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渣仙的情劫

小说(17)

    时倾:他才不信随离的「修炼」,不过不想点破罢了。
    远处传来更声,竟已是五更了,不知不觉,天都快天了。
    尽管才跟随离见过两次,两人相处,加起来还不足两个时辰,时倾无端端地,对随离生出股依依不舍之感,说:我要回去睡了。睡不睡无所谓,关键怕元恺睡觉醒来一摸,他不在床上,就不好了。
    嗯,我也该回去了。随离跟着时倾一路走回曲廊,在他掐了法诀,正准备对小厮施用术法之时,时倾状似无意地问:慢着,我有句话,一直想问。
    随离的唇角仿佛勾着一个永不消逝的温暖微笑:什么话?
    你总说,咱们是故人,究竟是怎样的故人?这个问题,就像「母亲到底有没有把他托付给元恺」那个问题一样,憋在心底很久了,一个想问不敢问,另一个找不到机会问。
    对我来说,认识你,是我最大的幸运。对你来说,认识我,是你噩梦的开始。
    这是什么样的关系?时倾只听得心肝一颤。
    正如时倾猜想的那样,第二天,元恺拿了一份由几位清客相公拟写的信函稿纸,让时倾照着,一字不增,一字不减,抄出来就行了。
    时倾写的信,一则粗浅干巴,难以感人;二则,楚英睿怕时倾在信文里夹了什么旁人看不懂的机锋,不敢用时倾写的信。
    时倾看清客相公们写的信函,先是以「自己」的口吻,讲述「自己」听母亲回忆柴家遭受的不幸,透出一股悲愤之情,以引起柴门弟子的同情。
    其次写了「自己」母子在安若王府避难,甚是感谢安若王爷出手相救的高义。不过,这一段写得很简约,三四句话便带过去了。
    因为安若王爷遭圣上忌惮,偏又老而不死,成了官场禁讳,若是写得太多,未免有为安若王府歌功颂德之嫌。若是完全不提,又会显得「自己」天性凉薄。
    跟着写了「自己」的近况,已经开蒙读书,在王府夫子的教导下,明事理,知是非。母亲想起从前子濯先生曾有收徒之语,「自己」在和岐州这个小地方,也听到了子濯先生的大名,对先生的品格,学识,不胜仰慕。这里一大段马屁用少年人的仰慕语气拍出来,极有真情实感。
    最后,希望能劳动子濯先生大驾,在「自己」十八岁生辰之日,前来安若王府践行当年诺言,把「自己」收归门下。这一段写得不多,却是点睛之笔,希望子濯先生能够重信守诺,不辞辛劳,奔波一趟。
    说实话,时倾对拟出这封信函的几个清客相公相当佩服,单他自己,是写不出这么情辞恳切,面面俱到的信函来的。
    关键信函还写得不卑不亢,既没有落难小孩向长辈请求救助的卑微,也没有搬出自家祖辈恩情,挟恩图报的卑劣,十分符合时倾的身份,以文观人,还能让看信之人对写信之人高看几分,留下良好印象。
    世子爷亲自拿着时倾抄的信笺,翻来覆去检查了几遍,确认没有猫腻之后,才叫下人送去凤景城,交给邹凡尘。
    对那封信,世子爷的着眼点,跟时倾不同,在楚英睿看来,通篇都是虚头巴脑的客套话,只有「重信守诺」四个字,才是落到实处的利害关键点。
    这信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让邹凡尘来收时倾为徒,践行当年的许诺。
    对于一个声名渐隆,隐隐然将要成为儒学后继大儒的人来说,邹凡尘必须要带头践行儒学所教导世人的立身处世的各种行为规范,为世人做出表率。
    「信」是儒学里非常重视强调的一个方面,五常八德都有提及。
    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爆出邹凡尘背弃了当年的亲口许诺,无疑会对他的声望造成不可挽回的打击。品行有了瑕疵,他这辈子别说成为大儒,今后还得在儒生们的口水里过活。
    整封信函里,「重信守诺」只提到一次,懂的人,自然懂。如果着重强调这个词,反而会落下要挟的口实。
    因此,世子爷楚英睿料定了:邹凡尘一定会来。接下来,他要布置的是如何收服邹凡尘。
    抄完了信,时倾也是满怀希望地盼着邹凡尘能来王府,把自己收归门下,带自己离开王府。
    又一日,时倾接到小厮的传话,说柴卓氏约他晌午后在二门花厅见面说话。
    王府的人都知道,柴氏母子每隔三五天便要在二门花厅见面说话的。
    时倾得了信,晌午过后,便去了二门花厅。母子俩个每每凑到一起,母慈子孝,唠唠叨叨的,总觉有说不完的话,不知不觉天色黑了下来。
    柴卓氏看来是早有准备,等到天快黑的时候,不用吩咐,便有大厨房的人端了饭菜送过来。
    母子两个,一个住在后宅,一个住在外院,想要聚在一起吃个饭,便只能在二门花厅了。
    时倾看母亲吩咐准备的菜式颇为丰盛,有好几样是自己幼时喜欢吃的,甚至还叫了酒。
    时倾心疼母亲,小声埋怨道:这不年不节的,母亲叫这么多酒菜做什么?
    这么多菜式,显然超过了自己母子的份例,必是母亲另使了钱的。
    埋怨归埋怨,时倾赶紧把自己兜里的钱都掏出来递给母亲。柴卓氏待要推拒,时倾道:我已经搬去了嘉彧居,跟小世子住一起,一应使用花费,都是小世子的份例,并没有需要花钱的地方,母亲只管拿着这些钱使用便是。
    这是时倾当面跟母亲提及自己搬去嘉彧居,跟元恺同住的事,以为母亲会问什么,或说什么,不想柴卓氏没有一丝反应,只默默地收了银钱。
    第20章
    时倾抄了两封催命信
    【附入V公告】
    当初柴氏母子前来王府,只说是走亲戚,住几个月便要回去,没有带多少财帛下人。出事之后,下人或卖或散,贵重之物都典卖了,用以日常花销。
    柴氏母子俩的衣食皆有王府供应,还派了下人使唤,明面上并不用花钱。可因为他们不是王府的正经主子,三年五载地住下来,下人便懈怠起来,不光冷言冷语,指桑骂槐,不听使唤,甚至发展到侵占柴氏份例的地步。
    柴卓氏不想告状之后把关系闹得更僵,少不得要另外花钱,才使唤得动下人。这么些年花费下来,柴卓氏手上已经没几个钱了。因此,时倾才格外替母亲心疼银钱。
    柴卓氏笑道:还有两旬,便是你生辰了。我听说,王府准备给你庆生,真是难得。不过,我想着,你在外院庆生,我又去不了,不如咱娘儿俩个先吃一顿儿,提前庆贺庆贺。
    往年,柴卓氏也会算着日子,把母子两个的份例菜搬到二门花厅放一起,另加一两个菜,便算是庆生了。哪里加了这么多菜,还要了酒的?这得花多少钱啊?
    不过菜都摆上桌了,时倾不好多说,给柴卓氏夹了些素日喜欢的菜式。
    柴卓氏给儿子和自己都斟了酒,母子俩默默地碰杯干了,没什么敬言贺语。
    柴卓氏饮了三杯,时倾担心她身体,不许再喝。柴卓氏便一杯一杯地斟给儿子,嘴里喃喃说:十八岁了,你终于十八岁了。
    等儿子再长大些,定要想法子把母亲接到身边,日日膝下承欢,让母亲过得舒心畅意,再不受后宅里面那些腌臜气。
    柴卓氏笑道:好,好,好。又轻轻抚着儿子的手,道:当初,没能随你父亲去,只是丢不下你。把你养大,我才对得起你父亲,对得起柴家,再过两年,你就可以及冠了。我真有些等不及了。
    这些话,时倾不止一次听母亲念叨,他只得一次次安慰母亲:儿子以后,定当孝顺母亲,不让母亲再操心了。
    柴卓氏又道:都过去十五六年了,我都老了,不知道等我下去见你父亲和大哥时,他们还认不认得我唉。
    母亲又多想了。柴卓氏也不是第一次说这样的丧气话,时倾又宽解道:母亲还不到四旬,正当盛年,日后还要享儿子的福,哪里能提下去之言?母亲休想丢下儿子独活于世!
    最后这一句,是时倾开解母亲的绝招,每一次时倾撒着娇说出这样孩子气的气话时,柴卓氏便会宠溺地笑着,不再往下说了。
    这次也是一样,柴卓氏握了握时倾的手,便放开了,继续给时倾夹菜斟酒。
    这一顿菜,时倾吃得有点多,酒也喝了个够,真正的酒足饭饱。
    吃了饭,柴卓氏亲自替儿子擦脸抹手,又伸手替儿子拉扯整理衣袍,满脸慈爱不舍。
    饭后,柴卓氏又拉着儿子说了一会儿话,握着儿子的手,久久不肯松开。眼看着二门该落钥了,柴卓氏才站起身,跟儿子作别。
    时倾恭恭敬敬地朝母亲深深一揖,柴卓氏受了礼,伸手拉起儿子,向几步,走到儿子面前,压低了声音说道:十八岁了,该出去游学了。
    啊!时倾陡然睁大了眼睛,望着母亲。他能够离开王府吗?王府肯让他离开吗?不怕他发告王府谋逆吗?
    时倾甚至不敢做出什么反应来,他怕母亲是替王府试探他的,怕暴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他装作木呆呆的样子看着母亲,不敢说话。
    柴卓氏似乎没看出儿子的异样,把声音压得更低,道:有机会,去拜访拜访宓州子濯先生,他答允过然后她开始往后退,边退边提高了声音说道:回去早些睡,不要再夜读了,伤身体。
    前一句,跟后一句,都不搭边,时倾不明其意,但还是习惯性地躬身应道:母亲说得是,儿子谨记。
    柴卓氏没再说话,带着仆妇,转身离去,只在出花厅时,回头望了一眼儿子,眼里似乎有水光润出。
    时倾望着母亲的背影,余光瞥见元恺的小厮站在门边,微躬着身体,摆出一副恭顺的姿势,眼睛却滴溜溜地四下乱转。
    时倾一时疑惑:难道母亲故意乱说话,是要避讳这个小厮么?不知母亲叫他外出游学的话,有没有被这小厮听去?应该没有吧?
    母亲不是站在王府一边的吗?她为什么要避讳元恺的小厮偷听?
    母亲叮嘱他,游学的时候,去拜访邹凡尘,所以,王府并没有把他们秘密邀请邹凡尘前来王府的事,告诉母亲?
    王府为什么要瞒着母亲?他可不可以猜测,他母亲其实跟他一样,并不赞成王府「拿回」皇位?
    既然母亲没有站到王府的阵营里,自然也不可能把他「托付」给元恺了,当然更干不出出卖儿子,表明柴氏立场的事!
    母亲没有出卖自己,这个结论虽然不太肯定,还是让时倾心头涌起一阵温暖和振奋,觉得在孤立无援的王府里,还是有一个人是理解支持自己的,尤其,这个人是他的母亲!
    直到柴卓氏已经走得不见踪影,时倾还怔怔地望着花厅外通向后宅的方向,久久凝身不动。
    既然猜测母亲并没有出卖自己,那句求证的话,更加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可是,母亲已经走远了,转过弯,看不见了。
    还是那个小厮在一旁催促道:倾少爷,回去吧,二门要下钥了。
    回去的路上,时倾怕小厮向世子爷告密,便试探着问小厮有没有听到柴卓氏临走前说了什么,小厮想了想,说没听清楚。
    隔天,元恺又拿了几张信笺,叫时倾抄写。
    时倾一看信笺内容,大吃一惊,那信函仍是写给邹凡尘的,但信里说,「自己」的母亲生了病,病得甚重,柴卓氏希望在有生之年,能见见柴氏弟子,尤其是想见见子濯先生,那语气,似有托孤之意。
    时倾顿时慌了,前天才见过母亲,那会儿母亲尚好,只是容色略有憔悴,怎么一下子便病得这么严重了,严重得竟要托孤了?!
    元恺见时倾眼圈一红,捏着信笺就要往外面跑,赶紧拦住时倾,给他解释:假的!都是假的!哄邹凡尘的!小倾,你放心,我亲自跑后宅去看了五姨,你娘病是病了,不过小病,没甚要紧的。
    我娘还真病了?该不是又犯心疾了?时倾知道柴卓氏素有心疾之症,每每发作,便十分厉害,一向吃丸药保着。那丸药都需要随身带着,随时以备不测。
    元恺宽解道:不是心疾,只是受了点风寒,大夫说吃几剂汤药,发散发散就好了。
    时倾听了,吁出一口气,抹着额头的冷汗道:吓死我了。跟着,又大为不满地抱怨,说世子爷不该想出咒人病重的昏招来,太缺德了。
    倒是元恺知道时倾母子不能时时见面,彼此都十分惦念牵挂,便把自己去见柴卓氏的情形,仔仔细细讲给时倾听。
    末了,元恺转述道:五姨看见我去看望她,高兴得很,跟我打听你的情况,还叫我好生照顾你。
    最后这一句,听得时倾心头猛然一沉:看来,母亲真把自己「托付」给元恺了。不然,为什么要叫元恺好生照顾他?
    母亲到底有没有出卖自己,到底有没有把自己「托付」给元恺,这个问题,问又不敢问,不问又抓心挠肺地想知道答案,搞得时倾心里烦闷不堪。
    尽管心头烦闷,时倾脸上不得不堆出笑容,用真诚的语气,十分郑重地说道:阿恺,我不能随便进后宅,你可以进去,以后,我娘就要托付你,多多费心照顾。
    等他逃出王府,世子爷说不定会迁怒母亲,那时,就得靠元恺出面,从中调解,以减轻母亲可能受到的伤害。
    不管母亲有没有出卖他,都是他在这世上剩下的唯一直系血亲,在他行动之前,不能不为母亲多考虑一些,不能提前给母亲安排条退路,至少也得安排个人来照顾维护她。
    元恺喜欢时倾,面对时倾的郑重请求,很是诚挚地表示:他会把五姨当做自家长辈一样敬重维护。
    随后,元恺磨墨,时倾抄信,两个少年之间,眉来眼去,把眉目传情演义得甚是热闹。
    不过,在这份热闹背后,一个是情不自禁,一个是惭愧羞臊。
    既然不是同路人,时倾对元恺的心便冷淡了下来,他对元恺的感情,仅止于朋友和兄弟,现下不用勉强自己去「努力喜欢」了,倒松了口气。
    再加上王府想把邹凡尘诳来,也给了时倾一线借此逃离王府的希望。只要逃离了王府,就没必要再跟元恺虚情假意下去了。
    因此,一场眉来眼去,元恺是倾情投入,时倾却是虚与委蛇。
    但是才十八岁的少年,心地纯净无垢,这般有意欺骗,不免让他心头惭愧负疚,面对元凯的各种挑逗,又深感羞臊。
    可不管他心头再怎么惭愧羞臊,表面上还不得不跟元恺你来我往,演绎情投意合,更增添了羞耻的感觉,让时倾想找个地缝钻一钻。
    本来时倾以为,抄封信,还不是一挥而就的事?谁知今天这封信,抄得格外辛苦漫长,累到时倾想趴下。
    终于抄完了信,元恺赶着连夜把信送去给父亲检查。
    检查无误之后,楚英睿派人连夜把信函送了出去,然后趁机教导了儿子一番,说后一封信要跟前一封信前后脚送达,这样,才不会给邹凡尘留下太多的考虑时间。
    如果邹凡尘只收到前一封信,可以找借口,说自己事忙,要拜师,叫柴时倾自己前去凤景城,这样就完美避开了跟王府搭上关系。
    写后一封信,主要是为了把这个借口堵死了。柴卓氏病重,不能舟车劳顿,邹凡尘要收徒,或探望柴门的孤儿寡母,就只有自己前往安若王府。
    元恺前脚一走,时倾便把身体缩进一张圈椅里,长长舒了口气,神态冷清,眉眼疏离。
    他只觉得疲惫又压抑,一瞬间,什么事都不想做。
    忽然,时倾只觉得眼前一花,跟着感觉肩头被重重拍了一下,一回头,便看见随离正笑盈盈地看着他。
    不知道为什么,看见随离的笑容,时倾觉得自己的心情,似乎一下子轻松了起来,脱口便道:你怎么来了?怎么手腕上的红痣没有痛呢?
    恋耽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