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 八零年代女首富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650节

    因为他想建芯片厂。
    他出生在大陆, 成长在台湾, 工作在美国,近年来才回台湾,参与了芯片厂的创建。
    但他希望在大陆建芯片厂。因为这是他父母的理想, 他父母当初是一块儿撤去台湾的,那会儿他才刚上小学呢。
    周秋萍没说话, 只听对方说下去。一般人到大陆创业, 第一反应应该是找政府, 尤其是芯片行业。
    就是台积电能飞起, 也少不了台湾政府的大力扶持。
    林博士像是在叹息:“我原本参与的是无锡一个项目建厂,但审批实在太慢了。芯片行业更新很快,再等下去,准备引进的生产线已经落后了。我希望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做事。”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大陆也启动了芯片工程。1986年的叫做“531战略”,1990年的又叫“908工程”,都是国家部委牵头的大项目。
    无锡的那家工厂,承接的就是908工程。但现在已经是1993年了,这个工厂还没影子,技术尚未引进,工厂也没开始建。
    但周秋萍感觉建不建也无所谓。因为很可能等它建好的时候,那引进的技术早就被淘汰掉了。
    周秋萍开门见山:“那你需要我们做什么?是帮忙联系地方政府还是单纯的投资?政府的话,海城我们比较熟悉些,如果需要土地的话,浦东那边我们有地,可以划拨出来用。我个人建议可以选择海城。”
    为啥呢?很简单。
    一个是交通便利,海城算是一个枢纽,海陆空交通工具都有。
    林博士要在大陆建厂的话,那肯定得从外面请工程师。因为断层时间太久了,光靠大陆的专业人士,现在这事真没啥希望。否则也不用从531变成908,从战略变成工程。
    美国的芯片行业,华人工程师出头的不少。他们过来参与建厂,拖家带口的可能性很小。交通方便,他们回去探亲也方便。
    另一个就是海城的城市氛围。要怎么形容呢?两个字:洋气。
    大陆虽然已经改革开放十几年,但摸着石头过河是真摸着。一直到今年开十四-大,才正儿八经提出市场经济的概念。
    在这种大背景下,洋气的海城更加适合从海外归来的华人。否则格格不入的生活习惯和氛围,会让人家不自在的。
    对,她就是考虑的这么周到。
    她甚至已经考虑到了,如果有这么多人过来的话,那应该如何安排人家的住宿?
    长期住酒店肯定不现实,得有个稳定的住处。
    不知道现在的政策变没变,外籍人士是否能住普通社区?实在不行的话,干脆把他们住的小区让出来。
    反正东方大厦已经完工,贸易公司也已经完成搬迁。留下了一个办公室是为了方便联系小区的顾客。
    不过如果要长期留在海城的话,他们肯定不能长久和家人分离。于是配套的成熟社区必须得有。
    学校是最起码的。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必须得一应俱全。
    她瞬间就将这件事和她之前考虑过的私立学校结合到了一起。
    再顺带着,芯片厂的家属社区也有着落了。
    她原本就想以航母为依托,构建主题乐园,然后往外扩延,打造一个成熟的社区。
    现在,这二者之间就有了联系的点。
    周秋萍面带微笑:“你希望我们做的,我们能做的,我们都会尽量去做。后勤保障工作,我们可以想办法负责。”
    林博士吃了一惊,他就是过来融资的,难听点讲叫打秋风。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周老板居然会这么热心。
    的确,眼下芯片挺红的,呈现出来的是朝气蓬勃,如日中天的朝阳行业态势,很多人想进来分一杯羹。
    1991年年底,首钢就说了,首钢的未来不姓钢,开始朝半导体行业进军。
    炼钢的和造芯片的,听上去八竿子打不到一处。但无所谓,这时代搞芯片最重要的是有钱。
    比方说林博士关注的908工程,为什么光论证就要论证两年?因为投资高呗。大陆没钱,起码政府掏钱很艰难,而且要花钱的地方又太多,20亿的投资资金,那当然得反复论证。
    首钢无所谓,财大气粗。除了烟草之外,它是排得上名号的纳税大户。1991年,首钢的销售额是91亿人民币,利税却高能达29亿人民币,可想它的净利润究竟有多高。
    所以它才能决定造芯片,就能立刻找日本厂商合作,开始撸起袖子盖厂,准备引进生产线,而不是反复论证。
    林博士之所以在学生的引荐下过来找这位在大陆赫赫有名的富商,也是存着对方财大气粗的心思,好为自己盖厂找钱。
    却不曾想,对方对芯片的确有热情。
    于是他便鼓足勇气,认真地强调:“要砸钱,需要往里面投很多钱。”
    一家晶圆厂的投资动辄上百亿美元,一台光刻机动不动就是几千万美元到2亿美元不等。更让人崩溃的是,晶圆厂不是盖起来了就能投入生产,还要经过漫长的调试阶段。
    所以这不是一家一户可以投钱搞定的事。
    林博士解释道:“我们想做的芯片厂专门做代工,不搞idm模式,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封测,全都自己做的话,成本太高,效率太低。台积电现在做的就是代工模式。这就好比现在的报社,有编辑部和印刷部。如果印刷厂只听编辑部的,配合后者进行生产,那么昂贵的印刷机,势必要闲置。我听说大陆在搞改革,二者分离,印刷厂专门对外面接任务,效率就大大提高。”
    他拿印刷厂出来说事,就是害怕这位女老板对芯片行业一无所知,搞不明白他的意思。
    周秋萍的确对芯片知之甚少,但她毕竟是重生人士,而且从1989年就开始投资搞电脑,甚至还能纵容龙心的研发团队近乎于烧钱似的搞自己的芯片。
    所以她接受度很高,很快就点头:“所以您的意思是我能多找几位投资人?”
    林博士点头,给投资人打气:“芯片是很有前景的发展行业。”
    周秋萍也直接切入主题,问了最关键的问题:“如果资金到位的话,请问多长时间才能把厂建起来?”
    后者是关键。
    她愿意在这个行业上砸钱,除了一点点执念,类似于对航母的执念之外,更重要的是90年代是个人pc以及其他数码消费品的黄金时代。倘若能赶上这一波红利,那起码能挣到第一笔钱,才能支撑后期继续烧钱。
    如果他速度慢,办厂到投产要花个七八年时间,那完蛋了。
    98年可是有严重的世界性金融危机的。
    千禧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那可是横扫千军,多少企业直接破产。
    虽然她说不清楚里面的具体关系。但她清楚以烧钱而著称的芯片行业,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会遭受重大打击。
    林博士审慎地表态:“如果政策支持,资金能如期到位的话,那两年内应该能够建厂投产。”
    周秋萍点头微笑:“ok,我们就两年为期,我会用这个来游说我的朋友投资。”
    她表现的如此大方,那这餐饭自然吃得痛快。
    大家一道品尝了椰汁炖鸡,又吃了大名鼎鼎的烧鹅皇,然后一致赞美这里的大师傅手艺的确过人。
    有三个小朋友帮忙,这餐饭轻轻松松实现了光盘目标。
    林博士没多待,又和他们寒暄了几句,便告辞离开。
    倒是龙心的前任工程师张俊没走,送完人之后回来说话:“林博士是出了名的建厂高手,他带领团队在新加坡建厂,只花了不到一年时间。也是因为他的积极举荐,我们才能去新加坡的这家工厂工作。”
    周秋萍惊讶:“你去新加坡了?你不是在美国留学吗?”
    印象当中,满打满算,他好像也来不及拿毕业证。
    张俊摇头:“机会难得。林博士之前在台湾建厂的时候,就曾经想从大陆招工程师过去,这样可以代为培养。但那边不愿意,新加坡还好,这方面限制不严格,这才让他找到了机会。”
    他之所以愿意在中间当掮客,帮忙拉投资,就是因为这份前情。
    周秋萍点点头:“我明白了,我会尽量找钱的。过完年我就回海城,给他在海城领导面前做介绍。”
    对芯片这种东西,钱重要,人才重要,政府的政策扶持更重要。
    张俊聊了自己在新加坡的体验,看看时候不早了,便告辞离开。
    周秋萍和余成送他出门,在门口撞见了刚好进来的曹敏莉和卢振军。
    老卢同志一见人就下意识地皱眉毛,待到他们送完人回来,他就像跟一言难尽一样:“你们怎么跑到香港来过年了?”
    因为国际长途太贵,所以平常大家没事时很少打电话,故而他到今天才从曹敏莉口中得知,这一家老小全都来了香港。
    他原本还计划除夕当天飞回海城呢,正月初三再走。
    周秋萍第一反应就是在心中翻白眼,关你屁事,管的挺宽。
    曹敏莉也觉得他说话有问题:“我欢迎大家过来,好长时间没聚了,好生想念。”
    卢振军知道自己犯了众怒,不敢再吭声了,自己相当识相地转移话题:“刚才那是小张吧?他不是在美国留学吗?”
    周秋萍都要佩服这位大佬的记忆力了。太牛掰了,关俊同学对他来说应该是位无关紧要的小人物。大家只是在江州住在大院子里时,短暂的相处过。
    结果人家的去处,他都记得一清二楚。
    余成简单解释了事情经过,主动邀请:“不知道二位老板有没有投资的兴趣?”
    当初台积电在台湾建厂的时候同样没钱,是政府的大佬一个个给商界大佬打电话,化缘化来的钱。
    但那会儿台湾已经是四小龙,有钱了,商界大佬卖政界大佬面子,你掏一把我掏一把,就把钱筹的差不多了。
    大陆不行,大陆太穷了。自主权大的民营企业才刚刚开始正儿八经发展。各种生产公司以及国营单位,即便财大气粗,上面的婆婆也太多了,不是想干啥就干啥。
    首钢之所以能够袖子一摞就搞芯片,也是因为他们的掌门人以狂而著称,胆子向来很大,不怎么卖婆婆们面子。
    所以余成把目标放在了灵活度更高的掌门人身上。
    曹敏莉从头听到尾,提醒他们:“既然打算在这方面投资,我个人建议将这家公司的注册地点放到维京群岛。”
    倒不是为了优惠的税收政策。
    毕竟不管是那位拥有美国国籍的台湾的林博士,还是他们当中任何一人注资,都决定了这家工厂的性质是合资,无所谓注册地点在何处。
    真正关键的点在于技术引进的限制。
    苏联是解体了,但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技术壁垒并没有消失。
    她对大陆的芯片市场知之甚少,但她清楚龙心一直在搞这方面的研发。从90年搞到现在,也没听说有任何成果。大环境如何,她心里就有数了。
    坦白说,曹董也看好这个行业。
    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能够利用的也就是廉价的劳动力。
    如果不想办法提高附加价值,那么整个行业都很快会被淘汰。
    毕竟准入门槛太低了。
    去年美国新当选的那位总统,在他的竞选文件里曾经明确提出了:50年代的美国靠着高速公路网获得了发展,21世纪的美国,需要新的道路。
    结合社会大背景和他的其他竞选文件以及演讲,这个路是指信息行业。
    显而易见,随着苏联的解体,世界格局已经呈现出一枝独大的局势。放弃军备竞赛之后,美利坚的精力会主要放在经济上。
    鉴于它龙头老大的地位,它对什么方向使劲,那个方向就会取得长足的发展。
    这就好像为什么战争年代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一样。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对各行各业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发展良机。
    如果在此时此刻搭上顺风车,那么从中获取红利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所谓商人的眼光准不准,说的不就是这个吗?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