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穿成短命皇帝后

全文免费阅读-晋元(61)

    勋贵官家这一犹豫,进一步验证了汴梁百姓的猜测。
    小道消息瞬间传播得更广。
    汴梁原本要折价的田宅商铺又恢复了正价。
    还隐隐有涨价的趋势。
    汴梁百姓仅剩的担忧彻底烟消云散。
    然而本来还清楚的朝臣彻底糊涂了,决定再观望一下。
    你们先留在汴梁等等,家里的产业也别急着脱手。
    第99章 狡诈如狐
    进入幽州,一路风景与汴梁迥异,多了几分北地独有的粗犷大气和异族风情。
    大都城外二十里,韦瑞等候多时。
    韦瑞拱手道,微臣拜见陛下。
    免礼,叶敛骑马远眺,先进城。
    饶是一行人轻装简行,先行北上,但朝臣、护卫和行李等,加起来依旧是浩浩荡荡。
    韦瑞身后的副官是北地升上来的,何曾见过如此场面。
    将军,这些大人们怎么安置?副官头皮发麻。
    韦瑞却是淡定得很,大都那么多房子够住了,说不准都买好府邸了。
    这才哪到哪。
    汴梁的朝臣没将女眷家产一同带来就算好的。
    要全一起搬来,一路说不得要走两个月。
    看来这些人还算懂轻重缓急。韦瑞心想。
    迁都事发突然,朝臣已经做好了委屈一下的心里准备。
    毕竟大兴府,也就是如今的大都,原本只是平平无奇的府城。
    然而等进入大兴府,韦瑞收到了无数眼刀。
    怀安侯,你不厚道啊。俞平伯被小厮从马车上扶下来,阴阳怪气地说道。
    俞平伯是最有底气的人,其他人倒想一样不给面子,可惜他们不是怀安侯的岳丈。
    这大兴府虽然简陋,却是全部重新修整过的,绝对不是一日之功。
    这不是摆明了圣上和韦瑞早有默契。
    否则大兴府如此规模,朝廷追究能治韦瑞僭越之罪。
    韦瑞亲自下马,将老丈人扶进府里。
    小婿也是遵皇命,不敢多言。韦瑞请罪道。
    俞平伯哼了一声,谅你也不敢。
    俞平伯是有些生气女婿嘴严,连自家人都不透露,但他也知道韦瑞的难处。
    见府中准备周全,心中仅剩的一点气闷也散了。
    好歹是知道陛下有了准备,不必心中揣揣,担忧着什么时候又南下避难。
    俞平伯拉着自家女婿到书房,你跟老夫透个底,陛下是不是要和戎狄开战。
    韦瑞点点头,又摇摇头,是也不是。
    你卖什么关子!俞平伯没好气地拍韦瑞一巴掌,都是武将,磨磨唧唧的。
    韦瑞:您老人家也在朝中,该知道戎狄不安分,只不过暂时不敌大周,才静心蛰伏。
    陛下当初受制于府库,不敢大动干戈,才给了戎狄喘息的机会。
    凭韦瑞对圣上的了解,先是解决南诏,现在又迁都北上,陛下已经是在为经略北方做打算。
    大周经略北方,必然与戎狄产生冲突。
    届时战事不可避免。
    见俞平伯一脸凝重,韦瑞缓声安抚,当然,现在一时半会还是安全的。
    俞平伯摆摆手,老夫不傻,勋贵武将家的子孙,想要出人头地,不上战场怎么行。
    爵位这般吃香,自家女婿要不是有夺回幽州的战功,也不能有个侯爵。
    连带女儿的诰命比老妻的还要高。
    俞平伯不过是觉得战场刀剑无眼,免不了担忧罢了。
    伯府的子弟眼馋女婿的战功,闹腾着要上战场。
    俞平伯却知道自家孩子斤两,都给压下去了。
    说的便是,家里子弟谁能不靠荫恩,被选进神机营,才能上战场。
    不能的就安安生生做个小官,一点点往上爬,也省得目下无尘,到战场上,再给女婿添麻烦。
    不过俞平伯小看了子孙的能耐。
    小五自你离开后,瞒着家里去了禁军,现在已经升到了甲营。俞平伯既是骄傲,又是唏嘘。
    禁军分九大营,前四营甲、乙、丙、丁是精锐。
    丁营士兵每月考核,连续三次成绩优异者,升入丙营。
    以此类推,甲营人数最少,也是整个禁军的核心。
    神机营选人,便是在甲营选拔。
    能在短短一年内,从新兵升到甲营,已经是很快了。
    韦瑞的脑海中很快浮现出一个人影,小五自小好动,是个武将的好苗子。
    见女婿这般说,俞平伯松开眉头,小五来信说,教官说他能进神机营。
    小婿恭喜岳父后继有人。韦瑞笑道。
    他掌管过神机营,神机营出头显然要比禁军简单得多。
    不提邱挽卿,就是现在军中的中坚力量,好多都是圣上从神机营中选出来的。
    先帝在世时,重文轻武,俞平伯很是想着族中子弟转向文官。
    可惜,十几年家中就没有一个读出个名堂的,不说举人,连中个秀才都费劲。
    反倒是现在,为了上战场,拼了命的勤学苦练,一年就有了曙光。
    俞平伯简直不知道说什么。
    难不成他家人就没有当文官的命?
    俞平伯的郁闷无人可知,家里子弟都因为小五的成功而高兴,想着组伴去禁军。
    唯一让俞平伯欣慰的是当今圣上不像先帝,将武将往泥里踩。
    不是流血流汗又流泪就成。俞平伯想。
    否则他绝对拦着。
    叶敛提出裁兵,不是说说而已。
    俗话说:打天下易,守天下难。
    无论是刚刚攻占下的西南,还是幽州,想要长治久安,仅靠武力是不够的。
    要治理,脱不开的就是劳动力。
    西南偏僻,农耕不兴。
    幽州战祸频繁,加之戎狄占据已久,残破不堪。
    中原和江南还算富庶,但潜在的危机也不小。
    摊丁入亩的效果显著,不收丁税,去年新登记入册的人口较往年多处数十万。
    当然,实行才一年,这几十万绝大多数是隐匿的人口,算不上实际增长的。
    等稚子长成,黄花菜都凉了。叶敛说道。
    叶敛一力压下朝中反对的意见。
    厢兵正当壮年,是现成的劳动力。
    钟离微将拟好的章程呈上,依陛下意思,臣与陈国公商讨后,觉得裁兵三十万为佳。
    大周军队一百四十万,裁去三十万,还有百余万。
    叶敛觉得还是有点多。
    最终经过商讨,拍板定下。
    凑个整,就四十万。
    远在西秦的唐清同样得知了大周迁都的消息。
    唐清面上已经没有了往日的从容淡定。
    自他得知大周的火器由精铁锻造制成,西秦没有材料,无法复刻后,唐清就知道自己上了当。
    偏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唐清只得诱惑北燕新帝掺和到浑水中,将水搅得更浑,寄希望于刺杀。
    刺杀失败,功败垂成。
    北燕萧太后为了保持友好,能狠心交出燕帝。
    但唐清却不能将自己交出去。
    南诏已平,大周无后顾之忧,专心经略北方。
    西秦要做的唯有断尾求生。
    送国书,西秦愿向大周称臣,年贡良驹千匹。唐清当机立断。
    属下惊骇,大人!
    西秦地处西北,河西多良驹,天下闻名。
    饶是北燕同样以骑兵出名,战马却比不得西秦。
    西秦自傲于此,当初北燕以商路威逼利诱都未曾向外出售过战马。
    大周是我西秦劲敌,送其良驹,无异于自寻死路。属下悲怆道。
    是啊大人,不如向北燕求和。
    西秦北燕唇亡齿寒,北燕太后该知道这个道理。
    属下七嘴八舌地商讨着,唐清却没有这么乐观。
    北燕不会袖手旁观,但会狮子大开口。唐清冷笑道。
    反正都是要有求于人,他为何不求更厉害的大周。
    大周有了良驹,战斗力将更强。
    烈火烹油之下,唐清不相信萧太后就能睡得安稳。
    唐清冷声道,必须要让北燕与我西秦站在一起。
    就是形势所迫也无碍。
    弱国有弱国之道。
    附于大周,合纵连横下,西秦尚有翻盘的机会。
    要是附于北燕,西秦说不得就被吞并了。
    毕竟百年前,戎狄还是一家。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唐清心中告诉自己。
    何况前期雄才大略,后期昏庸自大的皇帝也不少。
    勾践卧薪尝胆越灭吴,他有耐心。
    得知西秦送来国书,韦瑞神情复杂。
    一提到西秦丞相唐清,韦瑞就不由得想起青乌城。
    这场令人心惊的战役。
    要不是邱挽卿在最后关头赶到,力挽狂澜,青乌城就要失守,大周占优势的战局很可能逆转。
    提前三年筹划暗道过关山,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这位大名鼎鼎的西秦丞相显然是学过兵法的,不同常人,恨不得有八百个心眼子。
    有这么一个敌人,真的是难缠的很。
    叶敛敲敲桌案,意味不明,唐清倒是能屈能伸。
    告诉西秦使臣,朕答应了。
    叶敛看向朝堂中的朝臣,有些遗憾。
    他大周怎么就没有唐清这种狡诈如狐的人物。
    钟离微虽然好,却是太过正直,是宰辅之臣,是政治家。
    唐清则更像能吏,用好了是一把利刃,锐气所向披靡。
    子夜突然出现,没关系,宿主大不了把唐清招安了,还有北燕的萧钰。
    叶敛已经是习惯了系统的突然抽风,此刻却严肃起来,不是要你留在汴梁?
    放心吧,看着呢。子夜拉长声音道,一点不意外宿主的重色轻友,宿主就不想知道钟离熙在做什么?
    没等叶敛开口,子夜就酸溜溜地秃噜出来。
    宿主真是人格魅力大,你的皇后正想着为你篡改史书呢!
    第100章 史书
    好好说话。叶敛皱眉。
    什么叫篡改史书。
    子夜撇撇嘴,得了便宜还卖乖。
    就宿主这狗脾气,后世被人误会也是活该。
    亏得那么多人替宿主操心。
    叶敛从子夜一半吐槽一半事实的话中,分析出来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由于迁都突然,朝廷跟着叶敛来大都的多是实权部门和朝廷大员,比如宰相府、枢密院、六部等的长官。
    汴梁百万民众,小官小吏数不胜数,这些人好多都留在了汴梁。
    陈国公既有国公的爵位,又是有枢密使的实权,按理说子弟都该北上。
    但陈国公见皇后太后都留在汴梁,加之老妻身体不好,便想着先到大都安顿,等安稳再唤老妻北上。
    陈国公世子已经出入朝堂,接下家里的人脉,自然要跟着朝廷。
    恰好二子李典在翰林院当差,翰林院清贵,能随意阅览宫廷藏书,正适合李典的性子。
    于是李典便主动留在汴梁,照顾汴梁的老幼妇孺。
    这不就被皇后慧眼识珠。
    单凭子夜的话或许还不够全面,叶敛又让暗卫找来了李典的消息。
    叶敛很讶异,陈国公家里竟然出了个正经文人。
    可不是正经文人,李典是自修史书的能人。
    陈国公府闭门闭了多少年,李典就安心在家修了多少年的史书。
    李典觉得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叶敛念道。
    李典所编写的史书以时间为纲,以事件为目,纲举则目张,时索则事叙,显然是对以往官方纪传体史书的突破。
    十几年如一日,埋首史料,为警示后人。
    对这种人,叶敛也是佩服的紧。
    叶敛不禁赞叹钟离熙的眼光精准。
    欲灭其国,先灭其史。
    史书的重要性可见一般。
    君不见上一位修史的司马迁,一本《史记》流传千古。
    叶敛不擅诗文,却也读得懂史书好坏,李典的《通史》上承春秋,下到前朝,叙事详尽,征引史料相互印证,用词典雅,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史家绝笔。
    不说如先贤司马迁,李典也绝对能在史学界有一席之地。
    除非他真的点背,上百卷的史书全部失传,湮灭在历史中。
    钟离熙想要做的便是请李典记载本朝史。
    当然最关键的就是叶敛继位后的史书。
    李典是翰林院的侍讲学士,修本朝史书也是分内之事。
    于是叶敛就觉得子夜的话欠揍了,皇后怎么就篡改历史了。
    李典这么个修史的人才,修著本朝史书,该是恰如其份才对。
    讲经、修复古籍等都可以其他人来干,唯有修史,不是寻常文人能干的。
    子夜呵呵一笑。
    修史当然没问题,只要修书人客观公正,李典是绝佳的人选。
    但谁让钟离熙的本意是想让后人体会圣上的苦心。
    李典因为出身陈国公府,加之有先帝的对比,算是圣上的半个粉丝。
    子夜:两个粉丝写出的史书,岂不是充满了彩虹屁。
    虽说宿主确实是英明神武,但有些时候也确实是惟恐天下不乱的恶趣味啊。
    子夜很想晃晃钟离熙,看清楚啊。
    宿主明明是不靠谱,在钟离熙嘴中就成了行事不拘一格?
    有了你们二人助纣为虐,宿主岂不是要更加猖狂。
    虽说子夜应该和宿主站在一头,但深刻了解宿主的子夜很是心虚。
    叶敛若是知道子夜的想法,一定会威胁扣它积分。
    他只不过是好奇了点,肆意了点,喜欢看戏而已,怎么就唯恐天下不乱了。
    明明大周还好端端的,蒸蒸日上。
    钟相和皇后都认为他是圣明君主。
    让你留在汴梁是保护人的,不是给朕打小报告用的。叶敛道,皇后想告诉我的东西,自然会在书信中告知。
    子夜:我看宿主刚刚挺愿意听的。
    叶敛哼了一声,给你面子而已。
    说不定皇后给他准备惊喜,都要被子夜提前剧透了。
    这恋爱的酸臭味儿。
    明明自己只是个系统,子夜却觉得受到了会心一击。
    难不成我也要谈个恋爱?子夜心想。
    夏去秋来,大都的暑气渐渐散去,朝廷也渐渐走上正轨。
    大都种下的第一批占城稻到了收获的时候。
    短短数月,大都城郊已经开垦出块块农田。
    厢军裁军四十万,朝廷下旨,归原籍者免税三年,留西南幽州等边境者,免税六年。
    大都是如今的两都之一,更是圣上和朝廷所在。
    虽说紧邻戎狄,不如中原安稳,但兵士的胆气不弱。
    相反因为在军中历练,更加了解边境局势。
    讲究落叶归根、安土重迁者有之,但愿意留在幽州的也不少。
    荒野变良田。
    金黄的稻穗在习习的秋风中微微摇晃,如此美景,着实让人诗兴大发。
    叶敛不是苛刻的性子,今日又半是游玩。
    几位大臣都诗兴大发,他们说完还不尽兴。
    钟相擅诗文,可要让我等一饱耳福。
    钟离微没有推辞,思忖了一瞬,落日千山隔,烟村一水分。金秋清有韵,高月朗无云。谈笑丰收事,恭迎得意君。杯添菊花茗,相劝更殷勤。
    好!好一个得意君。几位大人抚手乐道。
    恋耽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