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穿成短命皇帝后

全文免费阅读-晋元(47)

    百姓的声音还在高潮之时,喜钱撒下。
    虽然只是些铜板,却使得人人争抢,就连富户地主都派了家丁。
    一枚铜板当场有人愿意五倍买下,
    某种程度上,这已经不是常理能够解释的通了。
    不过是百姓对圣上的信心。
    圣明君主龙气旺盛,喜钱自然也更加珍贵。
    大征礼还没结束,有关占城稻的传闻已经出现了千百种版本。
    主流观点是此稻种是上天赐下的恩赐,在帝后大婚之际找到,实乃天作之合。
    总之,天佑大周,圣上英明。
    楼上的梁诗芊纵观全局,见证了贤后的诞生。
    占城稻梁诗芊小声念道。
    圣上对钟离熙倒是真的尽心尽力。
    若没有这占城稻,九十九抬的聘礼只能称得上一般。
    虽说府库的情况限制,也足够人脑补出无数看法。
    然后心安理得地劝皇帝选秀,希翼自己家贵女一举夺得盛宠,光耀门楣。
    可有了这占城稻,钟离熙的皇后之位可谓稳若泰山了。
    运送聘礼的队伍已经过远去,春仓街的百姓还是迟迟不愿离开。
    听着百姓称赞圣上和皇后相配,梁诗芊攥紧了手帕。
    至此谁还敢说钟离熙配不上皇后之位。
    再无人能用先前的流言攻歼她。
    爱若令其生,恨若令其死。
    圣上的偏爱还真是明目张胆。
    也让人羡慕
    第77章 南诏使臣
    占城稻
    钟离熙皱眉,将手中绣棚放下。
    大征礼类似男方送聘礼,钟离熙不便露面,不了解来龙去脉。
    但占城稻这一大事,她却是略有耳闻。
    怎么就和她扯上了关系,不是圣上派人去寻得的良种。
    黄嬷嬷没注意她的疑惑,正是满脸喜意,眉飞色舞,骄傲得很。
    在她眼中自家小姐是最好的,凭小姐的才貌和家世,配天子都不在话下。
    偏偏婚事不顺,引得流言不止。
    后来圣上下旨立为皇后,还有人私下嚼舌头。
    现在打脸那都是活该。
    黄嬷嬷只恨不能当面指着鼻子骂。
    圣上看重小姐,看那些碎嘴子的红眼病。黄嬷嬷啐了一口,日后小姐红红火火,看这些人能活成什么样子。
    别管这占城稻的传闻有几分水分,宫中搞着一出,绝对是给小姐撑腰。
    如此她们还怕什么。
    黄嬷嬷念叨完,晴儿还给她倒了水。
    说了这么长时间,嬷嬷喝口水润润嗓。钟离熙劝道。
    她自是清楚为何黄嬷嬷如此激动,自京中流言后,嬷嬷心中就憋着一口气。
    圣上立后的圣旨让这口气舒了些,却又担忧自己在宫中不适应,受欺负。
    如今这口气是彻底舒了。
    一个受宠的皇后和一个不受宠的皇后差别可大了。
    钟离熙摒去心中的一丝忐忑,问道,嬷嬷可否详说一下占城稻一事,怎么就和我扯上关系了。
    黄嬷嬷将杯中水一饮而尽,笑眯眯地拍拍钟离熙地手,当然和小姐有关系。
    圣上将占城稻的稻种放在了大征礼中,宣礼官亲自开口,占城稻是大婚的好兆头,还能假传圣旨不成,怕是嫌脖子上的脑袋太沉了。黄嬷嬷含笑道,脸上的皱纹都要舒展开了。
    钟离熙只觉得一丝异样和熟悉感。
    廊下白羽正在鸣叫,在笼中蹦来蹦去。
    这倒是提醒了她。
    这不是她当初在济宁府用的手段吗?
    圣上此举有何深意
    黄嬷嬷见自己小姐垂眸沉思,也逐渐收起了笑容。
    小姐,嬷嬷的话可能不好听,但你也要听着,黄嬷嬷苦口婆心,你娘膝下就你一个,嬷嬷拿你当孙女看。
    钟离熙抬眼,无奈道,嬷嬷我都明白。
    嬷嬷想告诉你,这世上男子大都薄情,黄嬷嬷顿了一下,像老爷一样的男子是凤毛麟角。
    圣上现在对你是很好,可宫中不像家里,圣上日后还有三宫六院,佳丽三千,凡事要留有三分余地,进宫调养好身体,抓紧时间个孩子,有孩子傍身日后就是感情淡了,好歹还有倚靠。
    黄嬷嬷虽然高兴圣上看重她家小姐,又担心未尝风月的小姐沉溺于感情。
    世间男子薄幸,感情易变。
    喜爱时是千好万好,厌弃时全是毛病。
    与其赌男子的良心,不如打铁自身硬。
    什么都不如抓得到手得权力和子嗣。
    这是她的惨痛经验。
    钟离熙眸子一闪。
    她进宫的原因,嬷嬷不知道,否则一定不会同意。
    嬷嬷你放心吧,这些话我都明白。钟离熙一直保持着将皇后之位当成工作的想法。
    她做过女官,皇后之位想简单点,不过管理的地方从织造局变成了后宫。
    性质都是一样的。
    黄嬷嬷很是欣慰,嬷嬷就是小姐最好的例子,女人弱势,但也别把男人太当回事,老爷永远给你撑腰。
    嬷嬷也永远跟小姐站在一边。
    钟离熙觉得心中酥软,俯身将脑袋埋到嬷嬷怀中。
    黄嬷嬷年轻的时候也是嫁过人的,可惜遇人不淑,和离了。
    嬷嬷那个该死的男人,看中他能说会道,也不嫌他家家穷,就嫁过去了,结果心中花花肠子不少黄嬷嬷抚着小姐的背轻声念叨。
    钟离熙幼时曾听过府中下人闲谈,黄嬷嬷当年也是钟府中的体面人,父母亲待下人亲厚,从不拖欠月银不说,月银也很厚道。
    黄嬷嬷当初是一等侍女,每月二两银子,时不时还有赏赐。
    因着她的月钱,婆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却嫌弃起她不着家,肚子没动静,偷偷和乡下的表妹搞在了一起。
    一直瞒着黄嬷嬷,瞒了将近一年。
    直到黄嬷嬷听厚道的邻家提醒,才起了心眼,人赃俱获。
    抓到的时候,那女人的肚子已经大了。
    他们家以为能拿捏嬷嬷我,恶心人的要将孩子放到我的名下,嬷嬷我当场就收拾了东西回了夫人那里。黄嬷嬷笑道,然后就和离了。
    黄嬷嬷说得云淡风轻。
    实际上,哪有这么容易。
    那家人全家都靠着她的月钱过活,猛地断了生活来源,怎么可能善罢甘休。
    先是服软,不管用后,彻底撕破脸皮,甚至闹到了钟家。
    铁了心要让她不能好过。
    若不是夫人心善,将那群人送到了官府,就没有嬷嬷的现在。黄嬷嬷感叹道。
    高门大户重名声,谁会因为一个奴婢大动干戈。
    也就是夫人,不怕仗势欺人的帽子,坚持将人送到了官府。
    然后,黄嬷嬷决定自梳,不再嫁人,一辈子给夫人当牛做马。
    奴婢虽然是女子,但有夫人撑腰,手里有银子,自然是底气足,说和离便和离了。
    黄嬷嬷着一番话也不是为了诉苦,而是告诉小姐:
    男人的话不能全信。
    小姐是皇后,有老爷护着,圣上要废后,朝臣不会坐视不理,夫人更是会在天上保佑小姐。黄嬷嬷既是在安抚钟离熙,也是在安抚自己。
    可惜老天爷不长眼,那家人还苟活着,却将夫人这般好的人带走了。黄嬷嬷哽咽道,夫人要是看到小姐凤冠霞被出嫁,一定会很高兴。
    钟离熙从嬷嬷怀中出来,递了块手帕。
    嬷嬷不要伤心了,不如想想进宫的事。钟离熙转移话题道。
    皇后进宫可以从娘家带八个陪嫁,这也是让皇后培养亲信。
    黄嬷嬷无儿无女,孑然一身,要跟着进宫。
    晴儿是她的贴身侍女,也不能落下。
    可除此之外还有六个名额。
    尽管钟离微身居首辅之位,钟家生活简朴的作风也没变。
    钟离熙的流芳院,算上洒扫的丫鬟也就五人。
    说到正事,黄嬷嬷也没空感伤了。
    现在临时培养人是来不及。黄嬷嬷皱眉,心思不定的带进宫反而坏事。
    贵女身边的丫鬟,都是要自幼培养的,再忠心不过。
    封后的圣旨来的太突然,完全打乱了钟家的计划。
    奴婢私下从府中寻摸了几个人选,小姐看着挑,宁缺毋滥。黄嬷嬷嘱咐道,宫中会派来嬷嬷教规矩,正好一起磨磨性子。
    钟离熙提起这个话题,关注的却不是这个。
    嬷嬷您确定要跟我进宫?
    相比钟府的自由,宫中绝对不是一个颐养天年的好地方。
    稍有不慎,还有丧命的危险。
    钟离熙看着两鬓长出白发的嬷嬷,心生酸楚。
    等我进宫,家中只剩父亲,嬷嬷不如留下给我看着父亲?钟离熙试探着开口。
    她着实不想让黄嬷嬷冒这个风险。
    小姐是担心奴婢拖后腿不是,若不是,休要说这种胡话。黄嬷嬷斩钉截铁道,宫中凶险,奴婢才要跟着您。
    夫人不在,她这条命就是给了小姐又何妨。
    叶敛大概不知晓有人将皇宫当成了龙潭虎穴,临近大婚,他依旧不得清闲。
    眼前就坐着和他谈生意的人。
    西南土司使者白蒲多。
    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
    西南崇山峻岭,交通难行,向来是与世隔绝之地。
    大周先祖平定天下,北方戎狄肆虐,相比戎狄的心腹大患,西南就很安分了。
    少数民族聚居,还处在刀耕火种的阶段。
    为了这么一块没有开发的土地,与他们闹掰,南北两面受敌显然不明智。
    好在对方也是这个想法。
    西南诸路的官员都是当地选拔,南诏王任命,土司世袭,赋税徭役皆由当地自便,无需上交中央。
    南诏只需承认西南是大周的领土,偶尔前来上贡便可,大周也会给予丰厚的赏赐。
    总的来说,绝对不让西南吃亏。
    双方默契地维持着这种疏离的关系。
    请,叶敛将功夫茶的小杯盅推到对方面前,白大人找朕谈生意,朕很好奇。
    还约在宫外。
    叶敛端详着手中澄澈的茶水,静等对方开口。
    白蒲多已经换成了大周的服饰,只是民族风情浓郁的面容,配上衣服有些许违和。
    不过汴梁汇聚天下商人,戎人都有,包容性极强,好奇者有之,倒无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
    陛下万安,南诏王托卑职问候陛下。白蒲多操着一口不熟练的大周官话。
    叶敛微笑,官话张口就来,朕也想念南诏王,不知身体可还健壮。
    不就是客气话,谁还不会。
    承蒙陛下庇佑,大王一切安康。白蒲多彬彬有礼。
    一番寒暄后,双方也该进入正题。
    这是南诏的一番心意,希望陛下不要嫌弃。
    白蒲多身后之人掀开一个箱子,其中全是白花花的银锭。
    第78章 真实意图
    提起西南,大周朝臣的印象大都是穷乡僻壤,蛮夷之地。
    可谁知,南诏银矿丰富。
    纯度高,贮藏浅,易挖掘。
    叶敛看着这一大箱的银锭,目光一闪。
    封地有矿,南诏王的生活倒是滋润。
    前段时间钟相和户部的官员来找他商讨,大周铜钱短缺一事。
    叶敛更期待南诏王要做什么生意了。
    白氏是南诏王族姓氏,与段氏、乌氏和方氏,并称南诏四大家族。
    南诏四大家族,身居土司之位,在南诏可谓土皇帝。
    叶敛这个皇帝,在西南都不一定有他们说话好使。
    白蒲多是白氏嫡脉,出手阔绰。
    他这一箱白银亮出来,先行震慑,也免得大周皇帝看轻他们。
    白蒲多暗中察言观色,想从大周皇帝的脸上看出丝毫觊觎之色。
    可惜,大周皇帝的养气功夫好,没有露出端倪。
    白蒲多本就没有小看大周皇帝,见状更是看重几分。
    若说先帝在世时,南诏还搞过阳奉阴违这一招,现在却是万万不敢。
    白蒲多收起小心思,开始说正事。
    南诏想要占城稻?叶敛轻笑一声。
    占城稻出自林邑,林邑就恰好位于大周西南。
    南诏和林邑就是不接壤,也是相距不远。
    叶敛不相信沈溪等人去林邑寻稻种,南诏王没有听到过丝毫风声。
    如此,为何要舍近求远来大周求取?
    这是第一个疑点。
    何况,大周上下清楚确定占城稻优越性的也就叶敛一人。
    哪怕皇庄已经先行实验过,谁又有敢完全确定不会出现意外。
    别看汴梁的百姓如此高兴,来年播种,大概率也就会在荒地上实验,不会冒险大规模种植。
    所以,南诏为何会如此有信心呢?
    这是第二个疑点。
    南诏来的时间太早了。
    第三个疑点,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
    南诏刀耕火种,生产技术落后不说,更不在意种植粮食。
    西南终年湿润暖和,狩猎采集为生。
    只怕占城稻是个幌子。
    白蒲多慎重地点头,大王听闻占城稻能种植在丘陵之上,是最适合南诏生长的稻种。
    南诏多山,土地贫瘠,百姓食不果腹。
    大王忧心痛心,闻有占城稻,当即派臣等前来。
    陛下若愿意赠与稻种和良师,南诏感激不尽,定感念于心,愿上贡万两白银,以示诚意。
    白蒲多恳切上前,行了个大周的拱手礼。
    倒真是像极了为民请命。
    叶敛不答应简直是毫无慈悲之心,也容易引得西南民众不满。
    毕竟南诏还算是大周的附属。
    尽管这个附属不太听话。
    如果不是叶敛知道南诏王的本性,可能真被骗过去。
    毕竟他寻找占城稻的本意也没想过独享。
    但暗卫的密折写得清清楚楚,南诏王贪婪吝啬,压榨剥削甚重,西南百姓苦不堪言。
    叶敛若不是担忧西南少数民族被煽动,早计划把南诏王撤了。
    就这么一个搜刮成性的西南土皇帝,为了百姓吃饱穿暖,要拿天价银子买稻种。
    叶敛露出玩味的笑容。
    他怎么就这么不信呢?
    与其说是意在占城稻,叶敛更相信是后者。
    良师
    又是打科院主意的。
    叶敛垂眸,放下茶盏,南诏既是大周的一部分,朕自然不会厚此薄彼。
    占城稻稻种来自林邑,汴梁取得的稻种也不多,南诏可直接去林邑求购,朕可将识路之人相赠,至于银两就不必了。叶敛抬头,很是大气地表示。
    白蒲多的笑容有些勉强,似乎是没想到叶敛会将银子往外推。
    大周稻种不多,南诏自然不会面墙,卑职等人前去林邑一趟也可。白蒲多很是通情达理,只是眉头仍是皱着,像是在苦恼什么,话难以说出口。
    叶敛拿起茶壶,又重新开始洗茶、泡茶。
    子夜嘴角一抽,南诏使臣这是抛媚眼给瞎子看。
    宿主根本就不接招。
    子夜可不相信宿主看不出来南诏使臣的欲言又止。
    宿主在这里表演专心茶艺,只怕南诏的白大人心里着急坏了。
    白蒲多一开始皱眉只是表演,到后面却是真情实感了。
    大周的皇帝反应也太冷淡了。
    太不会看人脸色了。
    恋耽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