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免费阅读-晋元(35)
攻打高丽自然是没有必要的,与大周不搭界,也没什么好东西。
但不妨碍叶敛演戏。
于是,朝堂上出现神奇的一幕。
圣上固执执意跨海北征,朝臣拼命阻止。
说来也是叶敛的理由和时机找的好,由不得朝臣不相信。
理由:北征高丽。
大周建朝之初,先祖南征北战统一全国上下后,将目光放在戎狄身上,想要夺回幽州。
高丽国王热情来信,表示愿意改降大周,与大周合谋进攻北燕。
先祖喜不自禁,约定互谋大事。
然而战事当前,高丽反戈相对,反咬一口。
不仅将大周的战略布局泄露,还污蔑先祖苛待外族人。
结盟之时,大周为拉拢高丽所馈赠的典籍经书、药材宝物,全部打了水漂。
堪称除戎狄外,吃过的最大一次亏。
结果不出意料,大周败退,先祖抑郁而终。
因此几代大周皇帝对高丽都没好感,国仇家恨皆有。
理由完美,时机也不差。
外部打退戎狄,内部黄河水患消弭。
最起码朝臣都被叶敛的演技骗过去,只当圣上年轻气盛,被戎狄的功绩迷住眼。
谁年轻的时候不认为自己是不世之才,只是后来才认清自我。
圣上继位后虽然波折不断,但最后结果都不错。
换句话来说,这些麻烦事反而促成了圣上的功绩。
如此想来,圣上自信也很正常。
考量这两方印象,朝臣们慌了。
话说什么样的王朝最容易短命?
皇帝征伐无度的绝对算。
战争可是最烧钱的玩意儿。
他们宁愿圣上造个别宫避暑,没准他们也能跟着享受。
这要是战争引发民变,别说皇帝有难,他们这些朝臣也要切号重来。
朝臣:我们拒绝。
朝野内外初定,经黄河水患,府库一空,此时越邻国越海而战,不智。
钟相站出来,大义凌然。
户部尚书胡大人连连点头,恨不得揣着府库剩余的银子潜逃。
叶敛似是被钟相劝动,一脸为难,还是不想放弃的样子。
子夜看着宿主演戏的投入程度,觉得之前的世界,宿主没拿个影帝真是屈才了。
还有殿中的钟相,眼都不眨地跟着宿主飙戏。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老话果然蕴含哲理。
宿主这个黑心的害人不浅啊,把原世界中纯洁无暇的钟离微都带偏了。
眼见朝臣和圣上相持不下,钟相不得不软了口气。
越海讨伐高丽难度高,船队和水军初建,不妨先行实验一番。
钟相的话在其余大臣看来就是缓兵之计。
实验?叶敛扬眉。
见圣上似乎认同这个说法,大臣们将期盼的目光放在钟相身上。
钟离微察觉到圣上略带着揶揄的视线,以及同僚的期待,暗叹一口气,按剧本演了下去。
不妨从汴梁出发,南下试航,增强水军的实力。
钟离微说完,剩下的就靠同僚的配合。
于是,同僚颇为给力地接过重担,成功将圣上征讨高丽的想法延后了。
朝臣摸摸胡须很是欣慰。
他们这也算是犯颜直谏,后世没准名留青史。
叶敛达到目的,心情也不错。
换而言之,双赢!
下朝后,叶敛还没传召,钟相就自觉留下了。
很是自觉。
此事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钟离微无奈道。
数十万石的粮食,不是好藏的。
等船队南下顺便把秋粮运上汴梁,朝臣估计也该明白圣上醉翁之意不在酒了。
届时阻力依旧不会小。
这种招数偶尔用一次才效果好。
用多了,朝臣对圣上没有信任,就是得不偿失了。
钟离微同意配合,也是看在圣上革新漕运是为民谋福祉。
钟相放心,朕明白。
叶敛又不是不知好歹。
科院有袁崇和自己的图纸,造出的海船叶敛没什么好操心的。
只待海船出发,将粮食运送回来,对比一下运输成本,好名正言顺地改革漕运。
改好漕运,北上迁都才有基础,。
但这些都暂且不是叶敛现在要考虑的问题。
钟相留下,主要也不是为了这个,而是摊丁入亩一事。
黄河诸路试行摊丁入亩,效果如何,钟相无疑是最有话语权的。
自试行摊丁入亩后,百姓登记户籍的意愿大大增强,就济宁府而言,摊丁入亩前鱼鳞册人口约为三十万,现在清查后,数量为三十五万。
仅仅济宁一府就有五万的隐民。
更重要的是,济宁府刚刚经过水患和疫病,纵然朝廷救治及时,遇难失踪的人数也有数万人。
一场百年难得一遇的洪灾过后,鱼鳞册上的户籍人数不减反增,这个数据已经够心惊了。
这才只是济宁府。
事实上,黄河诸路总共清查出的隐民上百万。
按这个数量推算到全国,隐民的数量触目惊心。
隐民大都倚靠租佃高门土地为生。
最后的粮食大都是□□或七三分,高门占大头。
高门拥有政治特权免赋税,被压榨的佃户依附高门而生,避户税徭役成为隐民。
黄河水患,高门顾不上百姓,烂摊子还要朝廷收拾。
朝廷和百姓都落不到好处,唯有阡陌纵横的高门占便宜。
钟离微试行摊丁入亩,免去户税,按田亩数量征收赋税,换而言之类似于阶梯纳税。
富者多交税,穷人少交钱。
动了高门和地主的大蛋糕,钟离微遭到的阻力可想而知,
这也是他为何迟迟不回汴梁的原因。
一路辛苦钟相。叶敛感叹道。
在济宁府和返程途中,钟离微一行的波折,叶敛都知道。
幸而有神机营相护。
高门的反应越激烈,越说明钟相戳到了地方。
这场博弈,端看谁技高一筹。
谈到高门,叶敛不由得想到崔翰。
以他对苏家的了解,苏家不会善罢甘休。
纵使崔翰聪明不掺和到朝廷的博弈,苏家同样能用理学为武器对付钟相。
不过是效果可能稍差。
饶是叶敛已经使人邀各派学者来汴梁,也不敢说能压下理学。
理学可是统治后世数百年的指导思想。
叶敛不喜欢侥幸,他要压倒性的胜利。
钟尚宫在济宁府的所作所为可圈可点,虎父无犬女。叶敛夸奖完,话风一转,朕有件事要托付钟尚宫,钟相可愿听一听?
陛下但说无妨。钟离微觉得自己的心脏已经锻炼地足够坚强。
叶敛想要开办手工工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道理,叶敛再清楚不过。
女子地位一落千丈,不正是因为依附男子而活。
大周允许立女户,但全国上下却少有,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生活来源。
当女子能够赚到钱,养活自己甚至家人时,地位自然会发生变化。
恰好,叶敛找到了一个好东西
棉花。
此物就是棉布?钟离微抚摸着,没有绸缎滑顺细腻,但比麻布好的多。
要是足够物美价廉,无疑比绸缎更实用。
棉花早在前朝就已经传入,一开始是作为观赏的花木。
钟相之所以不知道,也是因为棉花并未广泛种植。
甚至暗卫在得知圣上要此物时还很奇怪。
要知道现在的棉花还很原始,棉花别说一朵朵又大又白又软了,简直是前者反义词。
树枝高大,果实小,产量低。
科院与请来的老农看到此物简直是一头雾水。
在良田中种树,简直是糟蹋土地。
在叶敛的强硬要求下,原始棉花经过改良,终于有了几分模样。
经过改良的植株由三米高降到了一道两米,产量也有所提高。
又经过一系列的步骤,才实现了钟离微面前的棉布。
叶敛想开的就是纺织场。
棉花变成棉布的过程,就是创造出的劳动岗位。
而且纺织场不需要太大的力气,要的是细心和耐心。
女子比男子更有优势,绝对可以胜任。
朕想将此事交予钟尚宫。叶敛明言,拿起棉布垂眸道,钟相不觉得天下女子困于闺阁太可惜了吗?
钟尚宫不逊男子,却无法大展拳脚,这世间男女各占一半,让男女之分重过才华,是不是有些狭隘。
叶敛此言已经是和钟相摊牌。
既然钟离熙已经偏离贵女,要被俗世评判,不如更加大胆一些。
钟相不用急着拒绝朕,可以回去和钟尚宫商量。叶敛将棉布放下淡淡说道。
钟相神情复杂。
他太了解女儿的志气,已经能猜到最后的结果。
这算不算另一种父女相似。
他站在整个官场的对面,改革土地制度。
钟离熙冒天下之大不韪,挑战男尊女卑。
两人都选择了最难走的路。
可要是拒绝,就是生生折断女儿的翅膀。
钟离微一路恍惚,不由得闭上眼睛。
钟相不要高看了自己,低估了钟尚宫。
圣上的话尚在耳边。
钟离微不由得想到济宁府的时光。
他忙于治水,疫病发现时,他在视察堤坝,是女儿冷静地封闭安置点,将进出的人员全部隔离,安定人心。
因为她动作果决,以身作则,才没使疫情扩散到济宁府之外。
在济宁府时虽忙碌危险,但钟离熙身上焕发的精神是汴梁不能比的。
第59章 和亲
钟离熙接下了织造院的职位。
尽管离开抚孤院去织造院是重新开始。
但士为知己者死。
抚孤院是救助,织造院就是重生。
钟离熙自然能认出,抚孤院和织造院哪个更重要。
织造院能给更多普通女子机会,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有圣上的支持,女儿一定会坚持走下去。钟离熙目光坚定地对父亲道。
钟离微叹了口气,为父试行摊丁入亩,光光你一直支持为父,其中艰险不足为外人道,为父也会永远站在你的身后。
他就是拼了一身血肉不要,也会护住女儿。
钟离熙抱住父亲,趴在父亲怀中,快速地眨了眨眼睛,将眼中的雾气散去。
现在已经比女儿我想象的好很多了,不要替我担心。钟离熙闷闷道。
圣上性情刚毅,胸有计谋,有圣上和父亲的支持,情况已经好得超出钟离熙的预料。
毕竟圣上明言男女之别比不得才华高下。
圣上要她做女官第一人,她就要做的漂漂亮亮。
让那些迂腐的男人闭嘴。
叶敛秉承闷声发大财的优良传统,织造局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开了起来。
朝中大臣忙着就摊丁入亩和海船出航的事与圣上掰扯。
天公作美,海船一路乘风破浪,顺利南下。
叶敛也不再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
木已成舟,反对也没用。
不看跟着船队去的都有谁。
邱挽卿成功替代怀安侯韦瑞,成为新时期叶敛的一块砖,也就是宠臣。
刚从济宁府回汴梁,就又被派去协调水军。
还好陈国公府的效率很高,两家的婚事定了下来。
邱挽卿倒是干劲十足,毕竟要娶媳妇的人,他也想多办差事。
辅国将军府家底薄,邱挽卿可不愿娶了陈国公府的姑娘回来,还要姑娘的嫁妆贴补家用。
朝廷的海船到了广南西路,邱挽卿拿出圣上的令牌。
三十艘海船横亘海面,水军军容肃穆。
广南知府:陛下你还说不是早有准备?
相关利益人员都恨不得气吐血。
圣上这也太不讲究了。
居然还要将漕运的银子留到来年,作为衙门的第二年资金。
不知该不该夸圣上精打细算。
因着海运一事,朝堂又热闹了好些时候。
但胳膊拧不过大腿。
漕运的积弊,叶敛既是有心改造,就没想半途而废。
那么多水军跟着也不是游山玩水用的。
科院的三十艘海船,在考量运载量的时候,同样没放弃防御能力。
叶敛的图纸,科院等官员的改良监督,配上大周最优秀的工匠。
造出的海船堪称世界一流。
一路上稳稳当当,顺道剿灭了海面上骚扰商船的海盗,赢得了沿海商民的好感,载誉而归。
沿海的大商户甚至看上了船队的海船,重金想买下一艘。
远在汴梁的叶敛看到这条消息,扣了扣下巴。
不错,很识货。
开价五万两白银,价格还能再谈。
这生意能做。
科院的造船技术足够成熟,一艘船的造价最多不过一万两。
转手就能赚四倍,就是不如玻璃暴利,利润也很客观了。
玻璃的市场还是太小了。
商户愿意出高价,也是有利可图。
广南两路的海外贸易繁荣,广州港是大周有名的下南洋的大船港。
南洋,抑或更远的西洋,大周的茶叶丝绸瓷器都是抢手货,供不应求,每每是船刚到港,商品就被抢购一空。
获利高达十倍。
如此赚钱的生意,当然是让人趋之若鹜。
同样高利润代表高风险。
其中最大的风险莫过于海路遥远凶险。
碰上恶劣天气,稍有不慎,船毁人亡。
有濒临破产的人家,孤注一掷,派出一艘船下西洋,幸运归来,翻身成为大财主。
也有富户兴起,船毁人亡,银子白白打了水漂。
不过在高额利益的驱使下,海外贸易越发繁盛是大趋势。
沿海的商户愿意花大价钱购买水军海船也不是想当冤大头或讨好朝廷,而是看在海船优越的性能上。
载重量大,防御功能强,速度也不慢,操作简单。
这简直是他们的梦中情船。
有了这艘船,他们能多运多少货,少损失多少船,换句话来说就是挣得多少白花花的银子。
叶敛给科院的定位是引领。
无论是船,还是火器。
想要永远保密最好的办法是不拿出来。
既想要用,还想保密,是不可能的,技术早晚会泄露。
科院要做的不是花费大心思保密,而是在对方破解之前,研发出新一代技术。
永远保持引领的地位,才不会害怕被超越。
所以造船厂貌似也是不错的生财之道。
造船厂产生的工作单位恰好能安抚漕运沿线的百姓。
一举两得。
至于利益受损的官员
叶敛摊手,那他就管不着了。
拿着朝廷的高薪,不安分就撸掉。
他这个皇帝的私库还干干净净呢,那些大臣比他都有钱。
九月末,海船北上返程。
从漕运中获利颇丰的上下官员,无比希望船队出现纰漏。
灭了圣上改漕运为海运的心思。
然而,事实相反。
老天爷可能是觉得大周经历过水患已经够惨了,格外给面子。
一路秋高气爽,风平浪静。
连海盗都龟缩不敢出声,生怕招惹到邱挽卿这个煞神。
船队甚至提前五天回到了汴梁。
每石粮食耗费不过三四两白银。
按此方式,至少节省下上百万两银子。
事实当前,对上圣上似笑非笑的面容,狡辩的声音都没了。
若是少个几万两,还能用不安全为由。
恋耽美
但不妨碍叶敛演戏。
于是,朝堂上出现神奇的一幕。
圣上固执执意跨海北征,朝臣拼命阻止。
说来也是叶敛的理由和时机找的好,由不得朝臣不相信。
理由:北征高丽。
大周建朝之初,先祖南征北战统一全国上下后,将目光放在戎狄身上,想要夺回幽州。
高丽国王热情来信,表示愿意改降大周,与大周合谋进攻北燕。
先祖喜不自禁,约定互谋大事。
然而战事当前,高丽反戈相对,反咬一口。
不仅将大周的战略布局泄露,还污蔑先祖苛待外族人。
结盟之时,大周为拉拢高丽所馈赠的典籍经书、药材宝物,全部打了水漂。
堪称除戎狄外,吃过的最大一次亏。
结果不出意料,大周败退,先祖抑郁而终。
因此几代大周皇帝对高丽都没好感,国仇家恨皆有。
理由完美,时机也不差。
外部打退戎狄,内部黄河水患消弭。
最起码朝臣都被叶敛的演技骗过去,只当圣上年轻气盛,被戎狄的功绩迷住眼。
谁年轻的时候不认为自己是不世之才,只是后来才认清自我。
圣上继位后虽然波折不断,但最后结果都不错。
换句话来说,这些麻烦事反而促成了圣上的功绩。
如此想来,圣上自信也很正常。
考量这两方印象,朝臣们慌了。
话说什么样的王朝最容易短命?
皇帝征伐无度的绝对算。
战争可是最烧钱的玩意儿。
他们宁愿圣上造个别宫避暑,没准他们也能跟着享受。
这要是战争引发民变,别说皇帝有难,他们这些朝臣也要切号重来。
朝臣:我们拒绝。
朝野内外初定,经黄河水患,府库一空,此时越邻国越海而战,不智。
钟相站出来,大义凌然。
户部尚书胡大人连连点头,恨不得揣着府库剩余的银子潜逃。
叶敛似是被钟相劝动,一脸为难,还是不想放弃的样子。
子夜看着宿主演戏的投入程度,觉得之前的世界,宿主没拿个影帝真是屈才了。
还有殿中的钟相,眼都不眨地跟着宿主飙戏。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老话果然蕴含哲理。
宿主这个黑心的害人不浅啊,把原世界中纯洁无暇的钟离微都带偏了。
眼见朝臣和圣上相持不下,钟相不得不软了口气。
越海讨伐高丽难度高,船队和水军初建,不妨先行实验一番。
钟相的话在其余大臣看来就是缓兵之计。
实验?叶敛扬眉。
见圣上似乎认同这个说法,大臣们将期盼的目光放在钟相身上。
钟离微察觉到圣上略带着揶揄的视线,以及同僚的期待,暗叹一口气,按剧本演了下去。
不妨从汴梁出发,南下试航,增强水军的实力。
钟离微说完,剩下的就靠同僚的配合。
于是,同僚颇为给力地接过重担,成功将圣上征讨高丽的想法延后了。
朝臣摸摸胡须很是欣慰。
他们这也算是犯颜直谏,后世没准名留青史。
叶敛达到目的,心情也不错。
换而言之,双赢!
下朝后,叶敛还没传召,钟相就自觉留下了。
很是自觉。
此事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钟离微无奈道。
数十万石的粮食,不是好藏的。
等船队南下顺便把秋粮运上汴梁,朝臣估计也该明白圣上醉翁之意不在酒了。
届时阻力依旧不会小。
这种招数偶尔用一次才效果好。
用多了,朝臣对圣上没有信任,就是得不偿失了。
钟离微同意配合,也是看在圣上革新漕运是为民谋福祉。
钟相放心,朕明白。
叶敛又不是不知好歹。
科院有袁崇和自己的图纸,造出的海船叶敛没什么好操心的。
只待海船出发,将粮食运送回来,对比一下运输成本,好名正言顺地改革漕运。
改好漕运,北上迁都才有基础,。
但这些都暂且不是叶敛现在要考虑的问题。
钟相留下,主要也不是为了这个,而是摊丁入亩一事。
黄河诸路试行摊丁入亩,效果如何,钟相无疑是最有话语权的。
自试行摊丁入亩后,百姓登记户籍的意愿大大增强,就济宁府而言,摊丁入亩前鱼鳞册人口约为三十万,现在清查后,数量为三十五万。
仅仅济宁一府就有五万的隐民。
更重要的是,济宁府刚刚经过水患和疫病,纵然朝廷救治及时,遇难失踪的人数也有数万人。
一场百年难得一遇的洪灾过后,鱼鳞册上的户籍人数不减反增,这个数据已经够心惊了。
这才只是济宁府。
事实上,黄河诸路总共清查出的隐民上百万。
按这个数量推算到全国,隐民的数量触目惊心。
隐民大都倚靠租佃高门土地为生。
最后的粮食大都是□□或七三分,高门占大头。
高门拥有政治特权免赋税,被压榨的佃户依附高门而生,避户税徭役成为隐民。
黄河水患,高门顾不上百姓,烂摊子还要朝廷收拾。
朝廷和百姓都落不到好处,唯有阡陌纵横的高门占便宜。
钟离微试行摊丁入亩,免去户税,按田亩数量征收赋税,换而言之类似于阶梯纳税。
富者多交税,穷人少交钱。
动了高门和地主的大蛋糕,钟离微遭到的阻力可想而知,
这也是他为何迟迟不回汴梁的原因。
一路辛苦钟相。叶敛感叹道。
在济宁府和返程途中,钟离微一行的波折,叶敛都知道。
幸而有神机营相护。
高门的反应越激烈,越说明钟相戳到了地方。
这场博弈,端看谁技高一筹。
谈到高门,叶敛不由得想到崔翰。
以他对苏家的了解,苏家不会善罢甘休。
纵使崔翰聪明不掺和到朝廷的博弈,苏家同样能用理学为武器对付钟相。
不过是效果可能稍差。
饶是叶敛已经使人邀各派学者来汴梁,也不敢说能压下理学。
理学可是统治后世数百年的指导思想。
叶敛不喜欢侥幸,他要压倒性的胜利。
钟尚宫在济宁府的所作所为可圈可点,虎父无犬女。叶敛夸奖完,话风一转,朕有件事要托付钟尚宫,钟相可愿听一听?
陛下但说无妨。钟离微觉得自己的心脏已经锻炼地足够坚强。
叶敛想要开办手工工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道理,叶敛再清楚不过。
女子地位一落千丈,不正是因为依附男子而活。
大周允许立女户,但全国上下却少有,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生活来源。
当女子能够赚到钱,养活自己甚至家人时,地位自然会发生变化。
恰好,叶敛找到了一个好东西
棉花。
此物就是棉布?钟离微抚摸着,没有绸缎滑顺细腻,但比麻布好的多。
要是足够物美价廉,无疑比绸缎更实用。
棉花早在前朝就已经传入,一开始是作为观赏的花木。
钟相之所以不知道,也是因为棉花并未广泛种植。
甚至暗卫在得知圣上要此物时还很奇怪。
要知道现在的棉花还很原始,棉花别说一朵朵又大又白又软了,简直是前者反义词。
树枝高大,果实小,产量低。
科院与请来的老农看到此物简直是一头雾水。
在良田中种树,简直是糟蹋土地。
在叶敛的强硬要求下,原始棉花经过改良,终于有了几分模样。
经过改良的植株由三米高降到了一道两米,产量也有所提高。
又经过一系列的步骤,才实现了钟离微面前的棉布。
叶敛想开的就是纺织场。
棉花变成棉布的过程,就是创造出的劳动岗位。
而且纺织场不需要太大的力气,要的是细心和耐心。
女子比男子更有优势,绝对可以胜任。
朕想将此事交予钟尚宫。叶敛明言,拿起棉布垂眸道,钟相不觉得天下女子困于闺阁太可惜了吗?
钟尚宫不逊男子,却无法大展拳脚,这世间男女各占一半,让男女之分重过才华,是不是有些狭隘。
叶敛此言已经是和钟相摊牌。
既然钟离熙已经偏离贵女,要被俗世评判,不如更加大胆一些。
钟相不用急着拒绝朕,可以回去和钟尚宫商量。叶敛将棉布放下淡淡说道。
钟相神情复杂。
他太了解女儿的志气,已经能猜到最后的结果。
这算不算另一种父女相似。
他站在整个官场的对面,改革土地制度。
钟离熙冒天下之大不韪,挑战男尊女卑。
两人都选择了最难走的路。
可要是拒绝,就是生生折断女儿的翅膀。
钟离微一路恍惚,不由得闭上眼睛。
钟相不要高看了自己,低估了钟尚宫。
圣上的话尚在耳边。
钟离微不由得想到济宁府的时光。
他忙于治水,疫病发现时,他在视察堤坝,是女儿冷静地封闭安置点,将进出的人员全部隔离,安定人心。
因为她动作果决,以身作则,才没使疫情扩散到济宁府之外。
在济宁府时虽忙碌危险,但钟离熙身上焕发的精神是汴梁不能比的。
第59章 和亲
钟离熙接下了织造院的职位。
尽管离开抚孤院去织造院是重新开始。
但士为知己者死。
抚孤院是救助,织造院就是重生。
钟离熙自然能认出,抚孤院和织造院哪个更重要。
织造院能给更多普通女子机会,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有圣上的支持,女儿一定会坚持走下去。钟离熙目光坚定地对父亲道。
钟离微叹了口气,为父试行摊丁入亩,光光你一直支持为父,其中艰险不足为外人道,为父也会永远站在你的身后。
他就是拼了一身血肉不要,也会护住女儿。
钟离熙抱住父亲,趴在父亲怀中,快速地眨了眨眼睛,将眼中的雾气散去。
现在已经比女儿我想象的好很多了,不要替我担心。钟离熙闷闷道。
圣上性情刚毅,胸有计谋,有圣上和父亲的支持,情况已经好得超出钟离熙的预料。
毕竟圣上明言男女之别比不得才华高下。
圣上要她做女官第一人,她就要做的漂漂亮亮。
让那些迂腐的男人闭嘴。
叶敛秉承闷声发大财的优良传统,织造局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开了起来。
朝中大臣忙着就摊丁入亩和海船出航的事与圣上掰扯。
天公作美,海船一路乘风破浪,顺利南下。
叶敛也不再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
木已成舟,反对也没用。
不看跟着船队去的都有谁。
邱挽卿成功替代怀安侯韦瑞,成为新时期叶敛的一块砖,也就是宠臣。
刚从济宁府回汴梁,就又被派去协调水军。
还好陈国公府的效率很高,两家的婚事定了下来。
邱挽卿倒是干劲十足,毕竟要娶媳妇的人,他也想多办差事。
辅国将军府家底薄,邱挽卿可不愿娶了陈国公府的姑娘回来,还要姑娘的嫁妆贴补家用。
朝廷的海船到了广南西路,邱挽卿拿出圣上的令牌。
三十艘海船横亘海面,水军军容肃穆。
广南知府:陛下你还说不是早有准备?
相关利益人员都恨不得气吐血。
圣上这也太不讲究了。
居然还要将漕运的银子留到来年,作为衙门的第二年资金。
不知该不该夸圣上精打细算。
因着海运一事,朝堂又热闹了好些时候。
但胳膊拧不过大腿。
漕运的积弊,叶敛既是有心改造,就没想半途而废。
那么多水军跟着也不是游山玩水用的。
科院的三十艘海船,在考量运载量的时候,同样没放弃防御能力。
叶敛的图纸,科院等官员的改良监督,配上大周最优秀的工匠。
造出的海船堪称世界一流。
一路上稳稳当当,顺道剿灭了海面上骚扰商船的海盗,赢得了沿海商民的好感,载誉而归。
沿海的大商户甚至看上了船队的海船,重金想买下一艘。
远在汴梁的叶敛看到这条消息,扣了扣下巴。
不错,很识货。
开价五万两白银,价格还能再谈。
这生意能做。
科院的造船技术足够成熟,一艘船的造价最多不过一万两。
转手就能赚四倍,就是不如玻璃暴利,利润也很客观了。
玻璃的市场还是太小了。
商户愿意出高价,也是有利可图。
广南两路的海外贸易繁荣,广州港是大周有名的下南洋的大船港。
南洋,抑或更远的西洋,大周的茶叶丝绸瓷器都是抢手货,供不应求,每每是船刚到港,商品就被抢购一空。
获利高达十倍。
如此赚钱的生意,当然是让人趋之若鹜。
同样高利润代表高风险。
其中最大的风险莫过于海路遥远凶险。
碰上恶劣天气,稍有不慎,船毁人亡。
有濒临破产的人家,孤注一掷,派出一艘船下西洋,幸运归来,翻身成为大财主。
也有富户兴起,船毁人亡,银子白白打了水漂。
不过在高额利益的驱使下,海外贸易越发繁盛是大趋势。
沿海的商户愿意花大价钱购买水军海船也不是想当冤大头或讨好朝廷,而是看在海船优越的性能上。
载重量大,防御功能强,速度也不慢,操作简单。
这简直是他们的梦中情船。
有了这艘船,他们能多运多少货,少损失多少船,换句话来说就是挣得多少白花花的银子。
叶敛给科院的定位是引领。
无论是船,还是火器。
想要永远保密最好的办法是不拿出来。
既想要用,还想保密,是不可能的,技术早晚会泄露。
科院要做的不是花费大心思保密,而是在对方破解之前,研发出新一代技术。
永远保持引领的地位,才不会害怕被超越。
所以造船厂貌似也是不错的生财之道。
造船厂产生的工作单位恰好能安抚漕运沿线的百姓。
一举两得。
至于利益受损的官员
叶敛摊手,那他就管不着了。
拿着朝廷的高薪,不安分就撸掉。
他这个皇帝的私库还干干净净呢,那些大臣比他都有钱。
九月末,海船北上返程。
从漕运中获利颇丰的上下官员,无比希望船队出现纰漏。
灭了圣上改漕运为海运的心思。
然而,事实相反。
老天爷可能是觉得大周经历过水患已经够惨了,格外给面子。
一路秋高气爽,风平浪静。
连海盗都龟缩不敢出声,生怕招惹到邱挽卿这个煞神。
船队甚至提前五天回到了汴梁。
每石粮食耗费不过三四两白银。
按此方式,至少节省下上百万两银子。
事实当前,对上圣上似笑非笑的面容,狡辩的声音都没了。
若是少个几万两,还能用不安全为由。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