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

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29)

    前几天她听婆婆说过那二房几个丫头长得都不错,所以今天她才会有这么一说。
    再说她这也算做好事了,不管怎么样,都比待在那鸟不拉屎的乡下强。
    都心里有数之后,大家齐齐看向王氏,想听听她是个什么想法。
    王氏自然是没意见的,其实她心里的想法和陈氏差不多,到富贵人家做妾可比在乡下好多了,再说凭老二这副德行,大丫想嫁个有钱人家根本就不可能,她这样做也算是替大丫着想了。
    见大家都看向自己,她便直截了当地说道:那就把大丫给接过来吧,这孩子过了年也十四了,马上就到了说亲的年纪,在那乡下能找得到什么好夫婿,还是来这边我才能放心些。再说那老二又是个不靠谱的,我这个当奶的总要替她费费心。
    乔氏点头:还是娘想得周到,虽说咱和二弟分了家,可还都为他操着心呢。
    就接大丫吗?要不咱把二丫也接过来吧,那孩子如今也有十二了呢。高氏忙提醒了一句。
    王氏想想也是,就一起接过来吧,省得以后再特地跑一趟,她对周青云和乔氏两人说道:那你俩就回村一趟,去把大丫和二丫接过来,要是老二问起,你就说我这个当奶的要接她俩过来养着,日后预备给她们在京城相看人家了。
    王氏心想,有这样的好事,老二定是求之不得的。
    那这事要不要跟爹说一下?周青云问道。
    虽嘴上这么说,可心里却想着暂时还是不要说得好,免得节外生枝。
    周富贵这段时间都在新买的田庄上,那一百八十亩地原先是佃给附近村民种的,如今田地易主,自然要和佃农重新再签契约。
    王氏也是这么想的,她摆了摆手说道:这有啥好说的,你爹这几天正忙着呢,再说我接孙女过来照顾你爹定是乐意的。
    再说自己这也算是替二儿子考虑了,老二又没个儿子,大丫二丫嫁得好的话,他也能跟着享清福不是。
    想到上次老头说要接老二一家来京城的事,王氏说道:要不你俩明天就动身,如今官道好走,最多四五天就能到了。
    ......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11216 21:11:41~20211217 23:08:0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游手好闲妞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瞄了一眼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51792704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0章 、县试
    读了一下午的四书五经, 周青林的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
    出了房间,他沿着木梯扶手朝楼下看去,见大堂里已经有好些人在那里吃晚饭了,周青林忙关好房门哒哒哒地下了楼。
    此时一楼里已经坐满了人, 等周青林找了个偏僻的空位坐下后, 贾二就麻溜地把饭菜给他端了过来。
    边走边嘴里大声喊唱着:三号桌的鱼越龙门, 连中三元,飞黄腾达来咯!
    话毕,便见一盘红烧鲫鱼,一碗肉丸子汤, 还有萝卜丝炒鸡蛋捧了上来。
    这菜的名字听着就让人心情愉悦,看来客栈为了店里的学子们能考出好的成绩真是花了一番心思的。
    看到送饭菜过来的就是那个给他定客房的小伙计, 周青林笑着朝他点了点头,贾二看到后便也跟着笑了起来, 那笑着的眼神里满是期待。
    期待?不会吧, 周青林摇摇头,定是自己书看太多眼花了。
    没想太多, 周青林捧起碗就快速吃起饭来, 那《尽心章句》中有几段注释他还未看完呢,等吃过饭自己得接着把它们读完才行。
    昨天周青林已经把《孟子》和《诗经》中他认为考试中有可能会遇到的文章都大致地看了一遍, 依旧是抓重点部分,然后背诵消化。
    今天一整天,他已经在看这些文章的注释了。
    前几天,周青林就把四书五经中的文章都分了类,像《何草不黄》这种类型的文章他选择了暂时放弃。
    周青林觉得, 这些文章所表达的内容虽然和当朝没有一丁点联系, 但文章所阐述的观点却不是统治阶级所喜欢的, 他认为没有一个考官会拿这些文章来命题。
    所以他想先把它们放一放,等日后有时间了自己再去仔细研读吧。
    上了楼,周青林在楼道里来来回回走了几圈,刚吃过晚饭,稍微运动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回到房间里,周青林继续看起了《尽心章句》中的注解。
    等到了戌时,烛台上的蜡烛也快燃尽了,他把书都收了起来,虽说考试在明天,可半夜子时他们就得进考场了,他还是早点睡觉吧,这样养足了精神明天才能有更好的状态。
    他把考篮仔细检查了一遍,看看还有没有遗漏,又拿起小竹筒晃了晃,确定自己已经把清水装进去了。
    水可是考试必备之物,要是进了考场后才发现没有水磨墨,那就真的抓瞎了。
    周青林把糕点也放了进去,这是今天下午他拜托那个小伙计给他去点心铺子买来的,明天他们要在考棚里待上一天,考试期间县衙里是不提供饭食的,所以吃的东西都要考生自己准备。
    查看一切无误之后,周青林和衣上床。
    睡着前,他忽然想起了前世高考前学生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考的全会,蒙的全对。
    这话实在是太合自己的心意了。
    刚敲过二更的梆子,周青林就已经醒了,外面还是黑漆漆的,楼道里由远而近传来了一阵阵轻微的敲门声,这是客栈里怕有些考生睡过了头,特地安排了店伙计来叫门的。
    穿好衣服后,周青林再次打开考篮看了看,完全没有问题,便提着篮子下了楼。
    大堂里聚满了人,掌柜让厨房连夜蒸了十几笼包子,此时六七个伙计正把用油纸包好的包子一一递给了陆续出门的考生,每人三个包子,算是他们今天的早饭了。
    掌柜还在边上一个劲地喊大家抓紧吃掉,不然到了九曲巷就不能再吃了。
    周青林的这份包子是贾二帮他拿过来的,从他住进客栈后,这小伙计每次看到他时就满脸是笑,昨天也是他帮着自己去买点心的。
    这孩子实在是太热心了。
    看到众人都走远了,贾二才乐颠颠地回到了大堂,老掌柜看到他这副傻憨憨的模样,不禁直摇头,真没想到,自己一不留意,这小子居然就把攒了好几年的银子都拿去押了龙门彩。
    这不是在胡闹吗,一个字都还没认全的人,居然都知道哪个读书厉害了?
    要知道这次考生可有四百六十多个呢,他这个当掌柜的都没弄清楚哪儿跟哪儿。
    这家伙倒好,啥都没弄明白,就这么直愣愣地跑去押彩了。
    还不押榜上有名,不押榜前三名,就独独押了个案首。
    才认识几个考生啊,这小子就知道谁能考头名啦?
    问他押的是哪位学子来着,哪知贾二只是一个劲地傻笑,那开心的样子就好像已经中彩了一般。
    唉,到时候全赔光了,看他怎么哭!
    周青林一行人到了九曲巷口,送考的人就被衙役给拦了下来,从巷口开始,无关人员就不得入内了。
    他回头看了看,年纪大的考生孙辈来送考,年纪小的考生爹娘来陪考,像他这种不上不下的,只能自己陪自己了。
    考棚门口聚满了人,队伍已经排得很长了,龙门两边各守着几十个衙役,周青林看到前面围墙那里还有好几个用木板搭成的临时棚,棚里摆放了好些椅子,里面的人都穿着生员服,这应该就是那些给考生们作保的廪生吧。
    子时一到,龙门缓缓打开了,领头的衙役拿着册子开始一一点名,按照当初连保的名字,五个一组,叫到名字后方可进入考棚,接下去是廪生认保,确认无误后,再由衙役们搜身,最后进入各自的号房。
    轮到周青林他们五人的时候,队伍已经过半了,跟着衙役去了前头的正堂,里面有好几个人坐在那里,为首的那位应该就是云河知县了。
    周青林看到高主簿也在,此时对方正拿着册子在一一点名唱保呢。
    大历二十三年廪生唐文之作保源山镇后畔村柳志成,石塔镇新湾村余同平,溪口镇毛源村傅石盛,云河镇晓金村周青林,青湖镇唐里村王才智。
    之后便瞧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走上前来,朝他们几人看过之后,接着嘴里跟唱道:廪生唐文之认保!
    核对无误后,几个人又被领到了一间空屋里,看这里面的衙役一个个严阵以待的样子,周青林便知道这里就是搜身的地方了。
    按照规定,他把浮票先递了过去,衙役看清上面的名字后,就从桌上的册子翻找出周青林的画像,衙役拿起画像和本人一一比对起来。
    这画像是那天在礼房报名时,县衙的画师给他们画的。
    又有衙役接过他手里的考篮,把里面的东西都一一拿了出来,周青林见他把自己那些点心掰了又掰,也不知道对方洗过手没有。
    周青林别过脸,只当自己没看到。
    等衙役把几人身上的衣裳都检查过终于可以放行之后,五个人同时松了口气,要知道他们可是相互连保的,如果在这个环节查到有人夹带小抄的话,那么其他几个就直接跟着不用考了。
    拿到考牌后,周青林由管号舍的衙役领着找到了自己的号房。
    比预想的还要狭小,三面墙,就这么浅浅的一间,没有门,墙上横搁着一块木板当桌子,下面搁着的一块则算是凳子,整间号房目测最多不超过两个平方。
    周青林想把上头的木板掀开好让自己进去,哪知那面板竟是纹丝不动,难道是固定的,这时衙役给他比了一个蹲身的动作,周青林才明白过来,这是让他往木板下头挪进去呢,没想到这进号房的方式这么特别。
    等他把桌板上的灰尘都擦干净后,天也渐渐地亮了起来。
    周青林拿出砚台,往里倒了点清水,拿着墨条慢慢磨起墨来。
    大概半个时辰后,周青林便听到了三声敲锣声,这是龙门开始落锁了,接下来只有等到本场考试结束之后才会再次打开。
    衙役两人一组,一个挑着筐子,另一个则把里面的卷子一一分发给考生。
    周青林拿到卷子后并没有着急打开,按照规定,众考生还得听到开考锣声后才能开始答卷。
    没等多久,巷口里果然就传来了一声锣响。
    庚子年二月二十六日安州府云河镇县试第一场准时开考。
    周青林心中还有些忐忑,四场考试中最让他担心的就是这一场的帖经,也就是前世的填空题。
    没办法,时间仓促,除了朗朗上口的三百千,四书五经上的好多文章他都只是粗粗地看了几遍。
    虽然这几天周青林熟记了自己认为的必考文章,可他就怕今天的帖经里会出现自己认为考不到的那些内容。
    周青林慢慢打开卷子一题一题地仔细看了起来。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咦,这不是诗经里的小雅白华吗,这题他会啊!这篇文章他早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
    这真是太好了,周青林心里乐开了花,按捺着心里的激动,他继续往下看。
    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
    这这这不是孟子里的梁惠王章句吗?
    这篇文章他读高中的时候就已经会背了啊。
    奇怪,不都说童生试的考题以浅显易懂为主吗,怎么这次都考上孟子了啊,这出卷的人也太狠了点吧。
    等周青林看到论语里的秦伯和中庸里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再接下去都是关于三百千的帖经后。
    他忍不住抬头望了望天,看看今天会不会下红雨来着。
    看到考卷上的这些题后,周青林终于安心多了,他先在答卷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和籍贯,再拿过稿纸,按着考题的顺序把每题的答案都写在了草稿纸上。
    等把题目都解答了一遍后,周青林再拿起草稿看了看,发现并没有错漏,接着就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地把答案誊抄到了试卷上。
    一手好的馆阁体在科举考试中是有一定优势的,如果碰到成绩不相上下的答卷,那接下来比的就是看谁的字写得更清楚工整了。
    等把全部考题都誊抄好了之后,天已经渐渐地暗了下来。
    县试辰时开考,酉时结束,周青林看了看天,至多再过半个小时就该有人来收卷了。
    他把几张试卷整理好,然后再仔细检查了卷中的答题,看还有没有漏了没写的。
    之后便等着衙役过来收卷了,此时他的肚子已经有点饿了,那被掰得碎碎的点心早已下了肚。
    周青林心想,等回去路过点心铺时,他一定要多买一些。
    作者有话说:
    注:本章里的考题均来自四书五经
    感谢在20211217 23:08:00~20211218 19:25:2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瞄了一眼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瞄了一眼 4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叽叽叽、陆夏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1章 、回家
    第二场考的是墨义, 和昨天一样,考生们依旧是子时进场,辰时开考,酉时出场。
    周青林翻阅过历年真题, 发现近三年墨义考题的侧重点都偏向诗经和礼记, 且都以章典制度为主, 其中的儒行更是重中之重。
    有了这一认知后,他背诵四书五经之时也着重了对这方面内容的巩固。
    看来有一个会分析的头脑还是挺管用的,所以接下来的第三场考试周青林也顺顺利利地完成了。
    而一直认为最简单的第四场反而把周青林给难住了,这场考的是诗赋, 也就是写诗。
    可能是前世的唐诗宋词看得多了,提起诗, 就连三岁小童一口气都能念出好几首来。
    所以在没考之前,周青林一直都觉得写诗有啥难的, 不就是几十个字的事吗, 他随便掰掰就能写出来了。
    就是在看到考卷上诗赋的命题时,他也还是这么认为的, 可等他拿起毛笔, 支着脑袋准备开始来个诗兴大发时,结果, 左想右想竟然连个开头都写不出来,这下子周青林彻底傻眼了。
    因为前三场都考得很顺利,昨晚他还觉得这次一个童生定是跑不掉了,哪知今天给他来了这么一下。
    周青林叹气,他这算不算是好不容易把肉煮好准备起锅装盘了, 结果啪叽一下灶塌了。
    咋办?写不出来就考不上童生, 考不上童生就没机会考秀才, 做不了秀才就还得继续服徭役,有可能还会是送命的兵役。
    如果自己没了,留下她们孤儿寡母的该怎么活啊,周青林仿佛看到了妻儿受别人欺负的悲惨日子。
    不行不行,今天这首诗,他死都要把它给死出来。
    周青林平复好自己的心绪,开始审起题来,题目的要求是做一首与秋天相关的七言绝句。
    秋天,秋天有什么呢?周青林拍着脑袋不停地琢磨,红叶?秋风?还是秋雨?还有啥呢?别急别急,自己再好好缕一缕。
    当周青林还在冥思苦想的时候。
    其他号舍里的考生此时却都在奋笔疾书,第四场考试对他们来说是最简单的一场,因为在考试之前他们就针对县试准备了好多首诗,有写梅兰竹菊的,也有写春夏秋冬的,还有云和月的。
    等把这些诗写好之后,再拿去让自己的先生帮着看看,挑出写得最好的几首备着,等考试时再对号入座,把诗抄到试卷上就行了。
    周青林把他能想到的所有关于秋天且含有诗意的词语都写到了草稿纸上,然后一句一句拼凑起来,诗句的平仄很重要,他记得绝句的第二行和第四行要押韵来着。
    恋耽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