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页
朝廷有先例,如果官员受贿严重被舞到上级官员跟前,那么这个人的官涯也就到头了。王知县深知这点,所以在他任职香河县县令的这几年间,他一直把握着这个度,从不让自己有所逾矩。
虽然收受不多,但他这个县令当的确实是有滋有味。加上香河县太平顺成,百姓安居乐业,王知县安于一隅,这些年县里又无重大事情发生,他任职将近六个年头,无过无功,依旧跟当初任职时一样,官位既无降亦无升。
然朝廷吏制,如果官员任职三年期间业绩平平,一般不予其官位升降,三年后依旧任原职。但是到第二个三年,也就是六年期满后官员依旧无所作为,那么这个官员的官位就会被相应降一阶,即从一个富庶偏近京城的地方调任到远离京城的地方。
王知县马上就要任期满六年,在他任职的这几年间他业绩平平,如果再做不出实绩,只有被左迁的份儿。
他一直都想找件大事做出一番业绩,可一直没寻到合适的时机。
然而今年六月份的暴雨给了他这个机会。洪水过后灾民需要安顿,灾区需要重建,以及一系列洪水过后可能带来的疫病隐患,这些都非常考验当地官员的办事应对能力。
如果应对及时,灾后工作善后得当,那么将来吏部考核时就会将其当作一番业绩给这位办事得力的官员升迁。
王知县正是抓住这一点,暴雨刚开始时他第一时间上报给顺天府府尹,以及洪水过后,不管是防疫,还是安抚民心,抑或是帮助灾民重建家园,他都使了破釜沉舟的强制手段把这件事做好做完美。
事实上他做的相当完美。因为他的一系列得当举措,那么炎热的天气灾民集中一起没有爆发疫病,灾民们早早返回自己家园,家里的房屋和田地被重新修缮,修的比以前的还要牢固结实,还有家家户户被发了赈济粮,因为以上种种,灾民们是真心实意感谢这位县官大人的。
这些实绩被民众看在眼里,年底吏部考核时会被记上一笔,王知县升迁在望,是板上钉钉的事。
以上是王知县今天找蒙清时给蒙清说的话。王知县还说,如果他明年升迁顺利,应该是迁往京城。而京城也有蒙清的粮庄产业,到时他会继续罩着他为他行方便之事。
饭桌上,蒙清将自己与王知县今上午所谈全部说给大家,一家人听后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官当的可真好,六年任期无所作为,末了来场暴雨,直接将人冲升迁了。
“这么说来倒是要感谢这场暴雨了,若非它,咱们县太爷怕是要被降职。”蒙鸿拿筷子在碗里搅动几下,心不在焉,冷嘲热讽了一句。
蒙清道:“谁说不是呢,县太爷本人都这么说呢。县太爷还说,天灾无可避免,但人心可以关怀,这时候民众的心若是利用的好,那么你这个县官才算是当的合格,后面才有机会升迁。”
蒙鸿嘴角扯动两下,对他哥的话不以为然:“将天灾作为升迁的跳板,这个县太爷还真是个人才。那是不是以后其他官员也可以效行此法,任职期间不作为,等到最后一年时盼着老天降一场灾祸,自己再假仁假义做做样子,高官厚禄就这么轻轻松松到手了。这官当的如同儿戏,感觉好假的样子。”
蒙清看向蒙鸿,并不反驳他,只说:“你管人家儿戏不儿戏,你只需记住,我今日给你们说的这些话,你们千万别散发出去,不然不仅县太爷会受到惩戒,怕是你哥我也会受到牵连。”
蒙鸿便道:“我们给人说这些干嘛,于我们有何好处,大哥若受到牵连,咱们全家怕是都得喝西北风去。”
蒙清:“你清楚就好。”然后饭桌上便没有声音了。
一直默不作声的蒙真也陷入了沉思,心想,这个朝代当官的都是这样当的?
将天灾作为升官发财的跳板,这样的官员究竟一下子能跳几阶。
不知这王知县接下来会跳到哪里去。
作者有话说:
本来说这章就到一年后了,可怎么过渡也没过渡过来,下章应该就到了
第65章
蒙清在饭桌上说的关于王知县升迁的事, 到年底吏部考核时有了结果。
正如一开始预想的那样,王知县在今夏六月份的洪水赈灾中表现卓越, 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将灾民安置妥当, 在这期间没有引起任何工伤民怨,赈灾之及时,手段之有力, 为当代官员之表率。
基于以上良好表现,吏部特许王知县官升三阶,由原来的香河县正六品知县晋升为外省某一府的从四品知府。
王知县原打算他能升往京城, 不想却是调往外地。不过也好, 牧守一方的正四品知府总比一个不起眼的京官好太多。
次年三月, 王知县与新上任的知县任务交接完毕后,举家迁往外地赴任。马车行到郊外时, 一众百姓前来送行,王知县从马车上下来, 看着眼前殷切热络的百姓, 一时感动的热泪盈眶。
他任香河县知县六年,虽没为百姓做下什么大事, 但他自认为也从未薄待过百姓,如今就要离开这片待了六年的土地,他一时竟有些不舍, 对着城门的方向和百姓分别拱手一礼。
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来,王知县心想。而后在一众百姓的挥手作别中上了马车,车轱辘一转,离开了香河县。
接替王知县职位的是一位廖姓官员。廖知县二十岁出头, 据说是朝中某位权贵的儿子, 进士出身, 本来可以在京中谋个好前程,可人偏偏想要从基层开始做起。家里人又不想他离开身边太远,正好香河县知县的职位有空缺,便托关系将人安插了过来。
--
虽然收受不多,但他这个县令当的确实是有滋有味。加上香河县太平顺成,百姓安居乐业,王知县安于一隅,这些年县里又无重大事情发生,他任职将近六个年头,无过无功,依旧跟当初任职时一样,官位既无降亦无升。
然朝廷吏制,如果官员任职三年期间业绩平平,一般不予其官位升降,三年后依旧任原职。但是到第二个三年,也就是六年期满后官员依旧无所作为,那么这个官员的官位就会被相应降一阶,即从一个富庶偏近京城的地方调任到远离京城的地方。
王知县马上就要任期满六年,在他任职的这几年间他业绩平平,如果再做不出实绩,只有被左迁的份儿。
他一直都想找件大事做出一番业绩,可一直没寻到合适的时机。
然而今年六月份的暴雨给了他这个机会。洪水过后灾民需要安顿,灾区需要重建,以及一系列洪水过后可能带来的疫病隐患,这些都非常考验当地官员的办事应对能力。
如果应对及时,灾后工作善后得当,那么将来吏部考核时就会将其当作一番业绩给这位办事得力的官员升迁。
王知县正是抓住这一点,暴雨刚开始时他第一时间上报给顺天府府尹,以及洪水过后,不管是防疫,还是安抚民心,抑或是帮助灾民重建家园,他都使了破釜沉舟的强制手段把这件事做好做完美。
事实上他做的相当完美。因为他的一系列得当举措,那么炎热的天气灾民集中一起没有爆发疫病,灾民们早早返回自己家园,家里的房屋和田地被重新修缮,修的比以前的还要牢固结实,还有家家户户被发了赈济粮,因为以上种种,灾民们是真心实意感谢这位县官大人的。
这些实绩被民众看在眼里,年底吏部考核时会被记上一笔,王知县升迁在望,是板上钉钉的事。
以上是王知县今天找蒙清时给蒙清说的话。王知县还说,如果他明年升迁顺利,应该是迁往京城。而京城也有蒙清的粮庄产业,到时他会继续罩着他为他行方便之事。
饭桌上,蒙清将自己与王知县今上午所谈全部说给大家,一家人听后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官当的可真好,六年任期无所作为,末了来场暴雨,直接将人冲升迁了。
“这么说来倒是要感谢这场暴雨了,若非它,咱们县太爷怕是要被降职。”蒙鸿拿筷子在碗里搅动几下,心不在焉,冷嘲热讽了一句。
蒙清道:“谁说不是呢,县太爷本人都这么说呢。县太爷还说,天灾无可避免,但人心可以关怀,这时候民众的心若是利用的好,那么你这个县官才算是当的合格,后面才有机会升迁。”
蒙鸿嘴角扯动两下,对他哥的话不以为然:“将天灾作为升迁的跳板,这个县太爷还真是个人才。那是不是以后其他官员也可以效行此法,任职期间不作为,等到最后一年时盼着老天降一场灾祸,自己再假仁假义做做样子,高官厚禄就这么轻轻松松到手了。这官当的如同儿戏,感觉好假的样子。”
蒙清看向蒙鸿,并不反驳他,只说:“你管人家儿戏不儿戏,你只需记住,我今日给你们说的这些话,你们千万别散发出去,不然不仅县太爷会受到惩戒,怕是你哥我也会受到牵连。”
蒙鸿便道:“我们给人说这些干嘛,于我们有何好处,大哥若受到牵连,咱们全家怕是都得喝西北风去。”
蒙清:“你清楚就好。”然后饭桌上便没有声音了。
一直默不作声的蒙真也陷入了沉思,心想,这个朝代当官的都是这样当的?
将天灾作为升官发财的跳板,这样的官员究竟一下子能跳几阶。
不知这王知县接下来会跳到哪里去。
作者有话说:
本来说这章就到一年后了,可怎么过渡也没过渡过来,下章应该就到了
第65章
蒙清在饭桌上说的关于王知县升迁的事, 到年底吏部考核时有了结果。
正如一开始预想的那样,王知县在今夏六月份的洪水赈灾中表现卓越, 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将灾民安置妥当, 在这期间没有引起任何工伤民怨,赈灾之及时,手段之有力, 为当代官员之表率。
基于以上良好表现,吏部特许王知县官升三阶,由原来的香河县正六品知县晋升为外省某一府的从四品知府。
王知县原打算他能升往京城, 不想却是调往外地。不过也好, 牧守一方的正四品知府总比一个不起眼的京官好太多。
次年三月, 王知县与新上任的知县任务交接完毕后,举家迁往外地赴任。马车行到郊外时, 一众百姓前来送行,王知县从马车上下来, 看着眼前殷切热络的百姓, 一时感动的热泪盈眶。
他任香河县知县六年,虽没为百姓做下什么大事, 但他自认为也从未薄待过百姓,如今就要离开这片待了六年的土地,他一时竟有些不舍, 对着城门的方向和百姓分别拱手一礼。
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来,王知县心想。而后在一众百姓的挥手作别中上了马车,车轱辘一转,离开了香河县。
接替王知县职位的是一位廖姓官员。廖知县二十岁出头, 据说是朝中某位权贵的儿子, 进士出身, 本来可以在京中谋个好前程,可人偏偏想要从基层开始做起。家里人又不想他离开身边太远,正好香河县知县的职位有空缺,便托关系将人安插了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