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页
蒙清本来就不认同他爹考科举,这下落榜了正合他意。
于是劝说:“考不上也好,爹干脆退学不用读了,咱们家又不缺钱,爹也不缺人伺候,一天天累死累活的,考那东西做甚。爹若是想要光耀咱蒙家门楣的话,不是还有小四小五吗,他俩年小还来得及栽培,让他俩考去。爹什么也不用干,就在家好好享清福,抱抱孙子,弄弄花草遛遛弯,或者养条狗,也总好过您读书科举强。”
蒙清这一口气说的长,在座其他人都敛声屏气不敢吭一声,蒙鸿更是为他哥捏了把汗,他爹这次乡试没考过,这闷气正愁没处出呢,偏蒙清赶着往上撞,不是明白着挨骂吗?
果不其然,下一刻蒙真便发话了:“吃饭都堵不上你的嘴,不说这几句会憋死你吗。”
蒙清一时被噎住,他也没说什么,不过是劝他爹不要读书那么累,在家带带孙子颐养天年不好吗,为什么非要折腾自己那把老骨头,是嫌自己的命太长吗。
“爹,我这不是为了你好吗,读书那么辛苦,我怕把你累着了才说的这些话,你却怪罪起我来,一片孝心被当作驴肝肺,以后还让我怎么孝敬您。”
蒙清不甘心自己无缘无故被他爹骂一顿,非要再为自己辩解几句。
蒙真也知自己这话说的过了头,但又不好给儿子低头认错,只说:“行了,吃完饭都各回各屋去罢,读书的事以后再别提,我决定了的事,你们谁也劝不动,弄不好反倒惹自己个不痛快,吃力讨不到好的事,何必呢。”
“没事爹,儿子们没你想的那么小心眼,儿子被老子骂,天经地义,只要爹心里舒坦,怎么骂都成。”
蒙清放低姿态,不敢再与他爹辩驳,主要是他爹年龄大了,讲究心平气和,不易动气,若是给人气出病来,到头来闹心的还是他们这些做儿子的,那样的话得不偿失,多划不来。
自这日之后,家里谁也没有再劝说蒙真放弃读书的事。蒙真依旧早出晚归家里县学来回穿梭,不过不是每日都去,隔三差五的去,大多时候都是在家里自行学习。
这次顺天府乡试,一共有三千多名考生参加,录取者不过一百来人,蒙真他们那批入县学的生员中才有四人考中举人,其他未考中者,要么在家里休息,要么隔几天入一次学,每天都能按时进学的生员少之又少。
这在老生中是常见现象,杨教官也没过分要求学生,都是二十几岁,甚至还有几个三四十的当爹的人了,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他没必要天天跟在屁股后面盯着,学生们还有自己的事要做,大多数为了生计,在家里学习也是一样的。
就这样过了几天,很快就到了九月底,秋末冬初的时节,天气一日比一日凉,早晚竟起了寒意。
这日下午时候,蒙真坐在书房写文章,阿青陪在旁边磨墨,蒙清突然走进来,手里拿了一封信纸。
“爹,苏州来的信,我之前不是跟您说过吗,我那个堂叔家的小儿子也是今年参加乡试,而且人考过了,写信要来咱们家住一段时日,顺带参加明年开春的会试。”
蒙真搁下笔想了想,去年正月蒙清从江南回来,确实说过这么一件事。
“还有,人已经从家里出来了,不出意外的话,十月中旬就能抵达咱们家。”
第67章
蒙清以往运粮下江南都是在江南省江宁府(今南京)落的脚, 他家行粮食生意,江南这边与他打交道的也多是粮商。
蒙清将北地寻常南地不常见的粮食运到江南, 转卖给当地的粮商, 然后再从当地的粮商那里收购江南这边的粮食回北地,分销给京城一带的大中小各个粮店,自己则从中赚取差价。
这一趟南北之行虽说来回得个小半年, 但是蒙清这一趟赚取的利润可不少,且江南的粮商多是固定合作伙伴,双方之间一般不会出现钱款拖欠、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不好的情况。
与往些年时候一样, 前年秋天蒙清运粮前往江南依然是在江宁府落的脚, 本来十二月初他已将所有事情交接处理完毕, 妻子尚在家中待产,他惦念着家里, 想着早些日子动身,年前正好赶回家里。
可偏偏其中一个与他打交道的商人盛情相邀, 邀他前去他家中且住几日。
这个商人名叫佟子昂, 家住苏州府,是做织锦生意的。要说蒙清一个粮商怎么会与做织锦生意的搅到一起。
却原来是江南盛产织锦, 蒙清想着这不是马上就要过年了吗,正好买些江南时下时兴的锦缎回去给家里人做衣裳。
与他生意上有合作的一个粮商听说他要买锦缎,便给他推荐了佟子昂这家。蒙清来到人店里精挑细选, 选了一大批时下时兴的锦缎,期间与这家店的老板聊了不少话。
佟老板听蒙清说他姓蒙,这个姓在他们这里可不常见,不过还挺巧的, 佟老板的父亲也姓蒙, 而且与蒙清一样, 祖上也是京城人。
佟老板便开玩笑说,蒙清与他父亲该不会是本家吧。蒙清却没当回事,全京城姓蒙的可不只他们一家,哪里那么巧合与他们就是本家了。
两人年龄相仿,说了不少话,佟老板见蒙清为人实在,出手也阔绰,在他店里买了不少锦缎,便有心与他结交个朋友。
于是便邀蒙清到苏州一逛,他家住苏州府,他们佟家的绸缎铺子总店开在那里,品种多样齐全,比江宁府的要好太多,要蒙清过去再选上一番。
--
于是劝说:“考不上也好,爹干脆退学不用读了,咱们家又不缺钱,爹也不缺人伺候,一天天累死累活的,考那东西做甚。爹若是想要光耀咱蒙家门楣的话,不是还有小四小五吗,他俩年小还来得及栽培,让他俩考去。爹什么也不用干,就在家好好享清福,抱抱孙子,弄弄花草遛遛弯,或者养条狗,也总好过您读书科举强。”
蒙清这一口气说的长,在座其他人都敛声屏气不敢吭一声,蒙鸿更是为他哥捏了把汗,他爹这次乡试没考过,这闷气正愁没处出呢,偏蒙清赶着往上撞,不是明白着挨骂吗?
果不其然,下一刻蒙真便发话了:“吃饭都堵不上你的嘴,不说这几句会憋死你吗。”
蒙清一时被噎住,他也没说什么,不过是劝他爹不要读书那么累,在家带带孙子颐养天年不好吗,为什么非要折腾自己那把老骨头,是嫌自己的命太长吗。
“爹,我这不是为了你好吗,读书那么辛苦,我怕把你累着了才说的这些话,你却怪罪起我来,一片孝心被当作驴肝肺,以后还让我怎么孝敬您。”
蒙清不甘心自己无缘无故被他爹骂一顿,非要再为自己辩解几句。
蒙真也知自己这话说的过了头,但又不好给儿子低头认错,只说:“行了,吃完饭都各回各屋去罢,读书的事以后再别提,我决定了的事,你们谁也劝不动,弄不好反倒惹自己个不痛快,吃力讨不到好的事,何必呢。”
“没事爹,儿子们没你想的那么小心眼,儿子被老子骂,天经地义,只要爹心里舒坦,怎么骂都成。”
蒙清放低姿态,不敢再与他爹辩驳,主要是他爹年龄大了,讲究心平气和,不易动气,若是给人气出病来,到头来闹心的还是他们这些做儿子的,那样的话得不偿失,多划不来。
自这日之后,家里谁也没有再劝说蒙真放弃读书的事。蒙真依旧早出晚归家里县学来回穿梭,不过不是每日都去,隔三差五的去,大多时候都是在家里自行学习。
这次顺天府乡试,一共有三千多名考生参加,录取者不过一百来人,蒙真他们那批入县学的生员中才有四人考中举人,其他未考中者,要么在家里休息,要么隔几天入一次学,每天都能按时进学的生员少之又少。
这在老生中是常见现象,杨教官也没过分要求学生,都是二十几岁,甚至还有几个三四十的当爹的人了,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他没必要天天跟在屁股后面盯着,学生们还有自己的事要做,大多数为了生计,在家里学习也是一样的。
就这样过了几天,很快就到了九月底,秋末冬初的时节,天气一日比一日凉,早晚竟起了寒意。
这日下午时候,蒙真坐在书房写文章,阿青陪在旁边磨墨,蒙清突然走进来,手里拿了一封信纸。
“爹,苏州来的信,我之前不是跟您说过吗,我那个堂叔家的小儿子也是今年参加乡试,而且人考过了,写信要来咱们家住一段时日,顺带参加明年开春的会试。”
蒙真搁下笔想了想,去年正月蒙清从江南回来,确实说过这么一件事。
“还有,人已经从家里出来了,不出意外的话,十月中旬就能抵达咱们家。”
第67章
蒙清以往运粮下江南都是在江南省江宁府(今南京)落的脚, 他家行粮食生意,江南这边与他打交道的也多是粮商。
蒙清将北地寻常南地不常见的粮食运到江南, 转卖给当地的粮商, 然后再从当地的粮商那里收购江南这边的粮食回北地,分销给京城一带的大中小各个粮店,自己则从中赚取差价。
这一趟南北之行虽说来回得个小半年, 但是蒙清这一趟赚取的利润可不少,且江南的粮商多是固定合作伙伴,双方之间一般不会出现钱款拖欠、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不好的情况。
与往些年时候一样, 前年秋天蒙清运粮前往江南依然是在江宁府落的脚, 本来十二月初他已将所有事情交接处理完毕, 妻子尚在家中待产,他惦念着家里, 想着早些日子动身,年前正好赶回家里。
可偏偏其中一个与他打交道的商人盛情相邀, 邀他前去他家中且住几日。
这个商人名叫佟子昂, 家住苏州府,是做织锦生意的。要说蒙清一个粮商怎么会与做织锦生意的搅到一起。
却原来是江南盛产织锦, 蒙清想着这不是马上就要过年了吗,正好买些江南时下时兴的锦缎回去给家里人做衣裳。
与他生意上有合作的一个粮商听说他要买锦缎,便给他推荐了佟子昂这家。蒙清来到人店里精挑细选, 选了一大批时下时兴的锦缎,期间与这家店的老板聊了不少话。
佟老板听蒙清说他姓蒙,这个姓在他们这里可不常见,不过还挺巧的, 佟老板的父亲也姓蒙, 而且与蒙清一样, 祖上也是京城人。
佟老板便开玩笑说,蒙清与他父亲该不会是本家吧。蒙清却没当回事,全京城姓蒙的可不只他们一家,哪里那么巧合与他们就是本家了。
两人年龄相仿,说了不少话,佟老板见蒙清为人实在,出手也阔绰,在他店里买了不少锦缎,便有心与他结交个朋友。
于是便邀蒙清到苏州一逛,他家住苏州府,他们佟家的绸缎铺子总店开在那里,品种多样齐全,比江宁府的要好太多,要蒙清过去再选上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