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首辅夫人重生后

子夜灯火-子夜灯火笔趣阁(15)

    说到这儿,杨夫人忍不住落泪。
    徐中行心下一动,摸出来了一丝意思,但是面上却一点不露,只是不疼不痒的继续安慰杨夫人,压根不接茬。
    杨夫人见他如此,忍不住咬了咬牙,权衡片刻,到底将脸面踩在了脚底,低声道:慎之,这件事,你能不能帮一帮我,杨家如今这个情形,静姝也是实在找不下什么合适的人家,留在家里,我也怕那混子来报复,能不能你将她带回延宁府,让你夫人帮她找个人家。
    这话一说出来,屋里顿时陷入一片寂静。
    杨夫人脸上臊得不行,压根就不敢看徐中行的脸。
    当初杨言正是动过将杨静姝嫁给徐中行的念头的,可是当时的她看不上徐中行的出身,哪怕杨言正再三说他非池中之物,她也没松口。
    现在说的好听,日后的事情又怎么能说得好呢?还是嫁给大户人家保险些。
    可是后来这个结果,她心里也是有些后悔。
    徐中行虽然落魄,却顾念旧情,而那家人,却是一点情面不讲,直接休妻。
    而她现在唯一能依靠的也就只有徐中行了,因此她必须牢牢抓住。
    有了这个念头,即便杨夫人觉得丢脸,也紧咬着牙关,硬生生顶住了。
    徐中行许久之后终于开了口:师母的意思我知道了,不过师母请放心,日后我会找省府的同僚商议,不会再让那人来上门打扰,至于小姐的婚事,我也会和夫人说明的。
    意思就是,说个婚事可以,接回去不行。
    杨夫人最主要的目的破灭了,她心中顿时有些气馁,还想再说些什么,但是此时徐中行却已经转身往门外走:师母,我还有些话要和如珪说,就先告辞了。
    杨夫人看着徐中行掀帘子出去的背影,忍不住咬了咬牙,倒是忘了,这小子这段时间虽然对他们母子几人多有照顾,但是脾气却十分孤拐,当年她找他过来暗示他不要妄想攀高枝,那时他不过一个穷书生,对她也不见恭敬多少,如今自己一家子都要依靠他,他虽然看着温和,却也不见得能这般轻易的被她拿捏。
    看起来这事儿还是得缓一缓了,杨夫人眼中闪过复杂的神色。
    徐中行出了杨夫人的屋子,眉头微蹙,他几乎能猜到杨夫人的意思,心里也是难免有些厌恶。
    这位杨夫人,这点小心思,倒还是和当年一样。
    他没再多想,抬脚就去了前头倒座房,那里是杨如珪的书房。
    过去的时候,杨如珪正在如痴如醉的看书。
    他虽然性子急躁,做事情也毛毛躁躁的,但是在念书这件事上,却很用心,可以说是个书痴了,徐中行每次过来,都会给他带些书过来。
    杨如珪看书看得十分认真,徐中行进来都没察觉,一直等到徐中行走到他跟前,他这才恍然抬起头,有些懵然的看向徐中行。
    然后露出一个笑来:徐兄,你来了啊,母亲给你说完话了?
    徐中行点了点头,杨如珪急忙招呼他坐下,又亲手给他倒了一杯茶,这才笑着道:徐兄你这次带过来的书是书斋里新出的吧,我在其他同窗那里都未曾见过。
    徐中行点了点头:是我让书斋老板特意为你采购的。
    杨如珪顿时一脸的感动:真是多谢徐兄了。
    徐中行只是淡淡摆了摆手:小事罢了。
    说完他又顿了顿:你和巡抚大人的公子关系处的如何了?
    要说这一省的文官之首,名义上是布政使,但是实际上却是巡抚,布政使和按察使不过是他的副手罢了。
    徐中行将杨如珪送进了本省最大的书院,正好与巡抚大人的公子是同窗。
    杨如珪一听这话就苦了脸:我按着你的意思,和那位公子套近乎,可是他却仿佛十分看不上我,自来对我没什么好脸色。
    徐中行听了这话也不失望,只从袖子里又掏出一个信封递了过来:即是如此,那你日后也不必再去接近他了,只是在这之前,你需得接着同窗的名义,将这封信送进巡抚府,记着,一定要亲手交给巡抚大人。
    说完,也不顾杨如珪惊讶的神色,低声教了他一番说辞。
    杨如珪听完,更惊讶了,有些纠结道:这,这真的成吗?
    此事事关生死,只许成不许败!
    看着徐中行坚定的眼神,杨如珪再不通世情,也知道此事事关重大,而且他们家如今也要依靠徐中行,徐中行分派下来的事情,他也不敢推辞,只能应下:那我,那我试试。
    徐中行点了点头:等我走了之后,你再等一个时辰再去,行事要谨慎些。
    杨如珪不安的点了点头。
    第23章 、出手
    之后徐中行又和杨如珪说了些有的没的, 大多都是有关学问的事情。
    徐中行身为前科状元,教导杨如珪这个秀才还是绰绰有余的,杨如珪听得如痴如醉, 对徐中行也是越发佩服,等到徐中行走的时候,还亲自将他送了出去。
    两人在杨宅门口依依惜别,杨如珪有些不舍道:徐兄,你日后若是有暇,可要多来省府才是,我不善交际, 往常都是闭门造车, 如今真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徐中行神色平淡:若是有暇,自然会上门拜访,如珪, 如今杨家这个情形,你也得担得起门楣才是, 不能再和往常一样糊里糊涂的过日子了。
    杨如珪听了叹了口气道:徐兄的好心我都懂, 只是我如今这情形, 一时半会儿却也是改不了的,也就只能用心读书,求个前程,再尽尽孝道, 奉养母亲了。
    徐中行听出了其中意味, 知道了他的为难之处, 便也不再多言, 只道:既如此, 那也好, 只你年岁不小了,终身也该考虑了。
    一说这话,杨如珪的脸便涨得通红,有些不好意思道:母亲已经找人给我说和了,有劳徐兄操心了。
    徐中行一蹙眉,杨夫人找的庶子儿媳,只怕也不见得多上心,多半是找好拿捏的,如此才能让杨如珪翻不出她的手心。
    这般想着,徐中行又道:你安心读书,此事我也会让夫人为你多加留心的。
    杨如珪一听,心中一暖,急忙谢过徐中行。
    徐中行点了点头,这才离开。
    杨如珪站在门口,一直等到看不见徐中行的身影,这才回转。
    他一会去,杨夫人立刻将他叫到了跟前,问道:你今儿与慎之都说了什么话?
    杨如珪老老实实的重复了一遍,只是隐去了徐中行让他送信的事儿。
    杨夫人听着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只觉得徐中行对她好似有些不满,找儿媳的事儿都要自己揽过去,忍不住咬了咬牙。
    但是到底也不敢在这个憨头憨脑的庶子面前多说什么,只能有些不耐烦的摆了摆手:行了,你去读书吧。
    杨如珪又行了一礼,这才从正房退了出来。
    只一从正房出来,他原本略显憨厚的面上,便闪过了一丝忧色,他总觉得,母亲大概是做了什么让徐兄不喜的事情,这可不是什么好苗头啊!
    但是杨如珪此时也不能左右这些事儿,只能先做好眼前的。
    他在书房读了一个时辰的书,眼看时间差不多了,就换了件儒衫,借口去书院拿个东西,便一个人出了门。
    杨家的人也没在意,杨如珪就溜达着去了书院,又在书院待了一会儿,这才又往巡抚的宅邸去了。
    他这一路倒也没有避着人走,只是却时刻留心着前后,想要看看有没有人跟着他。
    不过他到底是只是个书生,自己也没察觉到有没有跟踪他,反正也没人拦着,他就直接去了巡抚的官邸,在门房送上了名帖,没一会儿就有人将他引了进去。
    而他一进巡抚的宅邸,徐中行这边也得了信。
    听着车夫张怀的回禀,徐中行点了点头:除了你可还有人跟着他?
    张怀摇了摇头:应当是没有的。
    徐中行沉默片刻,又道:这几日让省府的人多关照一下杨家,不要叫人找他们的麻烦。
    张怀恭声应了。
    而徐中行又提笔写了几封信,然后让张怀一一送了出去。
    一直盯着徐中行的人得了这个消息,立刻去给通判大人回禀。
    通判这会儿正在省城最大的酒楼里吃饭呢,听了这个消息只是一笑:如今也就做些困兽之斗了,仔细盯着些,记下他拜访的人,我倒要看看,这个时候了,有没有人敢替他火中取栗。
    底下人恭声应了,这才退了出去。
    等人走了,通判跟前一个书吏这才有些不解的问道:大人,徐中行与知府这般亲厚,这次出来,又何必带着他呢?难道您不怕有个万一?
    通判轻笑:这个时候了能有什么万一,两司议定,巡抚大人也默认了,他一个小小推官,还能翻过天去?再说了,这次带他出来,也是巡道大人的意思,若是将他困在延宁府,有什么意思,就是要给他这一线生机,才好捉他的马脚。
    书吏仿佛明白了什么,笑着恭维:大人高明。
    通判自信一笑,延宁府知府这个位置,也该换换人了。
    蒋明菀不知徐中行在省府的情形,不过如今的延宁府倒是挺平静的。
    白家自打出了那件事,再不敢招惹卫家和徐家,不过即便丢了这样大一个脸,白家这几日也挺热闹的,不为别的,只因为白家要和睿王府攀上亲家的事儿传了出来。
    一时间延宁府的士绅们也顾不得旁的,各个都上赶着拍白家马屁,一时间白家真是宾客盈门,哪怕是之前名声臭不可闻的白家大公子,这几日竟也有人上门说亲。
    周氏得意的尾巴几乎翘到天上去。
    出出进进走路都带风,如今她在白家的地位也大为不同,便是老太太,对她也是客客气气的,再没有之前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轻视。
    而这一切,都是淑姐儿带给她的,这一点周氏看的很清楚,因此这几日对淑姐儿也是有求必应,亲厚的不得了。
    反倒是淑姐儿看着很是淡然,对旁人的恭维夸赞都是寻常待之。
    周氏看着女儿这般,更是觉得女儿气度不凡,日后定是个有大造化的,越发贴着女儿了。
    白老太太冷眼旁观,虽然不屑于周氏的行事,但是心里却对淑姐儿十分满意,即便这个孙女儿看着并不是那样听话,但是有些手段的去了皇家才能过得更好,这一点她心里清清楚楚,而且淑姐儿想要在王府过得好,也离不得家里的支持,那些每年送进京的海贸银子,才是白家人在王府存身的根本。
    她相信淑姐儿也明白这个,所以倒也不怕她翻出天去,不过到底面上的拉拢还是少不得的,好歹也不能让这孩子与家里离了心。
    全家人就这么供着淑姐儿,也让一边的李氏十分牙酸。
    她们慧姐儿也是白家的孩子呢,不过就比淑姐儿晚出生几个月,如今这对比却是如此惨烈,如何能让她心气平顺。
    这几日老太太找了许多适龄的未婚官宦子弟给她挑选。
    可是李氏却是越看越心烦,虽然都是官家子弟,但是这不是庶子,便是官位不显的小官之家,哪里能让她满意。
    今儿翻得有些烦了,就将老太太送来的册子丢到了一边,猛喝了一口茶。
    正在此时,外头却通传,二姑娘来了。
    李氏放下茶碗,急忙让人通传,转眼间,就看见一个长相秀美的姑娘走了进来,她穿着一身海棠红的袄裙,看着倒是多了几分娇俏。
    母亲。慧姐儿给李氏行了一礼。
    李氏哪里舍得让她行礼,立刻将人拉到了自己跟前,先是摩挲了一下她的脸蛋,这才道:如今外头这样冷,也不知道穿得暖和些,可冻着了?
    慧姐儿抿着唇浅浅一笑:没冻着,您就放心吧。
    李氏这才安心,又急忙让人给慧姐儿上茶水。
    母女俩一边喝茶,一边亲亲热热的说了会儿话,慧姐一眼瞄到放在一边的册子,心里约莫知道了点什么,脸蛋一红,轻声道:母亲,眼看姐姐喜事将近,您说我送她些什么好呢?
    李氏一听这话,脸上顿时一黑,许久才道:何必送她什么东西,你们是姐妹,你也还未出嫁,送些针线便罢了,也是你一份心意。
    慧姐儿抿了抿唇,知道母亲这是为她鸣不平,只能小声道:母亲别这么说,姐姐有今日造化,这是她的福气,咱们到底是一家人。
    李氏却冷笑一声:说什么一家人,你将她当做一家人,她却没把你当成一家人。
    慧姐儿顿时脸涨得通红,也不知说些什么了。
    李氏看着女儿如此,也是心疼,轻轻摸了摸她的脸蛋,柔声道:好孩子,别难受,你放心,母亲一定给你找个妥帖的人家,你日后好好的,母亲便是吃糠咽菜也值了。
    慧姐儿顿时眼睛一红,心里生出暖意,只是想着心里存着的那个浅浅的影子,却又觉得心头有些发酸。
    白家热热闹闹,蒋明菀这边,也终于亲眼见着了赵夫人。
    之前形势紧张,蒋明菀也没敢上门,如今许是巡道大人看着大势已定,便也不防着旁人上卫家的门了,因此蒋明菀也就挑了个日子,亲自去卫家看望赵夫人。
    前几日她被白家人气病,也不知如今好些了没有。
    蒋明菀到的时候,赵夫人正在屋里和一双儿女说话,听到徐家来人了,也不听人劝她,硬是下了床亲自去迎。
    如此行事,倒是将蒋明菀吓了一跳,赶紧上前搀扶住了看着还有些虚弱的赵夫人。
    夫人何必如此多礼,您这样,反倒是让我不安了。
    赵夫人拉着蒋明菀的手不松开,眼眶泛红道:这段时间承蒙你照顾,我便是迎一迎你又何妨,而且我如今身子也好多了,只是他们大惊小怪,拦着不让我下床。
    蒋明菀仔细看着赵夫人的面色的确好看了些许,心里也安了心,两人携手进了正堂。
    等进了正堂,赵夫人便让一双儿女给蒋明菀行大礼。
    如此又是一番推据,蒋明菀这才安坐。
    蒋明菀这次过来,也是带着扬哥儿和蓁姐儿的,因此等到坐下,扬哥儿就迫不及待的腻到了文哥儿跟前,非得拉着他去看自己的小马驹。
    这个小马驹是蒋明菀父亲在扬哥儿生日时送给他的,扬哥儿宝贝的不行,来东南的时候也便带上了。
    这回来卫家,扬哥儿更是非得牵上,说要给文哥儿一个惊喜。
    文哥儿听着扬哥儿的话,其实也是有些心动的,但是想着不能失了礼数,便有些为难的看向赵夫人。
    赵夫人却是满脸笑:我和蒋夫人说话,你们小孩子家家的只怕也坐不住,你便带着扬哥儿出去走走吧,芸姐儿也和蓁姐儿去玩吧。
    赵夫人发了话,几个孩子这才起身告辞。
    等人都出去了,赵夫人叹了口气道:也就是扬哥儿过来,才让文哥儿能开怀些了。
    蒋明菀只在边上笑:他自来胡闹,如今看着,倒也是有些好处。
    赵夫人笑着看了蒋明菀一眼:也就你这个做母亲的这样说了,旁人见了扬哥儿那个不说聪明呢。
    蒋明菀跟着笑了笑,心里也是有些开心的,毕竟哪个母亲不希望旁人夸赞自己的孩子呢?
    之后两人只是浅浅说了些家里的琐碎事,蒋明菀听着卫家这几日还算安宁,心里也就放心了。
    但是赵夫人却看着有些担忧,蒋明菀有些疑惑的问:可是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夫人只管说便是了。
    赵夫人叹了口气,许久才道: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只是想着两个孩子的终身,我这心就放不下。
    恋耽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