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 首辅家的锦鲤妻

首辅家的锦鲤妻 第446节

    “媳妇儿,若是咱们再碰到了那对母子,就让她们往开封府方向走。”吴锡元说道。
    苏九月拧着眉头,“我瞧着那妇人的模样,估摸着都走不到开封府。”
    吴锡元也跟着皱起了眉头,他知道这事儿若是不能完美解决,八成就永远成了他媳妇儿心中扎着的一根刺。
    他仔细思索了许久,才对着苏九月说道:“这样,咱们脚程比较快,她们定然跟不了多久。等咱们车队走了,夜里我再悄悄派人去给她们母子两人送口吃的,你看可行?”
    苏九月一听,顿时眼睛一亮,点了点头,“嗯!这倒是个好法子!”
    吴锡元笑了,“乖,先喝水吧。”
    苏九月这个梦确实也提醒了吴锡元,他们车队这么多人,太过招摇了。
    即便是没有九月给那母子二人饼子的事儿,他们也一样会被人盯上,起冲突真就在所难免了。
    皇上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并将尚方宝剑赏赐给他,这个队伍当中他就是说了算的。
    他思索了片刻,最后还是决定给开封府知府于国志大人去一封信,让他们派兵接应。
    写完信之后,就立刻命人快马加鞭送去了开封府。
    为了等候于大人的接应,他甚至还停下来让大家休整了半日,等所有人都休息好了,才嘱咐他们小心流民,一行人朝着开封府去了。
    一路上他们看到了被大水淹过的土地和田野,黄河里厚厚的泥沙将土地覆盖,地上连一根杂草都没了。
    越靠近开封府的地方,流民就越多。
    显然大家也都知道若是朝廷来救济也是从开封府开始的,只是开封府能力有限,再加上前年的一场旱灾,府里也根本没有多少粮食。
    于国志亲自在城门外设粥棚,可是开封府人口众多,粥越来越清,到了最后锅里都没几粒米了。
    百姓们怨声载道,他也无可奈何,他甚至连自家的粮食都拿出来了。
    若是朝廷的救济粮再不来,他估摸着也得跟着这些老百姓们一同被饿死了。
    于国志叹了口气,对着府上的下人们说道:“去我老丈人家问问,看看还有没有粮食,能对付一日是一日。若是再不能安抚这些流民,等到他们闯进了城门,到时候恐怕城中的富户没一个能幸免的。”
    他说的没错,他老丈人也不是那种不识好歹之人,只是……
    “哪儿还有粮食啊!咱家如今也跟着日日喝粥了,囤的那点儿粮食哪儿能养活的了城外那么多张嘴?”
    于国志看了一眼天上的太阳,嘴里直发苦,“给洛阳、商丘那边儿的信有回音了吗?他们怎么说的?可愿意伸出援手?”
    “大人,有回音了,派去的两队人就回来了一人。说那边儿给分的粮食,在半途就被灾民们给洗劫一空。若不是他正巧去解手,指不定也跟着一起回不来了。”
    “难道……老天真的要让咱们死吗?朝廷怎么还不来人啊!”于国志愁死了。
    “大人!大人!加急信!!”一个士卒冲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一封信。
    于国志顿时精神一振,对着士卒说道:“谁的信?快拿过来给本官看看!”
    士卒冲到他跟前,单膝跪下,手中的信封高高的举过头顶。
    于国志一把拿了过来,撕开信封,手一抖打开了里头的信。
    一看居然是钦差大臣吴大人的,吴大人说他带了一部分粮草马上就到开封府,担心粮草被灾民们掠夺,请他务必派人前来接应。
    于国志哈哈大笑了起来,“天不亡我啊!快!立刻点五百人前去接应钦差大人!”
    刚说完他一顿,又改了口,“不!本官亲自去迎!”
    吴锡元他们一行人走在路上,感觉到身后跟着流民越来越多,所有人的心都沉了沉。
    吴锡元担心跟着的人会越来越多,还让人驱散了两次流民,可根本没什么用,走了没多久,流民就又聚集了过来。
    他只能叮嘱阿奎和梅子等人保护好苏九月,自个儿骑着马跟在马车外头,时刻注意着这些流民的动向。
    比起自己,苏九月更担心他。
    他也是个不会武艺的文弱书生,若是真的流民暴动,他又该如何是好?
    就在大家都提心吊胆的时候,忽然马车停了下来。
    苏九月吓了一跳,急忙掀开帘子朝着外头看了出去,这一看就看到前头一队穿着官差衣裳的人马走了过来。
    老远就冲着他们喊道:“可是钦差吴大人?!”
    吴锡元打马上前,对着远处一抱拳,“正是本官。”
    他猜着应当是开封府的知府于国志大人赶到了,就问道:“您可是开封府的于大人?”
    --
    作者有话说:
    【你们飘了啊,四品还是小官?】
    第789章 开封府
    于国志听着这地道的官话,心里头就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舒畅,他也对着吴锡元回了一礼,“正是在下,吴大人,您可算来了,吾等已经等候您多时了啊!”
    一番话说完,他的眼泪差点没落下来,真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若不是两人各自在各自的马上,他都恨不得冲过去将吴大人抱住,将眼泪鼻涕蹭他一身!好叫他知道自个儿等他等的有多苦。
    吴锡元看着他们一副不修边幅的模样,就知道他们这阵子确实不容易。
    他语气也柔和了几分,“让您久等了,我们带了粮草和太医一并来的。”
    于国志朝着他身后看了一眼,见着有两辆马车,再后边儿就是押运的粮草了吧?
    于国志两眼熠熠生辉,活像是看到了什么救命的宝贝似的,急忙对着吴锡元说道:“时候不早了,想必吴大人一路也辛苦,咱们还是先回去再说。”
    吴锡元才刚点了下头,说了句“也好”。
    就听到于国志迫不及待的对着他身后跟着他一起来的那些下属们命令道:“去!帮兄弟们将东西运回去!”
    于国志带了五百人过来,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原本一直跟着吴锡元他们车队的那些难民,因着他们的到来也望而却步了。
    吴锡元回头看了一眼远处的那些人,才彻底放心了。
    他跟着于国志两人打马并排行走,苏九月坐在马车上,看着马车开始动了,她正想掀开帘子看一眼,梅子就从外头钻了进来。
    她急忙问道:“外头怎样了?”
    梅子笑着将开封府知府于大人亲自前来迎他们的事儿告诉了苏九月,“于大人来带了五百人呢!那些难民不敢过来了,咱们安全了!”
    苏九月松了一口气,“这位于大人来的可真是太及时了。”
    梅子也跟着不住地点头,“是啊!听说此处距离开封府也不远了,夫人您可以好生洗个澡了。”
    听了这话,苏九月的眉眼之间就更加轻松了。
    果不其然,还不到晌午他们就看到了开封府的城门。
    外头有大量的难民,吴锡元立刻就将车上的米卸下来一些给了城门口的粥棚,其他的则让人送去了开封府的粮仓。
    因着他们的到来,一路上的难民都知道开封府如今有粮食了,又跟过来不少。
    他们带来的粮草估摸着也顶不了多久的,于国志心中很是忧愁,面儿上也能看出来几分。
    吴锡元便开口问道:“于大人可是还有什么难处?”
    这也没什么不能说的,于国志叹了口气,“您瞧瞧外头这些难民,一日比一日多,我就是怕咱们这点儿粮食坚持不了多久。”
    吴锡元一听这话,倒是笑了,“于大人莫要担心,皇上和燕王自有安排。我来的时候户部的叶恒叶大人特地告知,说他正在给我们筹备粮食和草药,到时候会一批一批的运过来。”
    于国志见朝廷并未丢下他们不管,这位年过半百的汉子竟然有些激动的红了眼眶。
    他自个儿或许也意识到了有些丢人,急忙伸手抹了一把眼泪,别过脸去,说道:“吴大人,车里还有哪位大人?今儿不然先住在我老丈人府上吧?”
    他那知府早就破败不堪,他还说这两年日子稍微好过一些,打算请个匠人将院子重新修葺一下。
    却没想到又忽然来了这么一茬,后院也不用修了,他们自家人凑合住着也行,也不能让京城里来的大人跟他一起委屈啊。
    “车里还有我夫人和太医署的刘忠世刘大人。”吴锡元回答道。
    于国志听了这话一愣,诧异地看了他一眼。
    实在没想到这位吴大人看起来也是个干实事的,来到他们这地儿居然还带着夫人?
    吴锡元多聪明一人,只是看他的眼神就知道他心里想着什么,便解释了一句。
    “我夫人乃是太医署的医女,医术不错,皇上亲自下旨让她和刘大人一起来帮着老百姓看病的。”
    于国志的心思立刻就变了,面儿上也肃然起敬。
    无论何时何地,大夫总是要被尊敬的。
    更何况他们这边儿有些村子鼠疫已经传开了,有他们在,大家才能更好的活命。
    两人说话的功夫,吴锡元已经让人去将苏九月和刘忠世请了过来。
    刘忠世听说到了,也松了一口气,在小药童的搀扶下下了马车,和苏九月一起对着于国志大人行了一礼。
    于国志回了一礼,“辛苦辛苦,来人,快带几位大人下去休息!让我老丈人收拾两个最好的屋子出来!”
    他老丈人一听是京城来人了,要住他们府上,那还有什么不愿意的,高兴地恨不得自个儿撸起袖子去给他们把屋子收拾出来。
    苏九月入住了张家,张老爷立刻就让人打了热水给他们接风洗尘。
    至于伙食……多少让他有些尴尬,他们府上真没什么能吃的了。
    还是于国志知道他老丈人府上的窘境,让人送了半袋面粉过来,厨房这才给他们一人擀了一碗面。
    苏九月吃了一碗热乎的面条,洗了个澡,躺在柔软的床铺上,只觉得人生实在太幸福了。
    而此时的吴锡元还没歇下来,他跟着于国志去了知府衙门。
    等到了之后,他这才明白了过来,为什么于国志让他们去他老丈人府上住,而不让他们来知府衙门了。
    看着知府衙门的破旧程度,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位于大人是个好官!
    他们两人径直去了书房,于国志将各个县上送来的文书都拿给吴锡元看。
    “名阳县和三花县(瞎编的县名)是受灾最严重的两个地儿,黄河就是从那边儿决堤的。”
    为了让吴锡元知道他说的地方在哪儿,他还扯出一张地图,在上头指了指。
    吴锡元点了点头,“距离开封城倒是还有一段距离,那些老百姓们想来此处避难,应当不容易啊!”
    于国志应了一声,“是啊,若是离得近,我们恐怕也撑不到你们过来。”
Back to Top