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快穿之科举文男配

第141页

    他亮明身份,并且热情邀请衙差吃,这衙差身负重任也很谨慎,看着蔺洵吃什么他才吃什么的,在蔺洵打听消息时,犹豫了就说了出来。
    反正消息已经传的满天飞,他搭个顺水人情又不费事。
    “啥?!知县老爷跑了?”蔺老汉眼睛瞪了老圆:“收了咱那么多银子,跑了?”
    竟然连做做样子抵抗都没有?啥人呢这是!
    “那是官老爷,命跟一般老百姓能一样吗?”衙差阴阳怪气的说,其实他也气的要死,毕竟生活在同一州,谁还没个亲戚朋友?他姑姑就嫁到那边县城去了呢!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样。
    留下这个十足震惊的消息,衙差告辞了,只留下被消息震撼的说不出话的人。
    四喜媳妇再也不提想转头回家的事,孩子再苦恼别人没发话她都先打一顿。
    县城没了,他们住在村里的人又能落到什么好?在想想那些留在村里的人,强抢男丁协裹其中一直都是保留项目,到时候又能有几个人活下来?
    如此看来,竟然是他们这些提前出发的人,最幸运,最起码还能好好的活着,饿不着冷不着。
    但一想到天天相见的村民,曾经也为了几棵菜一只鸡闹个不停,总归还是盼着人家好的。
    外面实在太危险,他们想要进入一个安全堡垒的愿望也是越来越强烈,蔺洵不得不给他们泼冷水,“大家都想的到,知府未必想不到。”
    “现在州府肯定城门紧闭,不让任何人出入,不然几个县城的人一窝蜂涌过去,州府的治安和粮食都成问题。”知府肯定会先管眼前的人。
    众人沉默,那他们怎么办?
    “还是去州府看看,能进入最好。”一直主张去京城的人反而改了主意,蔺洵是有意让他们看清形势,而其他人就是盼着早点进州府,哪怕睡大街也比现在强啊!餐风露宿夜星照头,不安全的感觉如影随形。
    既然起了早点赶到的心思,再也不叫苦叫累了,两班人轮换着推着独轮小车,加班加点的赶路,花了两天半的时间终于快到了。
    可这一看心都凉了,在靠近州府十多里时,一群群的全是落难的,密密麻麻望不到头,衣衫褴褛眼睛发红盯着过往的人群,蠢蠢欲动的样子让人从背脊后面爬上一阵战栗。
    越是这种时候越是不能放松,蔺洵让所有的妇孺都躲进他的马车不要冒头,而自己站在第一架马车的车辕处,手里握着匕首,其他男人翻出菜刀,没菜刀的也拿着粗大的木棍,谁敢第一个冒头就是一棍。
    这种威慑下,终于没人敢动,他们顺着官道赶到前面,以往官道上摆着茶水摊点心摊,现在什么都不剩,只有大大的木栅栏拦住人的去向,官差握着大刀虎视眈眈,谁也没想进来。
    蔺洵跳下马车,先摆出自己的身份文牒,耐心的询问是否不让进城。虽然举人的身份不算高,但对官差们来说已经够用,官差犹豫后还是回答,知府大人下的命令,不允许任何人进城,就连自己的亲戚上次来叫门,都被喷了回去。
    官差言下之意就是,不用想着进城,早点找出路去吧!
    本来心存侥幸,现在再也不用想,另寻出路去。
    关于出路,他们的看法还是不一致,有人想留下待在州府,有人想找个更深的大山躲起来,躲个半年一年的总该太平了吧?
    蔺洵统统否决,告诉他们,现在不仅是本州府乱了起来,甚至还包括临近的郡县。躲深山?要是乱个十年八年呢?唯一的出路就是趁着大家都没反应过来,先一步进京城,动作要是慢了,可能就跟州府一样不允许进出。
    思来想去,好像也只有这么一个办法。
    他们重新上路。这次不需要人催,自己都会记得快点走,可新的问题出现了,粮食被消耗的差不多。
    本来路上也没准备那么多粮食,加上这段时间的消耗,食物已经见底,已经从一天两顿改成一天一顿,外加一顿热汤混水饱,就算这样,食物也在慢慢减少。
    为了速度快他们都走的官道,一路上也硬是倒霉,连个客栈都没碰到。天气也不给面子,一连下了三四天的大雨,他们只能临时在野外找了几棵大树,用篷布搭着挡雨,又是几天粮食的消耗。
    阴雨绵绵,格外的让人烦恼,一直不停的话,连赶路都没法赶。
    蔺老汉无聊的望着外头,突然侧耳,“你听,好像有人。”
    “什么人,我怎么没听到?”蔺四伯也竖起耳朵,可能听到的都是哗啦啦的雨声。
    蔺洵偏头,肯定的说:“确实有人,应该不远了。”
    其他人都伸长脖子看着,怎么个不远法?他们怎么什么都没瞧见呢?
    大概等了两刻钟,果然路边出现不少人缓慢走动着,隔着雨帘望去真像行尸走肉,蔺老汉回头说:“我就说有人吧?我在山上打猎练出来的,再远都能听到脚步声,判断到底是什么动物。”
    这本事他没丢。
    而蔺洵眼力还要更好些,他从雨幕中看出那一路人到底是谁,低声说:“有点像族长他们那一房的。”族长家的儿子他认得。
    既然是族长那边的,就不得不伸出援手,哪怕是问问村里的近况。
    族长的儿子正麻木的走着,即使是雨天他们也不敢停下来,撑着雨伞穿着斗笠,一步步的往下挪,他们知道一旦停下面对的就是灭顶之灾。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