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大明顽帝

大明顽帝辛宸(5)

    可若只是从畜牧出发,看看是否有人能想出马政之策,或许便可从沙中淘金,觅得良才美质。
    杨廷和越想越是这么回事,连饭都不吃了,当即就回书房,洋洋洒洒写了千字奏章,次日早朝直接就提交内阁审阅。
    弘治帝早朝完了还给几位内阁大臣们管饭,吃完饭休息好了,便召集到文华殿议事,每日要听阁臣们讨论各地政务要事和人事变更,勤勤恳恳的堪称劳模。
    如今距离全国各地乡试之日不足一月,主考官都已经定下,本以为再有相关议案都得到发榜之后,不料今日竟然有杨廷和的奏章,几位阁老一看居然跟小太子有关,也不敢外传,赶紧拿来跟弘治帝一起讨论。
    毕竟,杨廷和的思路是好思路,就是超纲了,完全超出考生们原本的学习范围,若是按这个思路出题,这届顺天府乡试恐怕会惨不忍睹,作为大明京都所在之地,平日乡试录取的举子比不过江南也就罢了,若是这次差得太多,简直就是给国子监和京城各大学院抹黑。
    尤其是杨廷和言之凿凿,说是小太子出的主意,让他养羊,以求对策。就让几位阁老愈发头疼。
    前几日工部已经让将作坊的人研制出了千里镜,那些匠人们反复测试出来的千里镜,比之前单纯将两片水晶镜片叠加放大的效果不知好出多少倍去。马文升立刻让人赶制了一批,用快马日夜不停地送往边关重镇。
    所有人都知道这东西对边关战事的重要性,可最一开始,不就是因为小太子的玩闹之举吗?
    弘治帝本想为此嘉奖太子,太子却只要了两个千里镜玩了一会儿就嫌弃开了,还要打算让匠人们做个能看到天上星星的观星镜,说是要看月宫嫦娥
    那就算了。
    如今小太子又突发奇想地要养羊吃人杨廷和居然也跟着上书,就更让人摸不准小太子这是无心之举呢,还是大智若顽?
    想太多!朱厚照听老爹发问,毫不惭愧地将锅甩给了小杨慎。
    我是听小杨说,关内的良田都是用来种粮食的,养猪可以肥田,可养羊会毁田,我大明以农为本,若是不让百姓吃猪肉,光养羊,毁了耕地,粮食不足,饿死了人的话,岂不是羊吃人?
    既然我们这里没有草地养羊,关外那些鞑子又成天想要入关劫掠,那若是把这种羊放出去让它们去吃别人,不好吗?
    想法简单粗暴,颇有暴君潜质。
    可弘治帝对儿子那是有着十八层滤镜,宠溺入骨,自然觉得儿子说什么都对,当即拍板决定,让阁臣和杨考官们去想办法,如何能实现小太子的谋略。
    嗯,这必须是小太子的功劳,指出目标,让属下们去制定解决方案,帝范之中,当有此说!
    苦心孤诣为儿子谋划高大上明君形象的弘治帝万万没想到,自家小太子以后居然是名留青史的荒唐暴君一枚。
    作者有话说:
    收藏太少,这周是排不上编推了,只能继续熬到下周等编推,┭┮﹏┭┮请大家多多支持,我会努力更新不断的!
    第九章
    朱厚照不愿领功的原因,一则是他就起个头就把事儿丢给别人了,就这样还领功,显得自己脸大不说,这神童的帽子一戴上,就得承受许多本不该他这个年龄承担的责任。
    典型例子就是面前的小杨同学。
    论年龄才比自己大了三岁半,论身高也就高了一头半,可那心智心思,言谈举止,简直就是杨廷和的缩小版,完全没有这个年龄人憎狗嫌的男孩通病,四平八稳的简直就是小夫子。
    本以为找他做伴读,自己得哄小孩了,结果,是有人哄小孩,只不过,被哄的人是他。
    看着杨慎在自己面前一副大哥哥教导小弟的模样,朱厚照就脑壳疼。
    现在从外表看起来他是比杨慎年纪小,可明明都穿越了无数小世界不知活了几千几万年的他,感觉这小家伙的心态简直比自己还要老成稳重,真不知杨廷和是怎么教儿子的,难怪后来被朱厚熜欺负的硬按在云南流放三十多年,都能不改初心。
    可越是这样的小夫子,他就越想带他见识点不一样的快乐呢?果然童年的快乐还是要靠自己争取啊!
    于是,他就拿着将作坊新送来的一对千里镜,送给了杨慎小夫子一个,开始教他怎么用这神器。
    杨慎就算再稳重,毕竟也只是个刚满十岁的孩子,在朱厚照身边,既觉得小太子肆意妄为果然是个熊孩子,又羡慕他可以如此恣意生活,无忧无虑。等拿到千里镜这等神器后,就彻底放下了仅剩的那点矜持,对看到的事物忍不住惊叹起来。
    可在宫里,规矩繁多,哪怕身为太子,也不能随便窥伺宫闱,万一不小心看到皇帝皇后,窥视帝踪的罪名,就算是太子也得受罚。
    杨慎劝住了朱厚照,没让他爬楼去高处俯瞰皇宫,代价是帮他乔装打扮微服出宫。
    拿着千里镜,宫里不能看,自然要找个宫外的制高点去欣赏京城。
    都是犯错,两害择一选其轻。杨慎安慰自己,窥视帝踪是死罪,帮着太子微服出去逛街吃饭转一圈就回来,若是没人发现,应该也许可能没事吧?
    看到小太子恶形恶状地将身边的小太监衣服扒下来自己换上,还把人套上自己的衣服按在书房里写大字,杨慎的眼皮直跳,可已经上了小太子的贼船,这会儿想下都下不去了。
    微服出游这种事,对朱厚照来说,压根不算事。前世他都是让刘瑾安排,带着八虎中人一起从太监们出入的宫门乔装出行,什么地方热闹去什么地方,大半个京城都逛遍了,说新鲜也新鲜不到哪里去。
    可身边带着那些唯命是从的太监们,和一路提心吊胆的小夫子,感觉完全不同。
    两个加起来都不满十八的小娃娃,大摇大摆地走进酒楼要最顶层的雅间,连聚仙楼的掌柜都被惊动,亲自前来相迎,一见来人就楞了一下。
    原来是杨家公子,下人有眼无珠,小的这就陪你上去。
    朱厚照眨眨眼,哦,原来不是没房,只是要看人啊!原来大哥你在京城里的名声如此响亮,连这酒楼的掌柜都认得你呢!
    掌柜知道刚才小二见两人年纪小,怕他们没钱或是有钱乱花家长来找,才故意说顶层雅间没房,得罪了小公子,连忙赔笑道:上月端午龙舟赛时,杨公子随杨大人光临本店,杨公子还赋诗一首,得到诸位大儒称赞,被我们家主收藏于楼中,待得杨公子日后金榜题名,本店也可跟着沾点光。
    方才那小二是这月新来的,没见过杨公子真容,得罪之处,还请二位公子海涵。
    无碍。杨慎略有些尴尬地轻咳一声,小舍弟得知贵酒楼的摘星阁是东城第一高处,由此可遍览东市街景,有劳掌柜的了。
    掌柜笑道:小公子果然有眼力,正因为如此,我们摘星阁需每日预订,寻常不对外开放,也免得一些俗人上去打扰了各位贵人的清净。
    贵人,呵呵!朱厚照甩了张一百两银票给他,没去看杨慎摸荷包的窘迫神色。
    以前出门带着太监和侍卫,都是别人花钱,他还从未体验过挥金如土的感觉,到后来在各个小世界穿越修行之时,从一开始完全没有金钱观,到后来一点点攒钱,才知道当初自己被当成冤大头宰了多少。
    宫里的账簿上,一枚鸡蛋一两银子,宫外的集市上,一文钱一枚鸡蛋,二两银子就可以让一个普通人家生活一年,一品大员的俸禄也不过百两纹银,若在宫里吃鸡蛋,一天一个都不够吃的。
    更不用说出宫一次的花费。刘瑾当年给他报账,出游一次,花费动辄上万,多则数十万,他当初毫无概念,直到掀翻了刘瑾,抄家之时,从他家中抄出财物价值数百万两,甚至抵得两年国库收入。
    而聚仙楼这样的地方,寻常一桌酒席也不过十两,可若是到顶层雅间,却是百两起步的消费,一般人不光是身份不足以登顶,身上的银子也不够上开销的。
    就连杨慎自己,其实也没上过摘星阁,跟着自家老爹也只是在二楼和诸位儒林中人谈文论道,雅聚一堂,估计当时全场的开销,都没小太子这张轻飘飘的银票多。
    掌柜的接住差点飘走的银票,看了眼上面的金额和开具银票的钱庄,眼神忽然闪了闪,腰躬得更低,小心翼翼地将两人送上顶楼雅间,命人按照顶楼的消费上招牌菜,然后就擦着额上的冷汗,匆匆赶去内院。
    快,让人去通知侯爷,有贵人上门!
    他可不知道,站在顶楼摘星阁窗口的两个小公子,一人手里拿着一管千里镜,正居高临下地俯瞰着他的一举一动。
    小太子笑眯眯地说道:看这票子果然有问题吧!
    杨慎无语地看着他,小太子笑得完全不像个六七岁的孩子,倒像只狡猾的小狐狸。
    本来提议来摘星阁时,他还有点担心自己的荷包,他平日的零花钱不超过五两银子,这些年攒下的压腰红包和各种长辈赏赐加起来,也不到二百两银子,还都放在家中,平日看到个古籍善本都舍不得买,多看几遍背下来回家默写出来的事都干过,要他一下出一百两银子上摘星阁消费,真是割肉大出血。
    可小太子却说,他手里有些银票,总觉得有问题,正好拿来印证一下,反正是白得的,不花白不花。
    杨慎一开始还没想明白,银票如何有问题,到小太子非要来聚仙楼上摘星阁,再看这掌柜的反应,他隐约明白了什么。
    上次来的时候,好像听说,这聚仙楼的主人,姓张。
    巧了,皇后的娘家,也姓张。
    作者有话说:
    小太子:吃饭看景遛舅舅
    第十章
    朱厚照对自家两个舅舅,一点儿好感都无。
    干啥啥不成,添乱第一名。
    张家本就是小门小户,靠着张皇后选后成为外戚一步登天,张皇后之父是个屡试不第的国子监监生,被封为寿宁侯,死后被追封为昌国公,两个儿子一个袭爵被封寿宁侯,娶了嘉善大长公主之女,一个封了建昌伯,当了锦衣卫都督同知,满门亲眷跟着加官进爵,待遇远超大明历代外戚,可见弘治帝对张皇后宠爱,甘愿如寻常百姓般,终此一生一世一双人。
    可弘治帝对张家再好,张家这两位国舅,也是扶不上墙的烂泥,雕不成器的朽木,不单在弘治帝和朱厚照在位期间横行霸道,肆意妄为,到了朱厚照离开后,自觉有从龙之功拥立朱厚熜,被封为昌国公,愈发嚣张,结果被嘉靖帝下狱,不顾张太后跪求,将张氏满门处决。
    说到底,也是弘治帝太过优容,养大了这两人的心。
    朱厚照当时不知,只觉两位舅舅有什么好的都想着自己,好吃好玩地送进东宫,自是投桃报李,对他们亦如父皇在世之时,却没想到,掏空自己家底,给自己扣上黑锅,甩一身脏水的,除了刘瑾和八虎,就数着这两位干得最多。
    他方才给掌柜的银票,其实正式名字应该叫大明宝钞,是开国皇帝朱重八老先生开始订制的,只是因为后来发行泛滥,宝钞贬值,拿去给官员们发俸禄都没人愿意收,才退出了大明货币市场,导致原本在北宋就已经通行全国的银票交易,到了大明反而倒退会铜钱甚至粮食、布帛以物易物交易。
    当然,在弘治帝时期,大明宝钞还没贬值到后来被人拒收的阶段,只是官方印制,仅限于大额记名交易,用途也十分狭窄,并没有广泛使用,可就算这样,还是有些有识之士看出其中利益,开始虚开造假,因为背靠大山,这虚开的宝钞数目越来越大,最后导致宝钞不如纸,连带大明王朝的国家信用都跟着跌到谷底。
    别问朱厚照为啥知道,因为他就是那个被忽悠了以为只要印宝钞就能增加军费,不管国库有没有钱,印出来的钱能用就行。
    缺乏金融和经济常识的皇帝,妄信人言的结果,就是宝钞贬值,民怨沸腾,最后被骂暴君昏君,其实也不算完全没道理。
    这污点是从舅舅送进宫的银票开始,他当然要从哪里得来的,就花到哪里去。
    聚仙楼,就是他大舅寿宁侯张鹤龄的产业。
    若是让大舅知道,杨慎拿着他送进宫给小太子的银票来聚仙楼花销,不知道是会心疼他的小钱钱呢,还是来看看小太子的伴读如何奢侈,抓了小辫子去告杨廷和。
    想当初,大舅二舅几次说要将张家子弟送进宫伴读,皇后都答应了,结果朱厚照都拒绝了,难得跟着寿宁侯进宫的张家子弟和女儿,也被他放豹子给吓跑了,以至于张皇后想亲上加亲再给儿子挑个张氏女进宫都没人敢应。
    虽然自己没实现送人进宫固宠的心愿,但看到杨慎一入宫就得了小太子的欢心,大舅只怕连觉都睡不好了吧!
    果不其然,张鹤龄得知杨慎居然带弟弟拿着他送给小太子的银票,跑到他的酒楼玩乐,当场就气得摔了个茶杯,指着自己的几个子侄大骂。
    都是你们这些没用的废物,连陪太子玩耍都不会,让杨家的书呆子得了宠,以后东宫还能有你们站的地儿?
    见他们一个个噤若寒蝉不敢还口的样子,张鹤龄一巴掌拍在案上,我倒要去见识一下,杨家的小神童,凭什么能得了太子欢心。小小年纪,便在聚仙楼如此张狂奢靡,他杨廷和不是一向自诩门风清正简朴的吗?下个帖子给杨大人,请他来聚仙楼一聚!
    等等,再给咱们相熟的几位科道御史下个帖子,一起见识一下这位小神童。
    几位张家子连连点头,满面喜色。这下不光要打杨家父子的脸,若是被御史们看到,定然会参杨廷和一个教子无方,杨慎奢靡张狂,到那时,他如何还有脸去给小太子当伴读?说不定,连杨廷和今年顺天乡试主考的位置,都得被扒了去。
    虽然他们不敢去,但也不希望小太子亲近别人,远了张家人。
    杨慎这才进宫几日,就得了太子这么多赏银,都敢带着弟弟去聚仙楼,一出手就是百两银票,要知道,他们寻常出门,身上也不过三五十两银子,超过百两的花销,都得请示禀报,得家主许可才能动用。
    所以他们在外仗势欺人,聚财敛钱,也是因为公中里发的月钱,着实不够用的啊。
    杨廷和接到帖子,先是直接拒绝,他马上要入贡院主持乡试,在此之前,根本不想多与外界接触,尤其是这位贪名在外的国舅爷。
    见他拒绝的如此干脆,张家的管家只得委婉地说道:杨大人,侯爷让小的转告大人,贵府的两位小公子,如今正在聚仙楼摘星阁,杨大人若是不去
    我去!劳烦管家转告侯爷,容我更衣之后,便去赴宴。
    杨廷和一惊,立刻应了下来,让人送张管家出门后,立刻把自家的儿子都叫了过来。
    他一共有三个嫡子两个庶子,最大的杨慎十岁,最小的尚在襁褓之中,能走能跑的三个儿子都在这里,那跟着杨慎在摘星阁的除了东宫那位,还能有谁?
    他替张鹤龄抹了把汗,今日这关,就看这位舅爷能不能压得住小太子了。
    就小太子那暴脾气当初张皇后送走他的乳母,才刚会说话的一岁半小奶娃都能跟张皇后闹绝食,皇帝再宠皇后,拿这唯一地独苗太子也没辙,最后还是帝后两人一起妥协,重赏了乳母,才把人又请回来。
    这次张鹤龄若想算计小太子,只怕在民间能大过天的舅舅,也会被这敢掀翻了天的小太子给掀了。
    好戏,可不能不看。
    恋耽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