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页
不管是四书题还是经义题,文章格式必须按照八股格式来写,文章字数也有相应的要求,四书题不少于三百字,经义题不少于四百字。
乡试考试一共考三场,每场考三日,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考试后一天出考场。
八月初九日为第一场,考生是初八日早上进场,初十日下午出场,答题时间为初九日初十日这两日。
因其考题多,好多考生两日时间答不完,所以考场上给考生发放了蜡烛,初九日至初十日之间的这一晚,考生也可以答题,只要你身体受的住,通宵一整晚都是可以。
然而号舍逼仄,考生在里面连坐三天两夜,脑子都快缺氧了,吃不好也休息不好,身体很容易出现状况。
蒙真所在的这排号舍,初十日一早就晕厥过去两个,还有一个吃坏东西拉肚子的,还有一个犯头疼的。
光他们这一排就有好几个考生身体出现不好的情况,遑论贡院数千名考生,而这还只是乡试考试的第一场,后面还有两场同样三天两夜的考试,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能考中举人的非是一般人。
八月初十日下午,考生陆续开始交卷,蒙真从考场出来差不多申时(下午三点),考场规定酉时(下午五点)所有考生必须全部出考场。
蒙真以往所有的考试都是由二儿子蒙鸿陪同,这次乡试也不例外。蒙鸿在贡院门口等到他爹出来,然后父子二人一道回了租来的房子里。
蒙真只在房中歇了一晚,第二日天不亮他又来到贡院门口,等待贡院门开,再次进入考场,参加第二场考试。
乡试第二场考试是八月十二日,依旧提前一天入场,考试后一天出场。
蒙真八月十一日下午坐进原先的那个号舍,在号舍里休息了一晚,第二日八月十二日考卷发放下来,试论一道,诏诰表各拟一道,判语五条。
论即论述题,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和其他官方规定的书籍。蒙真今日所考的这道论题“大哉尧之为君”,即出自四书《论语·泰伯篇》。
做完论题之后,接下来便是诏诰表。诏诰表是考生入仕后可能会用到的公文文体。诏即是诏书,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诰是帝王任命或封赠的文书。
诏和诰一般是翰林官经常用到,尤其是负责文武官员诰敕的词臣,更是时时要用到。
表则是奏章的一种,一般节日或大事时会用到。判语则是判案时所用的判文,所以判题均和判案有关。
以上便是乡试第二场的考试内容。这些考题平时杨教官也多有训练,蒙真写起来倒也不费力。
第二场考完,八月十三日下午出考场。回家休整一晚后,翌日八月十四日再再一次进入考场,开始第三场考试。
乡试第三场试策五道。策即策问,也叫策论,这里的论与第二场考试的论不一样,第二场考试的论是论述题,即按试题写一篇议论文,主要是自己对所问问题的理解。
策问则是针对一些具体的问题提出对策意见。论述题题目一般比较短小,策问题题目较长,而且策问题的文章字数也有相应的要求,一般不少于五百字,有的则要求不少于七百字。
最后一场考试结束是八月十六日,正好中秋节已过。
蒙真从考场出来,整个人浑浑噩噩的,感觉有点力不从心。自己有系统给的灵力尚且被乡试考试折磨的不人不鬼,更别说那些肉·体凡胎没有任何外力支撑的考生。
一些个年轻人自考场出来,身体虚飘飘的,行路不稳,感觉一个不小心就会栽倒。而一些年龄较老的考生,譬如说像蒙真这般的年龄,好多从考场上都走不出来,还是衙役给架着出来的。
蒙真觉得若是没有系统给他的灵力,他早就死在考场上了。
蒙鸿在贡院外面接住他,见他爹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便知他爹在考场上遭了不少罪,本想着赶紧带人回租来的房子里好好休息休息。
然而蒙真却摆摆手,有气无力地说:“还是回家去罢,回香河县的家。”
蒙鸿见他爹这样子,房子都没来得及退,便驾车拉他爹回香河县的家去了。
作者有话说:
文中乡试及乡试考试内容来自网络百度。
接下来说一说官阶,文中王知县任的是香河县的知县,香河县属于京城的一个县,即京县,京县县官的官职是正六品,跟地方上的知县品阶不一样,地方上的知县一般是正七品。
王知县被调任到外省的一个府任知府,地方上的知府是从四品(这里参考的是清朝的官职品阶,明朝地方知府是正四品),清朝官阶九品十八阶,从正一品从一品一直到正九品从九品。所以王知县从正六品的知县到从四品的知府,是连升三阶。
说到这里再提一提京官和地方官的不同。京官地处首都,主要围绕皇城和皇帝转,像那些六部尚书,都察院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这些顶级的京官油水比较多,每年地方官员给的孝敬可不少,什么夏天有冰敬,冬天有炭敬,当然冰敬和炭敬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冰和炭,而是各种多的数也数不清的钱财。虽说当官的俸禄有限,但这些顶级京官因为有地方官的孝敬,所以他们一点都不穷。
但是普通的京官就不行了,普通京官职位一般或者较低,除了死工资,没其他钱财来源,所以相对来说穷,像翰林院那种出了名的清水部门,要是官阶再低些,饿不死就不错了。
--
乡试考试一共考三场,每场考三日,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考试后一天出考场。
八月初九日为第一场,考生是初八日早上进场,初十日下午出场,答题时间为初九日初十日这两日。
因其考题多,好多考生两日时间答不完,所以考场上给考生发放了蜡烛,初九日至初十日之间的这一晚,考生也可以答题,只要你身体受的住,通宵一整晚都是可以。
然而号舍逼仄,考生在里面连坐三天两夜,脑子都快缺氧了,吃不好也休息不好,身体很容易出现状况。
蒙真所在的这排号舍,初十日一早就晕厥过去两个,还有一个吃坏东西拉肚子的,还有一个犯头疼的。
光他们这一排就有好几个考生身体出现不好的情况,遑论贡院数千名考生,而这还只是乡试考试的第一场,后面还有两场同样三天两夜的考试,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能考中举人的非是一般人。
八月初十日下午,考生陆续开始交卷,蒙真从考场出来差不多申时(下午三点),考场规定酉时(下午五点)所有考生必须全部出考场。
蒙真以往所有的考试都是由二儿子蒙鸿陪同,这次乡试也不例外。蒙鸿在贡院门口等到他爹出来,然后父子二人一道回了租来的房子里。
蒙真只在房中歇了一晚,第二日天不亮他又来到贡院门口,等待贡院门开,再次进入考场,参加第二场考试。
乡试第二场考试是八月十二日,依旧提前一天入场,考试后一天出场。
蒙真八月十一日下午坐进原先的那个号舍,在号舍里休息了一晚,第二日八月十二日考卷发放下来,试论一道,诏诰表各拟一道,判语五条。
论即论述题,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和其他官方规定的书籍。蒙真今日所考的这道论题“大哉尧之为君”,即出自四书《论语·泰伯篇》。
做完论题之后,接下来便是诏诰表。诏诰表是考生入仕后可能会用到的公文文体。诏即是诏书,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诰是帝王任命或封赠的文书。
诏和诰一般是翰林官经常用到,尤其是负责文武官员诰敕的词臣,更是时时要用到。
表则是奏章的一种,一般节日或大事时会用到。判语则是判案时所用的判文,所以判题均和判案有关。
以上便是乡试第二场的考试内容。这些考题平时杨教官也多有训练,蒙真写起来倒也不费力。
第二场考完,八月十三日下午出考场。回家休整一晚后,翌日八月十四日再再一次进入考场,开始第三场考试。
乡试第三场试策五道。策即策问,也叫策论,这里的论与第二场考试的论不一样,第二场考试的论是论述题,即按试题写一篇议论文,主要是自己对所问问题的理解。
策问则是针对一些具体的问题提出对策意见。论述题题目一般比较短小,策问题题目较长,而且策问题的文章字数也有相应的要求,一般不少于五百字,有的则要求不少于七百字。
最后一场考试结束是八月十六日,正好中秋节已过。
蒙真从考场出来,整个人浑浑噩噩的,感觉有点力不从心。自己有系统给的灵力尚且被乡试考试折磨的不人不鬼,更别说那些肉·体凡胎没有任何外力支撑的考生。
一些个年轻人自考场出来,身体虚飘飘的,行路不稳,感觉一个不小心就会栽倒。而一些年龄较老的考生,譬如说像蒙真这般的年龄,好多从考场上都走不出来,还是衙役给架着出来的。
蒙真觉得若是没有系统给他的灵力,他早就死在考场上了。
蒙鸿在贡院外面接住他,见他爹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便知他爹在考场上遭了不少罪,本想着赶紧带人回租来的房子里好好休息休息。
然而蒙真却摆摆手,有气无力地说:“还是回家去罢,回香河县的家。”
蒙鸿见他爹这样子,房子都没来得及退,便驾车拉他爹回香河县的家去了。
作者有话说:
文中乡试及乡试考试内容来自网络百度。
接下来说一说官阶,文中王知县任的是香河县的知县,香河县属于京城的一个县,即京县,京县县官的官职是正六品,跟地方上的知县品阶不一样,地方上的知县一般是正七品。
王知县被调任到外省的一个府任知府,地方上的知府是从四品(这里参考的是清朝的官职品阶,明朝地方知府是正四品),清朝官阶九品十八阶,从正一品从一品一直到正九品从九品。所以王知县从正六品的知县到从四品的知府,是连升三阶。
说到这里再提一提京官和地方官的不同。京官地处首都,主要围绕皇城和皇帝转,像那些六部尚书,都察院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这些顶级的京官油水比较多,每年地方官员给的孝敬可不少,什么夏天有冰敬,冬天有炭敬,当然冰敬和炭敬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冰和炭,而是各种多的数也数不清的钱财。虽说当官的俸禄有限,但这些顶级京官因为有地方官的孝敬,所以他们一点都不穷。
但是普通的京官就不行了,普通京官职位一般或者较低,除了死工资,没其他钱财来源,所以相对来说穷,像翰林院那种出了名的清水部门,要是官阶再低些,饿不死就不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