捏捏看脸上有没有肉来来,这包子给你吃,想吃多少吃多少,只要不哭,以后都管饱!
素来只有被哄的经历,朱厚照哄孩子的本事就格外笨拙,哪怕拿出肉包子,也没能讨好小家伙,反而让他愈发警惕地躲到了杨慎背后,就好像他那包子里有毒似的。
杨慎也没想到会这样,无奈地看了朱厚照一眼,转身弯腰抱起了小海,小海乖,不哭,拿着包子,大哥哥带你去找爷爷好不好?
小海迟疑了一下,爷爷说,不能吃外人给的东西。
杨慎耐心地说道:小哥哥不是外人,以后慈济院都归他管呢,他说你能吃饱,就肯定会让你吃饱的。
真的?小海的眼睛亮了起来,转头再望向朱厚照,犹豫着说:那最多再让你捏一下下就一下下啊!
朱厚照忍不住笑了起来,不了,你脸上现在又没肉,等我把你养胖了,再好好捏两把!
小海急忙捂住自己的脸,嘟着嘴埋头藏在杨慎的怀里,生怕这个长得好看却坏坏的小哥哥再来捏自己的脸。
杨慎虽然也只有十来岁年纪,但身形已近五尺,从小悬腕练字,臂力和体力都都不差,抱着小海也不觉得累,便引着小太子一起到慈济院的内院里去见小海的爷爷。
海爷爷如今也不过五十多岁的年纪,少了一只手臂,还有一条腿瘸着。他们家是世代军户,按照大明律例是要代代从军,不得更改户籍,直到家中再无男丁。
到海爷爷这一辈,就只剩下他一个因为残疾退役,才保全了性命。而到小海爹那一辈,正好遇到河套被占,边关战事频繁,军户娶妻本就不易,他年过三十才讨了房媳妇,没想到生下孩子就没了,父子俩好不容易才养活了小海,转头鞑靼人一次突袭,小孩爹就战死在关口,只剩下老的老,小的小,好在赶上弘治帝推恩济慈,才将他们接到了京城慈济院。
在跟海爷爷说话的,是个二十多岁的文官,穿着一身六品官服,眉目清正,气质不俗,只是在看到朱厚照时,露出意外的神色,不卑不亢地行了一礼,问道:下官李梦阳,参见太子殿下。不知殿下到此,所为何事?
李梦阳?朱厚照忽然觉得自己的记性也没有那么好了,眼前这个正气凛然的翩翩君子,为何在十多年后,会变成一个满面阴郁枯槁阴沉的大叔?
难道真的是岁月如飞刀,刀刀杀美男?
作者有话说:
端午节吃粽子,本章留言送小红包,求大家收藏包养作者专栏,谢谢谢谢谢谢!
第十八章
你就是那个连续上了十三道奏折弹劾寿宁侯和建昌伯的户部主事,李梦阳?
朱厚照上下打量着这个以耿直强项闻名的才子,你胆子不小啊!你就不怕我那两个舅舅找你的麻烦?
李梦阳挺直了脊梁,几乎是俯瞰着面前这位出了名顽劣不堪的小太子。
正是微臣。寿宁侯和建昌伯枉顾国法,卖官占房,夺利于民种种不法之行,证据确凿,实为京城之害。我若视而不见,等于助长他们的势力,听而不闻,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百姓被他们祸害。我若不言不语,看着他们侵占国库,迫害百姓,如何对得起身上官服?
臣身为大明臣子,并非张氏家奴,这朝廷是皇家的朝廷,而非张家的朝堂,臣参有罪之人,自然不怕被人报复。
不错,身正不怕影斜,有胆气。
朱厚照笑道:前几日还听太傅讲古,说岳武穆曾言,若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天下太平。照我看,不光是武将,这文官也得有你这样不怕死的硬汉!
殿下
李梦阳原以为他要替那两个舅舅出气,故意找自己的麻烦,可没想到他居然还会夸奖自己硬气,反倒让素来吃软不吃硬的他不知该如何应对。
杨慎跟着说道:李大人有所不知,这次捐助慈济院的银子,就是太子殿下从寿宁侯那拿来的!
原来如此。李梦阳身为户部主事,因为平日行事刚正不阿,眼里是半点容不得沙子,一直遭到同僚排挤,每次交给他的都是些琐碎繁杂的事务。
慈济院这里既没油水事情又多,动不动还有人上告,其他人都不愿接手,最后推来推去就到了他的手里。
可他却是个办事不但认真,还十分较真的人。接手了慈济院的账簿后,他不光看了交接前后的账簿,还连过去五年的账簿记录都翻查了一遍,对照下来,很快就发现了问题。
或许是前任主事嫌麻烦,也或许是经手的人根本不怕查,毫不掩饰,那些原本该拨给慈济院的银子,户部拨出一千两,慈济院花出去的却只有三四百两,其余的部分不翼而飞。
其实也不叫不翼而飞,大家都心知肚明,五年前,寿宁侯打着为皇后娘娘做善事的旗号,接手了户部对外的慈善救济事宜,从灾年放粮赈灾,千岁万寿节日祈福,到官方开办的慈善机构如慈济院、善药堂等等。
明面上寿宁侯替皇后娘娘募集了不少善款,通过户部拨入这些慈善机构,可实际上,拨出的款项,和花费的款项,中间的差额被谁吃了,大家心里清楚,可嘴上都不敢说。
别人不敢说,李梦阳敢。
他不光敢说,还敢查。
除了吞占善款的事,他还一口气查出寿宁侯霸占官产经商,与民争利,仗势欺人,逼得对门的铺子干不下去后强买强卖至于那些强抢民女,贪赃卖官的事,更是数不胜数。
就连户部的同僚们,每逢节日都得给张家送礼,明知道寿宁侯钱庄开出来的银票虚头很大,还照样如数入账,最后亏的是国库,肥的是自己的腰包。
这人人都下水的臭水沟里,李梦阳不但不肯同流合污,还要掀了盖子把里面的脏污都爆出来,这谁能干?
在前世,李梦阳就得了个欺压同僚、挟制上官的罪名,被解职问罪不说,寿宁侯对他恨之入骨,让人将户部贪腐之事都扣到他头上,严刑拷打,险些就将他在锦衣卫北镇抚司诏狱中刑求致死。
最后还是弘治帝发话,言官无罪,才将李梦阳放出诏狱。可在那之后,因他得罪了外戚权贵,被寿宁侯等人疯狂追击,而他也硬气,不但不肯服软,反而拼命查抄他们的罪证,一再上书弹劾,后来据说他写过的奏折,就足足有一人高。
正如他当年参加科举考试时,白昼提灯,有人问之,他便答:身处黑暗,前路难行,恐遭暗算,唯提灯而行,心向明光。
官场黑暗,他看到,也知道,却始终不甘屈膝以事。当初若不是考卷密封,拆卷后他一举夺魁成为解元,不仅文章被人争相传抄,连他白昼提灯之事也传得沸沸扬扬,那些想要整治他的官员碍于名声只好作罢。
强项如此,当真人如其名,梦阳向光,容不得黑暗阴影。
朱厚照看着这个仪表堂堂刚直不阿的真汉子,第一眼就生了爱才之心。
嗯,没错,他看人先看脸,颜控。
当年他第一次见到李梦阳时,正是弘治帝驾崩,他刚刚继位之时。那时的李梦阳已年过三十,几次牢狱之灾几乎毁了他的身子和容貌,让他变得苍老阴郁,瘦得橡根晾衣架,却依旧挺直如青竹不弯不折。
丧父之痛和继位之重压得那时才十四岁的朱厚照根本没在意这个看起来就很可怕的户部郎中,尤其是在他一来就弹劾刘瑾等人,大有将那些一直陪他玩的太监们都要弹劾至死的架势,更为他不喜。
而后,刘瑾跟当初的张鹤龄一样,罗织罪名,再次将李梦阳下狱。
这个倒霉的才子,二十岁中解元,次年中进士,却一直在官场浮浮沉沉,坐牢的时间比做官还长。
这次,朱厚照就看在他尚未毁去的年轻俊颜上,回去向弘治帝讨了个封,将他从户部调去了都察院。
当年永乐帝就曾说过,御史当用清谨介直之士(注1),朱厚照相信,李梦阳就是那个可以成为大明第一强项御史的清谨介直之士。
父皇,这是儿臣送你的一面镜子。
朱厚照带着李梦阳去文华殿见弘治帝时,第一句话这么说的。
唐太宗说过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有魏征做镜子,儿臣以为,李梦阳也可以作为我大明的一面镜子。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