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页
王安石走近,摸了摸她的头:“不必。她喜欢押字,押了便是。”
“可是哥哥不喜欢,为何还要将姐姐的画收藏?”
“......”
“哥哥言不由衷。”王文筠道。
走在路上的欧阳芾打了个喷嚏,觉得自己该加衣裳了。
第11章
正月里的某日,欧阳芾被叔父叫至书房。
欧阳修桌上摊着两张笺纸,示意她看:“你来评评,这二者谁更胜一筹?”
欧阳芾望去,两张不同字迹的笺纸各题诗一首,左边文字工谨细秀,右边则更显圆润自如,她认真品了品内容后道:“似乎还是左边的好一点,您觉得呢?”
欧阳修未正面回答她,只玩味道:“左边这首写的是景,单就内容而论,不如右边这首写人更为细腻生动,然若考虑切合题意,本次题目为‘元旦’,右边这首又不如左边这首表意鲜明。”
“所以叔父认为哪个更好?”
“这也是我将你叫来,要你评判的原因,”欧阳修露出耐人寻味的笑容,“你既认为左边这首更为出色,那老夫便将此次诗文评比的最佳者定于此人了。”
欧阳芾听懂他的意思,但又隐约感觉哪里奇怪。
“你且将两张笺翻过来,看看诗人是谁。”欧阳修道。
于是欧阳芾翻过左边笺纸,是个她不认识的名字,又翻过右边笺纸,写着两个字,冯京。
欧阳芾:“......”
“……所以罪人要推给您侄女做是吗?”她终于看懂她叔父不怀好意的笑容。
欧阳修咳了两声,掩饰道:“这如何称得上‘罪人’,冯京此诗即使不排第一,也排得上第二了,不过....”他话锋一转,问道:“听你婶婶说,你与冯京此前便已相识,在你看,此人人品文章如何?”
“您确定是在问我吗?”欧阳芾指着自己,“再怎么说人家也是三科状元,我何德何能去评价人家。”
“你是我欧阳修的侄女,有何评价不得。”欧阳修不以为然。
欧阳芾只得道:“我当然觉得极好呀。”
“极好是怎么个好法?”
“叔父,你今日好像有点奇怪。”欧阳芾盯着他。
“老夫可不奇怪,奇怪的是这作诗之人,”欧阳修颇含深意道,“我问你,当日冯京作诗时,你应当在他身旁,他没有对你说些什么?”
欧阳芾仔细回忆道:“他似说了句您文章里的话,醉翁之意不在酒……可他并未解释是何意思。”
欧阳修捋着胡子笑了声:“你想知道他是何意?”
“是何意?”
欧阳修继续笑,轻拍她肩:“那就等日后,让他亲自向你解释。”
说到最后和没说一样。文人爱打哑谜,欧阳芾算是深刻体会到这点。
虽则如此,公榜之日所挂出的名单里却并不止魁首一人,欧阳修在此之前又另勾出几首颇为满意的作品,连其诗句一并附在榜上供人欣赏,以作勉励。
这其中自然有冯京的作品。欧阳芾还想过要如何安慰他,结果他看上去并不十分在意。
“欧阳公可有表露出不喜?”冯京只是问她。
欧阳芾道:“没有,他还说你的诗不排第一也排第二。”
冯京似放松稍许,又听她问:“叔父说你好像要告诉我什么,你要告诉我什么?”
冯京微滞,余光见得画楼里旁观看戏的温仪和穆知瑾二人,淡笑道:“再等些时候,我会告诉二娘。”
说到最后和没说一样。欧阳芾受到双重挫败。
问不出来便不再问了,这是她做人的一大优点。欧阳芾照旧过上了读书写字、琴棋书画还搭偶尔女红的日子,时不时也会去找温仪和穆知瑾闲聊。
穆知瑾较温仪心细,见到欧阳芾作画,问她:“阿芾的画与宫廷画师所绘风格略有不同,不知师从何人?”
她言中的宫廷画师,指的是翰林图画院的专职画家,其以黄派技法为主流,提倡细腻工整,偏好富丽堂皇,所绘对象多为花鸟鱼虫,以迎合皇室贵族的喜好,也称谓“正统”画法。
欧阳芾也作花鸟画,然她最擅长的还是山水。
“师傅啊,”欧阳芾似忆起往昔,道,“师傅说他闻达于诸侯之前,不让我说出他的名字。”
穆知瑾不禁笑道:“怎还有这样的人。”
“是啊,我师傅异于常人,将来定不同凡响。”欧阳芾毫不吝惜地夸赞道。
庆历八年,欧阳修在扬州,曾置宴于大明寺与僚属宾客游赏。
大明寺高居蜀冈之上,俯瞰平原,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彼时十一岁的欧阳芾和九岁的欧阳发不耐待在一众大人之间,便跑去寺庙后的山峰上写生。
欧阳芾那时学画不久,画出来的东西和她年仅九岁的堂弟不相上下,欧阳发到底是男孩脾性,嘲笑完她,坐不住便先溜走了,徒剩欧阳芾坐在原地研究二人绘画差异。
“你这画的是什么?”身后蓦地有人问她。
欧阳芾回头,见一青年男子立于她背后,三十岁上下的模样,青衫软巾,文士容态,正打量着她的画。
“春景。”欧阳芾含糊道。
“春景?”男子闻言笑道,“你这哪里体现出是‘春’景?我若说是夏景,秋景,冬景,又有何不可。”
“......”欧阳芾吃瘪,想了想还是把那句“我才学画一年”给憋了回去。
--
“可是哥哥不喜欢,为何还要将姐姐的画收藏?”
“......”
“哥哥言不由衷。”王文筠道。
走在路上的欧阳芾打了个喷嚏,觉得自己该加衣裳了。
第11章
正月里的某日,欧阳芾被叔父叫至书房。
欧阳修桌上摊着两张笺纸,示意她看:“你来评评,这二者谁更胜一筹?”
欧阳芾望去,两张不同字迹的笺纸各题诗一首,左边文字工谨细秀,右边则更显圆润自如,她认真品了品内容后道:“似乎还是左边的好一点,您觉得呢?”
欧阳修未正面回答她,只玩味道:“左边这首写的是景,单就内容而论,不如右边这首写人更为细腻生动,然若考虑切合题意,本次题目为‘元旦’,右边这首又不如左边这首表意鲜明。”
“所以叔父认为哪个更好?”
“这也是我将你叫来,要你评判的原因,”欧阳修露出耐人寻味的笑容,“你既认为左边这首更为出色,那老夫便将此次诗文评比的最佳者定于此人了。”
欧阳芾听懂他的意思,但又隐约感觉哪里奇怪。
“你且将两张笺翻过来,看看诗人是谁。”欧阳修道。
于是欧阳芾翻过左边笺纸,是个她不认识的名字,又翻过右边笺纸,写着两个字,冯京。
欧阳芾:“......”
“……所以罪人要推给您侄女做是吗?”她终于看懂她叔父不怀好意的笑容。
欧阳修咳了两声,掩饰道:“这如何称得上‘罪人’,冯京此诗即使不排第一,也排得上第二了,不过....”他话锋一转,问道:“听你婶婶说,你与冯京此前便已相识,在你看,此人人品文章如何?”
“您确定是在问我吗?”欧阳芾指着自己,“再怎么说人家也是三科状元,我何德何能去评价人家。”
“你是我欧阳修的侄女,有何评价不得。”欧阳修不以为然。
欧阳芾只得道:“我当然觉得极好呀。”
“极好是怎么个好法?”
“叔父,你今日好像有点奇怪。”欧阳芾盯着他。
“老夫可不奇怪,奇怪的是这作诗之人,”欧阳修颇含深意道,“我问你,当日冯京作诗时,你应当在他身旁,他没有对你说些什么?”
欧阳芾仔细回忆道:“他似说了句您文章里的话,醉翁之意不在酒……可他并未解释是何意思。”
欧阳修捋着胡子笑了声:“你想知道他是何意?”
“是何意?”
欧阳修继续笑,轻拍她肩:“那就等日后,让他亲自向你解释。”
说到最后和没说一样。文人爱打哑谜,欧阳芾算是深刻体会到这点。
虽则如此,公榜之日所挂出的名单里却并不止魁首一人,欧阳修在此之前又另勾出几首颇为满意的作品,连其诗句一并附在榜上供人欣赏,以作勉励。
这其中自然有冯京的作品。欧阳芾还想过要如何安慰他,结果他看上去并不十分在意。
“欧阳公可有表露出不喜?”冯京只是问她。
欧阳芾道:“没有,他还说你的诗不排第一也排第二。”
冯京似放松稍许,又听她问:“叔父说你好像要告诉我什么,你要告诉我什么?”
冯京微滞,余光见得画楼里旁观看戏的温仪和穆知瑾二人,淡笑道:“再等些时候,我会告诉二娘。”
说到最后和没说一样。欧阳芾受到双重挫败。
问不出来便不再问了,这是她做人的一大优点。欧阳芾照旧过上了读书写字、琴棋书画还搭偶尔女红的日子,时不时也会去找温仪和穆知瑾闲聊。
穆知瑾较温仪心细,见到欧阳芾作画,问她:“阿芾的画与宫廷画师所绘风格略有不同,不知师从何人?”
她言中的宫廷画师,指的是翰林图画院的专职画家,其以黄派技法为主流,提倡细腻工整,偏好富丽堂皇,所绘对象多为花鸟鱼虫,以迎合皇室贵族的喜好,也称谓“正统”画法。
欧阳芾也作花鸟画,然她最擅长的还是山水。
“师傅啊,”欧阳芾似忆起往昔,道,“师傅说他闻达于诸侯之前,不让我说出他的名字。”
穆知瑾不禁笑道:“怎还有这样的人。”
“是啊,我师傅异于常人,将来定不同凡响。”欧阳芾毫不吝惜地夸赞道。
庆历八年,欧阳修在扬州,曾置宴于大明寺与僚属宾客游赏。
大明寺高居蜀冈之上,俯瞰平原,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彼时十一岁的欧阳芾和九岁的欧阳发不耐待在一众大人之间,便跑去寺庙后的山峰上写生。
欧阳芾那时学画不久,画出来的东西和她年仅九岁的堂弟不相上下,欧阳发到底是男孩脾性,嘲笑完她,坐不住便先溜走了,徒剩欧阳芾坐在原地研究二人绘画差异。
“你这画的是什么?”身后蓦地有人问她。
欧阳芾回头,见一青年男子立于她背后,三十岁上下的模样,青衫软巾,文士容态,正打量着她的画。
“春景。”欧阳芾含糊道。
“春景?”男子闻言笑道,“你这哪里体现出是‘春’景?我若说是夏景,秋景,冬景,又有何不可。”
“......”欧阳芾吃瘪,想了想还是把那句“我才学画一年”给憋了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